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為富不仁”的歷史典故

    時間:2021-08-11 10:50:03 歷史典故 我要投稿

    成語“為富不仁”的歷史典故

      導語:在中國文明五千年和漢語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歷史典故璀璨奪目,蔚為壯觀,它是文明的積淀,漢語的精華,智慧的結晶,文化的瑰寶。下面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為富不仁的歷史典故,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成語“為富不仁”的歷史典故

      成語“為富不仁”的歷史典故

      戰國時,騰國很弱小。

      當時各國諸侯都為開疆拓土而不斷發動戰爭,尤其是大國諸侯隨便制造一個事端就向小國興兵。戰勝之后,小國輕則割地賠款,重則國家從此消失。大國諸侯嘗到了甜頭,發動戰爭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喊殺之聲在華夏大地上回蕩,戰爭風云經年不散,把那個時期稱為戰國,真正的名副其實。

      滕國本來就國勢衰微,到了滕文公繼位時,面臨的局面更為嚴峻:府庫空虛,民生凋敝,四周列強環伺,虎視眈眈,隨時都有亡國的可能。滕文公決心收拾殘局,振興滕國。他首先征詢朝中文武官員的意見,讓官員們拿出治國興邦的.辦法。滕國官員覺得這個題目太大,不知從何處著手,一個個都像鋸掉了嘴的葫蘆,開口不得,悶悶不語。滕文公一氣之下,命令散朝。滕文公回到宮中憑欄遠眺,默默沉思。他忽然想到,大學問家孟子現今正旅居滕國,為什么不請教他呢。于是,滕文公輕車簡從,來到孟子住處。孟子見國君親自前來,覺得有些意外。

      滕文公落座之后,首先問道:“老朽不過是一介布衣,不敢勞駕國君,如有疑問,老朽樂于效力。”

      滕文公長嘆一聲說:“您是大學者,大賢人,所以特來請教。您知道,滕國兵微將寡,國家貧弱,依先生之見,怎樣才能使滕國早日富強起來不受鄰國欺侮呢?”

      孟子見滕文公態度誠懇,便直言相告說:“人民是國家的本源,把一個國家比喻為大樹,那么人民就是樹根,樹根越發達粗壯,才能使技干強健,樹葉茂密,大樹才能茁壯生長呀。”

      滕文公問:“怎樣才能使樹根健壯呢?”

      孟子說:“當然要施仁政,孔子說:仁者愛人。要珍惜民力,不要做勞民傷財的事情,更不要隨意增加人民的負稅。人民安居樂業了,還愁國家不富嗎。陽虎說的想發財就不能講仁義這句話十分荒謬。對一國之君來說,只有講仁義才能使人民愛國,人民才肯為國家效命。如果,國君橫征暴斂,弄得人民怨聲載道,人民當然不愿為國君效力了。”

      滕文公面露喜色,決心在國內推行仁政。

    【成語“為富不仁”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01-15

    歷史成語典故大全03-06

    成語背后的歷史典故09-01

    包含歷史典故的成語10-25

    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09-14

    經典成語的歷史典故15則08-18

    成語江郎才盡的歷史由來及典故01-07

    成語塞翁失馬的歷史典故09-05

    關于智謀歷史成語典故12-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亚洲免费性生活视频网 | 日本十八禁免费看污网站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四亚洲 | 色五月激情五月五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