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5-04-19 10:39:4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8篇(精華)8篇(經(jīng)典)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8篇(精華)8篇(經(jīng)典)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小鳥和牽牛花》的故事,了解牽牛花、鳳仙花及小草等幾種植物的生長特點,學習牽牛花等關愛他人的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認識13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二、教學重點:

      了解牽牛花能陪生病的小鳥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

      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品質。

      四、教學準備:

      字、詞卡等。

      五、教學流程:

      (一)初讀感知

      1.組織學生讀準、讀通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2.組織學生掃除閱讀中的`一些字、詞障礙。

      聽讀、自讀、交流初讀所知。

      參與游戲,學習字詞等基礎知識。

      (二)精讀感悟

      1.指導朗讀,感受人物心情。

      2.啟發(fā)學生悟出人物的品質。

      自由選讀,交流感受。

      思考、討論,談牽牛花陪小鳥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交流。

      思考并討論,交流:在生活中你愿意做課文中的哪個人?為什么?

      (四)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

      (五)交流所獲。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我真希望》這首詩是語文S版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全詩用生動的語句、渴望的心情,真摯地表達了人們希望治理煙塵、整治污水、潔凈空氣、還我藍天的美好愿望。警示人們:保護環(huán)境,刻不容緩!

      全詩緊緊圍繞“保護環(huán)境”這一主題,分四個小節(jié)來寫,每個小節(jié)都以“我真希望”開頭,前三節(jié)還運用“不是……而是……”這樣的句式,表達“我”急切的希望。

      【學習者分析】

      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都存在著差異。一些學生思維活躍,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強,善于交流,樂于交流;而有一些學生只能初步感知一些淺顯的內容,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在教學中,應關注個體差異,關注他們不同的需求,以利于促進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啟發(fā)學生主動,具體指導。

      【教學目標】

      1.認識“希、囪、而”等10個生字,會寫“而、囪、揚、潔、彩、芬、芳、晶”8個字以及以下詞語:而是、潔白、煙囪、云彩。

      2.朗讀感悟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使學生具有環(huán)保意識和保護環(huán)境的行動。

      【教學理念】

      依據(jù)課改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養(yǎng),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指導,設計理念有以下幾點:

      1.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安排教學,尊重學生的朗讀體驗,學生愿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2.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結合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3.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環(huán)境被污染,治理污染刻不容緩,并為保護環(huán)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4.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應用信息技術依據(jù)】

      1.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生活,使學生產(chǎn)生保護環(huán)境的強烈愿望。

      2.充分發(fā)揮電腦課件的動畫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

      【課前準備】

      1.字卡、詞卡。

      2.多媒體課件。

      3.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

      【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學生在初讀課文談自己的想法時,由于理解比較淺顯,可能會表達不準確,這時教師應注意保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教師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另外,在課外調查實踐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調查的內容可能會局限于某些方面,教師需要課前準備大量的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教給學生搜集資料的途徑,處理信息的方法,幫他們擴大調查內容的范圍。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家——地球(出示地球)曾是一顆明凈而美麗的星球,可是,隨著工業(yè)化的到來,這顆星球并不像從前那么美了,它在痛哭,它在呻吟,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地球的聲音吧。(播放視頻)

      看了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是呀,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正被肆意地破壞,真不敢想象,多年以后的地球將會是什么樣子。很多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發(fā)出倡議,保護我們脆弱的星球。連一個小朋友都寫了一首環(huán)保小詩,針對周圍的大氣污染提出希望,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首小詩。打開書79頁。

      昨天我們已經(jīng)初讀了課文,現(xiàn)在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小朋友都提出了哪些希望?他為什么要提出這些希望呢?(出示煙囪)

      二、學習第一小節(jié)

      1、我們來看他的第一個希望。出示第一小節(jié)。

      2、指名讀。

      他希望,煙囪里飄出來的是,板書:煙囪———輕盈潔白的云彩

      什么是潔白?填空:潔白的

      輕盈呢?(輕飄飄的)

      怎樣讀好這一小節(jié)?“我真希望”怎么讀?“不是濃濃的黑煙”怎么讀?“輕盈潔白的云彩”怎么讀?

      重音應落在“真”上,突出一片真心。后兩句“不是……而是……”,語調應由低沉,逐漸轉向明快;用輕柔、向往的節(jié)奏和語調讀好每小節(jié)的最后一句話,把無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達出來。

      3、指名比賽讀,男女生比賽讀。

      4、這里有個“彩”字需要學習。指導書寫。

      三、學習第二小節(jié)

      1、接下去的兩小節(jié)也跟第一節(jié)差不多,請兩名同學讀一下。

      他也希望,煙囪里噴出來的是,板書:清澈晶瑩的泉水

      2、什么是清澈?(結合圖片:干凈透明見底)什么是晶瑩?

      填空:晶瑩的(結合“晶”字的寫法:光亮透明)什么東西是光亮透明的'呢?(葡萄、淚珠、雨水、玻璃球、噴泉、露珠等)

      3、教學“晶”字的書寫。(三日結合亮晶晶)

      4、他還希望,煙囪里吐出來的是,板書:淡淡的芬芳

      什么是芬芳?

      四、學生合作讀二、三小節(jié)

      1、二、三小節(jié)在結構上與第一小節(jié)一樣,我們可以模仿第一小節(jié)的讀法,請四人小組練讀。

      2、分組比賽讀。評價。

      五、學習第四小節(jié)

      連煙囪里都能吐出香味來了,在這位小朋友的美好愿望中,我們的地球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第四小節(jié)。

      1、指名讀第四小節(jié)

      (他希望我們的地球)板書:樹更綠花更紅動聽悠揚

      什么是動聽?填空:動聽的

      看著小鳥的動畫說說什么是悠揚?(聲音高低起伏持續(xù)和諧)

      2、你打算怎樣讀這一小節(jié)?

      這小節(jié)有兩個真希望,怎么讀呢?(一個比一個高,或第一個高,第二個低。尊重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主要強調小朋友內心希望的強烈和真摯)

      表揚強調更綠、更紅、更動聽、更悠揚的學生。

      3、全班一起讀。

      4、同學們讀得真棒!能不能把整首詩連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呢?(配樂朗讀)

      六、背誦整篇詩歌

      1、同學們,這篇小詩用生動的語句、深沉的心情,表達了小朋友希望治理煙塵、清凈空氣、還我藍天的美好愿望,寫得非常優(yōu)美,想不想把它背下來呢?那就先看著板書背一背吧。學生自由背。全班背。

      七、課后調查匯報

      昨天,我們對環(huán)境污染做了資料的搜集和調查,你能說說大氣的污染除了煙囪排出的氣體,還有什么原因?我們的地球正遭受哪些方面的污染呢?

      八、仿寫

      1、看了視頻,再次震撼了我們的心,上了這節(jié)課,做了這么多的調查,你有了新的希望嗎?

      2、請大家模仿課文中詩歌的表達形式,用上“我真希望”的開頭,把自己對改變環(huán)境的愿望寫一寫,可以寫一段,也可以寫二至三段。

      3、展示作業(yè)

      九、全課小結

      學了這一課,讓我們大家趕快行動起來,為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母親,做出自己的貢獻吧!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環(huán)保類的文章,從人文的角度上來說,一看到這個文章我就是從教育孩子保護環(huán)境入手的,下了兩個視頻,目的是從感官上激起學生的環(huán)保欲望。另外,讓學生收集資料在課堂上匯報也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后來經(jīng)過深入地分析課文,我發(fā)現(xiàn)這篇詩歌看似簡單,其實包含著很多新知識,比如說“輕盈潔白、清澈晶瑩、芬芳、動聽悠揚”等詞語的理解,我用了結合圖片、分析字形、字義等方法。而學習關聯(lián)詞語“不是……而是……”、給潔白、晶瑩、動聽搭配詞語等我又是運用了填空的方法。“輕盈、清澈、悠揚”等詞語也是可以詞語搭配的,但考慮二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還沒到,如果進行詞語搭配就難了點,就只是理解了。在朗讀方面,我是從情感入手,用集體評價的方式指導學生讀好第一小節(jié),在后面的二三小節(jié)與第一小節(jié)結構相同,朗讀可以參照,所以就放手讓學生在四人小組里練習。讀的方式有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小組比賽讀、全班讀、配樂讀。最后一小節(jié)由于有兩個我真希望,所以著重指出必須有高有低,至于哪一句高,哪一句低,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只要讀出強烈的希望就行,這里交給了學生這個朗讀技巧,碰到連續(xù)兩個重復的句子時,朗讀時候要高低分明才能讀出韻味。背誦時,我結合提示和板書,目的是教給學生抓住關鍵詞來背誦讓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初步背誦出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是仿寫一段小詩,表達對保護環(huán)境的愿望,我怕學生一時想不出來,就降低了難度,讓他們選擇我出示的幾段話里的一段填空,或者自己寫。最后,在板書這一塊,我力求精簡但是又能反映課文內容,還能幫助背誦,一舉兩得。也根據(jù)字理識字教學了兩個生字。但由于沒有經(jīng)過試教,很多問題可能出現(xiàn),內容也許多了一些,上課有些趕,希望老師們提出寶貴的意見。

    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③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搜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①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②學生交流。

      ③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yè)的行為,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卻是在玩耍中產(chǎn)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并讀題)

      ④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⑤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讀感知

      ①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a.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b.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②學生自主讀書。

      ③檢查自學。

      a.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b.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

      c.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精讀課文,領悟玩法

      ①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③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里會怎樣想?

      ④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盡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為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么投入。

      ⑤指導朗讀。能用贊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①練習寫“堂、鏡、閑、待、閱”這五個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③當堂展評。

      課后活動

      搜集并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閑”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

      ③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教學重難點: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

      ①聽寫生字詞。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繼續(xù)讀書,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們繼續(xù)學習、研究。

      ②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

      b.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盡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發(fā)感想。

      ③交流討論。

      抓住以下要點:

      a.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jié)。

      c.有新的發(fā)現(xiàn):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④轉換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怎樣想?

      ⑤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a.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朗讀時應該表達怎樣的.感情。

      b.感情朗讀,評點交流。

      ⑥表達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fā)現(xiàn)以后,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么?(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欣賞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后一段吧。

      ②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句子,可多遍地讀,另外還可參閱資料袋里的有關內容。

      b.指名學生多人朗讀。

      ③交流討論:a.“小人國”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讀資料袋里的內容,議議發(fā)現(xiàn)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⑤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著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獲

      ①教師引述。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fā),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獲好嗎?

      ②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練習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顯示電腦課件中的生字:腿、隨、調、簡、拜、訪、具。

      ②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正確、漂亮。

      ③學生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拓展活動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準備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會上講一講。

      板書:

      15、玩出了名堂

      磨鏡片

      列文虎克 制作顯微鏡 轟動世界

      最早發(fā)現(xiàn)微生物

    語文教案 篇4

      一、 情境導入:解說(配《生命》主課件圖片)

      導語:青年是一首詩,這是因為處在這個年齡段的生命總有著絢麗多姿的夢想和火一樣燃燒的激情,語文教案-我與地壇。而有這樣一位青年卻在“21歲最狂妄的年齡殘廢了雙腿”。詩化的歲月瞬間凝固成冰冷的現(xiàn)實,他一度徘徊在生與死的邊緣。終于有一天,他把輪椅搖進了地壇,在這古老而又充滿無限生機的古園里,他找到了自己精神安棲的家園,聆聽心靈的聲音,感悟生命的真諦,完成了生命中最為壯麗的一次突圍,而這次突圍的過程,竟長達十五年。1989年5月,《我與地壇》誕生了,字里行間噴灑的全是作者15年來積聚在心中的幽思,這位作家就是現(xiàn)任北京作家協(xié)會的副主席史鐵生。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與地壇》,走進史鐵生,用心靈去丈量他從痛苦中掙扎而出的腳步。

      相關的常識:地壇的簡介(課件)

      二、 檢查預習、整體感知:主課件(框架圖)

      自傳體散文,共七節(jié),選入課本的是其中的前兩節(jié),同學們在預習中已經(jīng)通讀了全文,請大家結合此文,通過對文中關鍵信息層次性語句的整合,概述本文的大意。(課件)

      過渡:作為一篇散文,把握了作者的情感線索才能領會形散下的神聚。史鐵生對生命的思考有著一個變化軌跡,請大家用文中的話表述一下,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我與地壇》。(篩選感情性語句)

      {失魂落魄、逃避、考慮死、不急于求死、如何活得好一些。}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他人的成功往往我們關注的焦點。史鐵生由一個失魂落魄的殘疾青年成長為一個頗具哲學家氣質的作家,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文章雖長。但突顯的只有三個因素:我、地壇、母親。透視這三個因素是解答這一問題的關鍵。為了更真切的走入史鐵生的內心世界,我們先來進行一次

      仿真模擬,角色互換的采訪:共同去感受成功背后那個頑強的生命。

      采訪的基本要求:

      1、分成兩組(東半球,西半球)采訪史鐵生。東半球同學為史鐵生、西半球同學為記者。

      2、每組第一位同學為組長,搜集整理本小組的采訪信息。集中小組成員的共同智慧。

      3、采訪時角色定位,仿真模擬,盡量從文中提取問題。用文中話作答。可適當加入個性化語言。交流時要聲音洪亮。準備一下。

      附:采訪史鐵生:

      1、 記者:您好,史鐵生,我曾經(jīng)拜讀過您的很多作品,《合歡樹》《秋天的`懷念》您的作品總是充滿了理性的光輝,讓我們從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諦,現(xiàn)在您做為一個知名作家,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著艱辛的歷程。請問您在21歲失去雙腿后的感受是什么?

      史鐵生:失魂落魄,想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2、 記者:據(jù)說您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地壇。自從那以后,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您最初去地壇的動機是什么?

      史鐵生:雙腿殘廢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幾乎什么都找不到,到地壇,當僅為著那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而且那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看見自己的身影。

      3、 記者:看來,地壇對您吸引并非偶然,地壇給你帶來了哪些生命的啟示?

      史鐵生:“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了,它剝蝕了浮夸與炫耀,留下的只有那份超然,它就是我命運的寫照;尤其是文中景物。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史鐵生都能感受到那種生命的氣息。每一位史鐵生發(fā)言:我喜歡

      個性解讀

      (結論: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人可以殘廢但不能頹廢。)

      4、 記者:在地壇中您曾連續(xù)幾個小時思考關于生與死的問題,你想明白了嗎?

      史鐵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剩下地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這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

      5、 記者:你用十五年時間思索生與死的問題,是不是太長了,人生有多少個十五年啊。(只有在滄桑的歲月中才能參透哀與樂;生與死。)

      小結:同學的采訪很精彩。關于生命的深沉思考,應該是古今哲人成就大器的起點。史鐵生起點在地壇,是地壇在不動聲色地感染甚至拯救著作者,使作者對生死有了達觀的理解。看一幅圖片。雖然史鐵生永遠無法穿上那雙跑鞋,可實際上,他已經(jīng)帶著那雙跑鞋,帶著他的夢想,在人生之路盡享自由和奔放。(課件)04年的殘奧會上,中國的獎牌躍居世界首位。殘疾人身殘志堅,頑強地同命運抗擊。成功就是要腳踏實地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成功就是不斷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

      回到我們的文章中,地壇是作者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作者成功的背后還有一位以地壇為背景的偉大的形象母親。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惶恐、荒僻、滯笨、愧作”等詞語。

      2、探究貫穿全文的線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整體把握課文,體察人物思想感情。

      3、揣摩本文意味深長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

      4、以善良體察善良,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同情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關愛的思想感情,激發(fā)愛心。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深入領會語句的意味。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激發(fā)感情

      1、傾聽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有過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過多少朋友

      仿佛還在身邊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舉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誰能與我同醉

      相知年年歲歲

      咫尺天涯皆有緣

      此情溫暖人間

      2、提問: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好人的課文,說說有哪些好人?為什么說他們是好人?

      3、分角色朗讀。

      二、從人入手、評析課文

      1、學生回答討論:板書(給人物記檔案)

      地點:北京 時間:“文化大變動”

      老王──身份:回民 三輪車工人 家庭:光棍 身體狀況:營養(yǎng)不良“田螺眼” 病

      我們夫婦──身份:知識分子 處境:干校 身體狀況:一條腿走不得路

      教師小結:⑴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⑵ 患難之處見真情。

      2、進一步小組合作討論:

      有過多少往事?相逢是苦是甜?(老王的善良表現(xiàn)在哪里?作者的善良表現(xiàn)在哪里?)

      ⑴ 愿意給我們家?guī)捅鶋K,車費減半。

      ⑵ 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

      ⑶ 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⑴ 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車;

      ⑵ 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

      ⑶ 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

      ⑷關心老王的生計:三輪車改裝后,生意不好做,關切詢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

      ⑸ 她的女兒也如她一樣善良,送老王大瓶魚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癥。

      3、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哪一句?

      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錢鐘書夫婦已經(jīng)這樣對待老王,但還是覺得可以做得更好而沒有做到, 內心的深切愧疚和高遠追求,使我們感動。

      播放FLASH歌曲《我不夠愛你》

      三、從言入手,賞析課文

      1、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有一天”──結尾。

      2、比較下邊每組兩個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①在表達上的`好處。

      ①他送偽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個三輪車工人送的大一倍,冰價相同。

      ①句“前任”一詞簡練之至,大詞小用,又很風趣。

      ①我強笑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②我笑著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①句“強笑”一詞,不但準確,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見到老王病成那個樣子,還拿東西來謝“我們”,心里有說不出的悲酸和感動。

      ①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

      ②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門口。

      ①句說“鑲嵌在門框里”,夸張的手法,強調了老王步履維艱,身體僵直的形態(tài)。

      3、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討論(自主探究,動態(tài)生成)

      預設:⑴ 全新的白布,為什么要寫?

      ⑵ 錢?為什么是侮辱?

      ⑶ 就是您那兒的第二天,為什么用您,……

      4、在探究基礎上,體會語言特色:

      語言特點:簡潔 樸素

      敘事特點:瑣碎 平淡

      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這種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敘述,卻產(chǎn)生驚人的震撼效果。讀者合上作品,才發(fā)現(xiàn)一種冷冷的悲涼自心底彌漫而來,感人至深卻在不經(jīng)意間,這是楊絳給我們帶來的文學。

      四、從情入手,升華思想

      傾聽歌曲《愛的奉獻》。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階段 主題學習,比較閱讀

      教師課前可以適當講授新接觸的知識內容,并對學生進行組織,明確任務要求以及活動方式,引導圍繞課文選擇主題學習材料進行閱讀,具體如下:

      1、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閱讀過程中做好圈點勾畫(圈點字詞、勾畫疑問及精彩語言),并確定閱讀的重點和主題。

      2、閱讀《主題學習》材料,搜集閱讀與課文相關、相似、相近甚至相對的材料,從不同角度對文章所涉及的主題進行全面的了解,不斷在閱讀中豐富自己對主題的認識、感受,豐富自己的語言。

      3、比較閱讀各種材料或文章,從“文章寫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你讀后的感受或收獲是什么”四個大方面認真領會文章,及時勾畫、批注。

      第二階段 小組互助,合作探究

      1、組內同學一對一結隊,交流所作的勾畫和批注。結隊相對固定,但可根據(jù)情況臨時調整。不同問題可以尋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決再找另一同學,也可到其他組尋求解決。必要時可以鼓勵學生到黑板檢測、書寫問題。包括①互相檢測字、詞及基礎知識;②交流自己的認識;③互相幫助解決疑難。

      2、小組交流,確定重點問題及展示內容。

      ①由組長主持,組內同學分別提出自己認為最重要、或最有價值的問題或尚未解決的疑難,大家合作探究。

      ②組長組織確定小組展示的內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顧到每個同學。

      ③可以將自己組確定的疑難書寫到黑板,提示其他組思考,也作為教師布置作業(yè)的依據(jù)。問題要有價值,一個組一個問題。

      3、針對各組確定的疑難問題,進一步深入閱讀《主題學習》材料,力求獲取更多、更充實的語言材料,力爭顧及全篇、單元深化主題。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注意點撥、激勵、評價。

      第三階段 交流展示,反饋提升

      1、展示交流:各組分別按準備情況展示對文章的認識,教師要將機會多讓給同學們。同時,各組展示應注意各組間同學展示問題的聯(lián)系,通過組間合作補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結合重點語句的品讀、賞析進行展示;可對文章整體的`賞析進行展示;可進行比較閱讀,引入課外材料豐富對文章的認識。

      ②情感的展示:可結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說感悟、體驗。要力求使語言豐富、生動,引入課外材料補充認識。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對小組進行充分的調動。教師要力求使每一組同學都進入一種競爭的狀態(tài),使之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還要注意進行問題評比,調動提問的積極性。如看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是否能剔除假問題,提出有助于更深層地把握課文內容的問題,即評學生提問的質量和有價值問題的數(shù)量。

      2、反饋檢測,歸納提升

      反饋要落實到學生交流、展示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學生活動中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校正;要注意總結歸納,梳理重難點,講解延展性知識,組織語文綜合性活動;必要時可以進行檢測。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詞語。

      2.查資料,了解貝多芬生平經(jīng)歷,主要故事。

      3.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重點與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知識鏈接: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兩耳失聰,但仍堅持音樂創(chuàng)作。他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9部交響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最為著名),5部鋼琴協(xié)奏曲,1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16部弦樂四重奏,10首小提琴鳴奏曲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被稱為樂圣。

      預習檢測

      1、掌握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1)給下列多音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女傭()重荷()喪()失深suì()

      chóu()躇喧xiāo()níng()重pán()石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喧囂:

      雜亂無章:

      惹人注目:

      2、認真閱讀(朗讀)課文(含單元提示、課文提示、課文、課下注釋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記敘的線索是什么?

      (2)課文寫客人拜訪貝多芬的過程中,寫了哪幾件事?

      (3)在文中圈畫描寫貝多芬的精彩語句和你難以理解的句子,認真品讀,準備課上與同學老師交流。

      自主學習:

      一、展示“預習1、2”成果

      二、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展示“預習3”

      (二)本文層次清晰,是按照拜訪的先后順序,從三個角度表現(xiàn)貝多芬這一形象的'。請瀏覽全文,思考,然后具體說說是從哪三個角度表現(xiàn)的?

      小組合作探究:

      走進貝多芬心靈,感受貝多芬形象。

      1.讀完全文,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其中,最讓你感動的是他的什么精神?

      2.我們在感受到貝多芬的堅強的生命意志的同時,也看到了一個作為平凡人的貝多芬,試說說貝多芬的平凡之處。

      課外作業(yè):

      P99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人物形象及刻畫的方法。

      2、理解文中幾個難句的含義。

      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運用肖像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理解文中幾個難句的含義。

      自主學習:

      1.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刻畫貝多芬的形象的?

      2.跳讀課文,圈畫出這些語段(指刻畫貝多芬形象的語段),反復誦讀,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小組合作:

      認真品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你感到難以理解的句子,然后分小組討論,弄懂這些句子的含義,最后和全班同學交流。

      1.“你們竟敢到獸穴里來抓老獅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貝多芬為什么說“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4.“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恒’為伴”,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5.“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在那本大書里流淌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并且加以引申開的。”這句話應如何理解?

      6.“聽我心里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里希望寫出的音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課外作業(yè):

      課后聽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從音樂中聽出了什么?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反復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絡,

      2、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重點難點:

      1、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2、 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3、 體會詩歌的結構與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教學用具:多媒體計算機

      課時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04年2月5日晚8時35分,著名詩人臧克家老先生卻因病離開了人間。

      (出示幻燈片3)臧克家是繼郭沫若之后,我國詩壇上最杰出 的大詩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繼出版了《烙印》和《罪惡的黑手》 等,以鮮活的生活感受和嶄新的藝術風貌,引起詩壇的矚目。 新中國誕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有的人》便是他這類詩的代表作。這首詩是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檢查預習

      1、了解魯迅,了解作者

      2、我的積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現(xiàn)在我們播放朗誦帶,請同學們在聽的同時,注意詩歌的朗讀節(jié)奏和重音。(播放視頻文件)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注意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后齊讀全詩。

      3、魯迅簡介

      為了更好的學習這首詩歌,我們先回顧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學們還能說出哪些魯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反動派血腥鎮(zhèn)壓人民,不允許人民悼念魯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他。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fā)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4、思考討論:這首詩可以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全詩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jié)):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節(jié)):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zhàn)斗而偉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節(jié)):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抒發(fā)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四、 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 學習詩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2) 思考問題:這一節(jié)詩有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如何理解它們的含義?

      第一個“活”指肉體活著,第二個“活”指精神活著;第一個“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個“死”軀體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規(guī)律,不可逾越,也無法逃避。古往今來,多少哲人和詩人對此惆悵過,悲嘆過,思考過,議論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種生死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一種生死觀,“好死不如賴活”又是一種生死觀。而詩人則徹底拋開生死的自然狀態(tài),把它幻化為意識形態(tài)。生死的界限變做道德的、審美的判斷。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這在科學上是不可思議的,在藝術上確是真實可信的;這里情感的因素起著決定的作用。

      2、 比較學習詩歌第二、三部分

      (1)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三部分,思考這兩部分在內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

      互相照應,2、3、4節(jié)分別照應5、6、7節(jié)。

      (2) 這首詩使用了一種很典型的表現(xiàn)手法,那位同學看出是什么?這在詩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2、3、4節(jié)每一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tǒng)治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每一節(jié)的后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5、6、7節(jié)每一節(jié)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反動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每一節(jié)的后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魯迅這樣的人的稱頌。

      (3) 這幾節(jié)詩中有幾個句子出自魯迅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找出來并說說出自魯迅的哪一首詩?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野草 題詞》

      作者借魯迅的詩來表現(xiàn)魯迅的高尚品質

      (出示幻燈片9、8,齊讀)

      (4) 這兩種人最后的結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3)“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B:(1)“永遠記住他”。(2)“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xù)。(3)“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讀詩歌

      要求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

      五、課外延伸

      1、迅速默讀全詩,體會:“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討論)

      學生討論后明確:每節(jié)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tǒng)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jié)詩的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紀念魯迅,那么把詩的題目改為“魯迅贊”或者“紀念魯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擴大了詩歌的內涵,使得詩歌更具有普遍意義。

      六、課內練習

      閱讀泰戈爾的《某人》,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七、課后練習

      上圖書館借閱或上網(wǎng)閱讀臧克家作品《老馬》、《罪惡的黑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1-07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精選)語文教案01-07

    語文教案(精選)03-06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3-25

    (精選)語文教案02-20

    語文長征教案06-2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本久久sm热国产片 | 天天欢夜夜爽视频精品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亚洲A∨一区二区影片 | 亚洲国产天堂91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