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0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實用】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說課稿 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望廬山瀑布》,它是二年級語文第17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品。課文是精讀課文,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通過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培養語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學習了一些古詩,尤其是對唐詩、對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詩的學習方法,積累了一些古詩詞的知識。
但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設計教學時盡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我認為這節課的:
(一)知識與能力是
1、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是
將學習課文與旅行相融合,通過旅途中的各種活動反復訓練學習課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
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能背誦古詩。是這節課的重點,而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這節課的難點。所以上課時給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幫助他們克服這個難點。
我將這節課設計成在去旅游地的車上導游引導游客做各咱競賽活動的過程。將教學內容與活動相機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本課內容。開展的活動有:談論圖片、我會讀、書法比賽、欣賞歌曲、朗誦比賽、有獎答題、古詩文比賽等。談論圖片通過投影三幅圖片激發學生想要去這個地方旅游的興趣。然后投影火車及老師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到旅游車的情景中,教師變成了導游而學生成和游客。通過列車廣播員的介紹,讓學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廬山及廬山的相關情況。這實際是本節課的導入部分。
因為要去廬山旅游,這時導游也就是老師就要求學生要了解廬山有關的字詞,通過我會讀,一是檢查學生課前對本課生字的.預習情況,二是通過教師范讀,小老師領讀,學生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讓學生學會本節課要認識的字。這是檢查預習部分。
書法比賽,是通過學生讀字/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學生跟教師書空,邊寫邊說筆畫/學生代表到黑板上書寫,其他同學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組長檢查書寫,寫的好的畫笑臉,寫的不好的畫哭臉等形式讓他們學會本節課要會寫的字。
欣賞歌曲,讓學生在車上休息放松一下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師適時介紹這首歌的相關情況,然后引出下一個活動朗誦比賽。
朗誦比賽通過錄音的講解及觀看圖片,讓學生大體了解這首的意思,然后通過學生試讀/聽錄音讀/跟錄音讀/學生齊讀/分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練習掌握本課,然后小組推選代表參加班內朗誦比賽,教師對優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這實際是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
有獎問答實際是本節課的當堂達標測試,根據本課內容我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學生通過憑門票參加問答贏取獎品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的內容。
我會讀,是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的字,看拼音寫詞語是本課要求學生會寫的字,第3題是背誦本課,第4題是古詩填空,第5題是運用所學。
最后的古詩文比賽是讓學生在課下收集有關的古詩文,然后進行比賽的活動,這實際上是布置的課后作業。
導入課題和檢查預習是3-4-5教學模式中的課前延伸部分,學寫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學習課文、達標測試是課內探究部分,課后作業就是課后提升部分。
小學語文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于教材的理解,《學弈》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第1課《文言文兩則》的第一篇,本文通過兩人同名師弈秋學下棋,雖師出同門,卻結局不同,說明了做事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決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課文語言凝練,寓意深刻,是孟子的傳世之篇。
二、說學情
學生之前學習過文言文,所以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讀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結合書下注釋理解本篇文章的大體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表達形式上差距較大,對于學生來說深刻理解其內涵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正確斷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生情況的了解,設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我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是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難點則為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本堂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現代下棋大賽的視頻,并順勢導入新課《學弈》。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興趣。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釋題:“學弈”的意思。
2.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結合書下注釋,翻譯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文言文斷句的正確方式。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厲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樣厲害?
3.兩個徒弟分別是如何學習的?找到原文中與之對應的語句。
4.這兩個徒弟師出同門,結局卻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從哪句話得知?那么結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設計意圖: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能夠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也能養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通過這兩位徒弟不同的學習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設計意圖:發散學生思維,從課上體會的道理結合到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去。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分角色表演課本劇《學弈》。
設計意圖:掌握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并通過表演課本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小學語文說課稿 3
【說教材】
。ǔ鍪具h程圖片)今天我為大家說的是《爬天都峰》這一課。這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學習的第一組第3篇課文,通過本組教學,幫助學生盡快地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教學的過渡。因此這一組教材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教學的接口處,而這篇課文是第3篇精讀課文,所以它在本單元是舉足輕重的。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詞,檢查評議,書寫生字。
這里我單說第二課時:提示課題,提出學習任務讀議結合,理解重點句段,依據板書,弄清全文之間的聯系。
根據課標3—4年級階段目標要求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注重體現人文精神。根據三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理解詞句意思的能力;學生能初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策略】
1.利用豐富的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享受優秀的教學服務。
2.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生動形象的`畫面,能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營造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困素,使其主體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生對于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可根據媒體上提供的內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峰的特點學生就可以在多媒體中找到。
3.小學語文課是一門基礎課,通過詞句的理解,基礎知識的訓練最終歸宿到能力的培養上,這樣的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把鑰匙,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不教”。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讀課文。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學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說教學重點】
體會句子,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說教法】
針對教學內容,我打算在教學中充分借助遠程教育接收的課件,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從圖中理解體會,教師通過“教、扶、放”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讓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情景教學法激發興趣,使其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說學法】
腦動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分析題眼
。1)先以質疑的方式,引入課題,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山峰的圖片,質疑:我們怎么才能上到山上去?(課題《爬天都峰》)并通過多媒體展示遠程教育資源中天都峰的圖片,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天都峰怎么樣?有什么特點?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讓學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天都峰的有關資料,并小組交流。再通過比較“登山”與“爬山”讓他們體會爬山是手腳并用。這為后面的體會思想起到鋪墊作用。
。2)朗讀課文[播放遠程教育資源——情景朗讀],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把文章分為三部分。
二、品釋詞語,明白道理
1.(出示遠程教育資源圖片)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部分,小組討論:天都峰有什么特點?找出句子讀一讀。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部分,聯系上下文理解“奮力、手腳并用、終于”等詞語。小組討論:人物的動作、語言,體驗我的心情。
3.自讀第三部分,自由討論:老爺爺為什么要謝我,我為什么要謝老爺爺?“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上別的詞語效果一樣嗎?(果然、突然、忽然)并分角色讀“老爺爺和我”的對話。齊讀爸爸的話,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從爸爸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善于從別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學習(遠程教育資源),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請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
三、教學反饋與情感教育
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習得很積極,課文《爬天都峰》主要講了在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從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呢?我們今后遇到困難應該怎么做呢?(要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難,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從而體現了情感教育滲透于教學過程中。
【說板書】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爬天都峰》一文的板書設計清晰的展現出課文的主線,體現教學重點和難點。
高、陡爬天都峰
奮力(攀著……上手腳并用……爬)終于
不怕困難奮發向上
小學語文說課稿 4
一、教材簡析
《月球之謎》是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著寫人們對月球的了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正因為如此,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這是一篇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的好教材。與《太陽》相比較,兩文在寫法上各有特色!短枴芬晃挠兄f明文清晰的表現方式,用舉例子、列數字、做比較等說明方法來介紹太陽,但《月球之謎》卻是緊緊扣?謎?字,把與月球相關的若干不解之謎以疑問或表述的形式介紹出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與奧秘,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四、教法學法
教法:創設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過有效的.小組活動的開展,展現一個小組
集體智慧的結晶,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
學法:情景激趣法、朗讀感悟法、發散訓練法。遵循?激趣——質疑—探疑?的思路,重點放在激趣和探疑這兩部份。重在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探究、自讀自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五、教學程序
一、自讀課文 理清思路
1、導入揭示課題
導語:神秘的太空,月球是我們的近鄰,對于它,人們充滿太多的好奇與幻想,為此,這月球對于人類而言就如謎一般。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很多的——《月球之迷》(板書課題,齊讀)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這兩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向月球出發,準備好了嗎?
預習探究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向我們講述了哪些謎?
(2)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想辦法弄清楚。
合作交流
交流讀書收獲
。1)出示本課詞語及生字。
夜幕降臨 懸掛 奧秘 登上 任何 曾經 估計 年齡 神秘 探索
自由認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2)、以?令人費解?的理解為引線,再次讀文,熟悉課文
二、品讀重點,讀中悟寫
(一)、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1)讓學生初知課文大意后,教師在教學中主要運用想象、資料交流、質疑等各種方法強化學生對月球整體認識。
。2)讓學生重點品讀第一自然段,抓住?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這個句子引導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交流各自對月亮的認識。
。ǘ└形蛟虑虻奈唇庵i。
宇航員們把月球上的塵土和巖石帶回了地球作進一步的實驗和研究。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向人們介紹了坐落在奧登賽的安徒生公園的情況,向人們介紹了童話之外的相關知識。內容的安排,意在引導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安徒生的童話作品之后,搜集資料,進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認識安徒生。
二、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0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
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搜集整理材料使學生進一步的了解安徒生。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查找資料使學生深入了解安徒生這個人。
五、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六、教學準備
。ㄒ唬⿲W生準備:查找的資料,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ǘ┙處煖蕚洌、生字卡片。
七、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里幾篇安徒生童話大師的作品,我們都由衷的敬仰他,他為世界人民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為了紀念他,人們在他的故鄉歐登塞,建了一個美麗的公園《安徒生公園》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小公園到底是什么樣的?
請同學們打開書第30課。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白樺”、“毛茸茸”、“銅雕”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繪”、“請悠”、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于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
。ㄈ┢纷x文本,感悟文本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來理解課文。
4、你認為歐登塞美嗎?從文中的語句中找出來?
。ㄒ龑W生用美的感情讀出來)
5、小公園里有那些事物與安徒生有聯系?從文中的語句去找,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小組交流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6、讀完文本的最后一段談談你的感想?學生交流。
7、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位所蘊涵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又了解了安徒生作品之外的很多知識,有關這位大師的資料很多,出示安徒生的剪紙《豐富人生》的畫面。引導學生根據每幅剪紙畫面,進行童話想象或命題。最后談談寫一寫《我心中的安徒生》。
回家以后給父母講一講安徒生的故事。
。ㄎ澹┯洃涀中危笇鴮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鍟O計
安徒生公園:古老美麗
清悠的小河、紅葉的丹楓、疏疏落落的白樺、長條拂水的垂柳、 潔白的天鵝,馬頭魚身的銅雕,構成童話世界、豎立一座安徒生銅像
小學語文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少年中國說》,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2、掌握重點詞句的含義,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國所具有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
2、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鋪墊導語引入
1、師:同學們,在中國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寫下了一篇文章,激勵了當時無數的中國有志青年,這篇文章是《少年中國說》,有沒有同學知道這位作者是誰?
2、作者鏈接: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我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代表人之一,學者,詩人,宣傳家。作為政治家的梁啟超,師從康有為,受改良思想影響。曾經參與“公車上書”,又與譚嗣同等創辦南學會,宣傳資產階級改良思想,組織保國會,戊戌變法失敗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豐,大部分收入《飲冰室合集》。
3、背景資料:本文寫于1900年,是作者在維新變法失敗后在日本時寫的。文章從日本人和西歐人稱我國為“老大帝國”說起,以人喻國,怒斥當權的清王朝封建貴族官僚是保守守舊、頑固茍且的“老朽”,號召“中國少年”肩負起救國的責任,為創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少年中國”而努力奮斗。
二、初步感知,解決生字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鷹、隼、發、硎(xíng)、澌
2、給文章劃分層次。
明確:全文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點明少年的責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說明中國少年的勃勃生機。
第三部分(第三段)贊美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點明了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
三、深入閱讀。
1、細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及翻譯書弄懂重點文言字詞和文章的譯文。
2、理解題目中“少年”一詞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一是針對日本人稱我中國為“老大帝國”,作者憤然回擊,稱中國為少年中國;二是因為少年象征著國家如朝陽般蓬勃興旺,生機勃勃;三是中國是古老的中國,又是進步的未來之國。
3、閱讀課文,說一說少年中國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課文運用了八種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國的英姿勃勃,前途無量。以“紅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國發展的不可限量;以“潛龍騰淵,鱗爪飛揚”的生動形象和“乳虎嘯谷,百獸震惶”的巨大聲威、以“鷹隼試翼,風塵翕張”的沖天氣勢,喻我中國少年創造的少年中國的英姿;“奇花”“干將”兩句,前者是歌頌少年中國在發展中的壯麗前景,后者是以剛剛磨礪過的'寶劍比喻為創建少年中國立功的中國少年。
四、拓展遷移。
特色品評:小組討論本文的寫作特點。
明確:結構完整,推理嚴密,以人喻國,富有鮮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業
我們的祖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闊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國”為話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書設計:
少年的責任
少年中國說、少年和祖國的關系
作者對少年和中國的贊美
小學語文說課稿 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正確讀寫6個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理解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夠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育人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理解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ǘ┙虒W難點
“體會作者介紹種樹的經驗、道理和方法僅是一個比喻,其目的是為了說明育人之道。
三、教學過程
。ㄒ唬┱n程導入
1、寫課題、讀課題,引入
這是一種樹的名字,它生長在熱帶雨林地帶。今天,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看一看。打開課本,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讀錯的地方重新讀,讀完一遍后舉手示意。
2、反饋
(1)新詞認讀要求:正確、響亮
(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個字的寫法?
。3)讀到“優雅自在、勃勃生機”這兩個詞,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景象?
。ǘ┱w感知
提問:同學們,課文中的種樹人,他種樹的方法與你想象中的一樣嗎?默讀4~11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樣種樹的?作者看到后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用波浪線劃下來。
1、朗讀出“奇怪”
誰來讀讀第一句?種樹人這樣種樹,你想讀出怎樣的語氣?其他同學仔細聽:他有沒有讀出“奇怪”?是怎么讀出“奇怪”的味道的?
帶著這樣的韻律與感覺,請大家試著把所有的句子連在一起讀一讀,你注意到作者內心的`變化了嗎?
2、理解明“奇怪”
“奇怪的是,他來的天數并沒有規則,有時三天,有時五天,有時十幾天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弊髡咭淮伪纫淮胃婀,他在奇怪些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話簡練地來說一說嗎?
。ㄈ┚x課文
1、聽了種樹人的話,作者想到了什么?
2、質疑:這段話中,也有兩個“不確定”。這兩個不確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3、面對大自然的不確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對人生的不確定,人又該怎么做?
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確定時,能夠經得起考驗的人呢?
。ㄋ模┩卣寡由
除了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邊的人,可能會遇到哪些不確定呢?又該怎么做呢?
(五)小結作業
假如你就是如今長成大樹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說些什么?請同學們課后寫成一篇讀后感,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交流。
小學語文說課稿 8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篇、薦、燥”等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學會運用。
3.從葉老身上體會做人做事一絲不茍、認真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體會葉老做人做事一絲不茍、認真的態度。
【教學難點】
將學習到的修改作文方法運用到寫作實踐中。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創設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回顧之前剛剛學過葉圣陶先生的另外一篇課文《爬山虎的腳》,和本課建立聯系。
導入語:這學期剛剛學過的《爬山虎的腳》是哪位作家寫的?從葉圣陶先生身上學習到了什么?今天來學習新的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看看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從葉圣陶先生身上學習到什么?激發好奇心,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疏通文意)
1.讀準字音,認識生字。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并適時指導學生對易混淆的“燥、躁”字進行區分。
3.疏通文意:文中回憶了葉圣陶先生的幾件事情?指名同學簡單概括。
(生回答并總結)修改作文,拜訪葉老。
(三)抓住重點,體會情感
1.請同學再次自由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圈點勾畫出感觸最深的事情,和同桌交流感受。
2.在批改作文這件事中,指名學生讀讀作者看到葉老修改作文后感受的句子。并展示葉老批改作文的原稿,讓學生直觀感受“密密麻麻”“到處”,體會葉老的一絲不茍、認真的做人做事態度。
3.接下來以同桌兩人為一個小組,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五分鐘的討論。
找一找葉老一共修改了作者的作文幾個地方?
每個地方都是如何修改的?
修改之后好在哪里?
從中你又學到了什么?
4.最后再請同學齊聲朗讀葉老給作者寫下的評語感受評語中那份溫暖和給予自信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學以致用,給每個學生發一份簡短的作文初稿,用學習到修改作文的方法對其進行修改,不理解的地方同桌交流或者詢問老師,老師進行巡場指導。
(五)總結全文,回顧知識
請同學上臺當小老師,總結本節課上所學習的內容,可以從字詞、情感等方面來談談。
(六)課后作業
自學后半部分,并明確提問:文章一共出現了幾次爬山虎,每次都是什么情況下出現的?作者當時又是怎樣的心情?下節課來和大家分享學習成果。
小學語文說課稿 9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好句。
3、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運用對比、反語進行寫作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提問學生家里是否養過小動物,有沒有留心觀察過它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ㄕ垉扇煌瑢W站起來給大家說說)。提示學生說出“鵝”,問問學生對鵝的了解有多少。
2、(過渡)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的朋友,大家想不想認識?學生打開課本63頁。
3、板出課題,學生讀課題,簡單介紹作者。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讀,檢查預習情況;
2、開火車讀,分組讀,注意糾正字音;
3、指名讀課文,逐段讀,注意咬字清晰,讀得通順。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白鵝?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讀完課文,讓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或者以前學過的詞語來形容文中的白鵝。(引導學生說出“高傲、傲慢、從容、一絲不茍”等詞語,隨機板書)
3、課文中有哪些詞語是描寫白鵝高傲的?讓學生找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自己讀一讀,隨機板書。
四、學會品次品句,領會白鵝高傲的含義
1、讓學生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白鵝姿態的詞語和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2、學生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白鵝姿態的詞語和句子(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說說它們的意思。
3、抓住對比的手法進行教學
問題:狗的狂吠是怎樣的?在這里寫的是白鵝的叫聲,為什么又寫狗的狂吠呢?
學生思考:則是怎樣的寫作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這樣用狗的叫聲跟鵝的叫聲作比較,更能突出鵝的叫聲的高傲)
提問:通過這樣的比較,你對這只白鵝是否有了新的認識?(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只盡職、勇敢的白鵝)作者喜歡這只白鵝嗎?(留下懸念,維持學生的興趣,下節課再來討論)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
1、再次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讀,注意區分多音字和形近字
2、學生找出易讀錯或寫錯的生字,說說怎樣記憶最有效。教師適當范讀、范寫,也可讓學生范讀、范寫。
六、作業設計
1、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2、熟讀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好詞好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1、學生齊讀生字,教師糾正讀音;
開火車讀、分小組讀、指名讀,從多方面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
提問,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
。ㄟ^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大作家豐子愷先生筆下的白鵝是一種極其高傲的動物,那么,課文主要是通過哪些方面來表現白鵝的高傲的呢?(提問兩三名學生,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
姿態、叫聲、步態、吃相--板書
3、繼續學生課文內容
二、學會品詞品句,再識高傲(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要求:
邊讀邊用橫線劃出本段描寫白鵝步態高傲的詞語或者句子,自己讀一讀。
2、請找到的同學說一說,并談談自己對這個詞語或句子的理解。(教師適當點評,引導學生讀出感情,注意把白鵝的高傲讀出來)
3、抓住本段的過渡句進行教學--“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
問題:這是什么句?它有什么作用?學生思考并回答。(過渡句,作用:承上啟下)
4、根據前面環節找出的詞語適當板書
讓學生解釋“局促不安、從容、大模大樣、凈角”等詞語的意思
。ň执俨话玻汉芫兄敚蛔匀;從容:鎮定,不慌張;大模大樣:大搖大擺,有模有樣,滿不在乎、目中無人的樣子;凈角:一種戲曲角色,扮演性格剛烈或者粗暴的人物)
5、把握對比的寫作手法進行教學
問題:本段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它的妙處在哪里?(對比手法,更加突出白鵝步態的高傲)
三、再讀課文,深入學習白鵝的吃相部分(課文5-7段)
1、默讀課文,思考問題:鵝的吃相怎么樣?它需要的食料有哪些?
2、用橫線劃出描寫白鵝吃相的詞語,用波浪線畫出描寫白鵝吃相的句子。仔細品讀,理解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3、深入理解課文,學生回答問題
①鵝的食料有哪些?(冷飯、水、泥、草)
、谶@么多食料,它是怎么吃的?(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吃一口泥和草)
請用這個關聯詞語造句--“先再然后”說說這組關聯詞語的作用(是白鵝的吃飯的一系列動作更加連貫,更加形象)
、邸吧莩蕖笔鞘裁匆馑?(花費大量的錢財追求過分的享受)這里說這只白鵝的食料并不奢侈,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只白鵝具有怎樣的品質?(樸實)作者喜愛這只白鵝嗎?
④課文中用了那些詞語來形容白鵝的吃相?(三眼一板、一絲不茍、從容不迫)
解釋以上詞語。這些詞語說明了這只白鵝的吃相怎么樣?(刻板、認真、鎮定)
⑤鵝的吃相好笑在哪里?請在課文中找一找。
鵝的吃相那么刻板,不會變通,在它吃飯的時候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狗來偷食)
請學生來扮演偷食的狗和生氣的鵝老爺。
抓住“鵝老爺”一詞,作者為何這樣稱呼?(顯得更加親切,體現這只白鵝在作者家的地位很高)作者對這只白鵝有著怎樣的感情?(喜愛)
三、把握情感主線,貫通課文
把握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根據板書,回顧課文。
四、作業設計:
1、完成本課的《新學案》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小學語文說課稿 10
教學目標:
1、能默讀課文,會寫垂、越、彩、蜘蛛等12個生字。
2、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讀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樣變化的,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變化特征。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PPT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一)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8課。學生齊讀課題。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一起復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課件出示會認的生字,學生讀字,組詞。
。ǘ⿴煟和ㄟ^上節課的學習生字這個攔路虎看來已經被我們的小朋友消滅了。在這節課中你想學會哪些新知識呢?
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小朋友提出的問題走進18課,感受作者筆下的雷雨吧!請小朋友們把書打開。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小朋友知道作者都寫了雷雨哪幾個時期的景象?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
2、下面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讀讀課文,想一想老師請幾個小朋友來讀課文最合適呢?為什么?
學生自由說:可以找三個同學,按照雷雨前、中、后每個人讀一部分;可以找8個同學來讀,每個人讀一個自然段。
教師抓住學生提出按照雷雨前中后的順序的讀法,引導學生讀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
指名讀文。讀后匯報。
3、過渡:小朋友想不想欣賞雷雨這三個不同時期的景色呢?下面就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吧。
三、分段讀議,朗讀感悟
。ㄒ唬⿲W習雷雨前。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讀一讀雷雨前的這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雷雨前都寫了哪些景象呢?
小組同學討論后,學生自由說說,教師相機板書(烏云蟬大風樹枝蜘蛛樹葉)
教師引讀課文,通過適當范讀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并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練習朗讀,逐句匯報讀,再整體讀1—3自然段。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和學生一起欣賞范讀。
(二)學習雷雨中。過渡:雷雨前的天氣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黑沉沉的烏云像巨石一樣壓下來,狂風席卷大地,閃電雷聲也不甘示弱,趕緊湊熱鬧,雨馬上就要下下來了。和老師一起看一看雷雨中作者又寫了哪些景象?準備好筆,在樹上圈一圈,畫一畫。
以同桌為單位,讀一讀,說一說。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板書。(雨下起來了—雨越下越大—雨聲也小了)師:雷雨是變化的,來的快,去的也快,那小朋友們應該怎樣把雷雨的漸變過程讀出來呢?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教師指導朗讀,學生匯報讀,齊讀。
。ㄈ⿲W習雷雨后。
過渡:萬物經過大雨的洗禮,一切都變得那么清新,那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
7、8自然段,看看作者在雨后都寫了哪些景象?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太陽彩虹蟬蜘蛛池塘青蛙)
師:萬物經過大雨的'洗刷,一切都變得那么清新;▋洪_了,小鳥、小青蛙歡快的唱著歌,這個時候你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去讀課文呢?(高興、喜悅)
師: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讀讀
7、8自然段,看誰能讀出雷雨后那美麗的景致。
生練讀,教師指名讀。
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配樂朗讀。
師:剛才的同學配樂朗讀讀的很美,那全班同學想不想試一試呢?教師播放音樂和畫面,學生隨樂齊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把書翻到82頁,書上有12個要求大家會寫的生字,看一看這些生字你認為哪個比較難寫,老師給大家做指導?
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老師利用課件進行集中指導垂、越、蜘蛛、彩。
五、課外延伸
課文有兩幅插圖,第一幅是雷雨中,第二幅是雷雨后,只有雷雨前沒有插圖,;老師希望同學們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用靈巧的雙手給我們雷雨前的景象也配上一幅插圖。
六、課后總結
1、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學生總結匯報
2、師:生活中除了有下雨這種天氣現象之外,還有下雪,下霧,下冰雹等天氣現象,那同學們都應該認真觀察,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像作者一樣寫的精彩!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07-15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09-15
小學語文《草原》說課稿02-19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01-13
小學語文《貓》說課稿06-10
小學語文天窗說課稿08-09
小學語文新課標說課稿06-24
[精選]小學語文新課標說課稿06-26
小學語文園地說課稿07-12
小學語文說課稿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