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時間:2022-09-05 10:55:06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15篇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1

      《凡卡》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分三課時進行這課的學習: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自己設計預習題目,要求抓住重點字詞,形式多樣,有思考價值;第二課時交流預習成果,檢查預習效果;第三課時圍繞課后思考題進行研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的預習題很全面,很有創意,能夠抓住重點,聯系舊知識,聯系課外的知識,題量也很大;而有個別學生(有的屬于學困生,有的則屬于習慣差的學生)則相反,一堂課下來,這兩種類型的學生的收獲真是天壤之別。面對這種現狀,我開始想對策:對,在其他學生設計的同時,請一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到黑板上完成,建議(或要求)后者模仿這位同伴的題目去設計自己的預習題,這樣,他們有了壓力,也有了動力,提高了他們的預習效果。另外,在進行預習成果交流是,要做到人人參與,采用兵教兵的策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

      二、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通過“明確目標-自學自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總結評價”的五步教學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悲慘的生活,內心的痛苦,美好的向往。首先,我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默讀課文,思考課后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注。接著,學生進行自學,與此同時,我進行行間巡視,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批注及時進行交流,激活其他學生的思維。

      之后,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將小組成員的理解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統一的認識,并選出代表準備進行全班交流。最后,我組織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能夠抓住關鍵性語句進行分析理解,尤其是抓住了課文的第8、10、15自然段,感受到了凡卡凄慘的學徒生活,有很多學生進行了動情地朗讀,更增加了感染力。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20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聽錄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讀

      3、讀。

      4、自己選12個記一記。

      5、交流。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讀,思考:滕王閣在哪兒?王勃怎么會被邀請參加宴會的?

      2、指名讀。

      3、交流問題。

      板書:才氣

      4、質疑

      四、寫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制訂學習目標。

      1、質疑。

      2、板書:有才氣

      出示:

      wu

      落霞與孤鶩齊飛,

      gong

      秋水共長天一色。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創設,重點突破。

      1、自讀,找出落色的意思。

      2、(圖、文出示)遠處,天連著水輕輕地飄蕩。

      gong

      3、指導朗讀,學習生字:共

      4、這幅圖上表現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美嗎?(出示:秋景、迷人)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詩句。(讀)

      2、王勃怎么寫出的?自讀第2段,指讀第4段。

      [出示詞語:胸有成筆、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動作)]

      學習生字:絕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傳誦

      三、寫生字。

      共、絕

      第三課時

      一、背誦三、四段。

      二、練習。

      1、抄寫詞語。

      2、完成《練習冊》P50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3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也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主人公是西漢名將李廣。李廣駐守邊疆的時候,讓敵人聞風喪膽,號稱飛將軍。

      2.哪位同學給大家復述一下這個故事。

      3.誰能只用短短期20個字,把它復述下來呢?(盧綸可以)

      二、品讀古詩

      1.板書課題、作者,指名讀,齊讀。

      2.小組內先處理生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注意指導“塞”、“曲”、“棱”的讀音)

      3.小組展示(達到目標:通順無錯誤)

      4.劃節奏讀----小組再試讀----再次展示(達到目標:有清晰度、表現力。適當的停頓)停頓是表達語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韻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

      5.關鍵詞語重讀----加著重號-----再次重讀展示(能說明重讀它的理由,渲染環境,讀出意境)

      6.師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演繹(配樂朗讀)

      7.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贊嘆與敬佩,試背《塞下曲》

      三、全詩整合。

      1、詩中的將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么你會有這樣的印象?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可以嗎?請大家跟我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好不好?師生合作。

      四、拓展延伸。

      李廣作為我國歷的一代名將,贊頌他的可不止盧綸一個,其中唐代的王昌齡也寫了一首詩———《出塞》。

      五、作業

      辦一期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手抄報。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4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背詩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從小到現在一定會背不少古詩了吧,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誰背的多,好不好?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誰先學會。(板書課題《草》)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草》這首詩。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結合語境自主認讀。

      (3)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糾正字音榮、燒。

      2.聯系生活識字枯、榮。

      三、細讀古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古詩,你學懂了這首詩的哪個詞或哪句詩,匯報一下。

      2.小組內互相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師適時引導點拔。

      3.指導朗讀:你喜歡詩人描寫的小草嗎?為什么?

      4.讓我們在朗讀中去贊美小草吧!

      (指名讀──配樂讀──比賽讀)

      5.聽著你們的朗讀,我感到了春天是多么的美!詩人白居易把我們帶到了廣闊無邊的草原上,讓我們領略了草原上的美景,誰能把你查到的有關詩人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6.情境背誦,教師引導學生背誦。

      7.指導寫字

      學習書寫枯、榮、燒3個字。

      (1)指名說說每個字書寫要注意什么。

      (2)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四、知識拓展,積累運用

      1.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2.填空:

      離離()()(),

      一歲一()()。

      野火()()(),

      春風()()()。

      五、作業

      背誦白居易的其它詩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草

      白居易

      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生命力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海底世界》教案3。

      2.通過對本課重點段的教學,進行句與句之間聯系的訓練。

      3.學會本課生字、詞,讀準多音字“參”,會用“普通”和“物產豐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2.指導學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查字典自學生字、詞,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到過海邊嗎?你看見過大海嗎?大海一望無際,大海波瀾壯闊。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壯觀,你可曾想過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呢?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去海底旅行,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奧秘吧!

      (二)教師范讀課文。(配樂),學生邊聽邊想海底世界的樣子。

      (三)學生聽讀后簡述海底世界的樣子。

      (四)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文中生字,并通過查字典自學生字、詞。

      可讓學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進行自學。

      例:

      (五)檢查自學。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糾正讀音。

      2.提醒學生注意特殊韻母或整體認讀音節的發音。

      例:“卻”:qu8韻母中“{e”中的“{”上面的兩個點去掉了,這是因為{見到j、q、x后要脫帽行禮,萬不可寫成q{e。

      “私”s9和“異”y@是整體認讀音節。

      3.提示學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組詞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4.指名分析字形結構。

      “卻”是左右結構,右半部是“卩”,不要寫成“阝”。

      “異”是上下結構,上半部是“巳”,不要寫成“己”。

      5.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組詞的方式作鞏固練習。

      私( ) 兔( ) 煤( )

      和( ) 免( ) 謀( )

      肌( ) 異( ) 峽( )

      饑( ) 導( ) 狹( )

      (六)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語質疑,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海底世界》教案3》。

      1.比較近義詞,理解詞義。

      奇異——特別,與“平常”不同,與“奇怪”意思相近。但“奇異”多用來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應用范圍廣。

      蘊藏——與“儲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潛藏而未顯露或等待開發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竊竊私語——原指人們偷偷地小聲說話。本課是把海底動物發出的聲音比作人在“竊竊私語”,顯得很生動。

      物產豐富——物產:天然出產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豐富:(物質財富、學識經驗)種類多或數量大。即:天然出產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種類繁多,數量大。

      (七)再次讓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八)作業。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通過課文3、4自然段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

      (二)指導學生讀懂3、4自然段,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讓學生看錄相。

      2.說說你看到的大海深處是什么樣兒的?

      (二)抓重點句,了解特點。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讓學生思考,文中哪句話概括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特點?

      3.指讀有關句子:

      “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4.這句話著重介紹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點?

      (兩方面特點: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

      (三)粗讀課文,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并根據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段落。

      2.指名回答,課堂討論。

      通過討論讓學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側重講海底世界景色奇異。4、5、6自然段側重講海底物產豐富。

      3.引導學生回顧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1)思——問題。

      (2)畫——重點句。

      (3)找——重點詞語。

      (4)說——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異。

      (1)指讀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風浪嗎?有光嗎?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點句。

      “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

      (3)課堂討論:“依然”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將句中“依然”換成一個與它意思相近的詞,使句子意思不變。

      “依然”指依照原來的樣子。經過討論,句中“依然”一詞,可換成與它相近的“仍然”,句義不變。用這樣近義詞替換的方式,讓學生從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當海面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卻同原來一樣寧靜。

      (4)海底有光嗎?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讀有關句子,讓學生從中找出重點詞“卻”,然后展開討論:“卻”在這句話中起什么作用?

      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卻”在句中有轉折連接的作用,說明黑中有亮。

      2.學習第3自然段。

      讓學生運用學習一段話的方法,學習這一段。

      (1)思。想一想這段話有幾句?每句話是什么意思?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2)指讀句子,并分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會背誦。

      2、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真摯感情。

      3、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自讀自悟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詩人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語: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更以它意境深遠、含義深刻、瑯瑯上口的獨特藝術魅力受到人們喜愛,你們喜歡古詩嗎?

      哪位同學能背背你最喜歡的一首古詩。(請學生背背)

      看到同學們背得那么起勁,老師也想背一背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歡迎我嗎?(老師背誦《泊船瓜洲》)

      2、揭題:剛才老師背的就是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這首詩《泊船瓜洲》。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1、結合文中的“預習”,讀讀古詩,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2、引出學習古詩的方法。(1、知詩人,解詩題;2、釋詞語,明詩意;3、入詩境,悟詩情)

      三、運用方法,學習古詩

      (一)知詩人,解詩題

      1、你們知道王安石嗎?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教師作適當補充)

      2、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

      過渡:詩人把船停泊在瓜洲這個地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請你跟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學習,用你們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學前兩句,也可以學后兩句,還可以整首學,看你們能知道些什么。

      (二)釋詞語,明詩意

      1、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教師巡視與學生交換意見。

      2、匯報學習情況。

      3、引導學生了解京口、瓜洲、鐘山三地的'位置關系。

      4、指導朗讀一、二句。

      隔著一條江、又隔著幾重山,作者的家鄉近在咫尺,可見思鄉之情切,看誰能讀出詩人思鄉之情切。(比較讀、自己讀、齊讀等)

      5、重點理解:又綠、何時

      6、指導朗讀三、四句。

      江南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長江兩岸,這時候的家鄉春暖花開、滿眼新綠、生機勃勃,家鄉是如此之美,但作者卻發出了無奈的長嘆:明月啊明月,你什么時候照著我回故鄉呢?請同學們試讀出詩人的無奈之情。(找小伙伴互相評價讀,個別讀,齊讀)

      7、試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8、交流所知道的資料:作者的家鄉近在咫尺,思想之情切,為什么不能回家鄉?

      (三)入詩境,悟詩情

      1、配樂(古箏樂)朗誦全詩。

      2、體會“綠”字的妙用。

      (1)你認為哪一句詩寫得最美?哪個字用得最好?

      (2)據說詩人開始時不是用“綠”字,同學們想想詩人可能用過哪些字?

      (3)討論:詩人為什么選擇了“綠”字?

      (4)師歸納:這個“綠”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風景寫活了,其他字只寫了春天的到來,而“綠”字用在這里仿佛是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春風吹過江南一下變綠的畫面,盡情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家鄉的熱愛和家鄉美景的思念。

      3、配樂(古箏樂)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心中無限情,一個“綠”字表達了詩人濃濃的思鄉情,使《泊船瓜洲》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讓我們再讀讀這首名詩吧。

      4、背誦。

      四、總結延伸

      1、思鄉是人類恒古不變的情懷,許多詩人的詩中都表達了這種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鄉名詩。

      2、你還知道哪首思鄉詩,背給大家聽聽。

      五、布置作業

      1、背誦《泊船瓜洲》。

      2、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游子吟》。

      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又綠 思念故鄉

      何時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7

      教師:同學們,人世間最動聽的話語是關愛的話語,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偉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今天這節語文課,我們就學習一篇令人心動的課文。請同學們把書翻到47頁,我們先聽一聽課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向我們訴說了什么。饒旭日,請你讀第一段。朱若晨同學,請你讀最后一段。請讀。

      饒旭日: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癡。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數次“折磨”之后下的結論。在他們聽來,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鋸床腿。這些話使我感到十分沮喪,我不敢在家里練琴了。我發現了一個練琴的好地方,樓區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樹林,地上鋪滿了落葉。

      朱若晨:后來,拉小提琴成了我無法割舍的愛好。我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我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那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

      教師:同學們,你們發現課文的首尾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通過剛才兩個同學的讀,我發現第一自然段講的是:以前作者拉小提琴特別不好,但是經過他唯一的聽眾給予他自信之后,他的小提琴曲拉得特別好了,而且已經可以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演奏了。

      教師:很好!也就是說,首尾兩段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學們,咱們師生合作,說幾組句子,我說句子的前半句,講作者開始怎樣,你們說最后的結果。我們看看形成了怎樣鮮明的對比,可以嗎?好,那我先說:“開始,作者拉琴很生疏。后來……”誰接著說?請你說。

      學生:后來,拉小提琴成了作者無法割舍的愛好,并且拉得非常熟練。

      教師:很好!開始,作者連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后來……

      學生:后來,作者能熟練地拉許多曲子。

      教師:非常好!開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后來……

      學生:拉小提琴成了作者無法割舍的愛好。

      教師:非常好!開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喪。后來……

      學生:作者有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

      教師:非常好!開始,作者被家人稱為音樂白癡。后來……

      學生:后來,他成為了拉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的一個人。

      教師:能當著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請你寫在這里(指黑板)。好,同學們,這一切都總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出示幻燈片:老人的形象),那清晨里──

      全體學生:唯一的聽眾。

      教師:(板書:唯一的聽眾)好,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根據課文首尾兩段的內容,提出一些探究的問題呢?請鮑思杰先說。

      鮑思杰: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個音樂方面的白癡,但后來,就能當著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

      教師:你的意思是說,為什么作者能有這么大的進步?這個問題提得好。

      學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時候,為什么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而且那個“耳聾”打了引號。

      教師:對呀,“耳聾”這個詞打了引號。同學們預習了課文,你們說,這位老人是真正的耳聾嗎?

      全體學生:不是。

      教師:對啊,最后還是打了引號。那你們要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學生: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說自己耳聾?

      教師:非常好!接著說,你們還想探究什么?

      學生:那位老人都給了作者怎樣的幫助,使他從一個“音樂白癡”成了一個“小提琴演奏家”?

      教師:(板書:音樂白癡)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也就是說,這位唯一的聽眾,她不曾給過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導,也不曾給他講解過拉琴的竅門。那么,她是怎么幫助作者的呢?是怎樣做唯一的聽眾的呢?她為什么要稱自己耳聾呢?好,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細讀課文。下面,我請同學們自己默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邊用心地默讀,一邊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樣相識的?(出示幻燈片:加上作者拉琴的形象)他從老人那里,獲得了什么?好,下面請同學們先默讀。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8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借助插圖,了解課文內容。

      3、通過采用擬人的寫法,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4、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了解課文采用擬人的寫法的作用。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什么?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匯報:教師講解。

      4、鞏固識字:搶讀生字比賽、開火車讀詞語。

      5、寫字指導:教師示范講解。(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

      三、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讀準字音,做到正確、流利。

      2、分小節讀課文:說說每小節寫了什么?

      第一小節:寫小鳥最快樂,寫出小鳥的活潑可愛。

      第二小節:寫小鳥最活潑,寫小鳥是人類的朋友。

      第三小節:寫“紅領巾”的愛鳥行動。

      3、同桌間一問一答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2、培養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自瀆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朗讀感悟。小組合作學習。

      思考:1、“紅領巾”為什么加引號?“紅領巾”指什么?

      2、小鳥為什么說“紅領巾”真好?應怎樣讀?

      3、你覺得小鳥可愛嗎?為什么可愛?

      三、全般討論得出答案。

      1、指名讀出贊美的語氣。

      2、借助圖片理解可愛——外形、叫聲、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教師范讀,學生全班讀。

      五、實踐活動:小組討論一個愛鳥護鳥方案。

      六、布置作業。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9

      一: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的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二:由圖入題

      1:觀察插圖或教學掛圖,你猜一猜,課文描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節的什么情景?(盛夏時節鄉間田野孩子們無拘無束的生活情景)

      2:鄉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認真讀一讀課文吧!(板書課題)

      三:感知課文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課文幾次寫到“麥哨”?是怎樣描寫的?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兩次寫到“麥哨”。你呼我應,此起彼伏,歡快柔美;鄉村孩子在田野中無拘無束的快樂游戲)

      2:默讀課文,畫出重點詞句,寫出真實感受。

      3:組內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語言

      1:畫出你自己最喜歡的語言,試著讀出喜歡的感情。

      2:教師巡視指導朗讀。

      3: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五:擴展閱讀

      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

      課后反思:

      省略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體會一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重點是了解和掌握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的恰當運用。

      2、使學生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3、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他們要愛護小動物。引導學生理解只有細致的觀察,才能生動準確地寫出感人的文章。

      教學重點: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只有細致的觀察,才能生動準確地寫出感人的文章。

      教學手段:啟發、引導

      學生學法:朗讀、交流、演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小蝦》,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會想起飯桌上那一盤盤香噴噴的油炸大蝦,其實,但是你知道小蝦的生活習性嗎?你知道我們如何與他們友好相處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入課文來感受小蝦的可愛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師:下面請大家輕輕的打開書第38頁,根據老師的自學提示來感悟課文的內容。

      自學提示: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從課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蝦的哪些知識?

      3. 細讀第3、4自然段,思考這兩段話分別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作者是怎樣觀察小蝦的?

      2.反饋學生自學情況:

      (1)、從課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蝦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發言)

      (2)、這段話中還有兩個特殊的句式,誰來說一說?(讓學生改寫反問句)

      師: 今天我們可長了不少的知識,回家后咱們可以可以考一考爸爸媽媽,看他們知道不知道,好不好?

      導入:細心的作者通過觀察,不僅認識了小蝦的外形,還介紹了小蝦的哪些特點呢?

      (3)、學習第三自然段,抓住小蝦吃食物的時候動作的有趣再進行交流。

      思考:這個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主要圍繞那一句話來寫的?

      指名反饋:讓學生理解“有趣“一詞。

      導語: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具體描寫小蝦真有趣的?(讓一名學生讀出)

      “它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總是先用鉗子輕輕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著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覺得沒有危險了,才用兩個鉗子捧著食物吃起來”

      @、先讓學生讀

      師:你喜歡這句話嗎?為什么?體會小蝦吃食物時候的小心警覺。

      @、老師也寫了一句話,讓學生比較。

      導:作者運用了哪些詞語使它得小心警覺更加生動具體?----生發言。

      @、在描寫小蝦吃食物的這段話中有許多表示順序的詞語,你找到了嗎?

      教師小結:有順序地說話讓人看得明白、聽得明白。老師想和你們合作讀一下這句話,我來讀這些表示順序地詞語,你們來讀其他的。 (你能嘗試著說一句嗎?比如說早晨起來……)

      (3)除了小蝦吃東西有趣之外你認為還有是們時候有趣?

      發揮想象:還有的。。。。。。

      用有的。。。有的。。。。來說一句話、

      引導學生總結學法

      讀課文---找出中心句---抓住關鍵詞進行理解---展開想象

      d、學生運用學法小組自學第四自然段

      師: 剛才我們從作者那生動細致的描寫中感受到了小蝦的有趣,那么小蝦生氣時又是什么樣呢?現在我們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分小組進行學習。

      集體反饋:

      (1)中心句

      (2)找出描寫小蝦生氣時的句子。

      (3)抓住了哪些詞語(學生能用這些詞語來說句子)

      師:小蝦的搏斗究竟有多么猛烈呢?你能想像得出嗎?誰給大家說一說?

      生:一只小蝦生氣了,它蹦了起來,一下子落到了另一只小蝦的身上。這只小蝦 很生氣,心想:我又沒惹你,為什么來打我?于是它就用大鉗子夾住了剛才那只蝦。那只蝦想:原來是你惹我呀!看我怎么收拾你!也一扭身抱住了它。它們兩個就扭打在一起了。

      師:同學們看,小蝦即使是生氣的時候,也是那么可愛。讓我們就用這種心情來讀一讀

      g:小蝦那么可愛,有趣,作者喜歡小蝦嗎?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隨著小霞的不斷繁殖,小蝦的數量越來越多,同時也帶給了大家越來越多的樂趣。

      三、暢所欲言

      1、 談談自己有什么收獲。

      2、 你喜歡小蝦嗎?為什么?

      3、 你還喜歡哪些動物?說出原因。

      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動物朋友,下面讓我們歡迎它們的出現。

      4、師小結:不僅僅是小蝦,我們應愛護所有的小動物,學會和他們友好相處,從而使大自然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的小生靈而更加美妙。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11

      〔解題〕

      這是孟浩然寫的五言絕句。“宿”,住宿。“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宿建德江”,指在建德江停船宿夜。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羈旅的惆悵,對故鄉的思念。

      〔結構分析

      前兩句寫日暮時分,停船靠岸。這是敘事,為下文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后兩句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這是鋪寫景物,將一顆愁心融入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

      〔語意理解〕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移舟”,劃動船只。“泊”,停泊,使船靠岸,有停船宿夜的含意。“煙渚”,煙霧迷蒙的水中小塊陸地。“日暮”,旅途又增添了新的愁思。第一句寫行船停靠在江中煙霧迷蒙的小洲島。這一句不僅點了《宿建德江》這一詩題,而且為后面寫景抒情作了準備。第二句寫在黃昏時刻,在孤船小舟上,驀然又出新的愁緒。第二句的“日暮”很關鍵,因為“日暮”,船才需“移”而停宿,江面才會水煙蒙蒙,“客”才會生出新愁。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野曠”,空曠的原野。“天低樹”,遠處的天比近處的樹還低。“江清”,澄清的江水。“近人”,與前一個詞相聯,寫江水清,月兒明,好像與舟中之人更接近,使人備感親切。這兩句,寫詩人懷著愁心,在廣袤而寧靜的自然中,經求索而發現孤月竟與詩人那么親近,于是,寂寞的愁心得到慰藉。

      〔寫作特點〕

      1.情景相生,思與境諧。

      本詩除第1句外,都是寫景,寫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他善于將情思寄于山水之中。此刻,面對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千愁萬緒涌上心頭。在這如畫的景色中讓人體味到詩人內心的不平靜。

      2.恬淡孤獨,淡中有味。

      全詩給人以恬淡孤情之感,詩人寫宿建德江,不見他人;寫日暮、曠野、江水、明月,構成淡雅的情境,似乎遠離世俗塵囂。但細體味,卻隱有作者奔騰的思緒:對求仕希望破滅的憂憤、對長期羈旅的寂寥、對故鄉的思念、對人生坎坷的悵惆……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1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古詩,談話導入

      1.指名背誦古詩《草》。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3.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古詩《小池》。

      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楊萬里描寫暮春時節的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運用各種方法識字。

      (1)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字。

      (2)組詞識字。如,宿,住宿、宿舍。

      (3)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離籬、味未。

      3.指導寫字。

      (1)小組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2)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三、細讀古詩,總結學法

      1.誰能說說我們學習《草》這首詩時是按照怎樣的學習步驟來學習的?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2.請同學們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來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學生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

      (2)匯報。(教師適時點撥、幫助)

      四、誦讀詩句,進入意境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象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孩子在捕捉蝴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當黃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中找不到時,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3.比賽讀:誰讀的好?好在哪兒?

      4.背誦: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五、鞏固古詩,能力培養

      你能把這首小詩編成一個小故事嗎?小組交流。

      六、作業

      1.背誦古詩。

      2.把《宿新市徐公店》這個故事講給自己身邊的人聽。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笆小路

      黃蝶黃花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學家原因。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生字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韙,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

      (1)學生自由質疑

      (2)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識文中的生字新詞。

      2、引導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學生自由讀文。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評議,糾錯正音。

      6、結合評議,認識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詞。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3、學生獨立給課文分段

      4、分明名反饋,評議。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質疑: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2、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饋,交流、評議,認識兄弟倆與達樂文

      (1)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于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五、總結課堂,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學生齊讀課文第1~4自然段。

      3、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去讀課文,查資料。

      六、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

      2、查找資料,了解達爾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

      2、說說上節課學了文中哪些內容,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回憶兄弟倆到底是怎么考達爾文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倆考前的準備工作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2、教師導言:聽說達爾文要來,兄弟倆的心情如何,他們有什么想法?

      3、指名反饋

      4、學生裝有感情地朗讀第5、6自然段,讀出文中感嘆號表示的興奮、高興的語氣

      5、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邊說了幾句悄悄話,他會說些什么?

      6、質疑:兄弟倆是怎樣制作這個怪蟲標本的呢?

      7、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7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倆考的過程與結果

      1、教師導言?過了幾天達爾文爺爺綞來了,兄弟是怎么考達爾文工團的?

      2、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3、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

      4、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學生裝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6、議一議?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四、總結課堂,布置作業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后,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14

      【教學目標】

      1、認識“彤、陪”2個生字,會寫“彤、霞、陪、趁”4個生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浪花、睡覺、睡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太陽是大家的,人類應友好相處。

      【課前準備】

      懂得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太陽是大家的,人類應友好相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導入:

      我知道同學們特別喜歡猜謎語。現在老師來說一條謎語,大家可要認真聽,動腦筋猜啊!有位長壽老公公,天亮從東來出工。他把光明給世界,還把溫暖灑人間。要問公公在哪里,請你仔細看畫中。

      2、學生猜謎,教師引導。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讀一讀: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畫一畫:

      畫出本課生字,多讀幾遍。

      3、認一認:

      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4、幫一幫:

      四人為一小組互讀課文,互相幫助指正。

      5、比一比:

      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讀課文,比一比哪個小組讀得正確、流利。

      三、朗讀感悟

      1、讀一讀:

      自由讀文,想一想這首詩告訴了我們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畫出來。

      2、幫一幫:

      小組內同學互相說一說讀了這首詩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共同研究。

      3、說一說:

      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感悟詩句中所蘊含的意思,并結合第二小節,啟發學生說一說太陽做了哪些好事。除詩中所寫的之外,太陽還做了哪些好事?指導學生仿照詩句進行補充,如:

      她使莊稼茁壯成長,

      她使動物有了溫暖的家;

      她陪著小朋友在學校學習,

      聽他們充滿童趣的談話。

      4、朗讀最后一節,結合插圖,說說這一節的意思:

      ⑴ 從對別的國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陽、盼望太陽的描寫中,感受太陽是大家的;

      ⑵ 太陽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國人民要友好相處。

      5、議一議:

      提出在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11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

      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樣子的,懂得遇事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學點與難點

      1、讓學生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理解老人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推理的過程;能用因果倒裝句式正確地把老人的推理過程說出來。

      2、培養學生預習課文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平時多觀察,勤思考的好習慣。

      三、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

      3、能區別“走失”和“丟失”的不同意思。

      4、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1)投影駱駝圖后問:這是什么動物?誰能說說駱駝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2)投影“從前有個商人走失了一只駱駝,問:“走失”是什么意思?可以換成“丟失”嗎?

      (3)商人走失了駱駝,于是就發生了一個“找駱駝”的故事,出示:13找駱駝

      (4)看了課題,你想知道那些問題?

      2、引導質疑

      (1)聽課文錄音,想想剛才提的問題,那些聽了錄音就解決了。

      (2)今天老師還要教給大家一種新的預習課文的本領。出示“閱讀提示”,通過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是“學習課文,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

      (3)指導預習課文的方法與步驟。

      ①讀通課文,讀準生字的音;注意多音字的讀音;分析生字的形,記住字形。

      ②劃出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想想新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詞語寫在作業本上。

      ③再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句子和內容下劃上“—”線,打上“?”。

      3、反饋交流,評析學生提出的問題。

      (1)認讀生字卡片。

      (2)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對有價值的問題要及時表揚肯定,對“偏題”要妥善處理

      ,正確引導。

      (3)緊扣閱讀訓練重點及學生預習前、后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結。

      4、完成作業。

      (1)《作業本》題2。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生字,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駱駝的情況的。并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式補充完整。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檢查生字,聽寫生字。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一段主要講什么。

      (2)這段主要講什么?從那里看出商人的心理很著急?用著急的語氣讀讀商人的話。

      3、學習2—9自然段。

      (1)布置自學。要求:①輕聲朗讀2—9自然段。②同桌討論:老人知道商人丟失的那只駱駝有那些特征?老人說得對嗎?你從哪兒看出來?

      (2)反饋

      ①讓學生用“老人知道商人丟失的那只駱駝

      ”的句式說出駱駝的三個特征,先分三句說,后綜合起來說。

      ②商人三次回答老人的話是怎樣說的?

      ③比較“是的”、“不錯”、“對極了”的異同,說說商人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④“忿忿”是什么意思?商人的心情為什么會轉喜為怒?該怎樣讀出“忿忿”的語氣來?

      (3)分角色朗讀2—9自然段。

      4、學習第10自然段。

      (1)默讀第10自然段

      ,思考:老人并沒見過商人的駱駝,可卻能那么準確地說出駱駝的特征,這是為什么?請把老人得出結論的依據找出來。

      (2)“不緊不慢”是什么意思?

      (3)請用“不緊不慢”的語氣說說老人的話。

      (4)練習用因果句式說寫句子。

      5、作業:(1)照樣子把句子補充完整。

      (2)抄寫詞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繼續進行因果句式的說話訓練。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復習。

      (1)聽寫詞語。

      (2)分角色朗讀1—9自然段。

      (3)請你用不緊不慢的語氣,仿照例句回答商人的疑問。

      2、繼續學習第10自然段。

      (1)齊讀“至于……順著它的腳印去找”句。

      (2)理解“至于”的意思。

      (3)仿照例句說話。

      3、學習第11自然段。

      (1)齊讀第11自然段,看看商人找到駱駝了沒有。

      (2)“果然”是什么意思?“果然”說明了什么?

      4、總結。

      (1)老人為什么能幫助商人找到駱駝,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2)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你還知道了什么?

      5、課堂練習:《作業本》3、4、5題。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文的教案12-13

    小學語文課文的教案12-13

    小學語文《冬冬讀課文》教案07-29

    小學語文課文教案06-10

    小學語文《冬冬讀課文》教案03-13

    小學課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5-19

    小學語文課文《白楊》教案05-21

    小學語文課文《家》教案08-01

    小學語文匆匆課文教案04-12

    小學語文爺爺課文教案08-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永久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 婷婷六月激情六月色六月 | 在线精品国产大象香蕉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 亚洲春色中文字幕我是洋洋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