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石鐘山游記作文800字(精選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石鐘山游記作文800字,歡迎大家分享。
石鐘山游記作文 1
石鐘山位于湖口縣潘陽湖畔,這里風景優美怪石嶙峋歷史悠久。
我一下車就看見雄偉的石鐘山門口挺立在眼前,我很想進去。我們旁邊有一館賣炒粉、炒菜的,我們去那里吃早飯……吃完早飯我們又走向石鐘山門口我們拿好票給檢票員阿姨她把我的票上面用打洞機打了一個洞然后把票還給我了讓我們前行。
我們進去后第一個看到的是蘇軾的塑像是多么雄偉呀!下面還刻好多的字,我我住左邊看了一下有公安局我向警察叔叔問好,向他敬禮,我們又踏起臺階,向二樓走去,我在二樓看見了一只鹿,很大的鹿,他是站起來的,在它旁邊還有一只小鹿,他好像在看著自己的孩子吃她的奶奶,嘻嘻嘻騙你們的啦,他在那里看著,他媽媽,又往左邊一看,發現有攝像頭,還有一個人在那里使用天文鏡看陳江和鄱陽湖的邊界線,往右邊一看,發現有個石頭堡壘,我一進去就聽見叮叮咚咚的聲音,原來這個石頭是可以敲響,太棒了,我也要試試。叮叮咚咚,我來試試,來彈奏一首樂曲,誰叫我天下無雙,乾坤八卦又怎樣?打不過我吧,沒有辦法吧。好了,我們繼續上樓吧。第三樓我又往右邊看了一下,我發現那里有個白色頭發的老頭,我想那里一看,原來他就是湖口人,你看應該是70~80歲的老頭。他在那里敲著好聽的.音樂,他竟然比我彈得好聽,哼,又向左邊看了一下發現一個寺廟,我們進去一看,看見了一個和尚,什么鬼?他說讓我姐姐來抽簽,可以算是什么樣的人!哇,我也想試試,小孩子是不行的,好壞。可惜啊,可惜啊,姐姐抽了一個下下簽,我媽媽也試了一下,抽到了中平簽,我爸爸又抽了一下,也是抽到了中平簽,嗯,我旁邊的姐姐也試了一下,她抽到了上上簽。我的爸爸已經不耐煩了,他想下去,我們阻止了爸爸向他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格言,爸爸才安定了,我們又向前走,發現了一個觀景臺,我去一看,因為我有恐高癥,媽呀,嚇得我腿軟了,我趕緊跑回石鐘山里面,我又向上走了一層階梯,發現了一個什么植物標本呀,休息室啊,用敲的東西來敲八音石呀?然后爸爸請求走,去坐船,我也夢寐以求,我們走出石鐘山,向海灣發動,好不容易等到船來了我們穿好救生衣走向船的入口,走向二樓找個位子坐上。我在船上吃了橘子,和酸奶。過了好一段時間我都睡著了,當媽媽說船停岸了,我立刻跑下去,回到了大巴士上。
今天真爽快呀,石鐘山這是一個美麗觀景的地方。
石鐘山游記作文 2
“鐺鐺”——悠悠的石鐘聲依然響徹在我耳旁,我不由得想起那個令我流連忘返的仙境。
石鐘山,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是一座集山、水、石為一體的江南園林,山上建筑樸素典雅。此處為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之地。登之其上,看長江濤濤,觀鄱湖浩渺;泛舟于長江之上,嬉水于鄱湖之中。如此良辰美景,令蘇軾亦為此傾倒,曾于月下泛舟,并為此傾倒,曾于月下泛舟,并為此題詩。今日終得有幸一見。
還未踏入其中,便已隱約聽到鐘聲從山上傳來。這鐘聲果然名不虛傳,婉轉中含著沉重,沉重中似乎包涵著輕快,鐘聲果然不同凡響。我心想:遠觀便有所不同,近觀必定大有所獲。
步入其中,用石板鋪成的古道和兩旁徐徐吹來的清風,便已讓我醉了半分。我們快步來到了梅花廳的回行走廊。兩旁的石壁上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歷史名人,如:屈原,蘇軾…這些偉大的詩人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接下來是報慈禪林。曲折的小徑和池中的魚兒讓此處略顯幽深,果真有一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感覺,石碑上的鮮紅大字“莫殺俘虜”更是讓我感覺到了佛家以慈悲為懷的博大精深。
往石鐘山西北面走,便來到了忠烈祠。此處又名昭忠祠。此處原油太平軍駐山抗清兵營房堡壘。失敗后,曾國藩、彭王麟等奏請遷旨諭,于咸豐八年在原基建文昭祠,奉祀楚軍陣亡將士。曾、彭均有文紀其事。門前兩根大柱上寫著“祠重春秋,名垂竹帛,光照日月,氣壯山河”,據說是彭王麟親手所刻。
接著我們來到了上渝亭。這是一座經過洗刷的建筑物,是乾隆年間由張作霖建立的,全亭質樸典雅,亭中立上渝碑,上有浮雕龍圖案,因八角飛檐,所以又名八角亭。
我們繼續前行,行走時一股若有若無的奇香吸引了我。我抬頭一看,原來到了浣香別院,此地果真名副其實,木頭里散發著的香氣讓整座別院香氣沖天。整座別院既具有強烈的東方特色,又有些歐洲的高貴典雅,兩者融合的恰到好處,使它整體令人看起來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不僅如此,還有紫云廊、石鐘緣、太平樓等等。但這些都不是可以用我貧瘠的文字可以表達出來的,只有你親自去感受,去發現。聽,遠方傳來了悠悠的石鐘聲。
石鐘山游記作文 3
聞名遐爾的石鐘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縣。湖口就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的出口,與廬山一脈相承的石鐘山恰巧矗立在此。
我們開車穿過繁華的新城區和喧鬧的老城區便來到了石鐘山景區的入口。這里沒有其它景區所共有的熱鬧嘈雜的景象。如此的安靜讓我頓時心生疑惑?
既然不遠千里來到了這里,總得進去看個究竟。為了不留遺憾,最終我們還是決定在售票處花了大價錢買了門票。
一進入口,秀美的江南園林景象就映入了我們的眼簾,剛才那種失望的感覺頓時少了半截。栩栩如生、面帶微笑的蘇東坡先生像是在熱情地迎接我們的到來。《石鐘山記》就是他寫下的千古名篇。
石鐘山不大,甚至都稱不上山,因此靈瓏精致一定是石鐘山園林的`一大特色。緩步走在彎彎曲曲的小路上,也才用了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我們就來到了位于山頂的“江天一覽亭”。向山下、向遠處望去,鄱陽湖水萬川歸一,蜂擁而出,長江浩蕩而來,一瀉千里。江、湖水的匯合處,江流混濁,湖水碧清,江湖兩色、截然不同,“澈液渾流互排斥,濁清界線見分明”——此情此景,令人遐思無限。
我們下了山,在石鐘山下坐船游覽。當小船駛過石鐘山腳下時,看見洶涌的浪濤不斷地拍打壁立的石峰,不時有江水涌入眾多的石洞中,通向深深的遠處……石鐘山顯得十分雄偉、非常神秘。
關于石鐘山的得名,歷代名人一直爭論不休:
酈道元認為是水波浪拍打著石壁,發出洪鐘般的響聲。
李渤敲擊石鐘山上南、北兩塊石頭,南面石頭發出的聲音含糊不清,北面石頭發出的聲音卻清脆響亮,好像編鐘奏樂,十分美妙動聽。
蘇東坡在絕壁下夜游時意外地發現了其中的原因。在江水發出的鐘鼓般地聲音的同時,大石頭上的石洞不斷地吞吐著江水,發出了如同奏樂一般的聲音,綿延不斷。
而曾國藩到此一游后,卻拋出了一個最簡單的說法。上鐘巖、下鐘巖下面都有巨大的石洞,可容納數百人,深不可測,形狀如如同倒扣在湖水中的石鐘。石鐘山是以形狀命名的,而不是以聲音命名的,酈道元、李渤、蘇東坡他們都錯了。
……
可以想像,關于石鐘山的爭論一定不會停止。
石鐘山為什么會如此安靜?也許大家都會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靜靜的思考這個問題。安靜是石鐘山的獨特之處。
石鐘山游記作文 4
聽聞石鐘山之名,源于那篇千古流傳的《石鐘山記》。懷著對這座奇山的無限憧憬,我踏上了前往石鐘山的旅程。
當我站在石鐘山腳下,抬眼望去,這座山并不高大巍峨,卻有著一種獨特的古樸韻味。山上郁郁蔥蔥的樹木,像是給它披上了一件翠綠的外衣。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路旁的花草散發著陣陣清香,仿佛在歡迎著遠道而來的客人。
不一會兒,我來到了懷蘇亭。這座亭子是為紀念蘇軾而建,古色古香。站在亭中,思緒不禁飄回到了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蘇軾與長子蘇邁乘舟探訪石鐘山的情景。他為了探尋石鐘山得名的真正原因,不畏艱險,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著實令人欽佩。此時,我仿佛看到了蘇軾那灑脫的身影,正對著眼前的山水揮毫潑墨,寫下那流傳千古的佳作。
繼續向上攀登,沿途的碑刻吸引了我的'目光。一塊塊石頭上,鐫刻著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字體或飄逸靈動,或剛勁有力,每一筆每一劃都仿佛在訴說著他們與石鐘山的故事。從南北朝到清代,眾多名人在此留下手跡,孟浩然、李白、王安石、蘇軾、黃庭堅…… 他們的名字如璀璨星辰,照亮了石鐘山的歷史天空。撫摸著這些碑刻,我似乎感受到了歷史的溫度,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石鐘山深厚的文化底蘊。
終于,我登上了山頂。極目遠眺,眼前的景色令人驚嘆不已。只見鄱陽湖與長江在此交匯,江水混濁,湖水碧清,兩種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清晰奇妙的界線,猶如一幅天然的畫卷。遠處,廬山的煙云若隱若現,仿佛一位蒙著面紗的仙子,神秘而美麗。近處,江面上舟楫云集,船只往來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山風拂面,帶來絲絲涼意,也讓我心曠神怡。此時此刻,我仿佛與這天地融為一體,心中的煩惱與疲憊都已煙消云散。
下山途中,我又參觀了報慈禪林。曲折的小徑,池中的魚兒,讓這里顯得格外幽深寧靜,頗有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的意境。石碑上 “莫殺俘虜” 的鮮紅大字,更讓我感受到了佛家慈悲為懷的寬廣胸懷。
石鐘山之行,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大自然的壯美景色,更讓我沉浸在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之中。這座小小的山,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無數文人墨客的情思,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我想,我一定會再次踏上這片土地,重新感受石鐘山的獨特魅力 。
石鐘山游記作文 5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有幸來到了慕名已久的石鐘山。它屹立在鄱陽湖與長江的交匯處,雖海拔僅 61.8 米,卻聞名遐邇,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剛踏入景區,一座蘇軾的塑像便映入眼簾。他面容和藹,目光深邃,仿佛正對著眼前的山水吟誦著那篇《石鐘山記》。塑像下方刻滿了文字,講述著他與石鐘山的淵源,也讓我對接下來的旅程充滿了期待。
沿著臺階拾級而上,首先來到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前。走進一看,原來是一座陳列館,里面展示著與石鐘山相關的歷史文物和資料。在這里,我了解到石鐘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看著那些古老的兵器、地圖以及歷史故事的介紹,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離開陳列館,繼續前行,我來到了一處觀景臺。站在這里,眼前豁然開朗,鄱陽湖與長江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兩江之水在此交匯,卻涇渭分明,江水的雄渾與湖水的秀麗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遠處的廬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畫卷。江面上,船只來來往往,汽笛聲此起彼伏,為這片寧靜的山水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我不禁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久久不愿離去。
隨后,我走進了報慈禪林。這里環境清幽,綠樹成蔭,小徑蜿蜒曲折。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寺廟里,香煙裊裊,鐘磬聲聲,讓人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在一塊石碑前,我停下了腳步,上面刻著 “莫殺俘虜” 四個鮮紅的大字,這不僅體現了佛家的慈悲理念,也讓我對石鐘山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往前走,便來到了忠烈祠。這里原是太平軍駐山抗清兵的營房堡壘,后來為紀念楚軍陣亡將士而改建。祠前兩根大柱上刻著 “祠重春秋,名垂竹帛,光照日月,氣壯山河”,字跡剛勁有力,仿佛在訴說著當年將士們的英勇事跡。走進祠內,看著那些陳列的遺物和介紹,我對這些為了國家和民族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肅然起敬。
石鐘山的每一處景點都仿佛是一首詩、一幅畫,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它既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兩者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石鐘山獨特的魅力。這次石鐘山之行,不僅讓我欣賞到了美景,更讓我在歷史與文化的海洋中暢游,收獲頗豐。我相信,石鐘山的美好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成為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經歷 。
石鐘山游記作文 6
自幼熟讀蘇軾的《石鐘山記》,對那座神秘的石鐘山充滿向往。終于,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我踏上了探尋石鐘山的旅程。
遠遠望去,石鐘山矗立在鄱陽湖與長江的交匯處,雖沒有巍峨的氣勢,卻如一位沉穩的老者,靜靜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沿著古樸的石階向上攀登,兩側的樹木郁郁蔥蔥,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形成斑駁的光影,為這靜謐的山路增添了幾分詩意。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懷蘇亭,它飛檐翹角,古色古香。亭中石碑上鐫刻著蘇軾的《石鐘山記》,字跡蒼勁有力。站在亭內,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當年蘇軾月夜乘舟,探尋石鐘山得名緣由的情景。他那份對真理的`執著追求,令我由衷敬佩。輕撫亭欄,感受著歷史的滄桑,思緒也隨之飄遠。
繼續前行,沿途的碑刻琳瑯滿目。從南北朝到明清,眾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墨寶。孟浩然的飄逸、李白的豪放、王安石的嚴謹…… 不同的字體、不同的風格,卻都飽含著對石鐘山的贊美之情。每一塊碑刻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每一個文字都在訴說著曾經的故事。我駐足良久,細細品味著其中的韻味。
登上山頂,眼前的景色令人震撼。鄱陽湖與長江在此交匯,江水滔滔,湖水悠悠,清濁分明,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遠處的廬山云霧繚繞,若隱若現,宛如仙境;近處的江面上,船只往來穿梭,汽笛聲此起彼伏,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山風拂面,帶來絲絲涼意,我張開雙臂,盡情享受著這大自然的饋贈,心中的煩惱與疲憊瞬間消散。
下山途中,我走進了報慈禪林。這里曲徑通幽,綠樹成蔭,香煙裊裊,鐘磬聲聲。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在一塊石碑前,“莫殺俘虜” 四個鮮紅的大字格外醒目,它不僅體現了佛家的慈悲為懷,更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
此次石鐘山之行,我不僅領略到了大自然的壯美景色,更沉浸在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之中。石鐘山,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山,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閃耀在我的記憶深處。
石鐘山游記作文 7
懷著滿心的期待,我來到了久負盛名的石鐘山。它坐落于鄱陽湖與長江的交界處,雖海拔不高,卻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游客。
一進入景區,一座蘇軾的塑像便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神情悠然,仿佛正望著眼前的山水,吟誦著那篇千古佳作。塑像下方的文字,詳細地介紹了他與石鐘山的淵源,讓我對接下來的游覽充滿了期待。
沿著蜿蜒的石階向上攀登,一座古色古香的陳列館出現在眼前。館內陳列著許多與石鐘山相關的歷史文物和資料,從古代的兵器、戰船模型,到近代的歷史照片,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石鐘山的過去。在這里,我了解到石鐘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見證了無數的戰火與硝煙,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走出陳列館,來到一處觀景臺。站在這里,視野豁然開朗。鄱陽湖與長江宛如兩條巨龍,在此交匯。江水呈黃色,洶涌澎湃;湖水呈綠色,波光粼粼。兩種顏色的水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奇妙的分界線。遠處的廬山云霧縹緲,宛如仙境;近處的江面上,白帆點點,漁歌陣陣,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我陶醉其中,久久不愿離去。
繼續前行,我走進了報慈禪林。這里綠樹成蔭,環境清幽。寺廟內香煙裊裊,鐘聲悠揚。漫步在曲折的小徑上,聽著清脆的鳥鳴聲,感受著微風的吹拂,內心無比寧靜。在一塊石碑前,“莫殺俘虜” 四個大字讓我駐足良久。它不僅體現了佛家的慈悲之心,更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
最后,我來到了忠烈祠。這里原是太平軍的營房堡壘,后為紀念楚軍陣亡將士而改建。祠前的'兩根大柱上,刻著 “祠重春秋,名垂竹帛,光照日月,氣壯山河” 的對聯,字跡剛勁有力。走進祠內,看著那些陳列的遺物和介紹,我的心中充滿了對先烈們的敬仰之情。
石鐘山之行,是一次與歷史對話的旅程,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人類歷史的厚重。我相信,這次難忘的經歷,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
【石鐘山游記作文】相關文章:
游記的作文12-29
游記的作文(經典)12-04
游記的作文01-20
(精選)游記的作文11-17
《游記》作文01-17
太陽游記作文-游記作文01-25
游記作文07-04
游記香港作文[經典]08-15
游記香港作文07-25
【精選】游記香港作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