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0-20 18:27:37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優秀】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偨Y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秀】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

      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

      (3)含醛基物質(氧化);

      (4)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2.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

      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

      4.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5.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6.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7.能被氧化的物質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拓展閱讀:高中化學答題技巧

      1.試卷幾乎不會出現無用的干擾信息?忌榭搭}目所給的信息是否都用上了,注意尋找明示或暗示問題思考的角度性信息。

      2.注意關鍵詞、實驗目的等重要信息,以有效避免回讀。

      3.讀工業流程題,可先“觀其大略”,然后切入到問題,再帶著問題精讀精解。分析時,考生要根據目的,對比原料和目標物,思考元素的不同存在形式轉化時,要加入哪些類型的試劑(酸性或堿性物質、氧化劑或還原劑、沉淀劑等),發生哪些類型的反應。

      4.對定量實驗題,要先看目的,根據測定的物理量,領會實驗的原理、操作等。

      5.對實驗探究題,一講邏輯,二講論據。設計方案時,要分析變量是什么,是否要做到等濃度、等pH或等體積。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2

      離子共存問題

      凡是能發生反應的離子之間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進的離子之間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規律是:

      1、凡相互結合生成難溶或微溶性鹽的離子(熟記常見的難溶、微溶鹽);

      2、與H+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離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

      鹵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2-、SiO32-

      3、與OH-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有:

      NH42+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以及弱堿的簡單陽離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見還原性較強的離子有:Fe3+、S2-、I-、SO32-。

      氧化性較強的離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

      5、氧化還原反應

      ①、氧化反應: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

      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就是

     、、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依據-----有元素化合價變化

      失電子總數=化合價升高總數==得電子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的轉移(電子的得失或共用電子對的偏移

      口訣: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氧化反應),還原劑;

      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還原反應),氧化劑;

     、苎趸瘎┖瓦原劑(反應物)

      氧化劑:得電子(或電子對偏向)的物質------氧化性

      還原劑:失電子(或電子對偏離)的物質------還原性

      氧化產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還原產物:還原后的生成物。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3

      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

      一、化學實驗安全

      1、(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并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沖擦干凈。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沖凈。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請醫生處理。

      (4)濃堿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擦干凈。濃堿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濃堿濺在眼中,用水洗凈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

      過濾用于固液混合的分離一貼、二低、三靠如粗鹽的提純

      蒸餾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防止液體暴沸,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餾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餾

      萃取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原溶劑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打開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閉活塞,上層液體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發和結晶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三、離子檢驗

      離子所加試劑現象離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產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雜

      注意事項:為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后續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n=N/NA

      5、摩爾質量(M)(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2)單位:g/mol或g、、mol-1(3)數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六、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Vm)(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2)單位:L/mol

      2、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七、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的量濃度、

      (1)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濃度。(2)單位:mol/L(3)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的體積CB=nB/V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據欲配制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用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的質量或體積,在容器內將溶質用溶劑稀釋為規定的體積,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檢驗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計算、2稱量、3溶解、4轉移、5洗滌、6定容、7搖勻8貯存溶液、

      注意事項:A選用與欲配制溶液體積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內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卻至室溫時再轉移、E定容時,當液面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滴管,以平視法觀察加水至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相切為止、

      3、溶液稀釋: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一、物質的分類

      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分散質粒子大小/nm外觀特征能否通過濾紙有否丁達爾效應實例

      溶液小于1均勻、透明、穩定能沒有NaCl、蔗糖溶液

      膠體在1—100之間均勻、有的透明、較穩定能有Fe(OH)3膠體

      濁液大于100不均勻、不透明、不穩定不能沒有泥水

      二、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各樣的化學變化,依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對化學變化進行分類。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

      A、化合反應(A+B=AB)B、分解反應(AB=A+B)

      C、置換反應(A+BC=AC+B)

      D、復分解反應(AB+CD=AD+CB)

      (2)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可將反應分為:

      A、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復分解反應和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可將反應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1)、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狀態下能否導電。②電解質的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③能導電的物質并不全部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它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復分解反應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沉淀、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

      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反應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反應生成氣體或易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反應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干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堿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

      (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否寫出離子方程式: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三、看化學用語是否正確:化學式、離子符號、沉淀、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配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個數、電荷數是否守恒

      六、看與量有關的反應表達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3、氧化還原反應中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如下:

      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是還原劑(有還原性)

      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是氧化劑(有氧化性)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一、金屬活動性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二、金屬一般比較活潑,容易與O2反應而生成氧化物,可以與酸溶液反應而生成H2,特別活潑的如Na等可以與H2O發生反應置換出H2,特殊金屬如Al可以與堿溶液反應而得到H2。

      三、Al2O3為兩性氧化物,Al(OH)3為兩性氫氧化物,都既可以與強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也可以與強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四Na2CO3和NaHCO3比較

      碳酸鈉碳酸氫鈉

      俗名純堿或蘇打小蘇打

      色態白色晶體細小白色晶體

      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堿性使酚酞變紅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堿性(酚酞變淺紅)

      熱穩定性較穩定,受熱難分解受熱易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與酸反應CO32—+H+=HCO3—

      HCO3—+H+=CO2↑+H2O

      相同條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

      與堿反應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應實質:CO32—與金屬陽離子的復分解反應NaHCO3+NaOH=Na2CO3+H2O

      反應實質:HCO3—+OH-=H2O+CO32—

      與H2O和CO2的反應Na2CO3+CO2+H2O=2NaHCO3

      CO32—+H2O+CO2=HCO3—

      不反應

      與鹽反應CaCl2+Na2CO3=CaCO3↓+2NaCl

      Ca2++CO32—=CaCO3↓

      不反應

      主要用途玻璃、造紙、制皂、洗滌發酵、醫藥、滅火器

      五、合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合金的特點;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屬大而熔點比成分金屬低,用途比純金屬要廣泛。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主角,在地殼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種親氧元

      素,以熔點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鹽形式存在于巖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殼質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對比C

      最外層有4個電子,主要形成四價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稱為硅石,包括結晶形和無定形。石英是常見的結晶形二氧化硅,其中無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環帶狀或層狀的是瑪瑙。二氧化硅晶體為立體網狀結構,基本單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瑪瑙飾物,石英坩堝,光導纖維)

      物理:熔點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潔凈的SiO2無色透光性好

      化學:化學穩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與其他酸反應,可以與強堿(NaOH)反應,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溫)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裝HF,裝堿性溶液的試劑瓶應用木塞或膠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應用可溶性硅酸鹽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強的酸反應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膠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劑,催化劑的載體。

      四、硅酸鹽

      硅酸鹽是由硅、氧、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分布廣,結構復雜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鈉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稱作水玻璃和泡花堿,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劑和黏膠劑。常用硅酸鹽產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單質

      與碳相似,有晶體和無定形兩種。晶體硅結構類似于金剛石,有金屬光澤的灰黑色固體,熔點高(1410℃),硬度大,較脆,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是良好的半導體,應用:半導體晶體管及芯片、光電池、

      六、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結構:容易得到一個電子形成

      氯離子Cl-,為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存在。

      七、氯氣

      物理性質: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可溶于水、加壓和降溫條件下可變為液態(液氯)和固態。

      制法:MnO2+4HCl(濃)=MnCl2+2H2O+Cl2

      聞法: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使少量氯氣進入鼻孔。

      化學性質:很活潑,有毒,有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氯化物(鹽)。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2Na+Cl2===(點燃)2NaCl2Fe+3Cl2===(點燃)2FeCl3Cu+Cl2===(點燃)CuCl2

      Cl2+H2===(點燃)2HCl現象:發出蒼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霧。

      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物質并不是只有在氧氣中才可以燃燒。燃燒的本質是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發光放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稱為燃燒。

      Cl2的用途:

     、僮詠硭畾⒕綜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1體積的水溶解2體積的氯氣形成的溶液為氯水,為淺黃綠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強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穩定,光照或加熱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會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穩定多,可長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應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與有機物反應,是重要的化學工業物質。

      ④用于提純Si、Ge、Ti等半導體和鈦

     、萦袡C化工:合成塑料、橡膠、人造纖維、農藥、染料和藥品

      八、氯離子的檢驗

      使用硝酸銀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擾離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九、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黃或含硫的燃料燃燒得到(硫俗稱硫磺,是黃色粉末)

      S+O2===(點燃)SO2

      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氣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體積比)

      化學性質:有毒,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熱會變回原來顏色。這是因為H2SO3不穩定,會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這個化合和分解的過程可以同時進行,為可逆反應。

      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可以往正反應方向發生,又可以向逆反應方向發生的化學反應稱作可逆反應,用可逆箭頭符號連接。

      十、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條件為高溫或放電:N2+O2========(高溫或放電)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穩定,在常溫下遇氧氣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一氧化氮的介紹:無色氣體,是空氣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紹:紅棕色氣體、刺激性氣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與水反應

      3NO2+H2O==2HNO3+NO

      十一、大氣污染

      SO2、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從燃料燃燒入手。

     、趶牧⒎ü芾砣胧。

     、蹚哪茉蠢煤烷_發入手。

      ④從廢氣回收利用,化害為利入手。

      (2SO2+O22SO3SO3+H2O=H2SO4)

      十二、硫酸

      物理性質:無色粘稠油狀液體,不揮發,沸點高,密度比水大。

      化學性質:具有酸的通性,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吸水性和強氧化性。是強氧化劑。

      C12H22O11======(濃H2SO4)12C+11H2O放熱

      2H2SO4(濃)+C==CO2↑+2H2O+SO2↑

      還能氧化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但不放出氫氣。

      2H2SO4(濃)+Cu==CuSO4+2H2O+SO2↑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H2,使酸堿指示劑紫色石蕊變紅,與某些鹽反應,與堿性氧化物反應,與堿中和

      十三、硝酸

      物理性質:無色液體,易揮發,沸點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學性質: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濃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強氧化劑。還能氧化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但不放出氫氣。

      4HNO3(濃)+Cu==Cu(NO3)2+2NO2↑+4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反應條件不同,硝酸被還原得到的產物不同

      硫酸和硝酸:濃硫酸和濃硝酸都能鈍化某些金屬(如鐵和鋁)使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保護膜,隔絕內層金屬與酸,阻止反應進一步發生。因此,鐵鋁容器可以盛裝冷的濃硫酸和濃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實驗室必備的重要試劑?捎糜谥苹、農藥、炸藥、染料、鹽類等。硫酸還用于精煉石油、金屬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種揮發性酸。

      3NO2+H2O==2HNO3+NO這是工業制硝酸的方法。

      十四、氨氣及銨鹽

      氨氣的性質:無色氣體,刺激性氣味、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且快)1:700體積比。溶于水發生以下反應使水溶液呈堿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紅色噴泉實驗。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種弱堿,很不穩定,會分解,受熱更不穩定:NH3、H2O===(△)NH3↑+H2O

      濃氨水易揮發除氨氣,有刺激難聞的氣味。

      氨氣能跟酸反應生成銨鹽:NH3+HCl==NH4Cl(晶體)

      氨是重要的化工產品,氮肥工業、有機合成工業及制造硝酸、銨鹽和純堿都離不開它。氨氣容易液化為液氨,液氨氣化時吸收大量的熱,因此還可以用作制冷劑。

      銨鹽的性質: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銨鹽),受熱易分解,放出氨氣: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實驗室制取氨氣:(干燥銨鹽與和堿固體混合加熱)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是否收集滿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4

      1、水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的作用

      (1)、水作氧化劑

      水與鈉、其它堿金屬、鎂等金屬反應生成氫氣和相應堿:

      水與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氫氣和鐵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鐵):

      水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水煤氣”:

      鋁與強堿溶液反應:

     。2)、水做還原劑

      水與F2的反應:

      (3)、水既做氧化劑又做還原劑

      水電解:

     。4)、水既不作氧化劑也不作還原劑

      水與氯氣反應生成次氯酸和鹽酸

      水與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

      水與二氧化氮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2、水參與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1)、水合、水化:

      水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與二氧化硅化合嗎?)

      水與氧化鈉、氧化鈣等堿性氧化物化合成堿。(氧化鋁、氧化鐵等與水化合嗎?)

      氨的水合、無水硫酸銅水合(變色,可檢驗液態有機物中是否含水)、濃硫酸吸水、工業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餾以制無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鹵代烴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應)、水與碳化物——電石反應制乙炔、鹽類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類的水解、氫化物——氫化鈉水解

      3、名稱中帶“水”的物質

     。ㄒ唬⑴c氫的同位素或氧的價態有關的'“水”。

      蒸餾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雙氧水—H2O2

     。ǘ、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離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離子:H+,Cl—,ClO—,OH—)

      鹵水—常指海水曬鹽后的母液或粗鹽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濃硝酸和濃鹽酸的混合物(1∶3)

      生理鹽水—0、9%的NaCl溶液

      (三)、其它水銀—Hg水晶——SiO2水煤氣—CO、H2的混合氣、水玻璃—Na2SiO3溶液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5

      一、化學鍵和分子結構

      1.正四面體型的分子鍵角為109°但是白磷(P4)不,因為是空心四面體,鍵角應該是60°。

      一般物質中含有化學鍵,但稀有氣體中不含化學鍵,只有范德華力。

      3.一般非金屬元素之間形成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但銨鹽是離子化合物;含氧酸根的中心原子一般屬于非金屬,但AlO2-、MnO4-等是金屬元素。

      4.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必須是離子化合物,但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或非金屬單質。

      5.活性金屬和活性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離子化合物,如AlCl三是共價化合物。

      6.離子化合物必須含有離子鍵,可能含有極性鍵(如NaOH),也可能包含非極性鍵(如非極性鍵)Na2O2);離子鍵不能包含在共價化合物中,必須包含極性鍵或非極性鍵(如H2O2)。

      7.極性分子必須含有極性鍵,也可能含有非極性鍵(如H2O2);非極性分子可能只含極性鍵(如甲烷)、非極性鍵(如氧氣)或乙烯)。

      含有金屬元素的離子不一定是陽離子。AlO2-、MnO四、等都是陰離子。

      9.單質分子不一定是非極性分子,如O三是極性分子。

      二、晶體結構

      1.同主族非金屬元素氫化物的熔沸點由上而下逐漸增加,但NH3、H2O、HF但例外,其熔沸點比以下熔沸點好PH3、H2S、HCl原因是氫鍵的存在。

      2.一般非金屬氫化物是常溫下的氣體(所以也叫氣態氫化物),但除水外,常溫下是液體。

      3.金屬晶體的熔點不一定高于分子晶體,如汞和硫。

      堿金屬單質的密度隨原子序數的增加而增加,但鉀的密度小于鈉的密度。

      含陽離子的晶體不一定是離子晶體,也可能是金屬晶體;但含陰離子的晶體必須是離子晶體。

      6.原子晶體的熔點一般高于離子晶體,但也有例外,如氧化鎂是離子晶體,但其熔點高于原子晶體的二氧化硅。

      7.離子化合物必須屬于離子晶體,而共價化合物不一定是分子晶體。(如果二氧化硅是原子晶體)。

      含有分子的晶體不一定是分子晶體。如硫酸銅晶體(CuSO4?5H2O)它是離子晶體,但含有水分子。

      氧化還原反應

      一、難失電子物質,得電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稀有氣體原子既不容易失去電子,也不容易得到電子。

      2.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強度是指電子的難度,而不是多少(如Na失去一個電子,Al但是Na比Al還原性強)。

      當某一元素從化合態變為游離狀態時,它可能會被氧化或恢復。

      4.金屬陽離子的還原不一定變成金屬單質(例如)Fe3 還原后可生成Fe2 )。

      5.單質參與或產生的反應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如O2與O3.相互轉化。

      6.一般物質中元素的化合價越高,氧化性越強,但有些物質不一定如此HClO4中氯為 7價,高于HClO中的 1價,但HClO但氧化性弱于4HClO。因為物質的氧化性不僅與化合價有關,還與物質本身的穩定性有關。HClO氯元素化合價雖高,但分子結構穩定,氧化性弱。

      拓展閱讀:高三化學復習方法有哪些?

      1.重視教材,抓基礎

      沒有基礎根本談不上能力;第一輪復習一定要扎實,不要盲目攀高,以免眼高手低。復習主要以教材為準,反復閱讀,深刻理解知識點,形成點與面的知識網絡,使知識更加全面準確。同時,要全面回顧基礎知識,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

      2.掌握化學原理,注意解題思路

      經過一年的學習,考生應該注意到化學有很多化學原理和規律。化學和物理一樣是一門自然學科,它們肯定會遵循自然規律。因此,考生不應在龐大的化學方程和原理面前膽怯。只要他們找到自己的內在規律,不斷深入總結,放棄表面調查自己的基礎,事實上,沒有那么多東西需要記住。做問題時,不要完成問題。他們應該注意解決問題的想法。

      3.注重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

      化學和物理是自然學科,會注重實驗,化學更好,近年來化學高考化學,以實驗為命題的數量顯著增加,分數越來越重。如果考生想獲得高分,他們就不能放松實驗能力的培養。

      4.加強解題訓練,培養實戰能力

      在第一輪復習中,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重點是加強經典問題的培訓。培訓知識點應結合近年來的高考知識點,深入了解知識點,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適當的時候做模擬試題或真實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質量,還要注意速度。選擇合適的`問題類型和數量有助于加強思維訓練,減少再次提問的時間。完成問題后,應注意總結,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技能,長期堅持培訓,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得到加強。

      5.抓住重點,時時糾正錯誤

      由于復習時間有限,高中三年級復習的門和知識點非常大,如何在少量時間內做好復習,是考生普遍關注的問題。其主要方法是突出重點,加強薄弱的攻擊。同時,即使我們反思考試中的高錯誤率,我們也應該加強培訓。每次考試的錯誤點和練習的錯誤點,必須做詳細的分析,分析原因。

      高考化學大題解題技巧有哪些?

      1.列出特例和速排選項

      高考選擇題往往考查一般規律中的特殊情況,要求考生熟悉特殊情況。對于一些概念判斷和命題判斷,如果不能直接從正面判斷,可以列出反例和特例,快速判斷選項是對是錯。

      2.把握結構,類推性質

      有機物的性質主要由其官能組的類別決定。類似的官能組使有機物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在處理有機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時,可以借助教科書中介紹的典型有機物進行類比。有機物結構包括官能組、碳鏈、位置和氫原子的數量,有機物包括物理和化學性質。

      3.巧用假設,靜制動

      在回答四個平衡(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動問題時,有時會有多種因素(如溫度、水解平衡、濃度或壓力),對于這些問題,可以使用假設法,假設其他因素不變,判斷第一因素變化對結果的影響,然后判斷第二因素變化對結果的影響,然后得到正確的答案。

      4.識別圖像,掌握原理

      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圖像一直是高中化學的重點和難點。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圖像,掌握原理和圖像關系。圖像主要包括化學反應速率和時間、濃度和時間、濃度(或轉換率)和溫度、線、垂直坐標),然后抓住點、壓力、圖像,首先看到圖像(水平坐標、表面關系,如果有數據,必須看到數據和點之間的對應關系,最后根據圖像分析回答。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6

      原子結構與性質

      1、電子云:用小黑點的疏密來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出現的機會大小所得的圖形叫電子云圖。離核越近,電子出現的機會大,電子云密度越大;離核越遠,電子出現的機會小,電子云密度越小。

      2、電子層(能層):根據電子的能量差異和主要運動區域的不同,核外電子分別處于不同的電子層.原子由里向外對應的電子層符號分別為K、L、M、N、O、P、Q.

      3、原子軌道(能級即亞層):處于同一電子層的原子核外電子,也可以在不同類型的原子軌道上運動,分別用s、p、d、f表示不同形狀的軌道,s軌道呈球形、p軌道呈紡錘形,d軌道和f軌道較復雜.各軌道的伸展方向個數依次為1、3、5、7。

      4、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特征可以用電子層、原子軌道(亞層)和自旋方向來進行描述.在含有多個核外電子的原子中,不存在運動狀態完全相同的兩個電子。

      5、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電子先占據能量低的軌道,再依次進入能量高的軌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軌道最多容納兩個自旋狀態不同的電子;

      (3)洪特規則: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時,電子盡可能分占不同的軌道,且自旋狀態相同。

      洪特規則的特例:在等價軌道的全充滿(p6、d10、f14)、半充滿(p3、d5、f7)、全空時(p0、d0、f0)的狀態,具有較低的能量和較大的穩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據構造原理,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遵循圖⑴箭頭所示的順序。

      根據構造原理,可以將各能級按能量的差異分成能級組如圖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個能級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級組內,從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排布。

      7、第一電離能: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1個電子,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電離能。常用符號I1表示,單位為kJ/mol。

      (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

      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呈現周期性的變化: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重復出現從ns1到ns2np6的周期性變化.

      (2)元素第一電離能的周期性變化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周期性變化:

      同周期從左到右,第一電離能有逐漸增大的'趨勢,稀有氣體的第一電離能最大,堿金屬的第一電離能最小;

      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說明:

     、偻芷谠兀瑥淖笸业谝浑婋x能呈增大趨勢。電子亞層結構為全滿、半滿時較相鄰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分別大于同周期相鄰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電離能的運用:

      a.電離能是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實驗驗證

      b.用來比較元素的金屬性的強弱。I1越小,金屬性越強,表征原子失電子能力強弱。

      (3)元素電負性的周期性變化

      元素的電負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電子對的能力叫做該元素的電負性。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電負性呈周期性變化:同周期從左到右,主族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電負性呈現減小的趨勢。

      電負性的運用:

      a.確定元素類型(一般>1.8,非金屬元素;<1.8,金屬元素)。

      b.確定化學鍵類型(兩元素電負性差值>1.7,離子鍵;<1.7,共價鍵)。

      c.判斷元素價態正負(電負性大的為負價,小的為正價)。

      d.電負性是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重要參數(表征原子得電子能力強弱)。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7

      多元含氧酸具體是幾元酸看酸中H的個數

      多元酸究竟能電離多少個H+,是要看它結構中有多少個羥基,非羥基的氫是不能電離出來的。如亞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個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結構中,是有一個H和一個O分別和中心原子直接相連的,而不構成羥基。構成羥基的O和H只有兩個。因此H3PO3是二元酸。當然,有的還要考慮別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來解釋。

      酸式鹽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鹽溶液當然呈酸性啦,其實不然。到底酸式鹽呈什么性,要分情況討論。如果這是強酸的酸式鹽,因為它電離出了大量的H+,而且陰離子不水解,所以強酸的酸式鹽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鹽,則要比較它電離出H+的能力和陰離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陰離子的水解程度較大(如NaHCO3),則溶液呈堿性;反過來,如果陰離子電離出H+的能力較強(如NaH2PO4),則溶液呈酸性。

      H2SO4有強氧化性

      就這么說就不對,只要在前邊加一個“濃”字就對了。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體現在整體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電子,所以它有強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幾乎沒有(連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還弱得多。這也體現了低價態非金屬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價態的強,和HClO與HClO4的酸性強弱比較一樣。所以說H2SO4有強氧化性時必須嚴謹,前面加上“濃”字。

      書寫離子方程式時不考慮產物之間的反應

      從解題速度角度考慮,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誤時,可以“四看”:一看產物是否正確;二看電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題目限制的條件。從解題思維的深度考慮,用聯系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等化學原理來綜合判斷產物的成分。中學典型反應:低價態鐵的化合物(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鹽)與硝酸反應;鐵單質與硝酸反應;+3鐵的化合物與還原性酸如碘化氫溶液的反應等。

      忽視混合物分離時對反應順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對化學反應原理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反應要快、加入的過量試劑確保把雜質除盡、選擇的試劑既不能引入新雜質又要易除去。

      計算反應熱時忽視晶體的結構

      計算反應熱時容易忽視晶體的結構,中學常計算共價鍵的.原子晶體:1mol金剛石含2mol碳碳鍵,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鍵。分子晶體:1mol分子所含共價鍵,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氫鍵和1mol碳碳鍵。

      對物質的溶解度規律把握不準

      物質的溶解度變化規律分三類:第一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鉀、硝酸鉀等;第二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鈉;第三類,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如氣體、氫氧化鈉等,有些學生對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理解不清。

      高中化學應該怎么學習

      1、你必須把課本上的知識背下來;瘜W是文科性質非常濃的理科。記憶力在化學上的作用最明顯。不去記,注定考試不及格!因為化學與英語類似,有的甚至沒法去問為什么。有不少知識能知其然,無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記住。甚至不少老師都贊同化學與英語的相似性。說“化學就是第二門外語”,化學的分子式相當于英語單詞,化學方程式就是英語句子,而每一少化學計算題,就是英語的一道閱讀理解。

      2、找一個本子,專門記錄自己不會的,以備平時重點復習和考試前強化記憶。只用問你一個問題:明天就要考化學了,今天你還想再復習一下化學,你復習什么?對了,只用看一下你的不本本即可。正所謂:“考場一分鐘,平時十年功!”“處處留心皆學問!薄昂糜浶圆蝗鐮筆頭!笨记皬土,當然是要復習的平時自己易錯的知識點和沒有弄清楚的地方,而這些都應當在你的小本本才是!

      3、把平時做過的題,分類做記號。以備考試前選擇地再看一眼要重視前車之鑒,,防止“一錯再錯”,與“小本本”的作用相同。只是不用再抄寫一遍,節約時間,多做一些其它的題。

      如何提高化學成績

      知識點全覆蓋

      理科的學習除了需要學生學習一些化學知識點之外,也需要學生根據知識點做出一些題目。化學的題目看起來非常的復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推敲之后,學生當理解了題目主要考查的內容之后,學生只要尋找到一些正確的解題方法,學生就能夠正確地作出化學題。

      高中生高中化學學習好方法有哪些?學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點,只有全方面的掌握知識點之后,學生的學習成績才能夠得到提高。化學這門學科,除了需要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點化學反應方程式之外,也需要了解更多的同類元素。

      分析技巧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分析技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很多理論知識,也需要這些學生懂得一些分析題目的技巧。學生分析對了題目,學生就能夠找對正確的思路,通過對這些題目進行分析,學生能夠了解考察哪些知識。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通過尋找正確的方法,幫助自己提升化學成績。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8

      物質的化學變化

      1.物質之間可以發生各種化學變化,化學變化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的物質類型可分為:

      A、化合反應(A B=AB)B、分解反應(AB=A B)

      C、置換反應(A BC=AC B)

      D、復分解反應(AB CD=AD CB)

      (2)反應可分為:

      A、離子反應:一種離子參與反應。主要包括復分解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

      B、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3)反應可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分為:

      A、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

      本質: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點: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變化

      B、非氧化還原反應

      2、離子反應

     。1)電解質:能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電解質。酸、堿、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稱為非電解質。

      注意:①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不同之處在于它們能否在水溶液中導電或熔化。②電解質導電是有條件的: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導電。③并非所有能導電的物質都是電解質:如銅、鋁、石墨等。④非金屬氧化物(SO2、SO3、CO大多數有機物都是非電解質。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與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反應的公式。它不僅表示特定的化學反應,還表示相同類型的離子反應。

      這種離子反應的條件是:產生沉淀、氣體或水。書寫方法:

      寫:寫反應的化學方程

      拆卸:將易溶于水和電離的物質拆卸成離子形式

      刪除:從方程式兩端刪除不參與反應的離子

      檢查方程式兩端原子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

      (3)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是指離子之間沒有反應;如果離子能反應,就不能大量共存。

      A、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Ba2 和SO42-、Ag 和Cl-、Ca2 和CO32-、Mg2 和OH-等

      B、氣體或揮發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H 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 等

      C、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例如H 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氧化還原反應和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題干中的條件: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 、Fe3 、Cu2 、MnO4-等離子體,酸性(或堿性)應考慮給出的離子組,大量H (或OH-)。(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6)

      第一,看反應是否符合事實,主要看反應能否進行或反應產物是否正確

      二、看能不能寫離子方程:純固體之間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

      3、看化學術語是否正確:化學類型、離子符號、沉淀、氣體符號、等號等的書寫是否符合事實

      四、看離子比是否正確

      五、看原子數,電荷數是否守恒

      六、看與量相關的反應表達式是否正確(過量、適量)

      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如下:

      失去電子化合物-氧化(氧化反應)-還原劑(還原)

      電子化合物降低-還原(還原反應)-氧化劑(有氧化)

      總結高一化學必修知識點

      金屬 酸→鹽 H2↑中:

      ①當質量金屬與足量酸反應時,氫氣從多到少釋放:Al>Mg>Fe>Zn。②不同質量的酸與足夠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氫就越多。③同一種酸的質量與不同金屬的足夠反應,釋放出同樣多的氫。

      三、物質檢驗

      (1)酸(H )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裝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紅,證明H 存在。

      方法2將未知液滴浸入干燥清潔的玻璃棒中,如果藍色試紙變紅,則證明H 的存在。

      方法3用干凈的`玻璃棒蘸未知液滴pH在試紙上,然后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色卡進行比較,以了解溶液pH,如果pH小于7,則證明H 的存在。

      (2)銀鹽(Ag )檢驗。

      將少量鹽酸或少量可溶性鹽酸鹽溶液倒入含有少量待測試液體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產生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Ag 的存在。

      (3)堿(OH-)的檢驗。

      方法1將紫色石蕊試液滴入裝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石蕊試液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2將未知液滴浸入干紅色石蕊試紙上未知液滴。如果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3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裝有少量待測液的試管中,振蕩。如果酚酞試液變紅,則證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凈的玻璃棒蘸未知液滴pH在試紙上,然后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色卡進行比較,以了解溶液pH,如果pH大于7,則證明OH-的存在。

      (4)氯化物或鹽酸鹽或鹽酸(Cl-)的檢驗。

      將少量硝酸銀溶液倒入少量待測試液體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產生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硝酸,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Cl-的存在。

      (5)硫酸鹽或硫酸(SO42-)的檢驗。

      將少量氯化鋇溶液或硝酸鋇溶液倒入裝有少量待測試液體的試管中振蕩。如果產生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硝酸鹽。如果沉淀不消失,則證明SO42-的存在。

      總結高一化學必修知識點

      常溫常壓下氣態有機物:1~4碳原子烴、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態烴(如苯、汽油)、鹵代烴(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難溶于水;苯酚在室溫下微溶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所有烴、酯、一氯烷烴的密度均小于水;一溴烷烴、多鹵代烴、硝基化合物的密度均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應褪色的有機物有烯烴、炔烴、苯酚、醛、含不飽和碳碳鍵(碳碳雙鍵、碳碳三鍵)的有機物。能使溴水提取褪色的有苯和苯的同系物(甲苯)。ccl四、氯仿、液態烷烴等。

      5.能褪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有機物:烯烴、炔烴、苯、醇、醛、含不飽和碳鍵的有機物、酚(酚)。

      有機化學基礎知識

      6、碳原子數量相同的不同物質:烯烴和環烷烴、炔烴和二烯烴、飽和一元醇和醚、飽和一元醛和酮、飽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無異構體的有機物為:烷烴:ch4、c2h6、c3h8;烯烴:c2h4;炔烴:c2h2;氯代烴: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鹵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間脫水(如乙醇分子間脫水)等。

      9.能與氫反應的物質:烯烴、炔烴、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飽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三、油酸甘油酯等。

      10.水解物質:金屬碳化物(cac2)、鹵代烴(ch3ch2br)、醇鈉(ch3ch2ona)、酚鈉(c6h5ona)、羧酸鹽(ch3coona)、酯類(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多糖(淀粉、纖維素)((c6h10o5)n)、蛋白質(酶)、油(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拓展閱讀:如何學好高中化學

      提高化學成績首先要認真聽課

      這是最簡單、快速、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你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化學不需要像物理和數學那樣花很多時間做問題和研究。有很多化學知識點。此外,化學可以在課前預習,但課堂效率最高。老師通常可以記住70%-80%,所以我們必須在課堂上仔細聽。

      在課堂上,你可以跟隨老師回憶書中的內容,看看記憶模糊的地方,需要加深印象,然后專注于課后復習。同時,老師也應該積極思考,簡單地整理筆記,不要拖延上課。

      學好化學,其次要多做題

      化學屬于科學。雖然有很多知識點需要背誦,但也需要做題目,也需要做更多,尤其是計算題目。這就要求我們掌握元素周期表和方程式。我們必須背誦我們應該背誦的內容,并通過做問題來總結類型問題的規律。

      化學實驗問題也是一個失分較多的問題。此時,我們應該記住更多現成的術語,學會區分細微的差異,注意細節,找出容易被忽視的點,關注記憶。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9

      一、碳酸鈉與碳酸氫鈉

      1、俗名:Na2CO3(純堿、蘇打);NaHCO3(小蘇打)

      2、除雜:CO2(HCl),通入飽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飽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與過量)與石灰水的反應:命題角度為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誤。

      4、鑒別:用BaCl2、CaCl2或加熱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順序問題: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順序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二、氯化鈉:

      1、除雜: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利用二者的差異情況,進行分離。NaCl(KNO3):蒸發、結晶、過濾;KNO3(NaCl):降溫、結晶、過濾。

      2、氯堿工業:電解飽和的食鹽水,以此為載體,考查電解原理的應用。題目的突破口為:一是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判斷此極為電解池的陽極;二是在電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試液,溶液液變紅,判斷此極為電解池的陰極。

      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學中的第一個定量實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題角度:一是計算所需的物質的質量;二是儀器的缺失與選擇;三是實驗誤差分析。

      學好高中化學的經驗

      一、了解化學學科性格真心對待新老朋友

      化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對物質的結構和物質間轉變進行探究,并找出其規律的一門自然學科。它是自然學科,不是人文學科,它研究的對象是我們生活中常見或不常見的物質。所以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實驗學科、生活氣息很濃的學科、實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因而在化學的學習中,一定要加強課本知識與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切忌將化學抽象化,像哲學一樣。

      自然界中每一種物質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在化學家或化學工作者的眼中,它們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如果像人一生中能結交一大堆真正的朋友、認識一大堆人一樣,真正搞懂一種物質,了解一大類物質,你就可以成為化學專家了。因而學習化學,首先要在符號與實物形象之間建立順暢的聯系。如氯化鈉NaCl,有的人眼中僅是四個字母,兩個大寫兩個小寫。讀作“naiceiel”。但在優秀學生眼中這不是四個字母,而是一堆正六面體形的固體,它味咸、易溶、可電解......這就是兩種不同的化學觀。一種抽象化,一種實物化。誰能最終學好化學,是不難知道的。

      相對于物理:具體東西抽象化。如實物被當作一個質點、一束光被當成一條線......

      相對于數學:則是實物抽象化、抽象的東西更抽象,還運用一系列公式進行概括。

      因而對于化學,對絕大部分來說起點低、入門易。但如果不注意學科特點,將一系列物質學習過后,思想思維就會出現極大的混亂,不同物質的結構、性質糾纏不清,因而每考每敗,這就是化學學習中知易行難的原因。

      二。培養形象立體思維方式提高研究化學的.樂趣

      學習每一種物質,就如同認識一個人,光記著其名字是不夠的。你必須和這個人有很長的相處時間,才能記住它們的音容相貌,理解它的性格與特點,知道它的優缺點與長短處。如果你是它的領導,你能知道它適合什么崗位,有多大本事,你才能對他們指揮自如,考試戰爭才能百戰百勝,所以化學學得好才能當領導。

      對于每一個要學習的物質,盡量要看一看實物,體會它的顏色、狀態......對于學生實驗,要盡量動手,體會它性質的與眾不同之處,哪怕對于再尋常不過的物質如水也要能對其性質品頭論足。同時在化學分組實驗中體會實驗成功帶來的樂趣。

      物質學多了,容易糊涂,特別是有些雙胞胎、三胞胎物質,也要能盡量分清它們的不同之處。因而我們學習化學,就不再是一堆英文字母。而必須是一系列形象,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生動的物質轉化。例如電解氯化鈉,就應該想到鈉離子得電子生成了閃閃發光的金屬鈉,氯離子失去電子成了黃綠色的氯氣瓢出來了,等等。

      要經常在紙上,更重要的是在大腦中梳理所學過的一切。讓他們站好隊,分好類。每個物質都能給他們貼上一個標簽,寫上一句二句概括性的話。這樣化學的形象化有了,化學也就學活了。

      三。建立良好自學習慣,培養獨立解題品質

      高中化學不單是化學,高中所有學科的學習都要求自主先入。因為高中課程內容多、深度足,很多東西是需要用心去體會,而不能言傳。因而還指望像小學、初中一樣,老師手把手的教、老師一題一題的講解,學生盡管不懂,也能依樣畫符,似乎初中都很容易學懂。兩個學生中考成績如果都是80分。但這80分是通過不同的方法獲得的,一個80分貨真價實,是真正弄懂了知識的體現,而另一個80分則是通貨膨脹,沒有徹底弄懂知識,只是對知識的死記和對老師解題的機械模仿的話。進入高中后,成績自然分化的很厲害。

      所以進入高中后,有自學習慣的要堅持,有自學能力的要發揮。沒有的則必須培養、必須挖掘,必須養成。做事情、想問題要超前,一段時間后大家都會了解老師的教學套路,教學方法。

      預習就是預先學習,提前學習的意思。但很多同學預習是掃描式、像讀小說、看電影。一節內容5分鐘就搞定了。遇到稍微惱火的地方就跳過或放棄了,心想反正老師還要講。這其實不叫預習,就是一種掃描。沒有收效,沒動一點腦筋,這樣的學習,能力是絲毫得不到提高的。

      預習就是要通過走在老師前面、想在老師前面、學在別人前面,要拿出一個架式,要拿出筆來,勾畫出重點;要拿出草稿本,進行演算,然后將課本習題認真做一做,檢驗自己的預習成果。

      這樣別人是在上新課,對你而言則就是復習課了。下課后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理解、消化課本。解題速度加快,騰出時間進行新的一輪復習與預習。有的同學一天到晚總是在被動吸收知識,被動應付作業。整天頭不洗,飯不吃,忙亂不堪,疲憊不堪,但考試下來,總是很不令人滿意。便卻給自己安慰說:我已盡力了,我就這個能力了,人家頭腦就是聰明啊,否法定了自己,長了別人的志氣,對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

      不少人聽新課聽得渾頭昏腦,飛機坐了一節又一節,最后才不得不翻書,從頭自學。為什么就不能超前一點,先自學后再聽課呢,這樣也不至于天天坐飛機。有人總是一廂熱情的認為:上課一邊聽,一邊看書,節約時間,效益超強,結果沒有幾個人能如愿。

      要懂得反思與總結,要懂得調整思路、方法。總之一切皆要主動,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被老師操控、推動,但要與老師的教學思路、進度保持一致,從而形成合力達到最大效率。

      學習上要動自己的腦子、流自己的汗。不要搞任何人,也不要指望誰來督促你,逼迫你,我們要成為自己學習上的主人,不要成為學習的奴隸,更不要成為別人學習上的陪同者、旁觀者、聽眾或是看客。

      要加強培養自己獨立解題的習慣,高考是獨立答卷而不是商量、合作考試的。很多人一遇到問題就開討論,無論有無必要都要問別人,似乎很是謙虛好學,實則是偷懶或是借機拉呱開小差。把自己的腦袋閑置起來,借別人腦袋解題,訓練聰明了別人的同時,卻頹廢弄笨了自己,真是得不償失啊。

      有問題不問,不是好事,有問題就問,更不是好事。你要確認經過自己的努力后依然不能解決的才能問。哪兒不懂就問哪兒。別一張口:這個題我做不來;給我講一下這個題。

      有的人,手里拿著英漢詞典問別人某個單詞怎么讀、怎么寫。或直接問周圍的同學:氫的原子量是多少。這已經不是問題,而是借題發揮了。

      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從你提問的方式、問題的出發點,就能判斷出你的學習大致是一個什么程度,有什么發展潛力。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0

      1、金屬活動順序表口訣

      (初中)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ǜ咧校┾涒}鈉鎂鋁錳鋅、鉻鐵鎳、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2、鹽類水解規律口訣

      無“弱”不水解,誰“弱”誰水解;

      愈“弱”愈水解,都“弱”雙水解;

      誰“強”顯誰性,雙“弱”由K定。

      3、鹽類溶解性表規律口訣

      鉀、鈉銨鹽都可溶,硝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鉛和鋇,氯(化)物不溶銀、亞汞。

      4、化學反應基本類型口訣

      化合多變一(A+BC),分解正相逆(AB+C),

      復分兩交換(AB+CDCB+AD),置換換單質(A+BCAC+B)。

      5、短周期元素化合價與原子序數的關系口訣

      價奇序奇,價偶序偶。

      6、化學計算

      化學式子要配平,必須純量代方程,單位上下要統一,左右倍數要相等。

      質量單位若用克,標況氣體對應升,遇到兩個已知量,應照不足來進行。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1

      一、有機代表物質的物理性質

      1. 狀態

      固態: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淀粉、

      纖維素、醋(16.6℃以下)

      氣態:C4以下的烷烴、烯烴、炔烴、甲醛、一氯甲烷

      液態:油 狀: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級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顏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黃色:TNT、不純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輕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烴、乙醇、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烴、碘代烴

      5. 揮發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華性:萘、蒽

      7. 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烴、烯烴、炔烴、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鹵代烴、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時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與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機物之間的類別異構關系

      1. 分子組成符合CnH2n(n≥3)的類別異構體:烯烴和環烷烴

      2.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n≥4)的類別異構體:炔烴和二烯烴

      3.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O(n≥3)的類別異構體:飽和一元醇和飽和醚

      4.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n≥3)的類別異構體:飽和一元醛和飽和一元酮

      5.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2(n≥2)的類別異構體:飽和一元羧酸和飽和一元酯

      6. 分子組成符合CnH2n-6O(n≥7)的類別異構體: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種:鄰甲苯酚、間甲苯酚、對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O2N(n≥2)的類別異構體: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發生取代反應的物質

      1. 烷烴與鹵素單質:鹵素單質蒸汽(如不能為溴水)。條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與(1)鹵素單質(不能為水溶液):條件:Fe作催化劑

     。2)硝化:濃硝酸、50℃—60℃水浴 (3)磺化:濃硫酸,70℃—80℃水浴

      3. 鹵代烴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4. 醇與氫鹵酸的反應:新制氫鹵酸

      5. 乙醇與濃硫酸在140℃時的脫水反應 7. 酸與醇的酯化反應:濃硫酸、加熱

      8. 酯類的水解:無機酸或堿催化9. 酚與 1)濃溴水2)濃硝酸

      四、能發生加成反應的物質

      1. 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的`加成:H2、鹵化氫、水、鹵素單質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鹵代烯烴、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

      烯酸酯、烯酸鹽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類、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質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機物與H2的加成反應條件均為:催化劑(Ni)、加熱

      五、六種方法得乙醇(醇)

      1. 乙醛(醛)還原法:

      2. 鹵代烴水解法: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 乙醇鈉水解法:

      5. 乙烯水化法:

      6. 葡萄糖發酵法:

      六、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麥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應的除以上物質外,還與酸性較強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鹽酸、硫酸等)發生中和反應。

      七、分子中引入羥基的有機反應類型

      1. 取代(水解)反應:鹵代烴、酯、酚鈉、醇鈉、羧酸鈉

      2. 加成反應:烯烴水化、醛+ H2 3. 氧化:醛氧化4. 還原:醛+ H2

      八、能跟鈉反應放出H2的物質

     。ㄒ唬、 有機物

      1. 醇(也可和K、Mg、Al反應))2. 有機羧酸 3. 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 4. 苯磺酸 5.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6. 葡萄糖(熔融) 7. 氨基酸

      (二)、無機物

      1. 水及水溶液2. 無機酸(弱氧化性酸) 3. NaHSO4

      九、能與溴水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

      (一)、有機物

      1.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苯乙炔),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

      括鹵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等)。即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有機物。

      2. 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類沉淀)

      4. 含醛基的化合物 (醛基被氧化)5.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二)、無機物

      1.S(-2):硫化氫及硫化物2. S(+4):SO2、H2SO3及亞硫酸鹽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4. Zn、Mg、Fe等單質如 Mg + Br2 =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與H+、Mg與HBrO的反應)

      5. I-:氫碘酸及碘化物 變色

      6. NaOH等強堿:因為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后 平衡向右移動

      7. Na2CO3等鹽:因為 Br2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8. 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層變無色的(ρ<1):低級酯、液態飽和烴(如己烷等)、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 CH: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環辛四烯)2. CH2:烯烴和環烷烴

      3. 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 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 羧酸或酯. 例: 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 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 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質

     。ㄒ唬、 毒氣

      F2、Cl2、HF、H2S、SO2、CO、NO、NO2等,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與血紅蛋白迅速結合而喪失輸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水銀、亞硝酸鹽、除BaSO4外的大多數鋇鹽、氰化物(如KCN)、重金屬鹽(如銅鹽、鉛鹽、汞鹽、銀鹽等)、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環己烷)、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質

      1. 黑火藥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 2. NH4NO3 3. 火棉

      4. 紅磷與KClO3 5. TNT(雷汞作引爆劑) 6. 油7. 氮化銀

      此外,某些混合氣點燃或光照也會爆炸,其中應掌握:H2和O2 、 “點爆”的 CO和O2、 “光爆”的H2和Cl2、CH4和O2 、CH4和Cl2 、C2H2和O2。 無需點燃或光照,一經混合即會爆炸,所謂“混爆”的是H2和F2。

      另外,工廠與實驗室中,面粉、鎂粉等散布于空氣中,也是危險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物質

     。ㄒ唬⒂袡C物

      1.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鹵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鹽、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機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等)

      5. 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 6. 酚類

      7. 石油產品(裂解氣、裂化氣、裂化汽油等) 8. 煤產品(煤焦油)

      9.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ǘ、無機物

      1. 氫鹵酸及鹵化物(氫溴酸、氫碘酸、濃鹽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亞鐵鹽及氫氧化亞鐵 3. S(-2)的化合物:硫化氫、氫硫酸及硫化物

      4. S(-4)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亞硫酸鹽 5. 雙氧水(H2O2)

      十五、既能發生氧化反應,又能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

      (一)、有機物

      1. 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 葡萄糖.

      2.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鹵代烯、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鹽、

      烯酸酯、油酸、油酸鹽、油酸酯、油.

     。ǘ、無機物

      1. 含中間價態元素的物質:① S(+4):SO2、H2SO3及亞硫酸鹽

     、 Fe2+ 亞鐵鹽③ N:(+4)NONO2

      2. N2、S、Cl2等非金屬單質. 3. HCl、H2O2等

      十六、檢驗淀粉水解的程度

      1.“未水解”加新制Cu(OH)2煮沸,若無紅色沉淀,則可證明。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顯藍色。

      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紅色沉淀,另取溶液加碘水,顯藍色。

      十七、能使蛋白質發生凝結而變性的物質

      1. 加熱2. 紫外線3. 酸、堿 4. 重金屬鹽(如Cu2+、Pb2+、Hg2+、Ag+ 等)

      5. 部分有機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

      十八、關于纖維素和酯類的總結

      (一)、以下物質屬于“纖維素”

      1. 粘膠纖維 2.紙3.人造絲 4.人造棉 5.玻璃紙 6.無灰濾紙 7. 脫脂棉

     。ǘ、以下物質屬于“酯”

      1. 硝酸纖維 2. 油 3. 膠棉 4. 珂珞酊5. 無煙火藥 6. 火棉

      易錯:TNT、酚醛樹脂、賽璐珞既不是“纖維素”,也不是“酯”。

      十九、既能和強酸溶液反應,又能和強堿溶液反應的物質

      1. 有機物:蛋白質、氨基酸

      2. 無機物:兩性元素的單質 Al、(Zn) 兩性氧化物 Al2O3、(ZnO)

      兩性氫氧化物 Al(OH)3、Zn(OH)2弱酸的酸式鹽 NaHCO3、NaH2PO4、NaHS 弱酸的銨鹽 (NH4)2CO3、 NH4HCO3、(NH4)2SO3、(NH4)2S 等

      屬于“兩性物質”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質 屬于“表現兩性的物質”是: Al、Zn、弱酸的酸式鹽、弱酸的銨鹽

      二十、有機實驗問題

      (一)、甲烷的制取和性質

      1. 反應方程式:

      2. 為什么必須用無水醋酸鈉?

      若有水,電解質CH3COONa和NaOH將電離,使鍵的斷裂位置發生改變而不

      生成CH4。

      3. 必須用堿石灰而不能用純NaOH固體,這是為何?堿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溫時,NaOH固體腐蝕玻璃;CaO作用:1)能稀釋反應混合物的濃度,減少NaOH跟試管的接觸,防止腐蝕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裝置?反應裝置中,大試管略微向下傾斜的原因何在?此裝置還可以制取哪些氣體?

      采用加熱略微向下傾斜的大試管的裝置,原因是便于固體藥品的鋪開,同時防止產生的濕水倒流而使試管炸裂。還可制取O2、NH3等。

      5. 點燃甲烷時的火焰為何會略帶黃色?點燃純凈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鈉元素的影響;反應中副產物丙酮蒸汽燃燒使火焰略帶黃色。

      2)點燃純凈的甲烷火焰呈淡藍色。

      (二)、乙烯的制取和性質

      1. 化學方程式: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制備哪些氣體?

      分液漏斗、圓底燒瓶(加熱)一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預先向燒瓶中加幾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熱時劇烈跳動)

      4. 乙醇和濃硫酸混合,有時得不到乙烯,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這主要是因為未使溫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為在140℃乙醇將發生分子間脫水得乙醚,方程式:

      5. 溫度計的水銀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測混合液的溫度(控制溫度)。

      6. 濃H2SO4的作用?催化劑、脫水劑。

      7. 反應后期,反應液有時會變黑,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為何?

      濃硫酸將乙醇炭化和氧化了,產生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SO2。

      (三)、乙炔的制取和性質

      1. 反應方程式:

      2. 此實驗能否用啟普發生器,為何?

      不能, 因為 1)CaC2吸水性強,與水反應劇烈,若用啟普發生器,不易控制它與水的反應; 2)反應放熱,而啟普發生器是不能承受熱量的;3)反應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會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長頸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與水的反應。

      4. 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這是為何?

      用以得到平穩的乙炔氣流(食鹽與CaC2不反應)

      5. 簡易裝置中在試管口附近放一團棉花,其作用如何?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2

      氯氣的性質:氯氣為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常溫下能溶于水(1∶2);比空氣重;有毒;

      2Na+Cl2==2NaCl(黃色火焰,白煙)2Fe+3Cl2==2FeCl3(棕黃色煙,溶于水顯黃色)Cu+Cl2==CuCl2(棕黃色煙溶于水顯藍色)

      H2+Cl2==2HCl【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安靜的燃燒,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

      Cl2+H2OHCl+HClO新制氯水呈淺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

      氯水的成分:分子有:Cl2、H2O、HClO;離子有:H+、Cl—、ClO—、OH—

      1、表現Cl2的性質:將氯水滴加到KI淀粉試紙上,試紙變藍色。(氯水與碘化鉀溶液的反應:Cl2+2KI==I2+2KCl。)

      2、表現HClO的性質:用氯水漂白有色物質或消毒殺菌時,就是利用氯水中HClO的強氧化性,氧化色素或殺死水中病菌。

      3、表現H+的性質: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氯水,有大量氣體產生,這是因為:

      Na2CO3+2HCl==2NaCl+H2O+CO2↑。

      4、表現Cl—性質: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氯水,產生白色沉淀,再滴人稀HNO3,沉淀不溶解。

      AgNO3+HCl=AgCl↓+HNO3。

      5、體現H+和HClO的性質:在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時,先變成紅色,但紅色迅速褪去。變紅是因為氧水中H+表現的酸性,而褪色則是因為氯水中HClO具有的強氧化性。

      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粉的制取原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Ca(ClO)2,起漂白作用和消毒作用的物質:HClO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次氯酸(HClO)的性質:。強氧化性:消毒、殺菌、漂白作用

      不穩定性:見光易分解2HClO=2HCl+O2↑

      弱酸性:酸性H2CO3﹥HClO證明事實Ca(ClO)2+H2O+CO2==CaCO3↓+2HClO

      13、二氧化硫的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酸性氧化物

      與水反應SO2+H2O==H2SO3可逆反應H2SO3的不穩定性2H2SO3+O2==2H2SO4

      還原性2SO2+O22SO3

      通入酸性高錳酸鉀中,使紫色溶液褪色

      漂白性:SO2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原理:與有色物質化合反應生成無色物質,該物質不穩定,加熱恢復到原來顏色。

      與氯水區別:氯水為永久性漂白原理:HClO具有強氧化性

      氧化性:與還原性物質反應。如H2S

      酸雨:PH〈5。6硫酸性酸雨的形成原因:SO2

      來源:(主要)化石燃料及其產品的燃燒。(次要)含硫金屬礦物的冶煉、硫酸生產產生的廢氣

      防治:開發新能源,對含硫燃料進行脫硫處理,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

      常見的環境保護問題:酸雨:SO2溫室效應:CO2光化學煙霧:氮的氧化物

      臭氧層空洞:氯氟烴(或氟里昂)白色垃圾:塑料垃圾等不可降解性物質

      假酒(工業酒精):CH3OH室內污染:甲醛赤潮:含磷洗衣粉(造成水藻富營養化)

      電池:重金屬離子污染

      14、硫酸的性質

      濃硫酸的特性⑴吸水性:是液體的干燥劑。不能干燥堿性氣體NH3,不能干燥還原性氣體H2S等。可以干燥的氣體有H2,O2,HCl,Cl2,CO2,SO2,CO,NO2,NO等

      ⑵脫水性:蔗糖的炭化(將濃硫酸加入到蔗糖中,既表現脫水性又表現氧化性);濃硫酸滴到皮膚上處理:用大量的水沖洗。(濃硫酸表現脫水性)

      (3)強氧化性

      2H2SO4(濃)+Cu==CuSO4+SO2↑+2H2OC+2H2SO4(濃)==SO2↑+CO2↑+2H2O

      常溫下,濃硫酸使鐵鋁鈍化

      15、氮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知識網絡

      N2→NO→NO2→HNO3→NH4NO3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NH3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易液化可做制冷劑

      氨溶于水時,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不穩定,受熱分解為氨氣和水

      NH3+H2ONH3·H2ONH4++OH—NH3·H2O==NH3↑+H2O

      氨水成分有分子:NH3,H2O,NH3·H2O離子:NH4+OH—少量H+。

      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區別:氨水為混合物;液氨是氨氣的液體狀態,為純凈物,無自由移動的OH,—不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NH3+HCl==NH4Cl(白煙)NH3+HNO3===NH4NO3(白煙)NH3+H+==NH4+

      4NH3+5O24NO+6H2O

      銨鹽銨鹽易溶解于水受熱易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H2O+CO2↑

      銨鹽與堿反應放出氨氣NH4Cl+NaOH==NaCl+NH3↑+H2O注意:銨態氮肥要避免與堿性肥料混合使用

      制取氨氣的方法

      ①銨鹽與堿加熱制取氨氣,實驗室里通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的方法制取氨氣

      反應原理: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注意:試管要向下傾斜,收集氣體的'試管要塞有棉花(防與空氣對流)

      檢驗是否收集滿氨氣: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進行檢驗。如果試紙變藍,則試管中已經集滿氨氣。

     、诩訜釢獍彼涌彀彼畵]發

     、墼跐獍彼屑訅A或生石灰

      ★NH4+檢驗:加入NaOH加熱產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HNO3的強氧化性: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Cu(NO3)2+2NO↑+4H2OC+4HNO3(濃)===CO2↑+2NO2↑+2H2O

      常溫下,濃硫酸、濃硝酸使鐵鋁鈍化,所以可以用鐵鋁來盛裝濃硫酸、濃硝酸。(利用硫酸、硝酸的強氧化性)

      硝酸保存在棕色細口試劑瓶中。

      17、離子反應的實質:溶液中某些離子減少。

      可改寫成離子形式的物質:a、強酸:HCl、H2SO4、HNO3等;b、強堿:KOH、NaOH、Ba(OH)2。C、多數鹽KClNaCl(NH4)2SO4

      仍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a、單質:H2、Na、I2等b、氣體:H2S、CO2、SO2等

      c、難溶的物質:Cu(OH)2、BaSO4、AgCld、難電離的物質:弱酸(H2CO3、HAcH2S、弱堿(NH3·H2O)、水。e、氧化物:Na2O、Fe2O3等

      離子共存是指在同一溶液中離子間不發生任何反應。若離子間能發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有下列情況之一則不能共存:(1)生成沉淀,如CaCO3,BaSO4,Fe(OH)3,Fe(OH)2,Mg(OH)2等;(2)生成氣體,如H+與CO32—,HCO3—,SO32—,NH4+與OH—;(3)生成水,如H+與OH—(4)發生氧化還原,如H+,NO3—與Fe2+(5)生成難電離物質:H+與CH3COO—,ClO—,SiO32—

      溶液為無色透明時,則肯定沒有有色離子的存在,如Cu2+(藍色)、Fe2+(淺綠色)、Fe3+(棕黃色)、MnO4—(紫紅色)

      18、氧化還原反應

      化合價發生改變是所有氧化還原反應的共同特征。

      電子轉移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有的是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劑: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還原劑: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3

      有機部分:

      氯仿:CHCl3 電石:CaC2 電石氣:C2H2 (乙炔) TNT: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烴:是良好的制冷劑,有毒,但破壞O3層。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氣成分(石油裂化):烯烴、烷烴、炔烴、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爐氣成分(煤干餾):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蟻醛:甲醛 HCHO :35%—40%的甲醛水溶液 蟻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麥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軟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藍墨水褪色,強酸性,受熱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4

      加熱蒸發和濃縮鹽溶液時,對最后殘留物的判斷應考慮鹽類的水解

      (1)加熱濃縮不水解的鹽溶液時一般得原物質.

      (2)加熱濃縮Na2CO3型的鹽溶液一般得原物質.

      (3)加熱濃縮FeCl3 型的鹽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 的`混合物,灼燒得Fe2O3 。

      (4)加熱蒸干(NH4)2CO3或NH4HCO3 型的鹽溶液時,得不到固體.

      (5)加熱蒸干Ca(HCO3)2型的鹽溶液時,最后得相應的正鹽.

      (6)加熱Mg(HCO3)2、MgCO3 溶液最后得到Mg(OH)2 固體.

      (9凈水劑的選擇: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凈水劑,應從水解的角度解釋。

      (10)的使用時應考慮水解。如草木灰不能與銨態氮肥混合使用。

      (11)打片可治療胃酸過多。

      (12)液可洗滌油污。

      (13)試劑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試劑.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5

      一、硫的物性

      淡黃色的晶體,質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二、硫的化學性質

      1、 與金屬的反應

      2Cu+S===Cu2S(黑色不溶于水) Fe+S=====FeS(黑色不溶于水)

      (多價金屬與硫單質反應,生成低價金屬硫化物)

      2、 與非金屬的反應

      點燃

      S+O2=====SO2 S+H2=====H2S

      第二節 硫的氫化物和氧化物

      一、硫的氫化物―――硫化氫

      1、 硫化氫的的理性質

      H2S是一種具有臭雞蛋氣味、無色、有劇毒的氣體,能溶于水,常溫常壓1體積水能溶解2.6體積的硫化氫。

      2、 硫化氫的化學性質:熱不穩定性 H2S====H2+S

      點燃

      可燃性 2H2S+3O2===2H2O+2SO2 (完全燃燒)(火焰淡藍色) 2H2S+O2===2H2O+2S (不完全燃燒)

      還原性 SO2+2H2S=2H2O+3S

      3、 氫硫酸

      硫化氫的水溶液是一中弱酸,叫氫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和還原性。

      二、硫的氧化物

      1、 物理性質: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易溶于水,常溫常壓1體積水可溶解40體積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種沒有顏色易揮發的晶體,熔沸點低。

      2、 化學性質

      二氧化硫是一種酸性氧化物,與水直接化合生成亞硫酸,是亞硫酸的酸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可以使品紅溶液腿色,但漂白不穩定。

      SO2+H2O ==== H2SO3 (這是一個可逆反應,H2SO3是一種弱酸,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

      3、 二氧化硫的制法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第三節 硫酸的工業制法――接觸法

      一、方法和原料

      方法:接觸法

      原料:黃鐵礦(主要成份是FeS2)、空氣、水和濃硫酸

      二、反應原理和生產過程

      步驟 主要反應 主要設備

      點燃

      二氧化硫制取和凈化 4FeS2+11O2===2Fe2O3+8SO2 沸騰爐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2SO2+O2===2SO3 接觸室

      三氧化硫氧吸收硫酸生成 SO3+H2O=H2SO4 吸收塔

      思考:1、為什么制得二氧化硫時要凈化?(為了防止催化劑中毒)

      2、為什么吸收三氧化硫時用濃硫酸作吸收劑而不用水呢?(用水吸收時易形酸霧,吸收速度慢,不利于吸收,而用濃硫酸吸收時不形成酸霧且吸收干凈,速度快。)

      第四節 硫酸 硫酸鹽

      一、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98.3%的硫酸是無色粘稠的液體,密度是1.84g/mL,難揮發,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濃硫酸的特性

      脫水性 與蔗糖等有機物的`炭化 吸水性―用作干燥劑 強氧化性

      2H2SO4(濃)+Cu===CuSO4+2H2O+SO2↑(此反應表現H2SO4(濃)具有氧化性又有酸性)

      H2SO4(濃)+C=CO2↑+H2O+2SO2↑(此反應只表現H2SO4(濃)的氧化性)

      注:H2SO4(濃)可使鐵、鋁發鈍化,故H2SO4(濃)可鐵或鋁容器貯存

      四、 硫酸鹽

      1、硫酸鈣CaSO4 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用作繃帶、制模型等)

      2、硫酸鋅ZnSO4 皓礬ZnSO4.7H2O(作收斂劑、防腐劑、媒染劑 )

      3、硫酸鋇BaSO4,天然的叫重晶石,作X射線透視腸胃內服藥劑,俗稱鋇餐。

      4、 CuSO4.5H2O, 藍礬或膽礬,FeSO4.7H2O,綠礬

      五、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先加鹽酸酸化后加氯化鋇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則證明有硫酸根離子存在。

      第六節 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名稱和符號:氧(O) 硫(S) 硒(Se) 碲(Te) 釙(Po)

      二、原子結構特點

      相同點:最外層都有6個電子;

      不同點:核電荷數不同,電子層數不同,原子半徑不同

      三、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1、 從O→Po單質的熔點、沸點、密度都是逐漸升高或增大

      2、 從O→Po金屬性漸強,非金屬性漸弱。

      3、 與氫化合通式:H2R,氣體氫化物從H2O→H2Se的穩定性漸弱

      4.與氧化合生成RO2型或RO3型的氧化物,都是酸酐,元素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漸弱。

      硫的用途:制硫酸、黑火藥、農藥、橡膠制品、硫磺軟膏 SO2用于殺菌消毒、漂白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5-23

    高中化學的知識點總結09-03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8-01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總結03-28

    高中化學知識點詳細總結05-26

    有關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6-26

    (合集)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5-29

    (熱)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8-14

    [精華]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8-14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精)08-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高清精品aⅴ | 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品道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手机在线 | 中出受孕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