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習俗作文[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1
我的家鄉坐落在山西省北中部,地理環境和民間習慣讓這座古老的城市—忻州,在長期時間推流的過程中發展出大批的晉北習俗,無疑為這座城市增光添彩。
每逢正月十五,你可以走進忻州的古城之中,去感受來自大山之中的獨特魅力。瞧!威風鑼鼓隊。好一個龐大的隊伍,幾百名表演者整整齊齊排列在寬闊的廣場之中,金黃的服裝在冬日的暖陽下閃閃發光。震天動地的鑼鼓聲可謂是死死地抓住我們的心理變化,時而高亢,時而低沉,將一個“威”字體現的淋漓盡致。隨著時間的流逝,鑼鼓隊的氣勢越發的.宏偉,越發的不可收拾。
此刻,隊伍正前方的指揮者神采飛揚,手舞足蹈,賣命地揮動著胳膊,鼓手們也毫不示弱,雙手緊緊揮著鼓棒,舉過頭頂再重重的落下,這一敲,雄渾有力,展現的不僅僅是氣勢,還有那濃重的家鄉節俗。
觀眾們此刻也是個個熱血沸騰,本地人被這一敲,敲出了打心眼里的高興,外地人被這一敲,敲出了滿臉的震撼,來自晉北的習俗,可不光光是徒有虛名。
眼見為虛,耳聽為實。聽完我的介紹,不知你有沒有覺得夸大其詞?若是有,那就請你親眼來瞧瞧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2
上海是我的出生地,河南才是我的祖籍。在我的心目中,家鄉河南是那樣美麗,那樣具有吸引力。別的不說,家鄉吃油條的習俗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年春節,我們一家人終于千辛萬苦回到了鄉下老家。奶奶見到我們那高興勁兒就甭提了,她挽起袖子說:“我去給你們炸油條!”
“油條?”我覺得新鮮。
奶奶看我有點發愣,忙笑著說:“油條是我們這兒招待‘客人’的習俗!”
“哦!”我略有所思。
奶奶擺開了架勢。她把面粉、酵母、鹽、小蘇打和水按比例放到一個盆子里攪和起來。
“如果有人喜歡吃甜的,還可以加些奶粉與白糖,那才香甜呢!”說著,一個筋道的面團就成形了。
奶奶搓搓手上粘著的面說:“這面還要發酵好一會”,說著,她把一塊濕紗布搭在了上面,然后領著我進了客廳。大家七嘴八舌地嘮嗑,好不熱鬧。
不知大家嘮了多長時間,奶奶說:“面應該醒好了。”我又屁顛屁顛地跟著奶奶來到了廚房。奶奶一揭開紗布,我發現白胖胖的面團脹大了幾乎兩倍,她把面團一掰開,中間竟然還有一些氣孔,我覺得好神奇!
奶奶拿出一塊寬大的案板,抹凈,再往上面刷了點香油,手上也抹了點香油。
她將面團在案板上反復地搓揉,試試筋道夠了,就把面團按壓成長方形,用抹了油的刀將其切成大小相等的小條條,再把兩個小條疊起來壓扁,輕輕用筷子在中間壓道深溝出來,油條坯子就做好了。看著奶奶的麻利勁兒,我羨慕不已。
沒想到,爺爺奶奶住的是三層樓的大房子,竟然用的是燒木柴的老灶臺!我第一次見到燒柴火的老灶臺,真是又新鮮又好奇又驚訝!
灶臺上,一口黑鐵鍋特別大,柴火在灶堂里劈劈啪啪地燒著,一鍋油沸騰起來。奶奶一次下了十八根油條,我算是開了眼界!
“這炸油條也有學問,講究著火候呢!”奶奶邊用長筷子翻著油條邊說,“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時間短了不熟,時間長了啊,就成了老油條!”說著,奶奶把那些炸好的油條一一夾了出來。
剛一出鍋,就聽姐姐大叫:“好香,好香!”油條剛被端上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鼓動腮幫子大快朵頤!
我夾起一根油條,瞅瞅,金黃鮮亮;嗅嗅,清香撲鼻,咬破一層脆脆的殼,里面卻是酥酥的。
“這哪是油條,簡直就是藝術品!”我打趣地說。
爸爸說:“我小時候,油條并不能輕易吃到,只有過年才吃個夠,你奶奶知道這是我的最愛。”
“爸爸,原來你就是個‘老油條’啊!”我剛說完,滿屋子的人哄堂大笑。
爸爸接著說:“每逢年關,你奶奶都會炸一大竹筐油條,除了管家人吃個夠,還要給拜年的人帶上。那時候,“油條”就相當于現在的`“紅包”,這已經成了我們家鄉的習俗。”
奶奶走進來說:“現在大家的生活是改善了,可過年家家炸油條的習俗沒改,為的就是延續這喜慶勁兒!”
這就是我河南家鄉的習俗——過年吃油條!
家鄉的習俗作文3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熟悉新年。這是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我的家鄉福建,新年問候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年輕一代在家里依次向長者致敬。在舊社會,人們不得不跪拜。雖然有人鞠躬,但大多數人只說“新年快樂。、“長壽”或者類似的東西。在收到年輕一代的新年問候后,長輩應該送紅包或紅橘子。
第二是親戚朋友之間的新年問候。除夕之夜,客人們向主人鞠躬,祝他和家人萬事如意,安森新年繁榮。主人鞠躬以示祝賀。孩子們也會得到一份工作。新年錢”至少有兩個紅橘子。親戚和朋友用新年互相問候,當你開始時,你應該大聲說“新的是最好的,對方回答“每個人,每個人”為了表示對方滿意。兩個紅橘子和一些糖果將被帶來迎接新年。另一方將接受禮物并歸還紅橘子,以示雙方都很幸運。但是,首先要向長輩和親戚的老師拜年,否則是不合適的`。然而,第一個去的家庭不是王,吳或桑。
目前,迎接新年的習俗仍然盛行,電話迎接新年的新內容已經增加。新年鐘聲一響,人們就拿起電話問候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它既及時又方便。電話拜年的習俗也變得很流行。
家鄉的習俗作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是王安石之作。每當讀到它,我就會不由地想到春節。它可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各地的習俗也都不一樣。今年我來到了我的家鄉——浙江麗水港口村過年。
在甌江邊,座落著一個美麗寧靜的小村莊。那里的水清澈見底,那里的山綠得發青,像一塊塊碧玉。對了,還有一座大橋聳立在大江之上。沒錯,這就是我的家鄉——港口村!
臘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隨著爸爸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回老家過年。一推門,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面而來。一看,啊,原來是爺爺奶奶,正在做我最愛的美食——凍米糖呢!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幫忙了!首先我們把糖漿倒入大鍋中,等到糖漿變得粘稠時,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面條、熟芝麻等食材放進糖漿里,繼續翻炒,等到一鍋的東西都融為一體時,就把火關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腦兒倒進撒滿了黑芝麻的模具里,然后用滾輪把糖漿滾平,再靜等一些時間,等到糖漿變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后,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狀。凍米糖制作起來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兩只小饞貓一口氣吃了四、五塊,停都停不下來。“別吃了,要不,年夜飯該吃不下了!”爺爺笑著說。
吃完了凍米糖,已經快六點了。只見奶奶已經準備好了一大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個個喜笑顏開,一邊干杯,一邊互相祝賀新年快樂。
年夜飯過后,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節目依舊那么的豐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動人心的歌曲,有優美的舞蹈,還有見證奇跡的魔術……各個節目都非常精彩,我們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隨著春晚主持人一聲吶喊,一聲聲鞭炮聲也響了起來。我和妹妹跟著爸爸也該去放鞭炮了。這里不比杭州,放煙花是允許的。我們興奮地放著各式各樣的鞭炮,有會飛的火箭鞭炮,有會轉的轉盤鞭炮,還有驚天動地的“紅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還是“黃金萬兩”鞭炮了。一開始,它噴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沒力氣”的火山,但是最后,它又“大發雷霆”,每一點火花突然爆發成了好幾點,“劈劈啪啪”的.聲音好像再說:“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煙花直沖夜空,帶走了我們的煩惱,寄托著我們對20xx年無比的企盼,愿所有的人都健康、快樂、幸福……
朋友們,這就是我老家的春節習俗。那你們老家的春節習俗是什么呢?趕快告訴我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5
在江西老家過年,是非常熱鬧有趣的。年三十夜,大人們除了貼對聯,最重要的就是準備年三十的各種美食,其中我最愛看他們做的就是炸丸子和打糍粑,這兩樣都是我最愛吃的,所以每次我都美滋滋地在旁邊看著。
炸丸子很簡單,在江西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炸丸子,丸子種類很多,有糯米丸子,紅薯丸子,最多的是炸肉丸子。年三十炸好一盆黃燦燦香噴噴的肉丸子,過年期間可以打火鍋吃,也可以做紅燒丸子。那圓圓的丸子,象征著一年中生活和和美美,團團圓圓,更寄托著家人之間美好的愿望與祝福。
但是打糍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糯米需要提前兩三天浸泡好,一直泡到手指輕輕一捏糯米粒就斷了的程度。浸泡好的.糯米放在火上蒸熟,等糯米的香味四溢,而且越來越濃時,就是蒸熟了。媽媽總是隨手捏一個糯米飯團塞進我嘴里,我大口大口地嚼起來,那糯米飯團,米粒顆顆晶瑩剔透,像一顆顆珍珠般,瞬間激活了我的味蕾。
大人們將糯米飯倒進粑槽,開始打糍粑了。一人雙手緊握粑錘,一人握著粑柄,兩人拉鋸似的,先將糯米搗碎,然后,握著粑錘開始打起糍粑來。打糍粑可是力氣活兒,掄錘的人一邊打一邊喊著號子,我和旁邊圍觀的孩子們也跟著附和著,好不熱鬧!咚咚咚,隨著著粑錘聲聲,香香甜甜的糍粑也打好了。
香甜的糍粑,濃濃的年味,成為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家鄉的習俗作文6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下面讓我來講一下我們家鄉的習俗吧!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春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貼春聯,掛燈籠,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想起餃子那美味的味道就會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一家出去買面粉,買完面粉后就開始包餃子了。首先把面粉倒入盆子里,再倒入水,接著再揉搓成面團,再用保鮮膜蓋上醒一會兒。在群面的過程中,我們開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里,放入香油,生抽,老抽,鹽,十三香,攪拌均勻。
一切準備就緒,可以包餃子了媽媽和嬸嬸搟餃子皮,其他人包餃子。首先,拿一塊餃子皮放在手心,接著夾起一塊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點水抹在餃子皮的邊上最后把餃子皮合起來,兩邊一捏就包好一個餃子了。這個像金元寶一樣的餃子,有很多寓意呢!餃子又名交子或嬌耳,有著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團圓,早日歸來的寓意。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你們那里有什么特別的春節習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7
我的家鄉在田萍,那里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元宵節、舞龍、春節、國慶節……都是我家鄉的習俗。
那我先說說春節。春節是最盛大的節日。說實話,春節就是過年。很多人來買菜,準備晚上吃。新年早上吃餃子代表團團圓圓。除夕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晚上,孩子們匆忙吃晚飯,和其他孩子聚在一起。他們把早上買的煙花拿出來放好。聲音很大,但孩子們還是忍不住笑了。成年人聚集在一個人的家里打牌。到了之后,大人拿出家人的行禮,然后煮餃子吃。
元宵節其實就是元宵節。大人早起買燈籠,買香,買紙。晚上,大人去親戚墳前跪下生火。火燒一點,然后燒他們買的香和紙,然后在樹上掛燈籠點亮。
如果有人不買燈籠,可以把三根竹子放在一個三角形里,然后用紙把三角形圍起來,在里面生火,這樣也可以當燈籠照明。在村道上掛一盞燈籠。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我問我爺爺,他告訴我是給鬼點燈的。聽到這里我點了點頭。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每個家庭都要包粽子和餃子。他們口味不同。粽子甜紅豆,餃子甜咸。味道好極了。不管是咸的還是甜的,里面都是白色的.餡,紅豆露在外面。甜的餃子是白色的,咸的是綠色的,色彩鮮艷,味道鮮美。
每個人的家鄉風俗都不一樣。家鄉的風俗雖然沒有完,但卻是家鄉最重要的風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8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于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干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干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家鄉的習俗作文9
今天是清明節,讓我想起了這句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引起了我內心的愁悵,我仿佛看到了這凄凄慘慘、令人斷腸的情景。清明這一天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日子,一個讓人思念的時刻。
今年的`清明節,我跟爸爸媽媽早早的就開車出發,在經過南山路的時候車就排起了長龍,交通也堵塞了,這樣停停開開,過了好久我們才到了中村的山角下。爺爺奶奶已經在等我們了。
來到墳頭,只見周圍到處長滿雜草,爸爸和爺爺就一人拿一把鐮到,鏟去雜草。奶奶便拿出祭品,擺在墓前。我一看都是阿太最喜歡吃的菜,有紅燒帶魚,油悶蝦,豆腐干,春筍,草莓還有酒。爺爺往杯子里倒了滿滿的三杯酒說:“媽媽今天大家都在,高興你就多喝點,喝醉也沒關系!”我正看的入神媽媽將一束白菊塞到我手上,說這是送給阿太的,你去放好。
讓阿太保佑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過我知道,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行。做完這些后,我們一行人就往回走,站在山上往下望,田里的地里泛著新綠,東一片麥田,西一片的油菜花,煞是好看。
清明節掃墓祭祖,我學到了許多人情常識,并且還知道了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之一。
家鄉的習俗作文10
正月十五他帶著元宵、爆竹、燈謎……來到我們身邊。家鄉的元宵節總是熱鬧非凡,處處張燈結彩。每當正月十五的晚上總會有一群胖嘟嘟圓乎乎的白珍珠在每家每戶的鍋里歡快的舞蹈著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沒錯,猜對了,這就是當正月十五就要吃的湯圓。美味的湯圓在你的嘴里跳著華爾茲,一咬那內餡在你的味蕾綻開一朵絢麗的玫瑰。
當黑夜向天空伸出他的魔爪,那他一定會被那紅燦燦的`花燈燙個正著!當你在花燈會中,穿梭時你便會目不轉睛地抬起你的腦袋瞧著各型各色的花燈。快看那是孫悟空吧,旁邊還有白骨精呢!這邊兒也別錯過啊!勤懇的老牛正在幫淳樸的人民耕地呢!但見得最多的還是那最經典的圓乎乎的紅燈籠,金黃色的流蘇隨風飄揚。猜燈謎也十分有趣哩!五彩斑斕的花燈下吊著一個個不同的燈迷,只要你答對了還能去領獎處對換獎品呢!我迫不及待的拽下一個燈謎卡,只見上面寫著一行字“最昂貴的稿費”這可難不到我,我思來想去,終于想到了原來是“一字千金”我興奮的拿著燈謎卡跑到領獎處,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個熊娃娃,我高興極了。
聽奶奶說這賞花燈的習俗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呢: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是多久我也不知道,一只神鳥誤入人間,被一個獵人當做普通的兇禽猛獸,獵殺了。天帝聽后哪是大發雷霆,命令天兵下凡燒了人間,可天地善良的女兒,不忍看到那么多無辜的老百姓為此陪葬,便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人間通風報信,人們聽后那是六神無主,慌亂不已。一位老者出來說:“大家先不要急,我有一個辦法,咱們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的時候,點上紅色的燈籠,每家每戶放鞭炮,讓天帝以為。我們已經被燒死了。”大家聽后紛紛應和。正月十五這天,天帝果然來查看人間的情況了,他從天上往下看,果然看到人間處處紅光乍現,心中十分愉悅。人類就這樣逃過了一劫,人們為了紀念今天每當中月十五都會張燈結彩。
我望著五彩斑斕的花燈,情不自禁的閉上眼雙手合十默默地許了一個愿望,你們想知道我許的什么愿望嗎?就不告訴你說出來就不靈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11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每個民族都有許多獨特的傳統習俗,如同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絢麗多彩。我的家鄉在湖北,這里有許多習俗流傳至今,平時吃正宗牛肉面、牛雜面、黃酒,春節給小孩子壓歲錢,最討我喜歡。下面,就讓我細細道來吧。 家鄉的冬天,寒風刺骨,吹到臉上如同刀割一樣疼,出行的`人們都戴上厚厚的帽子,穿上暖和的棉衣,河水也一改往日的活潑,恬靜地睡著了。在這個時候,如果讓你吃一碗家鄉的熱氣騰騰的牛肉面和牛雜面,一定會讓你熱血沸騰,仿佛來到了盛夏的懷抱!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家鄉的牛肉面和牛雜面是出了名的美味,最講究香、辣、鮮、麻、味厚、有回味,牛肉、牛雜加入秘方調制后還保持肉質本身的鮮美味道。我在家里,要是一天不吃牛肉面就會一天吃不下飯。 春節到了,小孩都會給親戚好友拜年,然后有機會拿到壓歲錢。這個習俗其實來自一個民間傳說。在古時候,有一種民間怪物,叫“歲”,傳說它專門在除夕夜不聲不響地跑到別人家里,把手放在小孩頭上,過了一會兒,又不聲不響地逃走,到了第二天早上,那個小孩子就會傻掉。于是有人想出辦法,把銅幣放在自己孩子的頭上,“歲”就不敢來害人了,這個辦法有點靈驗,一傳十,十傳百,后來人們把壓頭的銅幣取名“壓歲錢”了。家家戶戶、祖祖輩輩都渴望小孩平安,所以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就從古傳到了現在。 我的家鄉還有很多民間習俗,比如賽龍舟、貼春聯等,展現了優秀的中華文化。聽了我的介紹,你想來我的家鄉和我們一起親身感受?如果喜歡,那就馬上來,我在家鄉等你喲!
家鄉的習俗作文12
我的家鄉在福州。在福州的日子里,有許多完美的回憶,最令我難忘的要屬今年的春節了。
除夕傍晚,“孩子們,出來放鞭炮了!”爺爺大聲的喊道。我、姐姐和哥哥聽到爺爺的聲音,高興地從房間里跑出來。出來一看,爺爺正站在門口,手里拿著打火機和一盒鞭炮。爺爺看見我們,著急地說:“快點來!我們去公園放吧!”我們異口同聲地答應了。
到了公園,放鞭炮的人還真不少!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笑之中。“瞧,那有個飲料罐!”哥哥指著遠處說道。我們順著哥哥指這那個方向看去,只見一個飲料罐靜靜地躺在地上。我們走過去,撿起了飲料罐。爺爺疑惑地問道:“拿它干什么?”姐姐笑著說:“爺爺,我們能夠把鞭炮放在飲料罐里放啊!”爺爺拍手說道:“好提議!”哥哥擰開飲料罐的蓋子,把里面剩余的飲料倒掉,放在了地上。爺爺把鞭炮和打火機遞到我們面前,問:“你們誰來?”哥哥自告奮勇:“我來吧!”爺爺就把鞭炮和打火機給了哥哥,他接過鞭炮和打火機,先從里面鞭炮盒里取出一根,蹲了下來,然后按住打火機的開關,打火機里立刻噴出火,哥哥再把鞭炮伸向火。鞭炮點著了,他看準了飲料罐的口,迅速把鞭炮扔了下去。姐姐呼喊道:“快后退!”我們往后退了幾步。“啪!”飲料罐跳了起來,隨后就落地了。過去一看,飲料罐已經黑了。
姐姐又提了個提議:“我們把鞭炮插在土里放吧!”我們全贊同了。“那這次要誰來呢?”哥哥邊盯著我,邊問。爺爺拍拍我的肩膀,說:“偉偉,你試試吧!”我搖搖頭,皺著眉說:“不要!”姐姐勸道:“勇敢點啊!你看看哥哥都沒事。”“是啊!男孩子就應當勇敢點,什么都要去嘗試!”哥哥也勸我。我只好勉強地點了點頭。“給你!”哥哥把鞭炮和打火機給了我。我拿著鞭炮,手拼命地顫抖,好像手中的鞭炮隨時都會爆炸,我有點后悔了。“怎樣了?”哥哥問我。我結結巴巴地回答到:“沒……啊!”姐姐告訴我:“那里有土,你去那邊放吧!”我聽了,慢慢地走過去。然后,從地上找了根木棍,挖了一個小坑,從盒子里拿出一根鞭炮,插在小坑里,之后把旁邊的土按實。我的手好像沒力氣了,按不住打火機的開關,頭上也冒出了冷汗。我停了下來,心里默念道:“勇敢點!加油!”我鼓起勇氣,按住打火機的開關,點燃了鞭炮,我趕緊跑走。鞭炮響了,同時也響起掌聲,爺爺對我豎起大拇指,表揚道:“你成功了!”我自信地笑了笑。
吃年夜飯了!一家人圍坐餐桌上,餐桌上的菜勾走了我的魂。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桌上有我最不喜歡吃的一個東西——雞蛋,看到它,我頭都大了。“你們想不想要壓歲錢啊?”奶奶手上拿著三個紅包,問我們。我們叫道:“要!”奶奶詭異地說:“想要紅包,就要回答我的問題,你們明白春節的傳說嗎?”哥哥激動地說:“我明白!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他經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每到除夕,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發老人燃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原先‘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便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奶奶遞給哥哥一個紅包,說:“真棒!”搞得我和姐姐既羨慕又嫉妒。這時,奶奶笑了,她說:“開個小玩笑,看你們對春節的了解有多深,答不出來,紅包還是照樣給的!”說完,奶奶把紅包也遞給了我和姐姐。爸爸批評道:“收了奶奶的紅包,該說什么?”我們就愧疚地對奶奶說:“多謝!”所有人都笑了,歡笑聲在屋里回蕩……
這個春節我過得很開心,一家人其樂融融,是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13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志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志·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歷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說,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游神,用于驅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來,繞著村子走一圈,據說這樣做能夠驅鬼,也能夠保佑自我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谷豐收。說起游神,那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于水深酷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眾。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說:你是個大好人,你不應當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來繞著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桔祥、五谷豐收。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著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里的安濟圣王長得一模一樣。于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僅要游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戶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必須要吃雞、鴨、鵝,這樣能夠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并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向著這個節日。
家鄉的習俗作文14
宜昌,古稱夷陵,為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 處江漢平原與鄂西山區交界點。其春節禮俗融匯 了東部和西部的地方氣息,特別是19世紀下半葉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以來,各地商賈云集于此,以致春節習俗內外交流,形成了既與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點的格局。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 “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有 的傳統習慣。室外屋內,房前屋后,徹底進行打掃,干干凈凈迎新春。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 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 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 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 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農歷年的. 最后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 “除夕”。 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歷一年中最后一頓飯),年夜飯以后有發壓歲錢和熬年 夜(守歲)的習俗,表示從農歷本年的最后一 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臘月28日中午,周家的團年飯菜端上餐桌后,羅婆婆給飯碗里添一點點米飯,將一雙筷子擱在飯碗上,在酒杯里酙了 一口酒,這些是供一房的長輩亡人靈魂回來團圓過年的食物。
傳說這些叫了陰間列祖列宗吃過的飯菜禁止給人吃,忌給狗貓吃,如果吃了將會失去部分記性。
收拾好這些廢物后,一家人就可以上餐桌吃團年飯。春節吃餃子是一項傳統, 吃餃子取“更歲交子” 之意,“子”為“子 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祝大家度過一個快樂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15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我的家鄉在周至,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為你一一介紹吧。
春節前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也叫“對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聯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話語,寄托人們美好的心愿。
除夕夜,我們每家每戶都要“燃爆竹”。當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會響起雷鳴般的爆竹聲,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這兒有一個傳說:相傳每到過年時節,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一頭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子截成一個小筒一個小筒的樣子,把桶里裝上火藥,把它們放在“夕”出沒的地方,當“夕”出來的時候,點燃火藥,立刻發出震天的巨響,“夕”聽到這聲音,嚇得撒腿就跑,人們就平安了。所以就把這種發出巨響的東西叫做“爆竹”。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聽媽媽說,守歲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等風俗,而我們現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大多數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家鄉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習俗作文(經典)12-25
家鄉的習俗作文【經典】12-17
家鄉的習俗作文[經典]12-28
[經典]家鄉的習俗作文02-06
(經典)家鄉的習俗作文02-02
【精選】家鄉習俗作文11-26
(精選)家鄉的習俗作文01-02
家鄉習俗作文【精選】09-15
家鄉的習俗作文11-07
(精選)家鄉習俗作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