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七年級下冊《愛蓮說》教案

    時間:2022-08-25 20:48:3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七年級下冊《愛蓮說》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七年級下冊《愛蓮說》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七年級下冊《愛蓮說》教案

      導入新課

      同學們,水陸草木之花,可愛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喜歡它呢?說說看。(學生眾說紛紜)有人說,喜歡花的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這么多善良的心。

      作者簡介

      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周敦頤)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峰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的哲學思想有很大影響。在《周元公集》。

      師:要注意“頤”字左邊的寫法。

      解題

      “說”是議論文的的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愛蓮說》就是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叫一位同學上黑板注音)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漣(lián)枝蔓(màn)

      褻玩(xiè)隱逸(yì)頤(yí)噫(yī)鮮有聞(xian)

      師:一學生帶讀

      2、全班朗讀課文

      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去讀。

      3、教師范讀

      理解重點字詞

      1、蕃(多)獨(惟獨)甚(非常)而不染(表示轉折)(沾染污穢)濯(洗滌)清(清水)妖(美麗而不莊重)不蔓不枝(長藤蔓)(長枝節)——屬于詞類活用

      香遠益清(更加)(清香)亭亭凈植(聳立的樣子)(立)焉(呢)予謂菊(第一人稱我)(認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鮮有聞(少)宜乎眾矣(應當)(多)

      中通外直(暢通挺直)

      (文中有一對反義詞是蕃和鮮。)

      2、了解兩個古今異義

      植宜

      3、一詞多義:

      (1)“之”字用法

      ①水陸草木之花。之: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無絲竹之亂耳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何陋之有。之:助詞,在這里是賓語提前的標志,無實義。

      (2)清:清澈(濯清漣而不妖);清香(香遠益清)遠:遠播,形容詞用作動詞(香遠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離長,(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詞類活用:

      1、蔓:名詞用作動詞,長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例句:香遠益清

      4、清:形容詞作動詞,顯得清幽。例句:香遠益清

      5、翻譯全文

      分析課文

      1、周敦頤喜歡什么樣的花,大家知不知道?(蓮花)

      師:蓮花的別稱還有(荷花、芙蓉等)

      2、寫獨愛蓮的原因是什么?課文中哪些句子是著重寫蓮花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寫蓮是從幾個角度寫的?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香遠益清

      姿態——亭亭凈植

      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這幾個角度各寫出了蓮花的哪些品格?

      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嘩眾取寵)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豁達大度,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味道——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姿態——亭亭凈植

      (志潔行廉或獨立高潔)

      氣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自尊自愛令人敬重)

      師:總結:蓮花的整體的形象是端莊美麗,令人敬重。我們知道了作者愛蓮,不僅因為蓮花姿態美麗,而且更因為蓮的品格高尚。

      師:那么我們知道了蓮品格高尚,作者把它比喻成什么?(君子)

      5、課文寫了蓮,還寫了哪幾種花?分別比作什么?

      回答:還寫了菊和牡丹。分別比作隱逸者、富貴者。

      6、文章題為愛蓮說,為什么還要寫其他花呢?

      作者寫蓮,同時又寫菊、寫牡丹其用意是起襯托作用。

      菊正襯,牡丹反襯。這樣,更能突出蓮的君子的品格,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7、剛才我們知道了菊比作隱逸者牡丹比作富貴者。為什么?

      隱逸者呢?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而隱居避世,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就像陶淵明一樣(陶淵明一生清廉,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他從復雜的宦海中掙脫出來后,回到家鄉,躬耕壟畝,過起了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并且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歸園田居》和飲酒詩系列),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

      師:作者喜歡嗎?(贊美惋惜)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陶后鮮有聞)富貴者呢?因為牡丹花十分濃艷,花朵碩大,有人評價為“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從唐朝起就成為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貪慕榮華,追名逐利。

      師:作者喜歡嗎?(十分鄙視、厭惡)

      師:你是從哪一句看出來的?(牡丹之愛,宜乎眾人矣)

      師:那么君子是怎樣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污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

      師:蓮花這般高潔,在當時喜歡她的人多嗎?有何憑證?此話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心情?(不多。“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感慨、痛惜)

      現在我們明白了,作者贊美蓮,其實是要贊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為人正直,名聲很好,又很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種花來比三種人,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托物言志。當時社會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貴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會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列的鄙視!結尾的兩句話一問一嘆,發人深省,文章的主題多深刻啊!(齊讀噫……)

      小結

      本文通過對蓮花形狀的敘寫和評論,借花喻人,闡述自己不慕榮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委婉地批判了社會上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庸俗世風。

      齊背課文,再次感受作者潔身自好的生活情趣。

      結束語:

      通過今天的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蓮花一樣的人。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遠離世俗物欲的誘惑,做一個品德高潔、通達正直的君子,讓君子之德傳揚天下,讓君子之名遠播,讓君子之行引領眾生;那么,君子之德就會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成為世間一道亮麗的風景。

    【語文七年級下冊《愛蓮說》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七年級下冊《愛蓮說》教案04-07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案04-27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案08-25

    《愛蓮說》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07-29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02-03

    《愛蓮說》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下冊)12-05

    愛蓮說語文教案06-29

    七年級語文下冊愛蓮說教學設計02-04

    愛蓮說語文教案課文08-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日本特大a猛片 | 日本免费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思思久久99热这里精品66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