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春節作文通用(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春節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俗春節作文 篇1
春節其實就是農歷新年,是中華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降臨之際,萬象更新,象征著新的一年開始了;標志著我們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系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春節的慶祝活動,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到農歷正月十五,一連15天。
在古代,帝王繼位之時,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歷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歷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采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后,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歷代皇室慶祝“春節”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墻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民俗春節作文 篇2
春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在這一天里, 親朋好友都盡量從各地趕回來,齊聚一堂,大家有說有笑。
到了春節,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擺滿了菜,還沒有開始吃,小孩子早已忍不住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特有哪些菜呢?有煎的兩面金黃的食餅筒,有白花花的水餃和圓圓的湯圓,還有平時吃不到的誘人的小零食……大人也仿佛看見了我們的心事,也會讓我們吃。一聽這話,我們就會像餓狼撲食一樣,大口大口地吃,讓我們期盼再次大飽口福吧!
最開心的是收壓歲錢了,看著大筆大筆的.錢在我們的手上,十分開心,自然會想到怎么花。我呢,交給媽媽,每年還可以得到99元的利息呢!我猜測:每一個小孩收到了壓歲錢,此時,他們應該也是開心的吧!
大過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簡單的鞭炮就是摔炮。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響,而且響聲很大。趁別人不注意,摔在腳下,看到別人嚇了一跳,就特別地開心。最特別是水炮,這種鞭炮在水里也能響,棒炮很好玩,用火點燃,會燒出火焰。火焰還有好幾種顏色,有綠色、有黃色、還有紅色。鞭炮讓我們的玩耍更增添了幾絲樂趣。
新年是歡快的,人們對新年充滿了憧憬,寄托了新的希望。讓我們平平安安,更上一層樓。
民俗春節作文 篇3
傳統的年,雖然說是農歷初一,可臘月二十四,人們就開始了迎新春的第一項任務——大掃除。現在,人們越來越不樂意大掃除了。因為大掃除得把家中大小物件搬出去,然后打掃房間。殊不知,這大掃除有掃去晦氣,掃去霉運,辭舊迎新的含義。大掃除后,臘月二十五——二十九的日子,大家就可以籌備美食啦。在食物中,饅頭是最講究的。點心包子豆包可以不限數量,棗花和大饃有數量限制,還有兩個大面盤,兩個刺猬和一個面棗花。
大年三十那天,有個特別的習俗,叫做”請墳“。上午,人們貼好對聯后,備好黃驃、錫箔、棗花、鞭炮、石灰,吃過餃子,就要請墳了。人們會將備好的東西(石灰除外)放到一個籃子里,到祖先墳前祭拜,按老一輩的說法,叫”把老人的魂兒請到家里“。回到家后,用石灰在大門口,屋門口,窗臺下圈個半圓,有時還配以各種裝飾。每年爺爺在撒石灰時我都在旁邊盯著看,有時自己還撒兩把石灰。石灰圈的傳統造型是一個半圓上面插著三把古代兵器,中間一把最為精美。不過,造型一代代流傳,也發展出了其它的各種樣式。
大年初一,這是人們都期盼的日子,小孩子在拜年后可以隨意嬉戲玩鬧。年的傳說,我所知的有兩個版本:一說是個白胡子老頭識破了年怕紅色、燭光和鞭炮聲;二是說有個小孩,枕頭下放了個紅紙包成的'小包,里面有幾枚銅錢,鎮住了年。盡管這些只是傳說的,但過年的紅福字、”守歲“、放鞭炮已成習俗。
按我家的規矩,初二拜姥姥,初三拜老姨,初四拜老舅,初五拜老姑。初五這天一般人家都拜完了親戚,這天就俗稱”破五“,按習俗,這天不能用剪刀剪東西。
至此,”年“這個忙碌的節日就過完了。這些經歷是我在家鄉過的新年。不知道城市的新年和家里有什么區別。但一定也是這么歡樂,溫暖,其樂融融。
民俗春節作文 篇4
隨著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起,隨著一個個絢麗多彩的禮花綻放,又是新的一年要到來了。“二十九”那天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在家貼吊錢和福字,正忙得不亦樂乎。
在街上散步時,我就看見了各家窗戶上各色各樣的吊錢,隨著風在空中飄揚,我也慢慢疑惑起來。“爸爸,吊錢的由來是什么?為什么人們那么喜歡貼它呢?”爸爸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這些天津文化可難不倒他,他拿起一個吊錢,如數家珍地講了起來……
“吊錢有許多種叫法,如“門簽”、“掛千”、“吊錢”、“過門箋”、“門吊子”。吊錢是姜子牙封神時傳下來的。姜子牙封罷諸神,他的老婆也向他討封,可是神號已滿,姜太公只好封她為窮神。他轉而又想,它若進到窮人家,這家人豈不是更貧窮,于是又附加了個小條件,即“見破不入”,窮神不許進窮人家,只能進富人家。后來人們為阻擋窮神的腳步,逢年過節就用破紙條掛在窗戶上,后來破紙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刻有各種圖案花紋和吉語的吊錢了。”
“你細致地看看,吊錢像什么?”“上面是一張普通的紅紙,下面有許多類似‘小穗穗’的東西。”我回答說。“你說得對,它是用一張長方形的紅紙剪刻成花紋圖案,下部好似流蘇,上面寫有“恭喜發財”等之類的吉祥語,大致數尺,小不過三寸。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還為它作了詳細的注解:“掛 千者,用吉祥語鐫于紅紙之上,長尺有颶,貼在門前,與桃符相輝映。”掛錢的歷史是由來已久的。而今人對它的喜愛,又多了一層原因,那就是它名字中的“錢”字,把它們掛在門前檐下,預示著新的.一年中,財源會滾滾而來。”
“哦,”我恍然大悟,“春節除了貼吊錢,還要貼其他的裝飾品,那么福字的意義是什么?”
“對,”爸爸微笑著說,“"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
我忍不住插話:“那么為什么要將"福"字倒過來貼呢?”“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呀”爸爸回答,“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我也學著他們的樣子將膠帶粘在吊錢上,把它們貼到各個角落,還和媽媽一起貼了福字,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美滋滋的。天色漸暗,飯菜的香氣鉆進了我的鼻孔,我知道: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我現在不僅對“二十九”這一天已經有了了解,我們還要學習了解民風民俗,熱愛天津的民風民俗,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更要用我們的雙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像像“福字”、“吊錢”一樣紅紅火火、幸福美滿。
民俗春節作文 篇5
春節時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熱鬧的日子了。
俗話說:“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雖是在濮陽過年,但是我們很快樂。
“二十三 ,祭灶官”是因為傳說二十三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匯報人間情況的日子,要買來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后能粘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只說好,不說壞。
“二十四,掃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間已經有幾個月沒有打掃了,得快點打掃干凈利落才行,快點行動吧。
過了二十四,大人們都忙了起來,就連我們小孩子也忙了起來。大人們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燉肉肉,貼花花、蒸饅頭……我們小孩子就去買鞭炮、放鞭炮 。有的時候還幫幫大人在家里裝飾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來了,更使人們激動人心了。除夕,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熱熱鬧鬧,充滿了愛的氣息,大人們把早就準備好了的的年夜飯端出來,門外的鞭炮聲聲響震耳欲聾。吃完飯,好看的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始了,這一夜,每家每戶的.燈都亮著,都還沒有睡,鐘表一分一秒的走動著,12點了,響起了一聲聲的鞭炮聲……
大年初一,大家早早的就起了床,吃完飯,就去串門了,“噔噔噔”,家里又來了一位客人,一進門,就互相說:“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們就回家了……過了這幾天,春節也就過完了,學生們就應該上學了,我們也該忙碌的生活了!
民俗春節作文 篇6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大街上早就擺滿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
我們走進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媽媽爽快的說媽媽也買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墻上。
買完東西,我們回到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門上和墻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么樣?
民俗春節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愿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說到永康的春節習俗,那可真是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歷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撣掃去室內、家具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戶戶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春節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別吧。
民俗春節作文 篇8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媽媽爽快的說媽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墻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墻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么樣?
【民俗春節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民俗春節作文12-30
(精選)民俗春節作文10-13
(經典)民俗春節的作文10-21
春節的民俗作文03-24
(精選)民俗春節作文04-24
【經典】民俗春節作文05-27
春節的民俗作文11-12
【經典】春節的民俗作文03-07
民俗春節作文10-05
民俗春節作文[經典]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