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時間:2025-05-16 09:35:39 民俗 我要投稿

    (通用)民俗作文8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通用)民俗作文8篇

    民俗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癥。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癥。適用于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幾片陳皮去苦。

    民俗作文 篇2

      在老家寶雞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是非常熱鬧的。這一天,人們都要鬧元宵,整個小鎮一片歡騰,大家興高采烈,氣氛熱鬧極了。

      元宵節的這一天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該“鬧元宵”。

      大家都歡天喜地地來到各自所在的院壩,開始放煙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煙花,妹妹興致勃勃地點燃一個煙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一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別得意,看我的`‘金鳳凰’!”我說完,立刻點燃了引線。“啾——”隨著一聲刺耳的響聲,一只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沖上了天,“嘣”的一聲爆炸了。接著,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鳳凰。

      “有趣!你們在這比賽煙花?加我一個!”原來是爸爸來了,他手里還抱著一個大禮炮。爸爸慢慢地點燃了禮炮,一下子,天空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藍的,黃的……是那樣漂亮,它寄托著我們的快樂在天空中綻開……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民俗作文 篇3

      中國幅員遼闊,生活著五十六個民族,各地都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是反映了風俗是因地而異的。

      何為民風民俗呢?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正是這些風俗使中國呈現出不同的民族文化。

      而且風俗也會因時因地而不斷變化,成語"移風易俗"正是這個意思。同時,風俗也與社會道德和法律一樣,對人們的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

    民俗作文 篇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韶關,那里有別具一格的客家習俗,其中,春節最為熱鬧。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們都蜂擁而至的來到集市上,買雞、鴨、鵝,買黃酒、白酒……留在家里的人則要將全部的物品更換,俗話說“干干凈凈迎新春。”掃完后,貼上年畫與對聯,整個屋子都充滿了喜慶的氣息。

      除夕那晚,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從下午,人們就開始準備著這一年一度最為豐富、最為開心、終于有意義的團圓飯了。吃完了飯,全家人都會在自家的屋頂上放鞭炮,準備迎接新春的到來。“啪啪啪”飛上天空的煙花,好似一盞獨燈,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點鐘的鐘聲敲響,從村頭到村尾,挨家挨戶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聲響伴著新春的到來。當晚,每個人都要守歲,如果要睡覺,就要開著燈睡覺,因為長輩說那樣年獸就不會來找我們。

      大年初一雖然沒有除夕那樣的熱鬧,喜氣洋洋,但還是很開心,歡樂的`。早晨,六點多,每家每戶都要去廟里拜祖宗。給祖先敬完酒,還要按大小輩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順,祈禱來年平安,吉祥,富貴。回到家以后,晚輩要收取長輩給的紅包,并且要說:“祝某某某,新年快樂,吉祥平安來年如意。”

      初二那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家探訪,回家那天,她們都會帶一些糖果,水果,賀禮……

      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家里人要開始做湯圓。糯米用大大的缸子裝著,用木錘把它打均勻之后再包餡兒,晚上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民俗作文 篇5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歡我的老家,因為那里的風俗習慣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龍抬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中,農歷二月初二是萬物復蘇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發,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發。

      但我不喜歡理發,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發,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故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搟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我們老家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歡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民俗作文 篇6

      說到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與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與"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與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民俗作文 篇7

      十一假期,我跟隨父母一起游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的“黃縣人家民俗博物館”。

      黃縣歷史悠久,是中國最早的縣治單位之一,因明洪武二十一年修建的龍口墩而得名“龍口”。龍口市位于膠東半島西北部,渤海灣南畔,東與蓬萊市毗鄰,南與棲霞市、招遠市接壤,西、北瀕渤海,隔海與天津、大連相望。

      黃縣人家,位于黃水河濕地公園“記憶龍口”游覽活動區內,建筑面積5727.4平方米,由7個代表“老黃縣”不同文化特色的清代仿古式建筑院落組成。沿街而行,你會看到一組濃縮“老黃縣”特色的民俗文化、傳統餐飲、商業作坊、古戲樓演藝等文化體驗景點。館內人物塑像栩栩如生,新穎的聲光電展示空間充分反映了萊夷先民的'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一件件老物件,勾起人們塵封已久的回憶。紡車、火坑、老式收音機……讓上了年紀的老人倍感親切,他們說仿佛又回到了兒時。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東羔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的夾砂紅陶鳥形器陶鼎、國家三級文物清代的賬本、民國時期的黃縣地契等鎮館之寶。其中黃縣窗染花、黃縣民居雕刻技藝、徐福傳說、黃縣布老虎制作等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最令我稱奇的就是那些色彩鮮艷,人物造型各異的面塑了。面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面人。相傳古 代祭天地、敬鬼神時,人們用白面做出動物、瓜果、蔬菜等樣式的蒸饃作為供品,并在其上刷上各種面色,稱之為“花供”。后來逐漸形成習俗,逢年過節、婚喪嫁娶以及其它喜慶時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慶祝。以糯米面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有鯉魚跳龍門、龍鳳呈祥等,真是令我嘆為觀止。

      一天的游覽結束了,使我有一種穿越過去,意猶未盡的感覺。“黃縣人家民俗博物館”已經成為展示龍口悠久民俗文化的對外窗口和愛國主義教育陣地。看了我的文章你是不是也想來看一看。

      “黃縣人家民俗博物館”,也在歡迎你的到來!

    民俗作文 篇8

      中原地區濃郁的奇風異俗給這塊古老的大地涂上了如詩如畫的色彩。小孩兒穿百家衣吃百家飯就是這諸多風俗中饒有興趣的一頁。

      百家衣是嬰兒服的一種,由一百個家庭貢獻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每當嬰兒出生后,特別是數世單傳、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為之驚喜萬分。這時,孩子的奶奶、爺爺就要向左鄰右舍報告喜訊,并向百家近親好友求乞布塊。特別是那些姓“劉”、“陳”、“程”諧音“留”、“成”,在老人們看來,這些諧音都是吉利之語,對于保佑孩子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這些人家的一小塊布頭或是一方舊布片,老人們也會珍重地收留下來。布塊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講究,但以藍色為最好。因 “藍”諧音“攔”,只要有藍色的布塊,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人們把百家的布塊縫在一起。據老年人講,縫百家衣的講究也很多,像布紋的走向、拼圖等,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衣服不能在胸前開口,要做成偏開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這種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們常在底襟處留個口子,此稱藏魂處。待孩子滿月后,由孩子的母親將口子縫住,這就說明孩子的魂靈已留在了母親的身邊,再也不必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也許穿衣吃飯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民間保佐嬰兒成長的風俗除穿百家衣之外,還有給孩子吃百家飯的習慣。凡是對孩子比較溺愛的人家,農歷正月初一那天,爺爺抱著未滿周歲的的孫子,佯裝乞丐模樣,手執破碗,沿街乞討。乞飯的人家以100家為宜。他們將討來的饃、菜、米燴在一起,煮成稀飯,讓孩子吃下。據說這樣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護,免除災難。吃過百家飯后,孩子的奶奶要蒸100個銅錢大小的麥面饃,用籃子挎上,沿村莊或街道漫步,凡遇到小孩,就要送一個小饃給他。這100個小饃分給100個小孩。饃發完后,災難也就讓別人嚼完了,自己的孩子就會平安健康,長大成人。此俗稱“嚼災”。

      這種習慣在民間有一定的廣泛性,不管認識與否,凡遇上求飯的祖孫,人們都會慷慨相助,凡碰上發饃的老人,人們也樂意收下。

    【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民俗的作文02-20

    (精選)民俗的作文01-17

    民俗作文【精選】05-15

    [經典]民俗作文12-06

    民俗作文05-15

    民俗作文05-15

    【經典】民俗作文10-14

    民俗的作文01-02

    家鄉的舞春牛民俗作文_作文_民俗作文01-09

    【熱】民俗作文11-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 最新手机AV在线不卡 | 亚洲综合楼国产 | 亚州不卡AV在线播放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