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31》電影觀后感(通用14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5年《731》電影觀后感(通用1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731》電影觀后感1
在2025年這個特殊的年份,電影《731》重磅上映,將那段被塵封的、慘絕人寰的歷史再次拉回到大眾視野之中。這部電影以其深刻的歷史內涵和震撼人心的敘事,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而沉重的歷史教育課,讓我們對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電影《731》聚焦于二戰期間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第731防疫給水部隊的罪惡行徑。這支部隊打著“研究防治疾病和飲水凈化”的幌子,實則是進行細菌武器研發和活體人體試驗的人間魔窟。影片中,通過小販王永章等普通百姓被誘捕、囚禁,淪為活體實驗品的悲慘遭遇,生動地展現了戰爭洪流下小人物的苦難、覺醒與抗爭。那些慘無人道的實驗場景,如活體解剖、凍傷實驗、野外細菌炸彈實驗等,每一幕都刺痛著觀眾的心靈,讓我們不禁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和泯滅人性感到憤怒與痛心。
731部隊將無辜的中國人、朝鮮人等當作“馬路大”,即“試驗品”,肆意踐踏他們的生命尊嚴。據史料統計,直接死于731部隊人體實驗的約有3000人,而因他們發動的細菌戰喪生的民眾更是超過20萬人。影片中,那一對被注入毒氣的母女,母親在窒息劇痛中仍緊緊護著女兒,而731部隊成員卻在觀察窗外冷漠地記錄著她們的死亡過程,將其作為“實驗數據”。這一情節深刻地揭示了侵略者的冷酷無情,也凸顯了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堅韌與偉大。這種強烈的對比,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反人類暴行的不可饒恕。
回顧歷史,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上,更要思考這段歷史帶給我們的啟示。《731》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對過去的重現,更是對現實的警醒。當今世界,雖然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但局部沖突和戰爭依然時有發生,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仍然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我們必須銘記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侵略和暴力行為,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正義。
然而,現實中仍有一些人企圖歪曲、否認這段歷史,這是對歷史事實的不尊重,也是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二次傷害。歷史是客觀存在的,731部隊的罪行鐵證如山,不容置疑,不容篡改。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肩負著捍衛歷史真相的重任。我們要通過學習歷史、傳播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慘痛的過去,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
電影《731》的上映,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它提醒著我們,和平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傳播和平理念,倡導各國人民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構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地前行。讓我們以電影《731》為契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捍衛正義,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731》電影觀后感2
2025年,當電影《731》的片尾燈光亮起,我看著身邊同學泛紅的眼眶,忽然明白:有些歷史,即便隔著八十余年時光,依舊能以最沉重的方式叩擊人心。這部摒棄了商業片浮夸手法的作品,用真實的鏡頭語言還原了日本731部隊的暴行,讓作為學生的我,對“銘記歷史”與“守護和平”有了遠超課本的深刻思考。
電影里的每一個場景,都像一把鋒利的刀,劃開歷史的傷疤。731部隊在我國東北的土地上,打著“防疫研究”的幌子,建起了一座人間煉獄。他們將無辜百姓稱作“馬路大”,當作沒有生命的“實驗品”:極寒天氣中,受害者的手腳被強行暴露在零下幾十度的.室外,凍得發黑開裂,日軍卻拿著記錄本,冷漠地記錄“凍傷程度”;密閉的毒氣室里,人們在嗆人的毒氣中劇烈咳嗽、瘋狂掙扎,眼神里充滿絕望,而外面的侵略者卻談笑風生,只等著記錄“實驗結果”;更令人發指的是活體解剖室,明亮的燈光下,手術刀劃開鮮活的軀體,受害者的慘叫聲被隔絕在厚重的門后,成為侵略者“科研成果”的注腳。當鏡頭定格在小販王永章偷偷將實驗記錄藏進衣角的顫抖雙手,定格在母親在毒氣中緊緊護住孩子、最后無力垂落的臂膀時,我攥緊了拳頭——這些不是虛構的劇情,而是3000余名同胞用生命書寫的苦難,是鐵一般的歷史事實,絕容不得半點篡改與遺忘。
“都過去這么久了,還提這些干嘛?”生活中,我曾聽過這樣的聲音。但看完《731》我才徹底明白,銘記歷史從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警惕悲劇重演。731部隊的成員中,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學者,他們本應手持手術刀救死扶傷,卻在軍國主義的洗腦下,淪為踐踏生命的劊子手。這讓我警醒:一旦失去對生命的敬畏,一旦被錯誤的思想裹挾,人性便可能被扭曲。如今我們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能和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吃熱飯,能和朋友在操場肆意奔跑,這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都是無數先輩用血淚換來的。如果我們輕易忘記過去的苦難,任由“731部隊是科研機構”“人體實驗是謠言”等歷史虛無主義言論橫行,便是對逝者的褻瀆,對和平的辜負。
作為學生,我們或許無法改變過去,但卻能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守護當下的和平。課堂上,我們要認真聽歷史課,不僅要記住731部隊的罪行,更要理解背后的歷史邏輯,不被虛假言論誤導;課后,我們可以閱讀《拉貝日記》《東史郎日記》等歷史書籍,觀看相關紀錄片,讓自己對歷史的認知更深刻,再把真實的歷史故事講給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讓更多人懂得和平的珍貴;平時,我們更要努力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知道,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能力抵御外來威脅,才能為和平筑起最堅固的屏障。就像電影里那些偷偷記錄真相、奮力反抗的人,他們用微弱的力量守護正義,而我們,也能用自己的方式,為和平添磚加瓦。
《731》不是一部讓人輕松的電影,卻給我上了人生中最深刻的一課。它讓我懂得,銘記過往不是為了沉溺于痛苦,而是為了帶著對和平的珍視,更堅定地走向未來。愿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能把這段歷史刻在心里,用知識武裝自己,用行動守護和平,讓戰爭的陰霾永遠遠離,讓和平之花在每一代人的手中,綻放出更絢爛的光芒。
《731》電影觀后感3
2025年,電影《731》的上映如同一把重錘,敲開了那段塵封的黑暗歷史。當鏡頭將日本731部隊的暴行真實地呈現在眼前時,我內心的震撼與憤怒難以言表。這部沒有刻意渲染悲情,卻用冰冷史實直擊人心的影片,讓我對“歷史”與“和平”有了遠超課本的深刻思考。
影片中,731部隊的“實驗室”是不折不扣的人間煉獄。他們打著“防疫研究”的幌子,將無辜百姓視作沒有生命的“實驗品”:極寒天氣里,受害者的手腳被強行暴露在外,凍得發黑開裂,日軍卻冷漠地記錄“凍傷數據”;密閉的毒氣室中,人們在絕望中掙扎、嘶吼,生命在毒氣的侵蝕下一點點消逝,而外面的侵略者只專注于記錄“實驗成果”;更令人發指的是活體解剖場景,手術刀劃開的不僅是鮮活的軀體,更是人類文明的底線。當看到小販王永章冒著生命危險,將實驗記錄藏在衣角,試圖為真相留下證據;當看到一對母女在毒氣中緊緊相擁,母親用身體護住孩子卻終究無力回天,我攥緊了拳頭——這些不是虛構的'劇情,而是無數同胞曾經歷的真實苦難,這段歷史,絕不能被遺忘。
有人說“都過去這么久了,沒必要再提”,但《731》讓我徹底明白,銘記歷史從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警惕悲劇重演。731部隊的成員中,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學者,他們本應救死扶傷,卻在軍國主義的洗腦下,淪為踐踏生命的劊子手。這讓我警醒:一旦失去對生命的敬畏,人性便可能被扭曲。如今我們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能和家人安穩地享受三餐,能在周末和朋友自在玩耍,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都是先輩們用血淚換來的。若任由歷史虛無主義篡改真相,讓“731部隊是科研機構”這類謬論流傳,便是對逝者的褻瀆,更是對和平的辜負。
作為初中生,我們雖無法改變過去,卻能以行動守護當下的和平。課堂上,我們要認真學習歷史,看清歷史的真相,不被虛假言論誤導;課后,我們可以閱讀相關書籍、觀看紀錄片,深入了解那段歷史,并把真實的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讓更多人懂得和平的珍貴;未來,我們更要努力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長大后用實際行動為國家的強大貢獻力量——因為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才能更有力地守護和平,不讓先輩的苦難重演。
《731》落幕時,影院里一片寂靜。這部電影不是為了讓我們沉浸在痛苦中,而是為了讓我們帶著對歷史的敬畏,更堅定地走向未來。愿我們都能銘記歷史傷痛,守護好來之不易的和平,讓戰爭的陰霾永遠遠離,讓和平之花在每一代人的手中綻放。
《731》電影觀后感4
2025年上映的《731》,如同一部沉重的歷史教科書,以直白卻有力的鏡頭,將日本731部隊的暴行從歷史深處拉至眼前。這部沒有刻意煽情的電影,讓作為初中生的我,在震撼與沉思中,對“歷史”與“和平”有了遠超課本的深刻理解。
影片里的每一個場景,都是對人性底線的叩問。731部隊打著“防疫研究”的幌子,在我國東北建起人間煉獄:極寒天氣中,受害者的手腳被強行暴露在外,凍得發黑開裂,日軍卻冷漠記錄“凍傷數據”;密閉毒氣室里,人們在絕望中掙扎嘶吼,生命被毒氣無情吞噬,而侵略者只專注于實驗報告;更令人發指的活體解剖,手術刀劃開的不僅是鮮活軀體,更是人類文明的尊嚴。當看到小販王永章冒著生命危險藏匿實驗記錄,看到母親在毒氣中緊緊護住孩子卻終究無力回天,我攥緊了拳頭——這些不是虛構劇情,而是3000余名無辜者用生命書寫的苦難,這段歷史,絕不能被遺忘。
有人說“過去的事該放下”,但《731》讓我明白,銘記歷史從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警惕悲劇重演。731部隊中,不少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淪為劊子手,只因在軍國主義洗腦下,失去了對生命的敬畏。如今我們能坐在明亮教室讀書,能和家人安穩享受三餐,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都是先輩用血淚換來的。若任由歷史虛無主義篡改真相,便是對逝者的`褻瀆,對和平的辜負。
作為初中生,我們雖無法改變過去,卻能以行動守護當下的和平。課堂上,認真學習歷史,看清真相,不被虛假言論誤導;課后,向身邊同學講述真實歷史,傳遞和平理念;未來,努力提升自己,用知識為國家強大添磚加瓦——唯有國家強盛,和平才有堅實保障。
《731》落幕時,影院的寂靜久久不散。它不是為了讓我們沉浸痛苦,而是為了讓我們帶著對歷史的敬畏前行。愿我們都能銘記傷痛,守護好來之不易的和平,讓戰爭的陰霾永遠遠離,讓和平之花在每一代人手中綻放。
《731》電影觀后感5
2025年上映的《731》,絕非一部單純的歷史紀實影片,而是以影像為媒介對人類文明創傷的一次深刻復盤。當鏡頭穿透歷史的迷霧,將731部隊的暴行從檔案文獻轉化為具身化的視覺體驗時,它所引發的已不僅是情感層面的震撼,更是關于歷史記憶、人性邊界與和平倫理的深層思辨。
從歷史記憶的建構維度看,《731》突破了傳統歷史敘事的宏大框架,轉而以“微觀個體”為錨點重構歷史現場。影片中,小販王永章藏在衣角的實驗記錄、毒氣室里母親護住孩子的最后姿態、反抗者在深夜偷偷刻下的受害者姓名,這些具象化的細節并非藝術虛構,而是對歷史檔案的影像轉譯。正如歷史學家海登懷特所言,“歷史的真實性不僅存在于宏觀敘事中,更藏在個體命運的褶皺里”。《731》正是通過這些微觀敘事,讓3000余名實驗受害者從冰冷的數字,轉化為有溫度、有尊嚴的個體,這種記憶建構方式,既避免了歷史敘事的空洞化,也讓觀眾在共情中完成對歷史真相的認知確認。
更深層的思辨在于,影片對“人性異化”的拷問超越了簡單的善惡二元論。731部隊的成員中,不乏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學者,卻在軍國主義的洗腦下,將“救死扶傷”的誓言扭曲為“活體實驗”的借口。影片中,一位研究員在日記里寫下“為了國家利益,犧牲少數人是必要的”,這種將個體生命工具化的邏輯,正是人性異化的典型表現。《731》并未將侵略者塑造成扁平的“惡魔”,而是通過展現他們的心理轉變,揭示出“平庸之惡”對人性的吞噬——當個體放棄獨立思考,將自己的行為歸因于“集體意志”或“國家使命”時,文明的底線便會輕易崩塌。這種對人性復雜性的呈現,讓觀眾意識到,防止人性異化不僅需要批判罪惡,更需要警惕任何將個體工具化的思想傾向。
在和平倫理的`當代闡釋層面,《731》給出了超越民族情感的思考。影片結尾,當現代城市的光影與歷史遺址的鏡頭重疊,當年輕一代在紀念館里駐足凝視受害者名單時,導演傳遞出的核心命題是:和平并非歷史發展的自然結果,而是需要人類主動捍衛的價值共識。當今世界,歷史虛無主義仍在試圖篡改731部隊的罪行,軍國主義思想時有抬頭,《731》的上映恰是對這種危險傾向的回應——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建立一種“以生命為核心”的和平倫理:任何時候,個體生命的尊嚴都不應被集體利益、國家意志所凌駕;任何試圖以“崇高目標”掩蓋暴力本質的行為,都是對和平的背叛。
《731》落幕時,黑暗中的銀幕沉默卻有力量。它不僅是對一段血色歷史的紀念,更是對人類文明的一次警醒:唯有正視歷史的創傷,堅守人性的底線,捍衛和平的倫理,才能讓731部隊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讓文明的微光在歷史的長河中持續閃耀。
《731》電影觀后感6
2025年,電影《731》的上映如同一記重錘,敲醒了每個觀眾對那段黑暗歷史的記憶。沒有炫目的特效,沒有曲折的愛情,這部電影用最真實的鏡頭,將二戰時期日本731部隊的暴行赤裸裸地展現在眼前,讓我看完后心情久久無法平復,也對“銘記歷史”這四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電影里的每一個場景都像一把刀,刺痛著我的心。731部隊在我國東北的土地上,打著“防疫研究”的幌子,建起了一座人間地獄。他們把無辜的百姓當作沒有生命的.“實驗品”:在極寒的天氣里,強行將人的手腳暴露在外,觀察凍傷的過程;把人關進密閉的毒氣室,看著他們在痛苦中掙扎直至死亡;更殘忍的是,他們還會進行活體解剖,無視受害者的慘叫,只專注于手中的“數據”。當看到小販王永章被誘捕后絕望的眼神,看到一對母女在毒氣室里緊緊相擁卻最終無力倒下時,我緊緊攥住了拳頭,既憤怒于侵略者的冷酷無情,又心疼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
有人說,都過去這么久了,沒必要再提這些痛苦的事。但看完《731》我才明白,銘記歷史從不是為了記恨,而是為了守護當下的和平。如今我們能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課,能和家人一起安穩地吃飯、散步,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都是當年無數人用苦難甚至生命換來的。如果我們忘記了731部隊的罪行,忘記了戰爭帶來的傷痛,那些殘忍的悲劇就有可能再次上演。就像電影里那些悄悄記錄真相的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留下證據,就是為了讓后人永遠記住這段歷史,不讓黑暗重現。
作為一名初中生,我雖然不能改變過去,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和平。在學校里,我會認真聽歷史課,把這段歷史牢牢記在心里,不被那些歪曲真相的言論誤導;課后我會多讀相關的書籍,把這些故事講給身邊的同學聽,讓更多人明白和平的珍貴;將來我還要努力學習知識,長大后為國家的強大出一份力,因為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才能更好地守護和平。
《731》不是一部普通的電影,它是一面鏡子,照見了過去的苦難,也照亮了未來的道路。愿我們都能以史為鑒,帶著對和平的敬畏前行,讓那些痛苦的歷史永遠停留在過去,讓和平之花永遠綻放。
《731》電影觀后感7
2025年上映的電影《731》,像一面沉重的鏡子,照出了二戰時期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也讓我對“歷史”與“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特效,卻用真實的場景和揪心的故事,讓每一位觀眾都無法平靜。
電影聚焦于日本731部隊的惡行。這支部隊在我國東北,打著“防疫研究”的幌子,把無辜百姓當作“實驗品”,進行凍傷實驗、毒氣實驗甚至活體解剖。影片里,小販王永章被誘捕后,和許多人一起陷入絕望;一對母女在毒氣室里掙扎的畫面,更是讓我攥緊了拳頭。侵略者的冷漠與殘忍,打破了“人性”的底線,也讓我明白:有些歷史,永遠不能被遺忘。
有人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但看完《731》我才懂得,銘記歷史從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守護和平。如今我們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能和家人安穩生活,是無數先輩用苦難換來的。如果忘記731部隊的罪行,忘記戰爭帶來的`傷痛,和平就可能再次被破壞。就像電影里那些反抗的人,他們拼盡全力記錄真相,正是為了不讓悲劇重演。
作為初中生,我們或許不能改變過去,但可以用行動守護現在。我們要認真學習歷史,拒絕那些歪曲真相的言論;要努力提升自己,將來為國家的強大貢獻力量;更要向身邊的人傳遞和平的意義,讓更多人懂得珍惜。
《731》這部電影,不僅是對苦難的紀念,更是對和平的呼喚。愿我們都能記住這段歷史,帶著對和平的敬畏,走好每一步,讓悲劇永遠不再發生。
《731》電影觀后感8
2025年上映的《731》,絕非一部單純的歷史紀實影片,而是以影像為刃,剖開人類文明瘡疤的深刻作品。當鏡頭穿透八十余年的時光塵埃,將日本731部隊的反人類暴行從史料檔案轉化為具身化的視覺沖擊時,它所引發的已不僅是情感層面的震撼,更是關于歷史記憶傳承、人性邊界堅守與和平價值捍衛的深度思辨。
影片對歷史真相的還原,突破了傳統宏大敘事的空洞,轉而以微觀個體命運為錨點,讓冰冷的歷史有了溫度與重量。731部隊的“實驗室”里,被稱作“馬路大”的無辜百姓,在極寒實驗中肢體凍裂卻淪為“凍傷數據樣本”,在毒氣室里窒息掙扎卻成為“細菌效能佐證”,在活體解剖臺上生命流逝卻只被標注“器官反應參數”。當小販王永章將實驗記錄藏進衣角的褶皺,當母親在毒氣彌漫中用身體為孩子筑起最后屏障,這些細節并非藝術虛構,而是對歷史檔案的忠實轉譯——據史料記載,3000余名實驗受害者的姓名或許已模糊,但他們用生命留下的苦難印記,恰是歷史最有力的證言。《731》用這種具象化的敘事,讓我們明白:歷史從不是書本上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悲歡離合,遺忘這段歷史,便是對逝者的褻瀆,對文明的`背叛。
更深層的思考在于,影片對“人性異化”的解構,超越了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731部隊成員中,不乏接受過系統醫學教育的學者、曾宣誓“救死扶傷”的醫生,卻在軍國主義思想的裹挾下,將“國家利益”異化為踐踏生命的借口。正如影片中一位研究員日記所寫:“為了帝國榮耀,犧牲少數人是必要代價”,這種將個體生命工具化的邏輯,正是“平庸之惡”最可怕的體現——當個體放棄獨立思考,將行為正當性歸因于集體意志,文明的底線便會在無聲中崩塌。《731》的價值,不僅在于揭露暴行,更在于警示我們:人性的光輝需要主動守護,任何試圖以“崇高目標”掩蓋暴力本質的思想,都是和平的潛在威脅。
面對當下仍暗流涌動的歷史虛無主義,《731》的上映更具現實意義。有人以“時代久遠”為由淡化罪行,有人借“文化交流”之名篡改真相,這些行為本質上是對歷史正義的背叛。作為高中生,我們肩負著傳承歷史記憶、捍衛和平價值的使命。這份使命,藏在課堂上研讀史料時的專注里,藏在面對歪曲言論時敢于發聲的勇氣里,更藏在為國家強盛而奮力拼搏的行動中。唯有以知識武裝頭腦,以理性辨別是非,以擔當扛起責任,才能讓731部隊的悲劇永遠停留在過去,讓和平的基石更加堅固。
《731》落幕時,影院的寂靜恰是最沉重的回響。它不是為了喚醒仇恨,而是為了讓我們在銘記苦難中學會敬畏——敬畏生命,敬畏歷史,更敬畏來之不易的和平。愿我們都能以史為鑒,在時代洪流中堅守正義,讓和平之花跨越時空,在每一代人的手中綻放出更絢爛的光芒。
《731》電影觀后感9
2025年上映的電影《731》,像一把沉重的鑰匙,打開了那段塵封的黑暗歷史。它沒有刻意渲染血腥,卻用真實的鏡頭,將日本731部隊的暴行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讓作為學生的我,在震撼之余,對歷史、人性與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電影里的每一個片段都讓人心痛。731部隊在我國東北,打著“防疫研究”的幌子,把無辜百姓當作“實驗品”。他們強迫人們在極寒天氣里暴露手腳,觀察凍傷過程;把人關進毒氣室,看著他們痛苦掙扎;甚至進行活體解剖,完全無視生命的`尊嚴。當看到小販王永章偷偷藏起實驗記錄,想為真相留下證據,看到一對母女在毒氣中緊緊相擁卻無力反抗時,我既憤怒于侵略者的殘忍,又深深同情那些無辜的受害者。這些畫面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傷痛。
影片還讓我思考人性的邊界。731部隊的成員中,有些曾是受過教育的醫生、學者,本該救死扶傷,卻在軍國主義的影響下,變成了傷害他人的劊子手。他們把“國家利益”當作借口,忽視個體生命的價值,這讓我明白,一旦失去對生命的敬畏,人性就可能被扭曲。我們每個人都要守住內心的善良,警惕任何將生命工具化的想法,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作為學生,銘記這段歷史不是為了記恨,而是為了守護和平。如今我們能在教室里安心學習,在陽光下快樂生活,都是先輩們用苦難換來的。我們要認真學習歷史,不被歪曲真相的言論誤導;要努力提升自己,將來為國家的強大貢獻力量;還要向身邊的人傳遞和平的意義,讓更多人懂得珍惜當下的安穩。
《731》這部電影,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更是一次對和平的呼喚。愿我們都能以史為鏡,銘記傷痛,守護好來之不易的和平,讓未來的世界永遠充滿陽光。
《731》電影觀后感10
在2025年,電影《731》的上映,如同一記沉重的警鐘,將那段被塵封的、慘絕人寰的歷史,再次清晰地展現在大眾眼前。這部電影,以其震撼人心的敘事與真實殘酷的畫面,為我們上了一堂深刻且沉痛的歷史教育課,讓我們對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爭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有了更為直觀、更為深刻的認識。
電影《731》將鏡頭聚焦于二戰時期日本關東軍駐滿洲的第731防疫給水部隊。這支部隊,打著“研究防治疾病和飲水凈化”的幌子,實際上卻是一座進行細菌武器研發與活體人體試驗的人間地獄。影片中,通過像小販王永章這樣普通百姓被誘捕、囚禁,最終淪為活體實驗品的悲慘遭遇,生動地展現了戰爭陰影下,小人物的苦難、掙扎、覺醒與抗爭。那些慘無人道的實驗場景,諸如活體解剖、凍傷實驗、野外細菌炸彈實驗等,每一幕都像尖銳的針,深深刺痛著觀眾的心,也讓我們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與泯滅人性,感到無比的憤怒與痛心。
731部隊把無辜的中國人、朝鮮人等,統統當作“馬路大”,也就是“試驗品”,肆意踐踏他們的生命與尊嚴。據史料記載,直接死于731部隊人體實驗的人數,大約有3000人,而因他們發動的細菌戰喪生的民眾,更是超過了20萬人。電影里,那對被注入毒氣的母女,母親在窒息的劇痛中,依然緊緊護著女兒,可731部隊的成員,卻在觀察窗外冷漠地記錄著她們的'死亡過程,還將其當作“實驗數據”。這一情節,深刻地揭露了侵略者的冷酷無情,同時也凸顯出人性在極端環境下,所展現出的堅韌與偉大。這種強烈的對比,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以及反人類暴行的不可饒恕。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上,更要深入思考這段歷史帶給我們的啟示。《731》這部電影,不只是對過去的重現,更是對現實的警醒。當今世界,雖然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局部沖突和戰爭仍然時有發生,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舊威脅著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我們必須銘記歷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侵略和暴力行為,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正義。
然而,在現實中,仍有一些人妄圖歪曲、否認這段歷史,這是對歷史事實的極不尊重,也是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二次傷害。歷史是客觀存在的,731部隊的罪行鐵證如山,不容置疑,更不容篡改。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肩負著捍衛歷史真相的重要責任。我們要通過學習歷史、傳播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慘痛的過去,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
電影《731》在2025年上映,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價值。它提醒著我們,和平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傳播和平理念,倡導各國人民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構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地前行。讓我們以電影《731》為契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捍衛正義,讓歷史的悲劇永遠不再重演。
《731》電影觀后感11
2025年上映的《731》,以影像為媒介完成了一次對人類文明創傷的深度復盤。當鏡頭穿透歷史的迷霧,將日本731部隊的反人類暴行從文獻檔案轉化為具身化的視覺體驗時,其價值已遠超普通歷史紀實作品——它不僅是對一段血色過往的紀念,更引發了關于歷史記憶建構、人性倫理邊界與和平價值實踐的深層思辨。
從歷史記憶的建構邏輯來看,《731》突破了傳統歷史敘事的宏大框架,以“微觀個體敘事”重構歷史現場,實現了“歷史真實”與“影像表達”的辯證統一。影片并未停留于對暴行的全景式展現,而是聚焦小販王永章藏匿實驗記錄的褶皺、母親在毒氣中護住孩子的臂彎等具象細節。這些并非藝術虛構的場景,實則是對《井戶川紀要》等歷史檔案的影像轉譯。正如歷史學家安克斯密特所言,“歷史記憶的生命力在于個體經驗的在場性”,《731》通過將3000余名實驗受害者從冰冷數字轉化為有尊嚴的個體,讓觀眾在共情中完成對歷史真相的認知確認,這種敘事策略既規避了歷史虛無主義的解構風險,也為集體記憶的傳承提供了具象載體。
在人性倫理的解構層面,影片超越了簡單的善惡二元論,直指“制度性作惡”對人性的異化機制。731部隊成員中,不乏接受過現代醫學教育的學者,卻在軍國主義制度的規訓下,將“救死扶傷”的職業倫理扭曲為“活體實驗”的技術理性。影片中研究員日記里“為帝國犧牲少數人”的表述,恰是“平庸之惡”的典型注腳——當個體將行為正當性歸因于制度授權,放棄獨立道德判斷時,文明的底線便會在“集體無意識”中崩塌。《731》的深刻之處,在于它不僅揭露暴行本身,更揭示了作惡機制的可復制性:任何將個體工具化、將暴力正當化的.制度與思想,都是對人性倫理的踐踏,這一警示在當今仍具現實意義。
從和平倫理的當代實踐維度審視,《731》的上映為對抗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影像武器。當下,部分勢力以“學術自由”“文化和解”為名,試圖淡化甚至篡改731部隊罪行,而《731》通過具象化的歷史在場性,構建起不可辯駁的記憶屏障。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對和平的捍衛不應止于情感層面的認同,更需轉化為理性實踐:在學術研究中堅守歷史真實,在公共話語中抵制歷史篡改,在跨文化交流中傳遞“以生命為核心”的和平倫理。唯有將歷史記憶轉化為行動自覺,才能讓731部隊的悲劇真正成為“永不重演的警示”。
《731》落幕時的寂靜,恰是對人類文明的沉重叩問。它以影像為鏡,照見了歷史的傷痛,也照亮了和平的前路——唯有正視創傷、堅守倫理、踐行責任,才能讓文明的微光穿透黑暗,在代際傳承中鑄就永不崩塌的和平防線。
《731》電影觀后感12
2025年,電影《731》的上映,如同一部沉甸甸的歷史檔案,以極具沖擊力的鏡頭語言,將二戰時期日本731部隊在我國東北犯下的反人類罪行,從歷史的塵埃中重新打撈。這部摒棄了商業片浮夸敘事的作品,用冰冷的史實與滾燙的人性叩問,讓每一位觀眾在震撼中深思: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這段血色過往?
影片中,731部隊的“實驗室”是人間煉獄的具象化呈現。那些被稱作“馬路大”的無辜百姓,在極寒實驗中肢體凍裂卻被強行記錄“凍傷數據”,在毒氣室里窒息掙扎卻淪為“細菌效能樣本”,在活體解剖臺上生命流逝卻只被標注“器官反應”。當鏡頭定格在小販王永章攥緊藏有實驗記錄的衣角、一對母女在毒氣中相擁而逝的畫面時,侵略者對生命的漠視與人性的泯滅,已然超越了語言能承載的憤怒。這些并非藝術虛構的場景,而是基于歷史檔案的真實還原——據不完全統計,3000余名無辜者直接死于731部隊的實驗,而其研發的細菌武器更是讓20余萬民眾葬身于無形的“生化戰場”。
面對這段歷史,總有聲音以“時間流逝”“向前看”為由,試圖淡化甚至消解罪行的沉重。但《731》用鏡頭給出了有力反駁:銘記歷史從非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筑牢和平的'防線。當我們在明亮的教室求知、在安穩的街巷漫步時,不應忘記這份和平是無數受害者以血淚鋪就,是反抗者以生命守護的結果。若任由歷史虛無主義篡改真相,讓“731部隊是科研機構”“人體實驗是謠言”等謬論橫行,便是對逝者的褻瀆,更是對和平的背叛。正如影片中那些冒著生命危險留存證據的人,他們的堅守不是為了傳遞仇恨,而是為了讓后代知曉:和平從不是歷史的常態,而是需要用清醒與力量去捍衛的珍寶。
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我們或許無法親歷歷史的抗爭,但卻肩負著傳承真相、守護和平的使命。這份使命,藏在課堂上認真研讀歷史教材的專注里,藏在面對歪曲言論時敢于發聲的勇氣里,更藏在為國家強大而奮力拼搏的行動里。當我們用知識武裝頭腦,用理性辨別是非,用擔當扛起責任,便是對731部隊受害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對和平最堅實的守護。
《731》落幕時,黑暗中的銀幕仍在發燙。它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面映照歷史與未來的鏡子——讓我們看清過往的傷痛,更讓我們堅定:唯有銘記血色過往,方能守護和平微光,讓戰爭的陰霾永遠遠離人類的天空。
《731》電影觀后感13
2025年上映的《731》,以克制卻有力的鏡頭,將日本731部隊的暴行從歷史深處拉至眼前。這部沒有刻意渲染悲情的電影,讓我在震撼中不斷追問:我們該如何對待這段沉重的過往?
影片里的“實驗室”是人性的.照妖鏡。731部隊打著“防疫”旗號,把百姓當作“實驗品”:極寒中凍傷的手腳、毒氣室里絕望的掙扎、活體解剖臺上消逝的生命,每一幕都撕開侵略者的冷酷。尤其是小販王永章藏起實驗記錄、母親在毒氣中護住孩子的畫面,讓我真切感受到,這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同胞曾承受的苦難——這段歷史,絕不能被抹去。
有人說“過去的事該放下”,但《731》讓我懂得,銘記從不是為了記恨,而是為了防悲劇重演。731部隊里,不少受過教育的人淪為劊子手,只因失去對生命的敬畏。如今我們能安心讀書、自在生活,是先輩用血淚換來的。若任由歷史虛無主義篡改真相,便是對逝者的背叛,對和平的不負責。
作為學生,我們雖無力改變過去,卻能以行動護和平。課堂上認真學歷史,看清真相;生活中抵制歪曲言論,傳遞正確歷史觀;未來努力提升自己,為國家強大出份力——唯有國家強,和平才有底氣。
《731》落幕了,但其帶來的思考從未停止。它是一堂深刻的歷史課,提醒我們:唯有銘記傷痛,才能守護好眼前的和平。
《731》電影觀后感14
當2025年電影《731》的片尾字幕緩緩滾動,影院里的寂靜比任何聲音都更有力量。這部沒有華麗特效的影片,用真實的鏡頭將日本731部隊的暴行展現在眼前,讓作為學生的我,對“歷史”二字有了前所未有的沉重認知。
電影里的每一幕都像一把錘子,敲在我的心上。731部隊在我國東北,打著“防疫研究”的幌子,把無辜百姓當成“實驗品”:極寒天氣中,他們強行把人的手腳露在外面,看著肢體凍得發黑開裂,卻只冷漠記錄數據;密閉的毒氣室里,人們在痛苦中掙扎、呼喊,生命一點點消逝,侵略者卻毫無憐憫;更殘忍的'是活體解剖,手術刀劃開的不僅是軀體,更是對生命的踐踏。當看到小販王永章偷偷藏起實驗記錄,想為真相留下證據;看到母親在毒氣中緊緊抱住孩子,卻終究護不住她的生命時,我攥緊了衣角——這些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3000多名同胞真實經歷的苦難,這段歷史,我們絕不能忘。
有人說“都過去這么久了,沒必要再提”,但《731》讓我明白,銘記歷史從不是為了記恨,而是為了不讓悲劇重演。731部隊里,有些成員本是受過教育的醫生,卻在軍國主義的影響下變成了劊子手。這讓我懂得,一旦失去對生命的敬畏,人性就可能被扭曲。如今我們能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課,能和家人一起吃熱飯,能和朋友在操場奔跑,這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都是先輩用血淚換來的。如果我們忘記了過去的苦難,就是對他們的辜負。
作為學生,我們或許不能改變過去,但可以用行動守護現在的和平。課堂上,我會認真聽歷史課,把731部隊的罪行記在心里,不被那些歪曲歷史的言論誤導;課后,我會把電影里的真實故事講給同學聽,讓更多人知道和平的珍貴;平時,我會努力學習知識,因為我知道,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才能更好地守護和平。
《731》不是一部讓人輕松的電影,卻給我上了最深刻的一課。它讓我懂得,銘記過往不是為了沉溺痛苦,而是為了帶著對和平的珍視前行。愿我們每一個學生都能記住這段歷史,用自己的力量,讓和平之花永遠綻放。
【《731》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731》電影觀后感(精選20篇)09-12
電影《731》觀后感(精選20篇)09-12
最新《731》電影觀后感(精選20篇)09-12
731電影觀后感(通用20篇)09-12
觀看《731》電影觀后感(通用16篇)09-12
觀《731》電影有感(精選15篇)09-12
電影《731》觀后感:銘記歷史,勿忘國殤(精選10篇)09-12
《731》觀后感(精選18篇)09-12
《731》影片觀后感(通用10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