實用文檔>《所見》的教學片斷及反思

    《所見》的教學片斷及反思

    時間:2024-07-26 09:22:55

    《所見》的教學片斷及反思

    《所見》的教學片斷及反思

    《所見》的教學片斷及反思

      【教學情景】

      袁枚詩作的《所見》描寫了一個鄉間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樂地邊唱歌邊放牛,突然間見到了一只蟬,想把它抓住,所以閉上嘴巴,跳下牛背這一動靜結合的有趣的畫面。

      本詩生動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齊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我是這樣騎黃牛的。

      (邊說邊做動作)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么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 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

      哦!

      (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么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么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為什么不唱了呀?”

      生:因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著別人了。

      生:小樹林里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只蟬,他想把這只蟬捉回家。

      師:你為什么這樣想啊?(讓學生觀察畫面和聯系詩句。)

      生:因為他眼睛一直看著大樹上,大樹上有一只蟬,所以我這樣想。

      生:還有詩的后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說他想住蟬。

      (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體驗到小牧童是想捉樹上的蟬。)

      師:小牧童太喜歡這只蟬了,特別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咱們讀這兩句

      的時候,可要小點聲,千萬別把蟬給嚇跑了!”(引導孩子在讀的時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讀)

      師:誰來讀一讀?

      生:(很大聲地讀)

      師:哎呀,蟬兒飛跑了,你太大聲了。你再讀一讀。

      生:(小聲地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可千萬別把蟬嚇跑了。

      生:(齊讀)

      師:你們說,小牧童捉到蟬了嗎?

      生:(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捉到了,有的認為沒捉到。)

      師: 你說捉住了,怎么捉住的?來,到講臺上來試一試,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這只“蟬”的?(指大樹上的“蟬”)

      生1:(上臺后沒有捉到蟬,太高了。)

      師:哎呀,樹太高了,夠不著,怎么辦哪?快幫小牧童想想辦法呀!

      生2:用他手上的竹竿靠近蟬,然后讓它爬下來。

      師:好主意,那你來試一試!

      生3:騎到黃牛身上去,踩在黃牛的背上,就可以夠得著蟬了。

      師:好辦法呀!那你也來試一試!

      生:(把小凳子當黃牛,踩在黃牛上捉住了“蟬”。)

      (鼓勵孩子有獨特的意見,引導孩子幫小牧童想辦法,克服困難,把蟬捉住。讓孩子用自己想出的辦法模擬表演,捉住黑板上的那只蟬。)

      師:小牧童終于捉住了這只蟬,你高興嗎?

      生3:高興。

      師:這只“蟬”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對待它喲!小朋友們喜不喜歡這個小牧童?(喜歡)喜歡就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吧!

      師:那我們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我們把這首詩背下來。

      (練習背誦)

      【教學反思】

      古人云:“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見》中那個天真爛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當他坐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是那樣自在神氣!當他想著捉蟬的時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又是多么專注啊!整首詩童趣橫生,情趣盎然。因此,詩趣,應該是這堂課的靈魂所在。只有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到這種詩趣,他們才能在學習全過程中全心投入,渾然忘我。而一旦學生領悟到這種詩趣,那么他對詩的意境就體會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領悟到這種情趣呢?

      第一、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覓得詩趣

      詩重趣,想覓得詩趣,須進入詩境。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要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節課的教學,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優美的笛聲,情趣的畫面,讓學生在《快樂的小牧童》的笛聲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們走來,讓學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蟬的神情中,想象閃現于牧童腦中的念頭……于是,整首詩不再是 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嘹亮的歌聲,是生動的畫面,是盎然的詩趣。

      第二、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在吟誦中吟出情,誦出趣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的,詩只有朗讀出來,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這一課中,詩歌的理解,詩意的體會,詩情的領悟,都是通過反復的多種形式的吟誦來完成的。學生在吟誦中,學生體味到牧童騎在牛背上的神氣十足;在吟誦中,學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嚇跑蟬兒的心思;在吟誦中,孩子們化牧童為“我”,化 “我”為牧童。正所謂:“文章讀的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所見》的教學片斷及反思】相關文章:

    《天窗》公開課教學片斷反思(精選13篇)02-21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高清 | 中文字幕第5页 | 色青青久久影视 | 亚洲有码一区91 | 一区本道在线一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例丝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