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詩》教案

    時間:2023-01-22 12:37:45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詩兩首》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詩兩首》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詩兩首》教案

    語文《詩兩首》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3、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別

      教學重點

      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別

      課前準備

      查找兩首詩的相關資料,準備錄音磁帶

      教學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

      教師補充: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三、簡介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劃分朗讀節拍

      2、自由朗讀,注意重音及停頓

      五、研讀賞析

      1、提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學生自由發言。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提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詩人在這里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各種體驗不管挫折、困難還是成功,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六、拓展延伸

      1、提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2、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3、仿句練習

      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七、布置作業

      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重音、節奏。

      2、朗讀詩篇,初步理解這首詩的寓意。

      3、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四、研讀賞析

      1、請同學們反復朗誦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五、拓展延伸

      1、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人生的道路千條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做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2、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收獲?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3、積累聯想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參考答案: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魯迅: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六、布置作業

      以“路”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文體不限,題目自擬,500字以上。

      教學反思

      1、以讀促講。這兩首詩寓意深刻,節奏感強,極適宜朗誦。在教學中,我有意引導學生學習朗誦技巧,我也努力讓我的范讀將他們帶到充滿詩意的空間。初一的學生表現欲望較強烈,在老師的帶動下,不由自主地躍躍欲試,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展開了朗誦小競賽。聲情并茂朗誦對深刻理解這兩首詩地寓意起到了關鍵作用。

      2、給問題創設真實的生活背景。學習這兩首詩要學習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因此在教學中需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聯系自身,從中有所感悟。

      3、關注全員參與,培養學生的多種學習方式。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每一個合理的想法都給予肯定,會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達到強化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和主動發展的動力之目的。強化學生好的一面,用親切的語言、思辯的語言鼓勵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營造一個沒有壓力,沒有權威的課堂氛圍,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語文《詩兩首》教案2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校五年級共48人。班額較大,不過,大家都很愛學語文,上課時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課前也可以自主的預習課文,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的能力,基礎知識扎實,學習習慣良好!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可以說是寫馬詩里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后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致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維妙逼真。詩的后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李賀的《馬詩》通過詠馬來表現詩人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想要報效國家及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的渴望,但這些,詩人都是得不到的。詩歌描寫了清冷大氣的場面,寫出了靜態中的馬的蒼勁有力,同時詩人通過“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來表達自己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學目標

      1、認識識字表生字,讀準發音,記清字形。

      2、學會寫字表生字,能夠讀準發音、記住字形,用正確的書寫姿勢進行規范的書寫,把字寫美觀、工整、大方。

      3、用多種方法熟讀古詩,體會兩首詩的.象同于不同之處。

      4、鼓勵學生細心閱讀,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教學難點分析

      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展示古詩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在你們的腦海里一定儲存著不少的古詩吧?你能把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的古詩背給同學聽一聽嗎?

      2.生展示古詩。

      3.同學們背得很有韻味,也很精彩。在這些古詩中,有描寫祖國壯麗山川的,有抒發強烈的愛國情懷的,有傾訴思鄉之情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詠馬的詩。板書課題。

      二、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注釋,試著說說兩首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讀古詩,一人讀一首,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兩首古詩,邊讀邊想: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后交流:

      (1)作者都是唐朝的詩人,隨機讓學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談談對作者的了解,教師作適當的補充,介紹背景。(課件出示)

     。2)都描寫了馬。隨機設疑:寫馬只為寫馬嗎?對此我們需要認真體會。

      三、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1.學習《房兵曹胡馬》。

      (1)指名朗讀古詩,讀后說說題目的意思。

     。2)詩的前四句正面描寫了馬的哪些外形,各有什么特點?

      提示:首句交代胡馬的產地,來自“大宛”。二句寫好馬的形象、特征(瘦),“鋒棱瘦骨”,把與人相若、神健氣清、并夾裹著凌厲之風的神駿形象擺在讀者面前。接著,三、四句從靜動兩方面續寫馬的形態,尖耳、蹄輕,生動地描寫出馬的體態的俊健。

      (3)作者向我們刻畫了一匹怎樣的駿馬?

     。4)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詞之妙,把駿馬之神之靈之駿寫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5)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詩人在看到這匹寶馬良駒時所引起的興奮、欣喜而又夾雜著欣賞、贊嘆的多重感情體驗,然后通過品讀來回味。

     。6)古詩后四句,作者筆鋒一轉,描寫馬的品格。借寫馬的品性,表達了對友人的期盼,更表達了詩人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抱負。

     。7)“驍騰”、“橫行”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8)它為什么能“所向無空闊”?想象一下,房兵曹的這匹好馬馳騁疆場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學生想象交流。

      (9)看到這匹寶馬良駒,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戰。此時,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讀,體會。

      (10)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

      作者對寶馬良駒的贊譽,對友人的激勵,抒發著自己躊躇滿志,充滿遠大抱負的情懷,豪邁之情溢于言表。

      (11)教師小結:如果說詩歌的前四句是主要是通過描寫馬的外形特點來刻畫馬的雄健神駿,表達詩人內心所受到的視覺沖擊的話,那么在詩歌的后四句,則是通過轉寫馬的品性來抒發自己的豪邁情懷,英豪之氣。看到房兵曹擁有如此的好馬,詩人杜甫的靈感煥然噴發,于是他大筆一揮,創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備、惟妙惟肖的“胡馬”圖,言簡意賅又淋漓盡致。千載之下,我們都似乎可以體會到杜甫在寫作此詩時那種欲罷不能、不吐不快的創作欲望及詩人建功立業的鴻鵠之志,壯闊胸襟!

     。12)指導朗讀,配古典樂曲。(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13)齊背古詩,邊背邊想象情境。

      2.學習《馬詩》。

     。1)過渡:如果說杜甫筆下的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詩人李賀筆下的馬又是什么樣子?

     。2)自讀詩文,啟迪質疑。用學過的方法,自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學生小組試講,感知詩意。

     。4)賞析前兩句的含義,師生共議“沙如雪”、“月似鉤”的豐富意蘊,這是一番怎樣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

      (5)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闊寂寥、清冷大氣的場面。師相機點撥:這悲涼、清冷的場面從側面襯托了詩人壯志未酬、懷才不遇、異常憤懣的心境。

     。6)指導朗讀。生讀,評議。

     。7)自讀“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這是一匹怎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金絡腦”、“快走”,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8)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投筆從戎,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獻上自己的一點力量?墒腔栌垢瘮〉某⒉徽J同他的才華,英雄無用武之地,他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

      想到這些,詩人怎能不焦急?

    語文《詩兩首》教案3

      一、識詩人,解詩題

      1.詩的作者是誰?交流查閱到的朱熹和狄金森的`資料。

      2.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抓字眼,明詩意

      1.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詞語。

      2.結合注解,理解詩句意思。

      三、細研讀,悟詩理

      1.針對詩中有疑問的地方,學生自主質疑。

      2.合作探究,自主解疑。

      3.體會詩中比喻句、對比句的好處。

      4.談談學了這兩首詩的感受。

      5.拓展,延伸。

      你能背誦一些有關書的名言警句或詩句嗎?

      四、讀詩句,感詩情

      1.感情朗讀。

      把自己學了詩歌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背誦《觀書有感》。

    語文《詩兩首》教案4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里交流。閱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F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后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說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督鹕ā返淖髡呤怯《仍娙恕⒆骷姨└隊枺簧鷦撟髫S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佟拔摇蓖ㄟ^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我”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邸拔摇弊兂山鹕槭裁床辉缸寢寢屩?

     、堋拔摇焙蛬寢尭魇鞘裁葱愿?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紙船》

      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教學步驟

      導入

      同學們,你可知這小小的紙船曾滿載著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眼含熱淚、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希望總會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是以紙船寄托對母親的眷戀之情,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同學們要想感悟詩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讀詩歌。

      朗讀詩歌

      ①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

     、诶首x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過渡)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方法再次齊讀,直至背熟。為進一步理解詩歌打好基礎。

      整體感知

      教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學生歸納總結)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教師導學]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但這首詩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找到一個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物品——紙船,并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全詩共三節,每節各表達了什么內容?

      [合作探究]

      第一節寫疊紙船;第二節寫拋紙船;第三節寫紙船進入母親的夢鄉。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倌隳芟胂癯鲈娙嗽谑裁辞樾蜗聦懙倪@首待?

     、诘谝还澲心男┰~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墼娙嗣髦埓荒芰鞯侥赣H哪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艿谌澥窃娙苏归_聯想,這一想像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紙船,并以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課文,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可參與,學生全班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教師小結]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巔簸中駛向一個陌生的國度。詩人此去遠涉重洋,相隔萬里,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沒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像新奇、大膽,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強烈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過渡)詩歌的語言是凝練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問題研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有深度、難度的組內不能白行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全體同學共同探討。(學生討論,提出共性問題。學生交流,學生只要說的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作業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抒發對父母親的愛。寫在練筆本上。

      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里得到熏陶。

    語文《詩兩首》教案5

      課題:《郭沫若詩兩首》課型:新授課時:兩課時

      主備人:朱繼坤審核人:宋新蕊時間:

      學習要點:

      1.朗讀詩歌并背誦,要分清節奏,讀準重音,讀出感情。

      2.激活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積累創造思維的體驗。

      3.了解兩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2.體會詩人對自由、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導學

      初讀課文,嘗試解決下列問題

      1.給加點字注音:

      飄渺(piāomiǎo)甚(shèn)

      籠罩(lǒngzhào)鮫人(jiāo)

      2.解釋詞語:

     、棚h渺: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⑵陳列:安放,擺放。

      ⑶定然:一定的樣子。⑷珍奇:珍貴稀有

      ⑸不甚:不很。

      3.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檢查導入

      1.導入新課: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我們跟隨著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天上的街市》,感受詩人所追求的那份美麗,那份新奇。

      2.檢查預習。

      3.介紹作者和背景(學生介紹,老師適當補充)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四川樂山人。原名郭開貞,為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考古學家、思想家、革命活動家、詩人。(讓學生看注釋,掌握要點。)他的詩歌的代表作是詩集《女神》和《星空》。

      《天上的街市》寫于1921年10月24日,當時中國雖然已經受過“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戰斗洗禮,但仍處于軍閥混戰、列強掠奪、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詩人面對當時中國的現實,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

      三、學習研討:

     。ㄒ唬┘氉x課文,整體感知,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學生自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重音。

      2.聽讀視頻朗讀,進一步把握這首詩的朗讀要求。

      3.朗讀指導

     。1)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2)把握這首詩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憂郁的感情。

      附:朗讀節奏參考: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4.美美地讀(有感情地讀)

      同學們根據剛才歸納的朗讀要求再一次朗讀,要求讀出感情、讀出美、讀出悟。

      (二)精讀全詩,感悟美點,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賞析第一節

     。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確: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燈,由街燈聯想到了明星。

     。2)為什么會有這種聯想?

      明確:因為它們有相似點。

      (3)街燈“點”,明星“閃”,“點”和“閃”能否互換?

      明確:不能,“點”暗示天上有人在點燈。第二節:由街燈聯想到了街市,進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4)歸納第一節內容

      明確:由街燈聯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聯想到街燈,描寫了美麗的夜景。

      2.賞析第二節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會有哪些物品嗎?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買些什么物品呢?(合理就行。)

      (2)兩個“定然”能否改成“是否”?為什么?

      明確:“定然”都表示斷定的語氣。所描繪的事物明明都是出自于想像的,作者卻以斬釘截鐵的語氣加以肯定,這表明了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反復運用更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執著追求。(后面的“定”同此)

     。3)歸納第二節內容

      明確:由街燈聯想到了街市,進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3.賞析第三節和第四節

      (1)詩中所寫的和民間傳說中的一樣嗎?作者為什么要改寫傳說呢?

      明確: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是不自由的,他們受王母娘娘的專制統治。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膽改造了這個民間故事。在這首詩中,牛郎織女解放了,他們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滿。他們騎著牛兒來來往往,他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天地里。詩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據星象來想象的,因為淡淡的銀河,看上去確淺淺的,也不很寬廣。作者這樣寫是要表達自己的理想,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對黑暗勢力壓迫的反抗,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2)詩人所寫的天上的人及他們的生活,這些都存在嗎?這是一種什么方法呢?

      明確:不存在.想象。天上是那樣繁華富庶,天上的生活當然是無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這種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ㄈ┢纷x詩歌,嘗試欣賞優美的語言

      1.這節詩中有個量詞用得很別致,請同學們找出來并說明它的妙處。

      明確:“朵”。說明了流星如花兒般的美麗,與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2.學生合作交流:詩中還有哪些詞運用精妙,請同學們找出來品一品

      3.教師小結: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

      四、遷移提高

      拓展閱讀,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訓練點:想象和聯想

      1.“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這兩句詩中,由“街燈”聯想到“明星”這樣聯想是因為它們之間有相似點。

      2.“……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審上陳列的一些物品……”這節詩中作者由“街市”聯想到“物品”。這樣聯想是因為它們之間密切相關。

      3.仿照示例,發揮你的聯想和想象,完成下邊的練習:

      示例:夢像一條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捕捉它,它已經跑了。

     。1).剛開的牽牛花像

     。2).籠中的小鸚鵡像

     。3).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第二課時

      一、指名背誦《天上的街市》

      二、檢查導入:

      1.導入新課:《天上的街市》寫的是美麗的夜景引發了作者無盡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麗、幸福、自由的生活圖景,抒發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們來學習郭沫若寫的另外一首詩《靜夜》,也是寫于1921年,在日本留學時的一個夜晚,面對朦朧的月色,引發了詩人的聯想和想像,抒發了詩人無盡的情懷。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3.聽寫字詞。

      三、學習研討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學生自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重音。

      2.聽讀視頻朗讀,進一步把握這首詩的朗讀要求。

      3.第一節寫的是哪些景物?

      明確: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4.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

      明確:月光朦朧,籠罩著松林大地,團團的白云遮掩著月亮和星星。給人的感覺是──朦朧、恬靜的美。

      5.第二節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天河──海霧──鮫人──流珠。

      6.第二節的“天河何處”起什么作用?與第一節有關聯嗎?

      明確:承上啟下,引發聯想。因月、星自然聯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團團”而不見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處”的發問。上下過渡非常自然,聯系也非常緊密。

     。ǘ┘氉x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下面回答了“天河何處”的問題嗎?

      明確:回答了,“遠遠的海霧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遠遠的、海霧模糊的地方”。這說明了“天河何處”是個設問句。

      2.作者為什么在“霧”前著一“!弊郑坑玫煤脝幔

      明確: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朧不清,如霧一般,故為海霧。詩人再由“!碑a生了聯想,引出海中的神話故事。

      3.看注釋,理解最后兩句。(先由學生講,然后老師進一步補充。)

      明確:補充:鮫人,亦作“蛟人”。神話傳說中的美人魚。張華的《博物志》中還說:“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叫“鮫綃”!妒霎愔尽罚骸澳虾3鲺o綃紗,泉室(指鮫人)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余金,以為服,入水不濡!

      4.“鮫人在岸”,岸在何處?

      明確:在南海岸邊,此在“海霧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邊有鮫人。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在天河岸邊。

      5.為什么寫“對月流珠”呢?是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呢?

      明確:這個神話傳說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鮫人,自然就會聯想到她的神奇本領。可這到底表達一種什么感情呢?在學生討論基礎上歸納。這首小詩,寫于詩人留學日本期間,聯系當時的背景,和詩人的處境,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作者既有對現實的失望,也有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在這月華滿天的時刻,詩人雖然寫的是鮫人在對月流珠,其實是詩人自己在對月流淚。詩人此時的哀傷、無奈、惆悵,化作了粒粒淚珠,以此來抒發自己的悲傷、思念之情。作者寫鮫人,目的是寫自己的情感,但通過這樣的聯想和想像,既含蓄,又優美。

      6.教師小結:一個凄美的故事,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失望,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

     。ㄈ┢纷x課文,賞析詩歌優美的意境

     。1).兩首詩歌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可從內容、意境、語言、寫法等方面談。)

     。2).請比較兩首詩歌有何異同?

      明確:相同點:創作背景:都選自于《星空》,寫于五四以后詩人最苦悶的時期。內容:題材:由現實的情景聯想到天上傳說中的人和事。主題:表現了詩人對當時黑暗現實的失望和痛苦,對光明未來的向往。感情:都充滿了恬靜美好,而又淡淡的憂傷。不同點:《天上的街市》更積極、樂觀一些。

      四、遷移提高

      拓展閱讀,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訓練點:聯想和想象手法。

      訓練文段

      朝霧里的小草花

      徐志摩

      這豈是偶然,小玲瓏的野花!

      你輕含著鮮露顆顆,

      怦動的像是慕光明的花蛾,

      在黑暗里想念焰彩,晴霞;

      我此時在這蔓草叢中過路,

      無端的內感,惘悵與驚訝,

      在這迷霧里,在這巖壁下,

      思忖著,淚怦怦的,人生與鮮露?

      (1924年12月5日)

      1.理解填空

     、僭娙税研〔莼ū茸鳌澳焦饷鞯幕ǘ辍;并運用了擬人的方法,其句子是“在黑暗里想念焰彩,晴霞”

      ②第一節中的“你”指“小草花”,它的特點是“小巧玲瓏的”詩人眼前的野花是“你輕含著鮮露顆顆”的形象(填原句)。

      ③第二節中的“無端的內感,惘悵與驚訝”,其原因是“在這迷霧里,在這巖壁下,思忖著,淚怦怦的.,人生與鮮露”。詩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人生與鮮露”。

      2.簡答

     、龠@首詩是從野花的鮮露想到什么?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這樣的方法是什么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想到人生;共同點是短暫,本詩是用的聯想,這樣以鮮露來比喻人生,形象生動。

      五、反饋檢測: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含義: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⑵.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把物品擺出來供人看。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稀有而珍貴。

     、.定然在天街閑游:閑暇時到外面隨便走走。

      2.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是( A )

     。粒憧,/那淺淺的/天河

     。拢ㄈ唬牵簧酰瘜拸V

     。茫牵糁拥模@桑椗

     。模軌颍T著/牛兒/來往

      3.《天上的街市》一詩表現主題的方法是( C )

      A.對現實生活的高度評價。

     。拢\用民間故事曲折反映現實生活。

      C.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運用聯想手法及運用民間故事作素材進行豐富想象。

     。模孟笳魇址。

      4.對這首詩的主題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

     。粒ㄟ^描繪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達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激發人們為實現理想而奮斗。

     。拢ㄟ^描繪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達作者熱愛生活的感情。

     。茫ㄟ^描繪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達作者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

     。模ㄟ^描繪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達作者郁悶的感情。

      5.詩人用“朵”來修飾流星,其用意是(多項選擇)( ABCD )

     。粒岸洹背S没ǖ牧吭~,這里是暗把流星比作花朵,用了比喻的手法。

      B.“朵”作流星的量詞,不同一般,引發人們思考。

     。茫岸洹笔沽餍墙o人留下美的回味,讓讀者越發覺得天上的街市神奇美妙,無限向往。

     。模岸洹痹鎏砹肆餍菭N爛的光芒,使人們眼前不禁一亮。

      6.對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詩人改變了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命運,是為了表達自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

     。拢膫“定然”,以絕對肯定的語氣表達了對美好理想的執著追求與堅定信念。

     。茫伞傲餍恰毕氲健盁艋\”是聯想。

     。模疤焐系拿餍乾F了”中的“現”字暗示了黑夜的降臨。

      7.《靜夜》中體現夜色朦朧的詞是( A )

     。粒 B.籠罩 C.團團 D.漏出

      8.《靜夜》中直接觸發詩人想象鮫人對月流珠的事物是(D )

     。粒鹿 B.白云 C.天河 D.海霧

      (二)閱讀《靜夜》,回答問題

      靜夜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1.本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極為相似:都是在寫景的基礎上,轉而進入想像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讓人產生無盡的回味與神往。在詩的第(1)節中,詩人用月光、村莊、松林、白云、疏星這些意象,描述了靜謐的夜景。

      2.詩中借“鮫人流珠”的傳說,表達了詩人惆悵、無奈的感情。

      3.詩的第(1)節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嗎?為什么?

      答:不好。因為“漏”字形象地寫出了星星小而亮,突出“疏”字,而“露”只是一般地顯現。

      4.要讀好一首詩,分清節奏,念準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試著給第(2)節詩標注朗讀節奏和重音。(節奏用“/”標示,重音用“.”標示。)

      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5.通過想像,寫出你腦海中“鮫人在岸/對月流珠”的景色。

      提示:瑩晶的月亮,沐浴在月光里的鮫人,圓潤的珍珠淚,而這一切都被海霧遮掩,虛幻飄渺,充滿了神秘感。

      6.面對月亮和白云,你會產生怎樣的聯想和想像?試用一兩個優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圖景,表達你的情感。

      (略)

    語文《詩兩首》教案6

      學習目的

      1、引導學生結合讀過的詩,了解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藝術創作。

      2、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預習檢測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錦瑟(sè)惘(wǎng)然無端(duān)

      B.馬嵬(wéi)宵柝(chì)滄海(cāng)

      C.曉籌(chóu)蘧蘧然(qú)徒聞(tú)

      D.更九州(gèng)傳宵柝(chuán)虎旅(lǚ)

      2.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外徒聞更九州徒聞:空聞,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B.無復雞人報曉籌籌:更籌,敲擊報時用的竹簽,這里代指時間。

      C.只是當時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

      3.李商隱,字,號,時期詩人,作品集命名為。

      答案:

      1.B(分析:“柝”應讀“tuò”)

      2D(分析:“卜”的解釋應為“預料”。)

      3.義山;玉谿生;晚唐;《李義山詩集》

      評價表一

      題目1234優良達標

      自我評價

      過程學習

      要點解析

      1.《錦瑟》的獨特意境

      第一聯,毫無疑問是起興之筆。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詩人將近五十歲的人生(李商隱活了46歲)。瑟之發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傷感!耙幌乙恢眲t興寄遙深,感情凝重;“思華年”為全篇主腦,以下文字皆因此生發出來。第二、三兩聯,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也是詩人追憶的內容。但詩人究竟在苦戀什么呢?他表達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兩個古老的典故來傳達。“莊生曉夢迷蝴蝶”,說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戀的夢境。莊子“夢蝶”,不知哪種狀態是真實的自我了。這里,詩人借用這個典故,表現了對美好情感的追懷,盡管那是當局自迷,盡管歡樂是那樣短暫,但也足以讓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鵑”,更轉出一種凄涼悲慨的情調來——生而不能,死則續夢!這是怎樣的悲哀啊,希冀以來生繼今世,永結情緣。接著,詩意又轉,柳暗花明,開出另一新的境界來:明珠在滄海月下泣淚,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煙,美好的事物總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滿。這里是指佳人紅顏命薄,還是指詩人才命相妨?(李商隱在《有感》一詩中說:“古來才命兩相妨”,意為才氣與命運不能兩全)我們無從知曉。最后一聯,以感嘆作結!按饲榭纱勺窇洝,表明作者到老還是很珍重這份“感情”的,無需“追憶”,分明已然在追憶!按饲椤睘閱畏Q表述,則大體可以推定前面所指為一件事!爸皇钱敃r已惘然”反迭前句,言當時身處其境,已是凄迷難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詩就在這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中結束,余音裊裊,言盡而意不止。

      2、《錦瑟》一詩謎一樣的主旨和情感。

      李商隱一生,固然是在黨爭的政治派別夾縫中求得生存的,受過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擠,有過短暫的榮光,更有過長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歡,未必用這樣朦朧的詩歌來表現,不能硬把中國古典詩歌“香草美人的傳統”(以愛情隱喻君臣際遇)往這里套。否則,李商隱那些寫愛情的無題詩,像“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之類的,都可以當做政治詩來讀了。我們認為,《錦瑟》還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遠,感情真摯,可意會不可言傳,可感悟不可支離,須從大處讀之。

      3.《錦瑟》一詩的高超表現手法。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情感。象征與比喻有共同之處,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點,但它們也有不同之處。比喻像人間的橋梁,一般有兩個硬性的端點,可以找出本體和喻體;象征則像天上的彩虹,物質表象所聯系的對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帶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錦瑟》一詩,無論是起興的“錦瑟”,還是主打的“蝴蝶”“杜鵑”“珠”“玉”等,它們表現的情調可以猜想出來,但一追究其具體所指,就如墜入五里云霧了。不敢說李商隱開啟了中國當代朦朧詩的先河,也不敢說他影響了十九世紀法國的象征主義詩派(有受中國詩歌影響的因素),但他確實是一位古典時期的“先鋒派”,他的藝術嘗試和創新是獨特的,對后世影響很大,連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對都他推崇之至。也許,正是李商隱詩歌中表現出的這種意蘊深厚的朦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4.《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馬嵬(其二)》寫得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意味深長。首聯從“海外”說起,氣勢磅礴,筆力千鈞。傳說,楊貴妃死后,唐玄宗悲傷不已,就命蜀地方術之士尋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機進言,說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楊貴妃,還帶回了她頭上的飾物。詩人這里用“徒聞”二字將此事輕輕帶過,實際上是否定了這虛妄之說。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為:來世渺茫難求,可是李楊今生的緣分已然斷絕,卻是無爭的事實。此語如當頭棒喝,發人深省。第二、三兩聯,都是從對比的角度來寫李楊愛情悲劇的。馬嵬之后,唐玄宗這位失去了權勢的皇帝,聽到的只是軍旅的梆聲,再也享受不到在長安宮殿里專人報曉的服務了,F實的情景是軍隊嘩變,“六軍不發”,當年盟誓長生殿、笑牛郎織女的賞心樂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謂“樂往哀來摧肺肝”!詩的最后一聯,點明題旨:如何貴為天子那么多年,卻無力保護自己的妻子,反而連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沒有呢?這一反問雖然含蓄卻很有力,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于動蕩、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教訓。

      5.《馬嵬(其二)》的章法結構

      這首詠史詩從章法上看,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先說唐玄宗“召魂之舉”的荒唐,再追述馬嵬之變后的凄涼,最后點出問題的實質,尺幅之間,可謂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兩句,也是“倒行逆施”:“當時七夕笑牽!笔掳l在前,反而置后說;“此日六軍同駐馬”事發在后,反而先著筆。這一點,是李商隱學杜甫之處。他的詩雖沒有杜詩的“沉郁”,但卻頗得杜詩的“頓挫”:如水流遇阻,回環幽咽,蓄勢待發,波瀾起伏。

      6.《馬嵬(其二)》的巧對

      從對偶上看,這首詩也是頗為后人稱道的。中間兩聯,僅僅四句28字,卻呼雞驅虎,駐馬牽牛,信手拈來,自然流利;妙趣橫生,而又無穿鑿之嫌。另外,以“六軍”對“七夕”;以“駐馬”對“牽牛”,都是借對的妙用。所謂借對,是指形式上相對,內容上不屬于一類、而且往往相去甚遠的對語。如“駐馬”是指軍隊停滯不前,而“牽!眳s是指牽牛星,不是牽著牛走的意思。

      7.李商隱詩的用典

      李商隱的詩,素以用典工整適切著稱。這兩首詩,尤其是《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增加詩句的內涵,提高詩句的品位,鑄造出詩歌典雅、厚重的意韻;還可以借題發揮、“借尸還魂”,為我所用,創出古典新義來。以《錦瑟》而論,如果不引莊周夢蝶,又如何在七個字中傳達出詩人對自我認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現出那種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說,用典是李商隱刻意追求的一種表達手段,更兼他錘煉得好,融貫得好,所以不露斧鑿之痕,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礙于他詩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轉。

      典型題例

      1.下列各項中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李商隱,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生活在朋黨斗爭十分激烈的唐中葉后期,一生不得志,沒有任過重要官職,四十五歲死于鄭州。

      B.李商隱的主要成就在詩歌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優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600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C.《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給人迷惘的感覺。

      D.《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他通過對史實的描述和對比,把罪責歸給了楊貴妃,為唐玄宗辯護。

      2.對《錦瑟》一詩中四個典故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莊生曉夢迷蝴蝶!鼻f周夢蝶,夢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卻不知何在。“迷”,是癡迷的意思。這一典故表達了對美好境界的癡迷。

      B.“望帝春心托杜鵑!惫糯窬庞,國亡身死,魂化為杜鵑,啼聲凄婉。這一典故表現了詩人如杜鵑鳥送春歸般的哀怨之情。

      C.“滄海月明珠有淚!痹旅髦,滄海之間,鮫人泣淚,顆顆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這一典故表達了詩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傷的情懷。

      D.“藍田日暖玉生煙!彼{田,產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蘊藏于其中的玉氣冉冉上升,遠察如在,近觀卻無。這一典故表達了對美好事物渺茫難求的惋惜之情。

      3、律詩分和,每首四聯,依次稱為、、、

     。幻柯搩删,上句稱,下句稱;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句都要押韻,可押可不押,中間須對仗。近體詩的絕句,也叫,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

      答案:

      1、D(分析:《馬嵬》(其二)一詩并不是把罪責歸給楊貴妃,為玄宗辯護,相反這首詩諷刺了玄宗荒誕誤國不能使自己的愛情長久。)

      2、A(分析:迷,迷失。表達了美好的`夢境破滅后的傷感之情。)

      3、五言;七言;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出句;對句;二、四、六句;偶數;首句;兩聯;律絕

      能力訓練

      一、基礎訓練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錦瑟無端杜鵑栩栩如生

      B.蒼海惘然馬嵬自傷身世

      C.九洲宵柝徒聞晦澀難懂

      D.瑚蝶七夕莫愁海誓山盟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望帝(周朝末年蜀國君主的稱號)駐馬(軍隊發生嘩變,停留不前)春心(傷春之心)

      B.無端(沒有由來地、無緣無故地)錦瑟(繪有花紋的瑟)華年(青春年華)

      C.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傳聞)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

      D.宵柝(夜間巡邏時用的梆子)雞人(宮中掌管時間的衛士)曉籌(拂曉的更籌。指拂曉時刻。)

      3.對《馬嵬》這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是對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尋找楊貴妃魂魄之舉的否定、批評:海外九州,不過是空聞罷了,“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卜。

      B.頷聯追述玄宗倉皇出逃,夜宿馬嵬的景況:他徹夜難眠,只聽到軍營中報更的梆子聲,再也聽不到宮廷中雞人報曉的聲音。

      C.“此日”是禁軍駐馬不前,要求誅殺楊貴妃之日!爱敃r”意為在這危急之時!靶颗!敝感谫F妃笑牛朗織女不知他倆可以永不分離。

      D.末聯,詩人以冷峻的詰問結束全詩:為什么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答案:

      1.A.(B.滄海C.九州D.蝴蝶)

      2.C(“莫愁”應為“古時洛陽女子”)

      3.C(當時應指“馬嵬事變”,五年前的七月七日)

      評價表二

      題目123優良達標

      自我評價

      二、能力成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夕陽樓

      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繞天愁”一句運用了什么手法?對表情達意有什么作用?

     。2)有人說本詩最后兩句最具表現力,請從詩句選用意象的角度作簡要分析。

      答案:

     。1)這句運用反襯(襯托、對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襯自己的一腔哀愁,表達了一種愁苦之情。

     。2)①以“孤鴻”喻自己,以“孤鴻”的形單影只表達出自己的孤獨寂寞;②以“孤鴻”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柳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銷魂。

      (3)兩首詠柳詩中,李詩以柳自喻,曾詩以柳喻人(喻指社會上的某種人),請簡要分析兩首詩的表達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李詩中的“逐”字和曾詩中的“倚”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

      答案:

     。3)李詩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現對秋柳也是對自己的悲嘆之情;曾詩重在議論,表達了對倚勢猖狂、得志一時的小人的憎惡之情。

      (4)“逐”字用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氣;“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勢猖狂的丑態。

      評價表三

      題目1234優良達標

      自我評價

      學海探究

      相關鏈接

      李商隱名句集錦

      _________,東風無力百花殘。

      _________,蠟炬成灰淚始干。

      身無彩鳳雙飛翼,_________。

      春心莫共花爭發,_________。

      天意憐幽草,_________。

      _________,只是近黃昏。

      嫦娥應悔偷靈藥,_________。

      桐花萬里關山路,_________。

      答案: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學有余力

      李商隱的詩歷來為人所稱道,你對他的詩有什么獨到的體會,請試著寫下來。

    語文《詩兩首》教案7

      第一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目標與要求

      1.理解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2.領會普希金詩歌的語言特點。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教學重點:理解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領會普希金詩歌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領會普希金詩歌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譬如托爾斯泰、陽斯妥耶夫斯基、馬雅可夫斯基、萊蒙托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

      二、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的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魁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煤蝶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控骼有力。”

      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時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講讀全詩

      1.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學要品味一下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明確:

      ①這是寫給鄰居小女孩的贈詩,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并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和一副教訓人的語氣,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來寫,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好像詩人在與你促膝談心;

      ②詩句清新流暢,感情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3.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作業

      六、教學后記:

      “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好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第二首——未選擇的路

      目標與要求

      1.理解這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2.領會弗羅斯特詩歌的語言特點。

      3.學會詩歌中的象征手法。

      4.背誦《未選擇的路》

      教學重點:目理解這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領會弗羅斯特詩歌的語言特點,學會詩歌中的象征手法。

      教學難點:學會詩歌中的象征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也是寫“路”的詩。

      二、作者簡介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9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是美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他一生致力于詩歌的創作,主要寫作并出版了10部詩集,這一首是其第三部詩集《山的間隔》中的名篇。

      弗羅斯特以寫抒情短詩著稱,它的抒情短詩的質量很高,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勞倫斯指出他的主要藝術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來,用抒情詩的`形式表達。

      弗羅斯特是一個旨在通過自己的詩歌說明某一哲理的詩人,他利用意象或比喻講述他的心得體會,闡明他對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態度,正是由于他重視自己詩歌的思想性,所以他的詩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且常讀常新——他的詩歌永遠是耐人尋味的,使人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有所進步。

      三、講讀全詩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惆——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4.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選擇的路一步步變為現實,而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對現實不滿,總覺得還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悔意由此而生,憂郁因此而起。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四、品味:

      1.詩中第二節,詩人說另外一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為什么又說它“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正因為人跡稀少,才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為無人涉足,才給人新鮮感,才有可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美麗。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誘人探索的魅力。

      2.這首詩蘊涵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選擇將決定你的一生如何度過。人只能選擇一種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創新和進取。

      3.詩人為何把詩題取名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寫人生道路的選擇,全詩共有4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由此可見,詩人寫作的重點是未選擇的路,這從詩題中也體現了出來,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撥動讀者的心弦,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4.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五、布置作業:

      背誦這首詩。

      六、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們——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七、教學后記

      “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好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語文《詩兩首》教案8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2、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3、能分辨出聯想和想象。

      學習過程:

      前置作業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字音、

      縹緲( ) 籠罩( ) 鮫人( )疏星( )燈籠( )隔( )

      2、積累詞語:

      縹緲:

      籠罩:

      疏星:

      鮫人:

      陳列:

      課堂探究

      1、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的命運如何?它與傳說的故事有何不同?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2、談談《靜夜》中作者表現出的理想、愿望和情緒。

      3、總結兩首詩,看看寫景和想象有什么樣的聯系?

      4、課內精讀:《天上的街市》

      1)第1節由街燈寫到明星,這是運用 的藝術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麗的街市”和“一些物品”,這又是運用 的創作手法。

      2)本詩既有寫實,又有想像,其中,第 節是寫實,第 節是想像。

      3)詩中的牛郎織女與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命運有著明顯的不同,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4)詩的后3節連用四個“定然”和一個“定”字,有什么表達作用?

      5)有的同學認為“不信,請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當,應改成“顆”字才準確,你認為呢?為什么?

      6)從下面詞組中選出一組,充分地展開聯想和想像,編一個合理且生動的小故事。

      (1)漢堡 小螞蟻 紅背包

      (2)月亮 古樹 蜻蜓

      當堂檢測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題。

      教你唱咯咯咯

     、俳裉爝@課上的,倆字兒:郁悶!

     、谌昼!就剩最后的三分鐘!按照安全好的,由姜雨涵作小結,談收獲,這課就結束了,天衣無縫,完美無缺呀!偏偏這個時候,這個李冒兒,今天又舉了手,我就知道他要壞事,可當著那么多聽課老師的面,我又不能不點他。

      果然,他大咧咧地站起來,說什么黃鼠狼是有害動物。書上寫的`明明白白,黃鼠狼吃田鼠和玉米蟲,是有益動物,我要他再讀讀課文,他直著脖子說:“黃鼠狼偷人類的雞吃,是有名的‘偷雞婆’,它就是有害動物!”我真恨不得扒了他的皮,當然,有那么多老師看著,我是不能扒他的皮的。

      我只好咬咬牙說:“你的觀點也不是沒有道理,等下課以后我們再單獨探討,你看怎么樣?”他眼角掃了掃后面聽課的老師,臉憋得通紅,坐下去了。好在姜雨涵的小結說得特別流暢,甜甜的嗓音把所有人都陶醉了。

      ③下課后,我把李冒兒盯了足足三分鐘,盯得他臉紫紅,頭低下去,才算完。老師們也陸陸續續走出教室,校長從我身邊走過時,乜斜著剜了我一眼,剜得我心里直發毛,也不知他啥意思。管了呢,五點了,幼兒園該放學了,接兒子去。

     、芴ь^看看天,灰的,沒有風,路兩旁的行道樹整齊地立著。沒幾步就到了幼兒園門口,看見一只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仔兒正覓食呢,老母雞“咯咯咯”的在前邊跑著,小雞們“嘰嘰嘰”的在后邊追。正看雞呢,突然聽有人喊我:“嘿!王老師,正要找我呢!蔽乙豢词莾鹤拥睦蠋,連忙陪著笑:“是李老師啊,有事兒嗎?”

      李老師說:“有你兒子在,能沒事嗎?”我一聽,頭就有點大。李老師也就喋喋的說開了,原來李老師今天也公開課,講的是《小貓病了》這一課。說小貓病了,小狗狗來看他,帶來了香噴噴的一盆子骨頭;小兔子來看它,帶來了翠綠綠的一籃子蘿卜和白菜;小松鼠來看它,帶來了藏了一個冬天的小松果兒。多好的課文吶,可兒子突然站起來說:老師,小貓病了,為什么不送醫院呢?驢唇不對馬嘴,老師這課就沒法上了。

     、菡f著呢,兒子蔫巴著出來了,我連忙跟老師作了保證,牽了兒子出來。抬頭看看天,灰的,沒有風,行道樹整齊地呆立在那兒。小貓病了,可不就該送醫院嗎!小貓病了你就送它魚,也不一定頂事兒啊!我摸摸兒子的小腦袋瓜,心里正琢磨著怎么跟兒子說呢,又碰到了那群覓食的雞,突然記起小時候祖母教我的一首兒歌:“母雞罵小雞,你是個笨東西,教你唱咯咯咯,你偏要唱嘰嘰嘰”

      1、通讀全文,李冒和兒子代表了學校里哪一類學生?

      2、讀第③段,“剜”字寫出了怎樣的一種眼神?

      3、讀第④⑤兩段畫線句,相似的環境描寫兩次出現,有何作用?

      4、文中引用兒歌有什么用意?

      5、讀第⑤段加點字的句子,假如續寫,你認為“我”會對兒子怎么說?

      6、本文作者是一位基礎教育的研究者,你認為他寫作這篇小說想表達什么愿望?

      參考答案

      1、詩人描寫的牛郎織女生活美滿幸福,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被天河隔開,一年才能相見一次。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本詩從地上到天上,由現實的情景到傳說中的人和事,反襯出作者對現實的失望、不滿和對前途感到渺茫,表達了詩人朦朧的理想和追求。

      詩人的想象都是以寫景為基礎的,如果只是寫景不想象,就不會有畫龍點睛之妙;如果沒有寫景就直接想象,就會顯得突兀,不自然,似乎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成為一個藝術整體,給人以藝術的美感。

      1、聯想 想像

      2、① ; ②、③、④

      3、作者在詩歌中寄寓了自己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暗含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4、這是絕對肯定的語氣,表明了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5、不應該改動。因為詩中是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所以用“朵”字更形象生動。

      6、(略)

      1、 不迷信老師和書本,有自己的主見

      2、 刀、一樣的銳利,不滿、嚴肅

      3、 兩處環境描寫前后照應 ,看似相同,但同中有異,前者側重襯托“我”郁悶的心情,后者側重暗示整齊劃一、壓制創新的教育方式隨處可見,或答暗示姜雨涵這樣缺乏創見、沒有生氣的乖學生隨處可見。如有學生抓住“立”與“呆立”的差別,談及暗示了“我”已經意識到教育存在的問題,即可得全分

      4、用詼諧輕松的筆調,表現出“我”的醒悟

      5、本題較為開放,從文末看“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有問題,因此,學生續寫的話一定要在這一前提之下,方可得分。示例略

      6、本題較為開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答題:

      ①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和理解

      ②鼓勵孩子發表獨特的看法

      ③保護孩子固有的童心

     、芎魡菊鎸嵉墓_課課堂等(言及一點即可)

    語文《詩兩首》教案9

      教學目標

     、僦R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谶^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逗神R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樣鏗鏘有力!钡霸娛遣豢煞g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五、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2、劃分朗讀節拍。3、自由朗讀。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六、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七、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誦全詩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作為作業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學生交流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梢灾v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薄柣逅箍啤对娙酥废笠活w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缎履铩繁驹姷拿勒w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

      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語文《詩兩首》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掌握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兩位詩人,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矗笇W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担w味詩人的思想感情,并激發學生的想象,對詩歌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讀詩的情趣。

     。叮梃b《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直抒胸臆的構思,理解《未選擇的路》一詩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反復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聯系自身實際,深刻體會兩首詩的思想意義。

      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同步提高。

      比較鑒賞法。尊重學生鑒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為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并說明理由,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學習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體味詩人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的感慨,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教法學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瞬(shùn)息佇(zhù)立荒草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綿(yán mián)

      解釋詞語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幽寂幽靜寂寞。

      延綿延續不斷。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憂郁愁悶。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二、賞析《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ㄒ唬撛O情景,激趣引讀。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今天我們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小詩,看看他是如何面對人生的。

      朗讀詩歌注意節奏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ǘ、簡介作者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民主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普希金出生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ㄈ栴}探究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2、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3、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使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許多人把這首詩作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四)、背誦詩歌

      三、賞析《未選擇的路》

     。ㄒ唬⒗首x詩歌,注意節奏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ǘ┖喗樽髡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他當過紡織工人、教員、記者、經營過農場,辦過私立學校,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他的詩樸實無華,卻又細致含蓄,耐人尋味。

      他的著名詩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頓以北》等。詩作名篇有《白樺樹》、《修墻》 。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問題探究

      1、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佇立(思索)

      決定(選擇)

      選擇之后的悵惘

      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4、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

      5、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路,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四、積累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請根據你的積累,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

      五、布置作業

      嘗試寫幾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舉行詩歌朗誦會,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佇立(思索)

      決定(選擇)

      選擇之后的悵惘

      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課后反思

    語文《詩兩首》教案11

      教學目標:

      1、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2、寫景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和欣賞第一首詩《蟈蟈與蛐蛐》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三、讀熟詩歌,注意體會所表達的感情

      四、整體把握;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贊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五、問題研究:

      這首施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六、課后練習一:

      詩人這樣寫,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布置作業

      【教學總結】

      這首詩注重氛圍的營造,動靜相襯,意境優美,情味濃郁!八械镍B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可喜的草叢”,這些景物描寫展現了盛夏生機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蟈蟈的樂音”的美妙;“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渲染了“蟈蟈的樂音”濃郁、喜悅的感情色彩!霸诩拍亩煲雇恚攪浪/一片寧靜”,“在逐漸升高的暖氣,/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現了嚴冬寂寞寧靜的冷清景象和人們家中的溫馨氣氛,與前面的氛圍既形成對照又十分和諧,襯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兒”的動聽。最后以“人們感到那聲音/仿佛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鳴叫”結尾,在詩人的聯想中,將前后兩幅畫面疊印在一起,讓冬天“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蟈蟈的樂音”,在詩人的心靈中交織成一首此起彼伏的“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這首詩的意境既精微優美又廣大深邃,是詩人生命情感對大自然的敏銳的心靈感應,使人們深深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蟈蟈與蛐蛐》一詩的構思有什么特點?

      這首詩構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氣。全詩分為前后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點明主旨;又分別描繪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并通過聯想使二者巧妙地聯系起來,生動地表現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這首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象;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表現的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詩謳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無限生機,著墨不多卻能以少勝多,富有內涵,給人以廣闊的想像空間,角度新穎獨到,構思頗具匠心。

      《外國詩兩首》教學雜談

      〖關于九年級語文詩歌和戲劇單元的備課〗

      我們來看《黑人談河流》,這首詩更富于現代氣質,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難度。第一節作者反復強調河流的古老,讓人想起一個詞,就是“源遠流長”,所以,這河流,實際上就是作者對黑人悠久歷史的一個形象化的說法。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追隨作者的身影掠過亞、非、美三大洲,從古代到現代,重溫黑人的歷史。因為黑人種族見證了人類的歷史,黑人的“靈魂”里容納了人類的文明,歷史的積淀,因而“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表達了作者身為黑人的自豪感。

    語文《詩兩首》教案12

      【教學思路】

      本文的兩首詩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對母親的深愛!都埓肥谦I給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詩人以紙船為題,賦予紙船以特別的含義,寄托了對母親刻骨銘心的思念!督鹕ā窂募傧雽懫穑凹偃缥易兂闪艘欢浣鹕ā保纱松l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依戀。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象,讓學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母愛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們偉大的母親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愛,你怎樣向母親表達你的愛意呢?

      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母愛一直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頌揚過母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兩首詩:中國女作家冰心的《紙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標

     。、把握詩文基調,表情朗讀詩文,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背誦詩歌,豐富語言積累。

     。、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

     。场Ⅲw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三、知識積累

      以下知識主要讓學生在預習中作好積累筆記,課堂上教師以檢閱的方式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

     。薄⒆衷~積累:

      大家預習了嗎?看看這些字詞你解決了沒有?

      字:嗅 摩 衍 匿 禱

      詞:匿笑 禱告

      讀一讀,講一講。

      2、作家作品知識積累:

      關于泰戈爾: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關于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詩人、散文家、小說家、兒童文學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四、《紙船》教學

      整體感知:

     。薄ⅰ都埓肥沁h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默讀這首詩,體會一下這首詩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調來讀?

      (學生體會:哀愁、深情)

     。、離家遠了,你有過想家的感覺嗎?女詩人冰心把這種思念親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紙船詮釋到了極致。誰來試一下,把這種哀愁的語氣讀出來?

      (師指導學生朗讀,尤其強調停頓和語調,可以讓學生在課本上標明停頓之處)

      3、學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喜歡這首散文詩嗎?為什么?

     。ń處熞龑W生閱讀課本137~140頁對《繁星》、《春水》的指導閱讀,教學生懂得對于文學作品的欣賞是可以有多種觀點的,學習獨立鑒賞、評價作品。)

      合作探究:

      學生品讀這首詩,通過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討,師生交流對話的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詩人疊紙船時為什么“含著淚”?為什么除了愛,還有悲哀?

     。ㄒ龑W生體會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的心情)

     。病⒛阌X得紙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嗎?為什么作者要借紙船來抒情?

     。ā拔乙降牡胤健笔悄赣H的身邊,紙船當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還要不停地疊是要以此寄托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

     。场⒛阌X得這首詩中哪幾句寫得最好?為什么?

     。ㄒ龑W生找到“詩眼”所在,體會詩人的精妙構思)

      師生在交流探討中理解詩人的感情,學習對詩歌的品味鑒賞。

      生活鏈接:母親的愛滋潤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子女對母親的愛又何嘗不是動人心弦?以小組為單位,以“母子或母女之愛”為主題,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詩言,在讀書筆記上辦一個專題材料庫,看看哪個小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豐富。

      五、《金色花》教學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教師的范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病W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方法處理不同)。

      重點體會: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讀出媽媽的驚喜、嗔怪)

      “我不告訴你,媽媽。”(讀出孩子的撒嬌、調皮)

      “孩子,你在哪里呀?”(讀出媽媽的著急、關愛)

     。、學生讀過之后,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覺得這首散文詩寫得怎樣?(學生只要能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學習:

      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沐浴著母愛)“我”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請同學們品讀這首散文詩,思考以下問題:

     。薄⑽覟槭裁聪胂笞约鹤兂梢欢浣鹕?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3、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學生研讀課文,思考,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理解作者?梢院喗樘└隊柕淖髌诽攸c,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愛的內涵──最高尚、最純潔的神圣之愛。

      交流探究:

      師生研讀課文,共同探究以下問題:

     。薄⒓偃缒闶悄嵌浣鹕ǎ隳芟胂髬寢屇樕系谋砬閱?

      2、孩子為媽媽做了那么多好事,媽媽為什么反而責怪孩子?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泰戈爾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學習了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教師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實際談感受。師生交流互動,在探究中發展提高。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中肯評價和熱情鼓勵。

      創造性學習:

      請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調,以“媽媽,我想說愛你”為題,學寫一首散文詩。

      六、作業

     。、背誦兩首詩,準備背誦比賽。

     。、課后閱讀《飛鳥集》、《繁星》、《春水》。

    語文《詩兩首》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誦讀中感受自然的美。

     。病Ⅲw會寫景抒情詩表達的基本特點,并嘗試寫簡單的詩。

     。、理解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愛。

      【教學重難點】

     。、詩歌誦讀。

     。、詩歌仿寫。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英國有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叫濟慈,他說“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這句經典的話本身也是一句詩,它告訴我們生活的本質就是詩,人的一生也是詩。如果我們能用詩意的眼光來觀察我們平凡的生活,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時時有詩情,人生處處有詩意。寫詩,并不像許多同學想象的那么困難,今天,就讓我們以兩首優美的外國詩為階梯,去嘗試一下寫景詩的創作。

      二、品讀濟慈和葉賽寧,感受寫景詩的特點

     。薄⒔榻B兩位詩人: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托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并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上д斔跽购瓴诺臅r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葉賽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自由誦讀感受詩意詩情:

     、 自由讀、表演讀、配樂讀。

     、 自由談一談你從這兩首詩中讀出了什么樣的詩情。

      引導學生交流:

      《蟈蟈和蛐蛐》中的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熱愛生活樂觀地對待生活。

      《夜》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自由誦讀議一議詩歌的語言:

     、 重點讀《蟈蟈與蛐蛐》引導學生體會:

      散文一樣的語言:娓娓道來,似在說話,不造作不生硬。

      感受方式:改變詩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們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讀一讀體會一下,原來,散文詩就是一篇散文。

      ⑵ 重點讀《夜》,引導學生體會:

      詩的語言就是形象化、細節化、生動化的語言;

      景物的鋪排:松林、夜鶯、長腳秧雞、溪水、明月;

      特點的凸現:松林的“幽暗”、夜鶯的“歌聲”、長腳秧雞的“歡嚷”、大河的“銀星”、小溪的“銀波”……

     、 教師總結:

      寫景類抒情詩其實很簡單:

      寫詩,就是誠實地寫出心中的話;

      寫詩,就是細膩地描繪出心中的話;

      寫詩,就是優美地表達出心中的話;

      寫詩,就是靈活地排列出心中的話;

      ……

      三、他山之玉:看看如何把散文變成詩

      1、把《春》的前幾段變成詩:

      盼望著

      盼望著

      東風來了

      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

      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起來

      水漲起來了

      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

      從土里鉆出來

      嫩嫩的,綠綠的

      園子里,田野里

      瞧去

      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病延洈⑽淖兂稍姡

      深圳的程少堂老師曾把《荷花淀》的開頭由記敘文改成這樣了:

      原文: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月亮

      升起來

      院子里

      涼爽得很

      干凈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葦眉子,濕潤潤的

      正好編席

      女人

      坐在

      小院當中

      手指上

      纏絞著

      柔滑修長的

      葦眉子

      葦眉子

      又薄又細

      在她懷里

      跳躍著

      四、自由創作

      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為題,或者以《夜》為題,模仿這兩首詩簡易樸實的寫法,即興創作小詩一首并朗誦交流。

     。ㄌ嵝褜W生:如果覺得難,可以寫成散文再考慮形式。)

      五、課外作業

      自由創作詩歌,在班上舉行詩歌創作比賽。

    語文《詩兩首》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謝靈運和謝眺;

      2、了解南朝詩的基本藝術特色

      3、品味兩首詩情景交融的特色

      4、揣摩名句和煉字

      二、教學重點

      1、山水詩歌描寫和抒情方式

      2、早期山水詩的思路和句法

      三、教學難點

      古體詩的展開思路

      四、教學過程

      1、作者及作品(以引發資料為準,教師作適當引導)

      謝靈運:謝玄之孫,世稱“謝康樂”,政治失意,遂寫山水詩。

      特點:外在平靜與內在不平靜的結合

      意境幽深、明麗、孤峭

      鮑照:“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

      語言富麗精美

      有“有句無篇”之病

      謝眺:又稱“謝宣城”,東晉謝安后代,“小謝”

      特點:清新、流麗

      情景交融

      創作了不少新詩體(永明體)

      產生于齊武帝永明年間、講究四聲搭配、對偶、用典、辭藻的詩

      2、學生自讀,積累字詞句

      1)字音

      虬qiu2棲qi1 怍zuo4拙zhuo1徇xun4 疴ke2衾qin2 昧mei4

      褰qian1嵚qin1 豳bin1灞ba4 涘si4 甍meng2綺qi3霰xian4

      鬒zhen3

      2)詞匯

      衾:被子昧:昏暗景:日光革:革除

      緒風:冬季殘留下來的寒風塘:堤岸索:孤獨

      征:證明綺:錦緞練:白色的緞子洲:水中陸地

      英:花方:將要罷:停止鬒:黑色頭發

      3)佳句集錦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3、登池上樓

      1)語篇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由潛虬飛龍感嘆自己不得志的艱難處境

      第二部分:登樓遠眺見到生機勃勃的情景

      第三部分:觸景生情抒發離群索居壯志未酬的傷感

      具體:

      潛虬飛鴻自由自在

      智力不足病處窮海(抒情)

      臨窗遠眺殘冬已去

      春草鳴禽生機勃勃(情景交融)

      觸景生情無限感傷

      離群索居竭力無悶(抒情)

      2)寫作特點分析

      情景交融:寫有聲有色、有動有靜、舊去新來的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表現出詩人的喜愛與贊嘆

      寫景自然貼切:寫活了春景,從色彩、聲音、氛圍、動靜多方面寫

      3)提問:

      寫“潛虬”、“飛鴻”的作用如何?為什么感到慚愧?

      明確:寫潛虬、飛鴻的自由自在反襯自己處境艱難

      “窮海”、“空林”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失落、悒郁、不得志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

      明確:表現了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和獨具匠心的表達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變化,寫的真切動人。前二句專注人們對溫度的感覺來寫,新舊相對比,流露出送舊迎新的歡欣;后兩句抓住春草園柳鳴禽的色彩、聲音的特點來寫,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種活力!白儭弊趾軅魃,對鳴禽做了一種動態的觀照,突出了昔時冷落而非熱鬧的特色。寫景中很明顯滲透了作者熱愛春天、熱愛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綜合全文,作者在寫作時持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為貴族,才華出眾卻被投閑置散,他感到不滿和無奈。另一方面,又盡力讓自己通過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來排除這種憂愁,從而達到“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的境界。但是作者始終都不能真正超脫,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卻世事。

      4、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點名主題,表明作者望鄉思鄉的話題

      第二部分:描繪作者登山所見到的壯麗景象

      第三部分:抒發作者眷戀家鄉的感情

      運用句典點明望京(定基調)

      繪聲繪色壯麗景象(繪美景)情景交融

      觸景生情眷戀家鄉(抒感慨)

      2)賞析

      作者并不是望“長安”、“京縣”,為什么要寫“望長安”、“視京縣”?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這兩句以王粲望長安、潘岳望洛陽比喻自己回望京邑。用了用典的寫法,化用古人的詩句。

      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景?

      動靜結合。靜景:夕陽、澄江、雜英登,動景:喧鬧的'小鳥

      調動多種感觀:既描寫絢麗的色彩,也描寫美妙的聲音

      運用比喻:余霞像彩霞,澄江像白練

      寫景的目的是什么?

      表達對京城的留戀,景色越好,越舍不得離開。自然轉入對思念之情的抒發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妙在何處?

      明確:這幾句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意境澄清、充滿生機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京城美景的熱愛和留戀。技巧高超:色彩和諧搭配、晚霞之紅艷、澄江之碧透、交相輝映;動靜有機結合,歸鳥之喧鬧,野花之茂盛,互為映襯。加之用了兩個貼切生動的比喻,將霞光比喻成彩錦,將澄江比喻成白練,令人感到美不勝收。

      3)寫作特點

      情景交融:緊扣“望”寫出了景象的壯麗,更加反襯作者的離情!耙詷肪皩懓椋对銎浒贰

      寫景自然貼切:似乎不經意寫成,妙手天成。“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對比,色彩相對,動靜相對;比喻生動具體;詞語選用非常好!坝唷迸c“散”,“澄”與“靜”有內在因果關系。

    語文《詩兩首》教案15

      [教學思路]

      本文的兩首詩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對母親的深愛!都埓肥谦I給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詩人以紙船為題,賦予紙船以特別的含義,寄托了對母親刻骨銘心的思念!督鹕ā窂募傧雽懫,“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依戀。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象,讓學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母愛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們偉大的母親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愛,你怎樣向母親表達你的愛意呢?

      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母愛一直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頌揚過母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兩首詩:中國女作家冰心的《紙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標

      1、把握詩文基調,表情朗讀詩文,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背誦詩歌,豐富語言積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

      3、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三、知識積累

      以下知識主要讓學生在預習中作好積累筆記,課堂上教師以檢閱的方式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

      1、字詞積累

      大家預習了嗎?看看這些字詞你解決了沒有?

      字:嗅 摩 衍 匿 禱

      詞:匿笑 禱告

      讀一讀,講一講。

      2、作家作品知識積累:

      關于泰戈爾: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關于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詩人、散文家、小說家、兒童文學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

      四、《紙船》教學

      整體感知

      1、《紙船》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默讀這首詩,體會一下這首詩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調來讀?

     。▽W生體會:哀愁、深情)

      2、離家遠了,你有過想家的感覺嗎?女詩人冰心把這種思念親人的哀愁用一只只紙船詮釋到了極致。誰來試一下,把這種哀愁的語氣讀出來?

      (師指導學生朗讀,尤其強調停頓和語調,可以讓學生在課本上標明停頓之處)

      3、學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喜歡這首散文詩嗎?為什么?

     。ń處熞龑W生閱讀課本137——140頁對《繁星》、《春水》的指導閱讀,教學生懂得對于文學作品的欣賞是可以有多種觀點的,學習獨立鑒賞、評價作品。)

      合作探究

      學生品讀這首詩,通過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討,師生交流對話的方式解決以下問題:

      1、詩人疊紙船時為什么“含著淚”?為什么除了愛,還有悲哀?

      (引導學生體會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的心情)

      2、你覺得紙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嗎?為什么作者要借紙船來抒情?

     。ā拔乙降牡胤健笔悄赣H的身邊,紙船當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還要不停地疊是要以此寄托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覺得這首詩中哪幾句寫得最好?為什么?

     。ㄒ龑W生找到“詩眼”所在,體會詩人的精妙構思)

      師生在交流探討中理解詩人的感情,學習對詩歌的品味鑒賞。

      生活鏈接

      母親的愛滋潤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子女對母親的愛又何嘗不是動人心弦?以小組為單位,以“母子或母女之愛”為主題,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詩言,在讀書筆記上辦一個專題材料庫,看看哪個小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豐富。

      《金色花》教學

      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教師的范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方法處理不同)。

      重點體會: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讀出媽媽的驚喜、嗔怪)

      “我不告訴你,媽媽。”(讀出孩子的撒嬌、調皮)

      “孩子,你在哪里呀?”(讀出媽媽的著急、關愛)

      3、學生讀過之后,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覺得這首散文詩寫得怎樣?(學生只要能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學習

      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一天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沐浴著母愛)“我”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請同學們品讀這首散文詩,思考以下問題:

      1、我為什么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2、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3、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學生研讀課文,思考,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理解作者?梢院喗樘└隊柕淖髌诽攸c,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愛的內涵——最高尚、最純潔的神圣之愛。

      交流探究

      師生研讀課文,共同探究以下問題:

      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媽媽臉上的表情嗎?

      2、孩子為媽媽做了那么多好事,媽媽為什么反而責怪孩子?

      3、母愛就在我們身邊。泰戈爾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學習了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教師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實際談感受。師生交流互動,在探究中發展提高。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中肯評價和熱情鼓勵。

      創造性學習

      請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調,以“媽媽,我想說愛你”為題,學寫一首散文詩。

      作業

      1、背誦兩首詩,準備背誦比賽。

      2、課后閱讀《飛鳥集》、《繁星》、《春水》。

    【語文《詩》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木蘭詩教案07-01

    木蘭詩語文教案08-10

    人教版語文木蘭詩教案08-29

    《詩五首》的語文教案02-18

    《詩五首》的語文教案08-25

    愚溪詩序的語文教案06-13

    初中語文詩五首教案07-04

    初中語文《香菱學詩》優秀教案07-04

    小學語文《兒童詩兩首》教案02-1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熟女88 | 亚洲精品黄AV人在线观看 | 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高潮视频 | 无遮挡国产在线视频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