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

    時間:2023-03-25 11:38:06 班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肯定對各類主題班會都很熟悉吧?主題班會有鮮明的主題和明確的目的,既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活動形式,又是使學生得到鍛煉的活動方式。那么,主題班會都有哪些類型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

    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1

      班級:xxxx班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教學目的:

      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使學生知道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學生做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

      教學設計說明:

      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由于受到當前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一些孩子缺乏謙讓的美德,做什么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忽視他人的需要,只顧自己而不為他人著想。這樣下去,必將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樹立謙讓意識,在生活中做到主動謙讓。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謙讓的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講故事

      在美麗的大森林里有兩只小山羊,它們同時走到一座獨木橋前,兩只小山羊都想先到河的對岸去,它們同時走上了小橋。 (1)教師講述:

      兩只小羊各不相讓,結果怎樣?我們一起來想一想? (2)學生匯報:

      兩只小羊各不相讓,同時掉入河中。

      3.教師提問:

      兩只小羊為什么都掉進河里了?(它們不懂得謙讓)

      4.教師小結:

      兩只小羊都想自己先過橋,誰也不謙讓誰,結果都掉到河里去了。

      5.請學生談談看了小羊過橋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6.如果他們謙讓會有什么結果?(學生接著說)

      二、講故事:《孔融讓梨》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里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四歲的孔融都能夠做到謙讓,大家都做到嗎?

      三、情境選擇:

      1.在出教室門的時候,大家都搶著往外走,結果都堵住了,這樣做對嗎?應該怎么做?

      2.秋游的時候,一年級一班和一年級二班同坐一輛車,上車的時候,有的同學搶著上車,上去以后又搶著坐座位,他們這樣做對嗎?應該怎么做?

      3.一天,小明家來了好多客人,有爺爺奶奶,還有小表弟表妹。媽媽做了好多菜,大家都入席了,小明一下子就用筷子夾了一個大雞腿給自己,他這樣做對嗎?應該怎么做?

      四、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就應該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學會謙虛開始。同學們,希望大家今后處處講禮貌,懂謙讓,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2

      活動目的: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使學生知道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學生做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

      活動設計說明: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由于受到當前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一些孩子缺乏謙讓的美德,做什么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忽視他人的需要,只顧自己而不為他人著想。這樣下去,必將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樹立謙讓意識,在生活中做到主動謙讓。活動準備:收集有關謙讓的小故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1.學生表演

      在美麗的大森林里有兩只小山羊,它們同時走到一座獨木橋前,兩只小山羊都想先到河的對岸去,它們同時走上了小橋。

      (1)教師講述:兩只小羊各不相讓,結果怎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學生繼續演:兩只小羊各不相讓,同時掉入河中。 3.教師提問:兩只小羊為什么都掉進河里了?(它們不懂得謙讓)

      4.教師小結:兩只小羊都想自己先過橋,誰也不謙讓誰,結果都掉到河里去了。 5.請學生談談看了小羊過橋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6.如果他們謙讓會有什么結果?(學生接著表演)

      二、講故事:《孔融讓梨》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里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

      四歲的孔融都能夠做到謙讓,大家都做到嗎?

      三、情境選擇:

      1.在出教室門的時候,大家都搶著往外走,結果都堵住了,這樣做對嗎?應該怎么做? 2。秋游的時候,一年級一班和一年級二班同坐一輛車,上車的時候,有的同學搶著上車,上去以后又搶著坐座位,他們這樣做對嗎?應該怎么做?

      3.一天,小明家來了好多客人,有爺爺奶奶,還有小表弟表妹。媽媽做了好多菜,大家都入席了,小明一下子就用筷子夾了一個大雞腿給自己,他這樣做對嗎?應該怎么做?

      四、"六尺巷"的故事:

      清代中期,有個"六尺巷"的故事。據說當朝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英出面干預。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事情就是這樣: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五、謙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就應該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學會謙虛開始。同學們,希望大家今后處處講禮貌,懂謙讓,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六、班主任總結

      七、班隊結束

    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謙讓和寬容,知道其含義,并學會謙讓與寬容。

      2、增加同學間的友誼。

      教學過程:

      師:從一年級開始,大家在一起生活學習兩年多了。在這兩年里,有些同學成了很親密、很要好的朋友,但也有的同學之間話說的都不是很多。那么,同學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呢?老師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一、故事引入

      師:老師有兩個好朋友介紹給大家,他們是小白羊和小黑羊。有一天,他倆碰到了,看看發生了什么事。你猜他倆怎么做的?再猜一猜他們兩個會發生什么?(看動畫)兩只小羊最后都掉進了水里了,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誰也不讓誰,不懂的謙讓。互不相讓,最終兩敗俱傷。

      如果你是小白羊,你會怎么做呢?生自己說一說

      根據學生說的,適時板書“謙讓”我們看看兩只小羊改正了嗎?

      二、身邊的謙讓感受

      師:老師看到了一幅場景,請大家來看看(圖一:擁擠的樓梯道,圖二:小朋友搶著上樓梯,結果都擠在樓梯口)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說的。(說一說)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有沒有幾位同學上臺來表演一下?(表演一起上樓梯)

      兩組同學表演,其他同學評價。 (自由發言,說一說)

      師:說了這么多,那么你知道究竟什么是謙讓了嗎?對,謙讓就是在好處方便面前,能謙虛些,不爭搶,能先讓給別人。

      師:同學之間,要互相謙讓,還要懂得寬容,平時出現一些小矛盾,小問題是很正常的,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來解決。

      1、下課時,同學出門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我,把我碰的很疼,我會......

      2、同位的鉛筆斷了,沒跟我說就自己拿我的鉛筆用了,我會......說說自己的想法,同學之間相處,要懂得謙讓和幫助。我們每天都在一起生活學習。同學走路的時候碰掉我的本子,畫畫不小心弄臟我的衣服,游戲時不留意打到了我等等,遇到這種類似的情況我們該怎么辦呢?一個字就要懂得“讓”。多讓別人,多寬容別人,我們的友誼會更加牢固,也會收獲到更多的精彩。謙讓是一種美德,互謙互讓,和諧共贏。

      三、延伸

      在學校里,我們同學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幫助,那么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要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看圖思考:

      1、如果坐車的時候人們不謙讓會怎么樣?

      2、公路上,大家開著車,如果不謙讓會怎么樣?小組討論一下,互相說說你們的設想。然后小組派一名同學說明。如果我們碰到這種情況,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深化

      現在,反思一下,我是一個謙讓寬容的人嗎?我做過不謙讓、不寬容的事情嗎?對于我曾經的不謙讓、不寬容,或者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引起的小摩擦,利用這個時間對他道個歉......我還想對以后的自己說......拿出自己的本子,給伙伴寫封信吧,題目就叫___,我想對你說。認真思考后,寫下來,放進我們的故事箱中。(在本子上寫一寫)

      現在我從里面抽出幾封向大家念一下。我不說出名字,你們自己聽,這是誰對誰說的。現在靜靜的回想,這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嗎?如果你有勇氣,可以下位子去找到這位同學,當面給他一個擁抱,解決你們的問題。相信你們的友誼會更加牢固,讓我們在團結和睦、謙虛禮讓的集體中健康成長。

      同學之間互相謙讓,我們的友誼會更加牢固,人與人之間互相謙讓,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老師再介紹給大家四個好朋友,不論和誰相處,他們四個都會幫助到我們,“謙讓”“禮貌”“真誠”“寬容”。同學們,我們還要在一起學習生活很長時間,以后還會遇到更多的同學,交更多的朋友。同學之間的友誼是最珍貴的,當我們長大之后,回想這時候的相處,我們會很懷念彼此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在一起的時間講文明,懂禮貌,互相謙讓,真誠相待,伴著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我們結束了這節課,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以后的相處會更加融洽,祝愿你們都能收獲到更多的珍貴的友誼!謝謝!

    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4

      活動設計說明: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自私、任性,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還發現本班有部分學生竟然不愿意把自己的彩筆借給同學用,理由是怕別人用壞了。針對這一現象,設計“我謙讓,我快樂”這一活動主題,讓學生在活動中養成互相謙讓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讓學生知道"謙讓"是一種美德、

      2、讓學生了解自己在"謙讓"方面存在的不足,學會謙讓、

      活動準備:

      小黑羊和小白羊的頭飾;發生在班級里的不團結、不謙讓的事情的情景表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最近動物王國里發生了件事情,需要同學們的幫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在一個美麗的森林里,有一條很深很深的河,河上有一座獨木橋,為小動物們過河提供著方便。一天,小黑羊要到河西岸的叔叔家看動畫片,小白羊要到河東岸的`朋友家寫作業。(請兩位學生表演小黑羊和小白羊不謙讓,最后跌落在獨木橋下的故事。)

      2、師:故事看完了,大家來說說他們這樣做對嗎?

      生: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小黑羊和小白羊不懂得謙讓,結果落到了河里,這個結果多不好啊!

      師:獨木橋給大家過河帶來了方便,可兩只小羊心中卻只想著自己,都想搶先過橋,結果都掉進了河里。他們應該怎樣做?誰愿意幫助他們?(紛紛舉手)

      生:應該互相謙讓。

      生:他們應該說話和氣,誰有事情誰先過橋。

      3、師:是啊,同學之間相處就應該互相謙讓。謙讓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能力,是人和人溝通的重要手段。

      那你們現在想對兩只小羊說點什么呢?

      生1:小黑羊,反正你看動畫片晚一些也不要緊,你應該讓小白羊先過橋。

      生2:小白羊,因為小黑羊先上的橋,你應該讓小黑羊先過橋。

      生3:你們倆互相都讓一讓,很快就過去了。

      4、師:聽了同學們的建議后,我想兩只小羊已經明白該怎樣去做了。我們讓時光倒流,讓兩只小羊重新回到橋上,它們又怎樣呢?

      學生表演兩只小羊互相謙讓,順利過橋的場景。二年級《我謙讓,我快樂》主題班會活動實錄二年級《我謙讓,我快樂》主題班會活動實錄。

      5、表演后讓學生體會到謙讓帶來的快樂:

      師問兩只“小羊”:“你們倆現在開心嗎?”

      兩只“小羊”:“開心。”

      師:互相謙讓使你們都過了橋,讓你們感受到了快樂,對嗎?”

      兩只“小羊”:“是的。”

      師:我們今天這節主題班會課的內容就是——生齊讀黑板課題。

      二、看表演,明理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小山羊的事情順利解決了。可是最近經過老師的調查,在我們班級也存在著不謙讓、不團結的事情,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請看事情的情景再現。

      1、表演情景:兩個同桌同學,小李要向小王借鉛筆,并且在小王沒有同意的情況下自己動手去拿。小王一把搶下鉛筆,小李毫不猶豫地打了小王。

      2、師:我們大家來討論一下這件事情,你們認為這樣做好嗎?

      生:我認為這樣做不好,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生:同學有困難,我們應該幫助他,他借鉛筆是因為他當時有困難,應該借給他。

      生:我覺得小王不應該那么小氣。

      生:我認為小李也不對,他跟別人借東西,應該得到別人的允許后再拿,不該自己去拿,更不該打人。

      3、師:那大家想一下,如果我們同學之間都這樣不團結,我們的集體會是什么樣子?

      生:同學之間都不會成為好朋友。

      生:有困難沒有人能幫助你。

      生:人與人之間沒有友好,只有自私。

      4、師: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那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當事人,你會怎樣做呢?

      生回答交流,學生可以分別針對兩個人提出該怎么做。

      5、在學生交流完后,老師可以面對兩個學生:你們倆現在知道該怎么做了嗎?引導兩人分別說出以后我會怎么樣……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

      三、辨析導行: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了不謙讓的害處,也明白了同學間有困難要互相幫助。遇到事情要為他人著想。

      四、總結:

      師:聽了大家剛才的發言,老師看到我們多數小朋友都有謙讓的一面,這很好!任何好的品質都是從小培養的,雖然今后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復雜的人和事,在學習上也會遇到困難,但只要我們謙讓友愛,學好知識,學會用微笑對待困難,不急不躁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相信自己,你會是個大度的孩子的!

      這節課,孩子們都學得很認真,最后,老師送一首兒歌給大家。課件出示《謙讓歌》,并請學生拍手跟唱。

      兒歌結束后,宣布本節主題班會課結束。

    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5

      設計意圖:

      由于現在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孩子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往往唯我獨尊,不懂得謙讓。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在生活中要懂得謙讓,要遵守一定的規則。

      2、讓幼兒在實驗中感知謙讓的重要性。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廣口瓶、帶線的乒乓球。

      2、視頻《小羊過橋》。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放視頻——《小羊過橋》

      提問:小黑羊和小白羊過橋了嗎?他們為什么沒有過去呢?(讓幼兒帶著問題帶著反思繼續欣賞故事)

      二、師幼共同做實驗——《閃光的小球》,在游戲中了解謙讓的重要性。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游戲《閃光的小球》,(教師出示乒乓球,)這個小球為什么閃光呢,小朋友做完游戲就知道了。

      1、教師介紹游戲規則:

      (1)、把幼兒分成五組,每組一個廣口瓶,每人一個拉好線的`乒乓球。

      (2)每組幼兒聽口令,把乒乓球放入和拉出廣口瓶,先完成的一組為勝。

      2、戲實錄:教師喊完口令,每組幼兒都爭著搶著把球放入和拉出瓶子,導致有些小組往出拽球時,廣口瓶摔倒,有些小組乒乓球的繩子纏繞在了一起,有些小組好幾個球擁堵在瓶口,把瓶子懸了起來。

      3、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剛才的游戲環節,為什么會出現那樣的問題呢?(教師把球拋給幼兒,讓幼兒在發現問題后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4、幼兒討論后重新游戲:經過剛才的討論,幼兒學會了小組分工合作,大家自覺排好了一定的順序進球和拉球,游戲進行就順利了很多。

      5、教師小結:小朋友第一次游戲時,爭著、搶著,球不能順利進出廣口瓶,大家通過想辦法,分工后,一個挨一個進球和拉球,就能很快完成游戲。一個挨一個,就是一種游戲規則,就是小朋友之間的謙讓,也就是這個游戲為什么叫閃光的小球,它閃著的就是謙讓的光。

      三、共同探討生活中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還需要遵守規則,還需要懂得謙讓:

      1、幼兒自由討論:

      2、結合課件講述:

      小結:謙讓是美德,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謙讓,懂得遵守規則。

      四、情景表演——《小羊過橋》

      小羊也通過咱們的活動,知道了應該謙讓,看,它們又在小橋上相遇了——幼兒分組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演繹新的小羊謙讓過橋的故事。

    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有禮貌地做小客人,掌握與人交往時常用的禮貌用語:請、您好、謝謝、再見。

      2、初步懂得一些做客人的簡單禮節。

      活動準備

      情景表演“做客”(請配班老師表演),小兔、小貓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請大家先看一段表演,大家要仔細看,看看里面有誰?他們在干什么?說了什么?

      二、欣賞情境表演“做客”。

      1、師根據表演內容提問:

      (1)這是誰的家呀?它在干什么?

      (2)誰來做客了?

      (3)它們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2、第二次欣賞表演。

      討論:

      (1)小貓是怎么敲門的?見了小兔說了什么?

      (2)小兔見客人來了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3)小貓看見桌子上的圖書對小兔說了什么?

      (4)小貓要走了,臨走時對小兔說了什么?

      小結:今天,小朋友看了一段表演“做客”,知道去別人家做客時要有禮貌,見面時要會說“您好”,招待客人時要說“請”、“謝謝”,走時要說“再見”(練習一下),并且不隨便翻拿別人的東西。

      3、討論:平時你去別人家做客時,有哪些不對的地方?以后應該怎么做?

      三、幼兒練習。

      1、請能力強的'幼兒進行表演,練習有禮貌地做小客人,練習使用禮貌用語。

      2、請幼兒自愿到娃娃家作客。

      四、活動結束。

      老師小結幼兒游戲情況,鼓勵幼兒以后作客時努力做有禮貌的小客人。

      活動延伸

      1、建議家長帶領幼兒去親戚家、朋友家做客,讓幼兒練習做有禮貌的小客人。

      2、利用游戲時間組織幼兒表演。

    【謙讓是美德主題班會教案】相關文章:

    謙讓美德主題班會教案08-26

    《謙讓是美德》的教案07-10

    謙讓是美德教案07-29

    謙讓是美德教案07-29

    謙讓是美德教案07-29

    謙讓是美德教案07-29

    謙讓是美德教案07-29

    謙讓是美德教案07-29

    謙讓是美德教案07-29

    謙讓是美德教案07-2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1024精品国产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天天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 午夜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