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5年中國教師報征文「選登」6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征文吧,借助征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么寫征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5年中國教師報征文「選登」,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教師報征文「選登」 1
自從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以來,我始終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求自己,尤其是當我發現并閱讀到《中國教師報》這份屬于教師自己的報刊時,更是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前不久認識了《中國教師報》。一次學校召開每周例會后,本校語文組教研組長叫住我,讓我寫一篇有關《中國教師報》的文章。我一聽傻眼了,還有這份報紙?我可從來都沒聽說過。她讓我去網上看看。
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我靜下心來,在網上找到這份報紙讀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悅之情。這份報紙果然是一份“全國教師自己的報紙”,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們一樣工作在基層一線教師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們這些廣大教師真實的生活、真實的工作,真實的教學,切實貼近我們的實際。許多文章,都令人耳目一新,作為一線教師中的一員,這樣的報紙讓我感動既親切又感動!
它親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給人一種極其的親切感,站在教師理論與實踐的前沿,反映了我們這群工作在基層一線教師工作動態:我們的教與學,我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通,我們的對話,我們對教育與教學的反思、總結。它感情真摯,貼近現實,反映了我們一線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我們一線教師對自身生存狀態與權益的關注,對教學、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對人性的思考。它具有時代氣息,它緊跟我們當前教育改革大趨勢,緊隨對如何提高教師素質,如何加強繼續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對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教師專業化發展、基礎教育、教師教育等熱點焦點問題都有不同的切身體會與獨到見解,讀后令人頗為受益,反思多多。另外,它還具有科普性與知識性。它促進我們對教育教學知識的積累與提升,促進了我們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以其為參照物,從他人的實踐與總結中,我們不斷汲取有益營養,獲得更多的教學理論與間接知識;同時,以其為參照物和理論指導,它促使我們從自身實踐中尋找不足,形成從理論指導實踐的回歸,向其看齊,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動循環。
《中國教師報》幫助了我,也改變了我。教育不能沒有愛,但真正做到以愛育愛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時在課堂上看見學生交頭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來的無名火躥上來,很沖動,忍不住想發火。可是我讀了《中國教師報》后,讓我改變了以前的急躁和沖動。以前我很容易對學生生氣,總是埋怨學生不好管,感覺自己容易激動,也很消極,覺得煩心事兒很多。通過學習,我的教學方式有了很大改變,雖然偶爾還會動怒,但我已經學會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了
我想,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令人深思的小事,它們猶如散落在沙灘上的一枚枚可愛的貝殼,也許不經意間就被我們踩在腳下,冷落在一邊,可是,如果我們俯下身去,悉心的將它們拾起、收藏,就會漸漸發現它們的美麗,發現它們身上留下來的教育的真實痕跡,追尋著這樣的痕跡,或許我們就能尋找到改善教育行為的有效途徑。教育改革的過程需要全體教師共同交流,一起參與,一起推動,愿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擁有自己的思考,發出自己的聲音。愿《中國教師報》越辦越好,真正成為每個教師的精神家園!
中國教師報征文「選登」 2
作為一個年輕老師,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趕快成長起來。我常常想?初為人師,何為人師。在遇到學生上課不聽講時,我會懊惱不已,暴跳如雷,有時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當老師。我總是在問我自己,是自己的課上的不好嗎?是學生素質太差嗎?還是我在教學方法上存在某些問題?讀了《富‘內’方能養‘外’》,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慚愧。《富‘內’方能養‘外’》是發表在《中國教師報》第318期教師教育版塊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唐婉老師從參加一次教師資格考核認定現場中考生們面對一些非常基礎性的專業知識而不知所措時那種令人失望的一幕中展開,對此從發出深深的喟嘆以及對這些青年教師以后站上講臺上的一種隱隱的擔擾。從而從問題的根源上提出富‘內’才能養‘外’的深刻見解。猶如醍醐灌頂,讓我受益良多。
是的,當老師是需要涵養的。這種涵養離不開廣博的知識。我們都知道,一個理想的教師知識結構包括三個方面: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扎實系統的學科專業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科學工作和心理科學知識。是的,新課程對老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要求老師博覽群書又對專業知識把握的精準而獨到,所謂精,就是要知的深,對專業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謂博,就是要知的廣,能觸類旁通,具有相關學科的有關知識。作為今天的老師,這一點尤為重要。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曾經說過,做最好的老師應該具備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的情懷。
教師是需要涵養的。但這種涵養我認為不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因為在教育中,不能缺乏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卻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的愛的典范。是的,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所有學生,無論智商高低,無論是家庭條件好差,無論是安靜聽話的,還是調皮搗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關愛,因為老師的愛與尊重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一位教育者曾這樣說過:師愛如春風,能融化學生心頭的冰雪;師愛如春水,能滌蕩學生心頭的污垢;師愛如春雨,能滋潤校園棵棵幼苗茁壯成長。長期的教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誠摯的愛,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誠摯的愛,才能使師生心連心。有師愛作基礎,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的。愛是整個教育過程中最有效的催化劑。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去愛每一位學生,作一個愛的播種者,用愛引領自己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教師是需要涵養的。這種涵養還離不開教師的幽默。懂得幽默的人是智慧的人。教師的教學壓力大,而有幽默感的人往往能使自己快樂,身心健康,減緩壓力。所以一個有涵養的老往往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一些幽默來達到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課堂中恰如其分地運用新奇、巧妙、風趣的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出幽默感,既能使學生開懷大笑,又能使學生品位和深思教學內容。
教學幽默是教師機智與創新能力的展示,有多方面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因此我覺得教師的涵養是應該包括幽默感的。因為建立一個平等、民主、快樂、和諧的課堂正是新課標提倡的。
教師是需要涵養的,就象水土需要保持是一個道理。我們當老師的,至少在短時間內多媒休取代不了黑板,也就是說我們基本上還是要天天跟粉筆打交道,寫板書。基于這一認識,我每天都要找點空閑時間來練一練板書,目的只有一個,涵養自己的素質。除了日常寫字。教師的涵養離不開教師廣泛的閱讀,閱讀的視界決定了一個老師的眼界,縱觀古今中外名人大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群書,即使是象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那樣,一生云游神州大地,從南到北他也很難走遍。怎么辦?多讀書,查資料,哪怕象加拿大著名醫生那樣,每天臨睡前讀十五分鐘,持之以恒,收效也會是很可觀的。
當老師的,還有文字功夫我認為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如若長期不動筆把自己平時學習體會、教后感慨和反思及時寫下來,往往就如過眼煙云,點點創新思維火花有可能就稍縱即逝。許多教育家不正是在一點一點的寫作中積累起來的嗎。相反的,很多很有經驗的老師,教了幾十年書的'老師為什么沒有突破呢,這跟有沒有堅持寫作應該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寫作的過程是一個錘煉思想的過程,是一個實踐總結的過程,是一個內化再吐出的過程,是一個提煉升華的過程。作為經常和文字打交道的老師,開個博客,寫點文字,應該說是應該而且必要的。
是啊,當了老師的我才知道,一堂精彩的課背后,蘊含著的是一個老師深厚的知識根底。當老師所需要的涵養是多方面的,初為人師的我,值得我不斷地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涵養,讓自己真正地能夠做到厚積薄發。陸游曾經訓兒: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推而演之,平時課上得出彩的老師,也多是功夫在課外。杰出教師都是源于平常很注重自身素質涵養提高。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正是對教師工作的一個生動寫照嗎?是的,我曾經多么迫切地希望在教壇斬露頭角,可是現在看來,我應該像唐婉老師說的那樣,在教育的道路上沉潛一段時間,扎扎實實地修煉自己內在的涵養,才能真正地在教育事業上取得成效。
中國教師報征文「選登」 3
雪,輕盈落下,寒冷的冬天有中國教師報溫暖著我的教育情懷,很愜意。一句鼓勵,能溫暖冰封的心靈,一聲肯定,能點燃奇跡的火把。
2004年,我被迫成了一個“差班”的班主任。在農村教學資源匱乏的環境下,經營這樣一個“差班”,我處于絕望的邊緣,每天在博客里發泄著內心的苦悶和抱怨。直到無意間,看到了任永生局長的一篇博文《向水學習》,這篇文章喚醒了我內心的教育情懷——我們應該向水學習,打造如水的教育。
順著任局長博客的足跡,接觸到梁恕儉編輯的博客。梁編對教育的執著和投入,讓我徹底發生了變化。從此,我也每天一博,讓自己在反思中成長,在梁編的一次征文中,我的文章竟然入選了。當我收到樣刊時,激動的淚水潤濕了眼眸,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上報。自此,點燃的教育夢想一發不可收拾。我調整好困頓的心靈,投入到高效課堂的研究中,每天琢磨起我的“問題學生”,讓每天的進步幸福著自己的成長。
此后,我又通過梁編走進了李炳亭主任的博客,他對教育的執著,對課改的勇氣和魄力,讓我震撼。當我得知6月份他在沈陽有個高效課堂的培訓會,我在博客里發了張紙條,講了我對高效課堂的向往,沒想到李主任真的給我回復了并真誠地說“你來吧”。當時興奮得我好幾天沒有睡好。到了沈陽,我看到了“真的”任永生局長、李炳亭主任,觸摸了立人學校的合作學習模式,這讓我對課堂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原來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業。之前自己一直陷入泥沼之中,只是因為缺少那份自信、執著和勇氣。
7月份中國教師報香山會館的開館儀式,隔著時空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芬芳和溫情。我注冊了“香山會館·讀者俱樂部”,在這里,我認識了呂建斌、莊華濤,熊振鴻等很多有著教育夢想的一線教師。當我怯怯地敲下我的教育觀點時,那些貼心的話、暖人的語,讓我感受到草根教師的教育力量與無窮的智慧。每一次的“香山夜話”都是暢言的`精彩、濃縮的精華。這里是教師自己的家,一個可以發揮智慧、自我展示的舞臺。
當我因中國教師報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我從抱怨教育變成了享受教育。由對教育的無奈變成了對教育的投入,在付出和探索中收獲了教育的幸福。當我入圍“最美女教師”之后,我仿佛真的成了最美的女教師,臉上充滿了自信,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每天和我的“問題孩子”一起幸福成長,沒想到我的“差班”奇跡般地消失了,成了學校最具活力的班級。
感謝中國教師報,喚醒了一個教師的教育情懷,點燃了一個農村教師的教育夢想。因你,我學會了奮斗;因你,我學會了堅守。你讓我的夢想插上羽翼,展翅翱翔在教育的天空。我以信仰為水,堅守為肥,讓教育夢想成長花開。
中國教師報征文「選登」 4
原來曾經在《中國教師報》上讀過有關《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介紹,但是并沒在意。這次在學校“慢教育”讀書俱樂部的推薦下,我讀了這本書,被奇跡的創造者雷夫教師的事跡深深感動。
一開始讀的時候,很是詫異,詫異美國的教育跟中國的教育近似,也有應試教育,也有很多問題,也有很多困惑。詫異美國竟然有雷夫這樣的教師。讀完之后,覺得好教師是教室奇跡的創造者,學生有幸遇到這樣的教師,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教師這個職業,有它的特殊性。學生走進教室,接受教師的教育,這個課堂完全就是教師的,教師的言行舉止和教育方式,對受教育的學生至關重要。有時發生在我們周圍的擇校行為,說到底是選擇教師。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在教室里遇到像雷夫那樣的教師,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方向,改變了高度。
雷夫老師將56號教室打造成一個充滿歡樂、脫離恐懼的地方。他以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們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以熱忱的教育態度,將小小的教室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家。除了自然、數學、歷史科目之外,他們盡情享受莎士比亞,經濟學與搖滾樂。通過走近莎士比亞、班級特有的經濟制度,他讓孩子們了解到團隊合作和語言的力量,以及正確處理金錢的態度。雷夫老師與孩子們早上六點多鐘就開始上課、下午五六點鐘才離開教室,寒暑假學生們也自愿到學校學習,這一切聽起來一定讓老師和家長們覺得不可思議。雷夫老師到底有什么魅力,讓學生們如此著魔他是如何辦到的?讀了這本書,我覺得對我們做老師的很有啟迪,我們也可以嘗試成為一位好老師,成為教室奇跡的創造者。
想要成為教室奇跡的創造者,首先要有這樣的認識,教育是一項值得終身追求的事業。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堅定的職業觀,熱愛這個職業。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為他著魔,為他付出。教育是一項艱苦的的工作,任何一個好教師都是熱愛自己的事業的,并且矢志不渝,終身追求。雷夫老師在自序中寫道“在過去的近1/4世紀里,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位于洛杉磯市中心的一間教室里,這間教室又小又破。”沒有對教師事業的最求,他是不可能二十多年如一日堅守在56號教室。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般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能創造奇跡。
其次,要做一名既智慧又成功的教師。雷夫老師有個忠告:并不因為辛勤勞動就意味著你們是非常優秀的教師,這只代表者你們在努力工作而已。雖然雷夫老師是一個比任何一個教師都更加努力的工作,他是這樣度過他的教師生涯的:
從早晨八點開始一直到下午三點鐘,一直在教四十個四年級的孩子,一周工作五天;
每天早上六點半到學校為那些希望用一個半小時來學習數學的孩子們做準備;
放棄休息和午餐時間,教二十個孩子彈吉他;
放學后直到下午五點,和五十個孩子一起排練莎士比亞的戲劇;
每周有三個晚上努力工作,從下午五點半開始一直到深夜;
每周有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從深夜十一點一直到凌晨五點鐘;
每個周末從上午十一點到下午兩點一直在工作;
假日中的每一天都無償的教學生,從早上六點到下午五點鐘;
籌集足夠經費為孩子們購置額外用品;
每年帶領孩子們到華盛頓旅游一周;
還要帶孩子們去俄勒岡和圣地亞哥參加莎士比亞戲劇節。
羅列雷夫老師的工作,我們可以看出他工作的努力勤奮,也會產生疑問,他的時間從哪來?他的錢從哪來?他的莎士比亞教材從哪來?孩子們怎么出去的?這些問題,雷夫老師在書中給出了答案,也讓大家分享了一位好老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充滿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想要成為一位好老師還要以身作則。雷夫老師寫道:我了解,要想孩子們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必須得讓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我要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好榜樣。我永遠不想讓孩子們成為一個易沮喪、易泄氣的人,不想讓他們被已經遭受的挫折和失敗打倒。現在我了解如果希望孩子們努力學習,我必須得先成為一個他們眼中從未見過的勤奮之人。如果我希望他們仁慈和藹,就一定要讓自己友善待人。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則,而非言辭說教。我們做教師的從雷夫的'話中可以知道東西方教育都是注重言傳身教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我做起,此時無聲勝有聲。
第四,要想成為一位好教師還要點燃孩子們閱讀激情。雷夫在書中寫道:閱讀是學校最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其他課程。如果孩子們學著好好讀書并且喜歡閱讀,那么這個孩子在其他方面發現成功和幸福的機會就很高。雷夫老師注重閱讀,精心選擇閱讀教材,精心策劃究竟帶孩子們怎么讀,和孩子們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書中還寫道:如果您希望學生們最大限度的挖掘他們的閱讀潛力,就必須要以身作則,請你先做一個表率,制定一個讓人興奮、有挑戰性、同等重要且與自己相關的閱讀計劃。孩子們需要成年人的大量引導才能成為一個很好的讀者。
閱讀如此的重要,指導是如此的重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又該怎么辦?經常聽到教師埋怨學生閱讀面窄,書讀的少。可是我們教師做了什么呢?你指導學生讀書了嗎?你推薦學生讀什么了嗎?你給學生做表率了嗎?你自己讀書嗎?聯想我們學校正在推行的“悅”讀積點活動,希望我們的教師先行動起來,走進圖書館,成為愛讀書之人。也希望我們的教師都能看看這本書,像雷夫老師一樣教書育人。
書看完了,感慨遠不止以上四點,我思故我在。愿我們都能像雷夫老師一樣成為一位好老師,成為教室奇跡的創造者。
中國教師報征文「選登」 5
2003年,我剛從師范學校畢業,被分配到一所鄉村小學任教。經驗不足,在教學上有很多疑惑。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中國教師報》,深深地被他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他那貼近一線教師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學心得,讓我茅塞頓開,在教學上少走了很多彎路!
《中國教師報》——你讓我接受了先進的教學理念,人的思想為之一振,如行走在沙漠的人遇見了綠洲一般的新奇。每次品讀你時,我都要認真做筆記,有時還和同事共同分享你給我帶來的快樂和收獲,在你的幫助之下我茁壯成長起來了。
以往,我總埋怨學生,說自己備課辛苦,上課累得嗓子啞,而學生還是不愿傾聽,他們總不回答問題。自從有了你——《中國教師報》,我不再怨天憂人,首先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我講課不夠精彩,不能吸引學生聽,是不是孩子過于膽怯,缺乏自信。學生需要我們去關心、呵護,去尊重、引導,我相信,真情一定能滋潤孩子的干渴心靈,真情一定能讓每個孩子盛開出智慧之花!
學生的思維總是叫人難以捉摸,課堂上總會有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讓教師手足無措。對于叫我們“尷尬”的問題,怎么辦?是當作沒聽見,還是斥責學生,或者直接坦白“老師也不知道”。 自從有了你——《中國教師報》,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問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為自己無知而責怪學生多嘴,要鼓勵學生探索好學的精神。老師不是什么都懂的“萬能博士”,但總不能一問三不知。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對那些教師能力范圍、學生理解范圍之外的問題,可以簡要引導或暫時擱置。
現在都提倡“賞識教育”,但是長期下去,孩子在一味地表揚聲中長大,可能會導致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要不然也就不會有一些孩子被批評幾句就離家出走,要死要活。到底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正常的`“賞識教育”呢?自從有了你——《中國教師報》,我知道了賞識教育不是一味地、簡單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針對學生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師都在一味地套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問題讓學生自己說,知識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規律也自己去歸納,那么教師的指導作用究竟何在呢?自從有了你——《中國教師報》,我明白了自主學習不等于自己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作為老師必須對其學習方式給予相應的指導和積極的引導。試想,學生連最基本的學習方法都不知道,又如何談得上自主學習呢?你開闊了我的思維,使我走出了對自主學習認識的誤區,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技能。
伴隨《中國教師報》這塊沃土我像一株待長的幼苗成長起來。我將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繼續讀報、繼續工作、繼續感動、繼續收獲……我深深地相信:路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在《中國教師報》陪伴下,我會越來越優秀!
中國教師報征文「選登」 6
一本好的書,猶如一盞指明燈,可以給迷茫的讀者指明方向。同樣,一份好的報紙也可以為迷茫的讀者撥開云霧,重見光明。我是《中國教師報》的忠實讀者,在拜讀《中國教師報》的同時我收獲了很多。也許一期《教研新舉措》就為我解開了心中多年的教學困惑,使我豁然開朗;也許一期《決策者說》就為我指明了深化課改的方向,使我事半功倍;也許一期《教師生活》就使我明確了自身的發展方向,使我與時俱進。
每當我在教學中有了困惑時,我習慣翻開《中國教師報》尋找答案。現在我區正處在深化課堂改革的探索時期,深化課堂改革該怎么“深化”?課堂的結構該怎樣變化?課堂中的老師該干些什么?課堂中的學生又該干些什么?一連串的問題壓的我喘不過氣來。《課改研究周刊》連載了多篇關于推動《第三代課改》的文章,通過仔細閱讀、認真品味《教室的明天》、《遇見未知的教室》、《走向第三代課改》、《教育實驗室圖景》等一系列有關第三代課改的文章,使我收獲頗豐。《課改筆記》里的一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深化課堂改革的心靈,正是這段話不斷激勵我努力踐行課堂改革。每當我在課堂改革中遇到挫折,我就會拿這段話激勵自己:往灰色的'地帶看教育總覺得朦朧一片,很難改變;向綠色原野看教育總覺得生機一片,正在改變。改天換地,不可能一蹴而就;改變一點點,卻可立竿見影。
我是一名擦邊的80后,到如今已工作16個年頭了,已經過了愛做夢的年齡,更注重現實的成長。因為我知道:無論現實多么世俗,多么殘酷,我們都不應該放棄自身素質的提高。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我們深化課改的資本,是我們不被別人超越的資本,是我們贏得掌聲的資本。我為了不使自己與時代脫節,我把《中國教師報》當成自己的輔導老師,跟她學藝,確保自己與時俱進。在跟輔導老師的對話中,我知道了自己該朝哪個方向努力;該以什么樣的教師為榜樣;該怎樣提升自己的素質。通過長期拜《中國教師報》為師,不僅我感覺到了自身的變化,身邊的同事也發現了我的變化:全區深化課改的討論有了我的身影;年度論文獲獎明顯增多;所教班級的成績大幅提升……
長期的閱讀,使我對《中國教師報》有了深深的依賴,好品茶的人,一日無茶則滯,因為他對茶產生了依賴。我感覺自己就和好品茶的人一樣,我是一日不讀《中國教師報》則滯。這不是夸張,這是事實。因為我從《中國教師報》身上汲取了精神養料,她幫助我不斷進步,不斷提升,不斷超越。她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想這樣的良師益友你也不舍得拋棄吧?
【中國教師報征文「選登」】相關文章:
最新中國教師報征文薦讀10-10
我的中國夢征文07-21
我的中國夢征文03-20
我的中國夢征文03-20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征文「選登」27篇12-16
中國夢征文800字03-01
中國夢我的夢征文06-17
中國夢我的夢征文:放飛我的中國夢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