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是怎么形成的

    時間:2022-08-10 13:34:25 科普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日食是怎么形成的

      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食是怎么形成的,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日食是怎么形成的

      一、日食形成物理原理

      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

      在民間傳說中,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全環食。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短暫性失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永久性失明。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真空)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形成的影子。

      當三個天體處在一條直線或近于一條直線的情況下,月球擋住了太陽光,就發生了日食。

      當月球轉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而且這三個天體處在一條直線或近于一條直線的情況下,地球擋住了太陽光,就發生了月食。

      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的中間,而且這三個天體處在一條直線或近于一條直線的情況下,月球擋住了太陽光,就發生了日食。

      每次發生月食時,半個地球上的人都能見到。而發生日食時,只是處在比較狹窄的地帶內的人們才能見到。

      二、日全食過程

      日全食發生時,根據月球圓面同太陽圓面的位置關系,可分成五種食象:

      1.初虧。月球比太陽的視運動走得快。日食時月球追上太陽。月球東邊緣剛剛同太陽西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初虧,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開始。

      2.食既。食既發生在初虧之后。從初虧開始,月亮繼續往東運行,太陽圓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漸增大,陽光的強度與熱度顯著下降。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內切時,稱為食既。天空方向與地圖東西方向相反。

      3.食甚。是太陽被食最深的時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陽中心距離最近;日偏食過程中,太陽被月亮遮蓋最多時,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日全食與日環食過程中,太陽被月亮全部遮蓋而兩個中心距離最近時,兩者之間的位置關系。也指發生上述位置關系的時刻。

      4.生光。月球西邊緣和太陽西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結束;從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鐘,最長不超過七分半鐘。

      對于日食,食甚后,月亮相對日面繼續往東移動。

      5.復圓。生光后大約一小時,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復圓,從這時起月球完全"脫離"太陽,日食結束。

    【日食是怎么形成的】相關文章:

    眼袋是怎么形成的04-25

    雨是怎么形成的11-04

    洪水是怎么形成的08-17

    霜是怎么形成的02-24

    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教案04-13

    大自然的風是怎么形成的04-25

    壯觀的日食06-20

    日食的作文01-22

    日食小學作文02-11

    日食教學反思01-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 | 亚洲网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 综合国产精品私拍国产在线 | 亚洲国产制服另类久久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