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8-09 11:23:57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8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1、讓兩位學生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

      2、師述:同學們,剛才的兩位學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自由議論)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一個人是否講禮貌,往往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剛才兩位同學的表現(xiàn)是老師故意安排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專門談禮貌的課文。

      3、課件出示課題:請同學們一起把課題讀一下。

      二:初讀課文。

      1、《談禮貌》這篇課文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什么是禮貌?為什么要講禮貌?文章號召我們怎樣做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讀課文。

      課件出示:

      自讀課文,要求:

      (1)、能讀準課文中的生字,讀通順課文中的句子。

      (2)、邊讀邊思:課文主要說了一個什么事理?

      (3)、認讀生詞。

      師述:同學們讀得很認真。現(xiàn)在我們來看課文中的生詞,能把它們讀正確嗎?

      2.檢查初讀情況

      (1)課件出示生字詞:

      岳飛 討嫌糾正

      師傅和諧 彬彬有禮

      (2)、讀順相關語句。

      師述:文中有一些重要句子需要我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讓我們來試一試。(教師逐片范讀)

      課件逐片出示: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

      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yǎng)。

      學會禮貌待人,恰當?shù)厥褂枚Y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3、整體感知。

      師述:剛才我們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看,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什么?接著文章用了哪幾個事例進行論證?文章的最后又是如何總結全文的?

      課件出示:

      文章一開始提出了什么?接著用了哪幾個事例進行論證?文章的最后又是如何總結全文的?

      小結:

      這篇課文一開頭提出“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接下來用了三個具體的事例來說明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好處,最后再一次強調“學會禮貌待人,恰當?shù)厥褂枚Y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三:書寫生字

      1、 生先描紅,再說說應注意的問題

      2、 重點指導:嫌、傅、諧

      3、 學生臨寫。

      四:作業(yè)

      1、 熟讀課文。

      2、 文中的三個事例讓你明白了什么?結合實際生活來理解。

      3、 收集生活中關于禮貌的名言、俗語以及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猴子栽樹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見、有耐心,不要見異思遷、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則,到頭來只能兩手空空、一無所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認識10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難、重點:

      1、通過閱讀課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見、有耐心,不要見異思遷,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文中的對話。

      3、復述課文。

      4、學會書寫10個生字。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讀書指導

      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語文學習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語文學習目標。本課教學的讀書指導應以讀為本,將多種形式的讀、多種層面的讀作為理解課文、培養(yǎng)語感、涵養(yǎng)情感、積淀語言、領悟道理的主要方法。讀通、讀懂、讀好也是學習課文的主要目標。

      1、談話導課,揭示課題。

      分步出示課題。先板書“小猴”,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知道的關于小猴子的故事,調動學生前期經(jīng)驗,奠定學習本課的知識前提和情感前提;再板書“栽樹”,設置懸念,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激發(fā)閱讀興趣。

      2、讀通課文。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難讀的生字、詞語、句子標記出來反復練讀。

      (2)學生合作讀課文:同桌互讀,糾正讀音、停頓、語氣等問題。

      (3)師生合作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輕聲伴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對重點字的正音和長句子的停頓。如“栽”、“所”是平舌音,“施”是翹舌音;“擂”是后鼻音,聲母是l而不是n;“櫻”是后鼻音,“耐”的聲母是n而不是l。文中的“兄弟”的“弟”讀輕聲。如長句子“小猴子/在山坡上剛栽上/一排梨樹”、“他/到處吹噓/自己種的桃樹/三年就能結出大桃子”要讀好停頓,防止把完整的意義單元讀破。)

      3、讀懂課文。

      (1)小組合作學習:默讀課文,照例子填空。

      小山羊 杏樹 四年 栽樹 杏

      小黃牛

      小白馬

      小猴子在干什么呢?他真的是“一無所得”嗎?

      (2)完成課后討論題和揭題時提出來的問題。

      (“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對課文的解讀不是惟一的,關于本課的寓意,學生如果能結合具體事例或關鍵詞句說出小猴子大吹大擂、盲目看樣、急于求成、朝三暮四,急功近利等意思都應給予肯定;當有學生對小猴為美好愿望而努力、不斷追求更好辦法提出肯定時,教師也應認可。能否形成一致的認識沒有必要也不可能,重要的是對學生個性的張揚和多角度看問題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

      4、讀好課文。

      (1)讓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對話,反復朗讀。

      (2)學生朗讀對話,教師相機指導,通過語氣變化體會“大吹大擂”、“吹噓”、“不耐煩”等詞語的意思。

      (3)分角色朗讀全文或給課文的動畫片配音。分角色朗讀不是簡單地輪讀課文,而是設身處地進入情境,將心比心地體驗,訴諸情感地表達。可按如下的教學流程設計:設置故事情境——把握角色特點——形成角色感——分角色朗讀——朗讀評價。

      5、復述課文。

      舉例子讓學生明白復述課文與背誦課文的區(qū)別。(如復述課文第一節(jié):春天到了,正是栽樹的好時節(jié)。小猴子在山坡上栽下了一排梨樹,累得滿頭大汗。他看著自己剛栽下的梨樹,就覺得馬上會結梨子了,于是大吹大擂起來:“我栽的梨樹要結大梨子啦!我栽的梨樹要結大梨子啦!”)

      二、積累內化

      1、歸類積累詞語:

      果樹名:

      動物名:

      (先讓學生抄寫課文中的詞語,再寫出課外積累的。)

      完成課后的“自選詞語”練習。

      2、按順序排列下面的詞語:

      結果 施肥 栽樹 開花

      3、聯(lián)系課文插圖了解“滿山遍野”、“兩手空空”、“一無所得”的意思;也可以讓學生看圖說話,用上這些詞語。

      三、遷移練習

      1、認讀生字。

      除其他方法外,可以連生字成句,讓學生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鞏固生字。如:

      兄弟栽樹,澆水施肥。秋天剛到,果實遍野。

      小猴拔樹,一無所得。要問原因,請你回答。

      2、指導書寫10個生字。

      先讓學生觀察這幾個生字的字型特點,說說寫字時應該注意什么。寫獨體字筆畫要舒展,重心要穩(wěn)定;寫合體字要注意部件的比例和位置,特別是獨體字做偏旁后一些筆畫的變化。教師范寫,學生書空,再讓學生在配套用書《寫字》中練寫。

      易寫錯的字:“野”,在寫“予”時不要少點、多撇;

      不易寫好的字:“坡”、“改”、“種”,注意左邊偏旁同獨體字“土”、“已”、“禾”在書寫上的變化。

      四、實踐活動

      1、排演課本劇。

      (1)“招聘”小演員: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分成“小猴子”演員組、“小山羊”演員組、“小黃牛”演員組、“小白馬”演員組。

      (2)排練:背誦對話,設計動作,練習表演。每個小組推薦一名表演最好的同學。

      (3)表演課本劇。全班評議。

      (依據(jù)課文中的角色特點和關鍵詞句進行評議。)

      2、到了第二年,小猴子會怎樣做?請以《又是一年植樹時》為題,拓展教材,展開想像,續(xù)說課文。也可以編排成課本劇教學目標:

      1、通過小猴子栽樹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見、有耐心,不要見異思遷、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則,到頭來只能兩手空空、一無所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認識10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難、重點:

      1、通過閱讀課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見、有耐心,不要見異思遷,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文中的對話。

      3、復述課文。

      4、學會書寫10個生字。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讀書指導

      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語文學習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語文學習目標。本課教學的讀書指導應以讀為本,將多種形式的讀、多種層面的讀作為理解課文、培養(yǎng)語感、涵養(yǎng)情感、積淀語言、領悟道理的主要方法。讀通、讀懂、讀好也是學習課文的主要目標。

      1、談話導課,揭示課題。

      分步出示課題。先板書“小猴”,讓學生談談自己所知道的關于小猴子的故事,調動學生前期經(jīng)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構想】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全集第一課《滋味》。本文寫的是作者兒時生活中兩件有滋味事。

      兩件事兩種滋味:前者是無滋味的痛苦,后者是有滋味的幸福;前者是滿心盼望,臨了卻毫無感覺的懊惱、難受、失望;后者苦熬苦等終于讓人感受到新鮮、刺激、美麗。正是通過對“品嘗”兩種不同滋味的描寫,表現(xiàn)了這樣的中心思想:無論是感覺不到的滋味,還是感受到的新鮮、刺激的滋味,都是生活的滋味,而只有經(jīng)過自己主動努力體驗,獲得的才是最美的快樂。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這就是這篇樸實的文章所表現(xiàn)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體會文章生動的描寫及簡練的議論及表達效果。

      3.聯(lián)系生活獲得生活的感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聯(lián)系生活,品味關鍵語句,體會情感。

      難點:從兩件事得到的不同滋味中去思考作者要表達的深意。

      [教學安排]兩課時

      1.快速閱讀,認清思路,合作、探究了解文章重要內容。

      2.品味生動的描寫,聯(lián)系生活揣摩人物內心,體會人物情感。

      3.拓展思維,培養(yǎng)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4.讀寫結合,根據(jù)自身情況,對“幸福”作出個性化的解讀。

      引導學生走進八年級語文世界,走進“幸福”的單元。

      1.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我們仔細去品嘗,去體味,不管是酸甜還是苦辣。體味生活的滋味,體味成長的感覺。

      2.教師提問:生活中你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這些事帶給你什么感覺?

      3.整體感知文本內容:

      ①檢查預習,梳理字詞,排除閱讀障礙,不理解的地方作記號,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全集第一課《滋味》》。

      ②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幸福的滋味是抽象的,只有使之與生活的不同滋味聯(lián)系起來感受。只有調動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官上的感覺,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所以,導入新課是很有必要的,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再者,檢查課前的預習,既可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個性化閱讀,又可提前告知教師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為后面的教學作了學情準備。)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整理學生的問題,學生討論、合作、探究,初步解答。

      a.這篇文章的“我”是誰?寫的事和“我”有什么關系?

      b.文章寫了哪兩件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本文寫的是回憶兒時兩件有滋味的事,內容生動、有趣。學生有似曾相識之感,容易引起共鳴。內容明白易懂,可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閱讀,理清思路,從結構入手,分析概括歸納。教學時應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能引起共鳴的語句。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或簡或繁,或易或難,都是通過出聲的朗讀來加深印象的。朗讀中圈、點、勾、畫、批為后面的朗讀作了準備,推動了課堂教學的發(fā)展。)

      三、進一步閱讀,完成以下閱讀任務

      1.清楚“我”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吃楊梅的?

      2.我是怎樣吃楊梅的?

      3.我是怎樣焦急地等待放煙花的?

      4.根據(jù)文中相關語句,想象“我”放煙花的動作、神態(tài),體會“我”的心理。

      (這一板塊是在整體感知之后進一步挖掘文章內涵。從文本語言入手提出新的問題,為進一步品讀課文作鋪墊。)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感受課文生動的描寫

      1.自主選擇品味點,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各自交流品讀語言的體會。

      (方法:全班分為6小組,每組6.-8人,進行研讀、討論,要求對第一課時中圈、點、勾、畫的地方認真揣摩,體會作者意圖。)

      過程:第一步,學生自讀所選擇的品味點;第二步,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2.師生共同探究,形成共識。

      (學情預想:學生可能找出值得欣賞的句子,但又不能說出好在哪里,此時需要教師指導。)

      方法指導:

      品味語言與領會主旨是一脈相承的,作者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在詞、句等方面來表達特定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去品味,從而體會語言的美妙。例如:

      ①動詞的妙用。

      淺——從一個孩子的眼中看出楊梅逐漸變少的動態(tài)。

      塞——單純地往嘴里放,而沒有咀嚼、回味的過程。

      滾——與楊梅外形一致,在腦海中一閃而過。

      舉——驕傲地、興奮地要讓人看到。

      涌——焦急等待后的噴涌而出。

      ②副詞的特殊作用。

      “可惜”——“終于”——“終于”寫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突然得以釋放的興奮。

      ③對比的鮮明。

      沒吃到楊梅寫楊梅的誘人。吃楊梅時的貪婪。吃完楊梅后的無味感覺。

      ④童話式的描寫。

      像噴泉、金黃色的雨、金色的火焰、風中搖擺的稻穗……

      ⑤天真幼稚的內心世界。

      “那些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炮仗……”

      “我下決心……讓他們大吃一驚。”

      “恨不得馬上把它點著。”

      “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總算熬到……,草草吃幾口,……溜……”

      “我甚至覺得天已經(jīng)快要亮了。”

      (本板塊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語言的表達效果。語文教學離不開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任何思維的表達都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正確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必須注重語言的品味。以上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學生自主合作與教師方法指導點拔相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中體味到語文的語言美。)

      二、研讀課文,明確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寫的是草莓,實際上是通過它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4、草莓教案(語文版九年級上)。

      2、要學生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是一顆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題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過本課教學,應使學生了解時間是寶貴的,生命的演進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青春歲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導學生要珍惜現(xiàn)在的寶貴時光,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水平,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過程與方法。

      1、教師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讓學生品嘗,然后問學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現(xiàn)在的草莓和其他季節(jié)草莓在味道上的區(qū)別。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節(jié)上的差異,從而把學生的思路引向課文。

      2、引導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通過觀察事物,把思緒展開,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3、教師可以找一些關于勸戒人們珍惜時光的詩歌進行朗讀,讓學生仔細體會和揣摩。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樹立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培養(yǎng)珍惜生命的情感,養(yǎng)成不浪費時間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一)重點。

      1、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手法。

      (二)難點。

      1、讓學生通過觀察事物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

      2、使學生真正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理解作者是怎樣由物及感的。

      3、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珍惜時間和青春,怎樣才能生活得更有意義。

      三、教學突破 。

      1、通過對一些物品的觀察讓學生談談他們對這些東西的認識。

      2、讓學生談談他們認識、得到或失去這些東西的經(jīng)歷。

      3、讓學生談談他們對自己的經(jīng)歷的感想。

      四、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2、課前先買一些草莓,準備上課時帶到教室。

      3、課前找一些描寫由夏季到秋季轉變時情景的文章。

      (二)學生準備。

      1、課前認真通讀全文,找出自己的疑問。

      2、找出本文的寫作手法,并和前面幾篇作比較。

      五、教學步驟 (1課時)。

      教師活動:

      1、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個草莓,讓其品嘗,導入課文題目。

      2、讓學生分別找出作者描寫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進行對比。

      3、向學生提出有關問題。

      4、讓學生回答作者此時的感受。

      學生活動:

      1、品嘗草莓后回答感受。

      2、讀出教師要求的句子,并說它們的區(qū)別。

      3、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4、積極回答問題,進入作者的角色。

      (一)通過實物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1、給每個學生發(fā)一個草莓讓其品嘗,問學生感覺怎樣,然后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人們在不盛產草莓的季節(jié)吃到草莓,同現(xiàn)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樣的?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受呢?

      2、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時不是盛產草莓的時候,是季節(jié)不同或時間不同導致的。人們在不同的季節(jié)吃到同一樣東西感受是不一樣的。時間的變化會引起人們感情的變化。

      3、提問:本文作者因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變化?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緒帶到了夏季的六月?

      學生活動:

      1、品嘗后說出自己的感覺,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產草莓時吃到它會感覺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樣,感覺就不一樣,因為物以稀為貴。

      2、聽教師講解,體會到時間的不同會導致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個道理: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是會因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3、回答:一顆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憶起六月的景象。領會到,實際上是因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銳的感覺,這就是時間實際上一刻也沒有停息過,只不過是自己原來沒有察覺而已。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教師活動:

      1、讓學生分別說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樣子的。

      2、提問:整個第三段都是說二者的不同,這些不同最后可以歸結到什么原因上?讓學生從課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證的句子。

      3、提問: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現(xiàn)在是不是還處于人生的青春階段?

      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時間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證。讀出最后一句話:“還有一會兒,還有一天,也許兩天……”

      3、回答: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已經(jīng)過了青春期,但還很年輕,從第四段第一句話和第五段第六句話可以看出來。

      (三)進入作者角色,體會情感。

      教師活動:

      1、提問:第五段與第四段的關系是什么? 從哪句話可以表現(xiàn)出來?“朝霞變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者說“時間對我們有所剝奪,也有所增添”,該怎么理解這句話?

      2、提問:青春歲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談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變時,是積極樂觀還是消極悲觀?

      3、讓學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問:最后一段“六月的氣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總結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表達了光陰易逝、時不待我的感慨。

      學生活動:

      1、回答:對比關系或第五段是對第四段的否定,“朝霞變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時間。(學生談他們自己的看法時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書本上的話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當。

      3、回答:時間改變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氣息”是指青春歲月;第六段表達了作者對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戀。本節(jié)總結本課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通過一顆草莓有感而發(fā),層層深入,展開聯(lián)想;通過對六月和九月的細微差別,聯(lián)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達了對青春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感慨。通過學習本文,應該讓學生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勉勵他們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發(fā)憤學習,熱愛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補充資料:

      伊瓦什凱維奇:波蘭詩人、小說家、劇作家。他的詩集《另外的生活》(1938)、《奧林匹克頌》(1948)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各國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辮子及其他詩歌》(1954)、《陰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節(jié)》(1963)、《一整年》(1967)等,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國、生活、大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中篇小說《圣女約安娜》(1943)描寫17世紀波蘭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編成電影。長篇小說《榮譽和贊揚》 (1956~1962)描寫波蘭貴族地主和其他階層人物的命運,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波蘭的生活。他曾三次獲得波蘭國家文學獎一等獎,1969年獲得世界保衛(wèi)和平委員會授予的約里奧·居里金質獎章,1970年獲列寧獎金。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說明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選入課文時有修改。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xiàn)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xiàn)象的熱愛和贊美。

      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描寫;第二,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huán)保意識;二是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點是寫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沒有看到鳥,重點寫了大榕樹的碩大無比和充滿生機的美麗。作者按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先寫它占地面積大,并通過爭論榕樹的多少,說明這株榕樹是孤木成林,表現(xiàn)榕樹之大;接著寫近看榕樹,通過對枝干和綠葉的描寫,展示了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在飽含情感的描寫之后,作者發(fā)出由衷的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二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作者著重寫了眾鳥活動的熱鬧場面。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這兒鳥的數(shù)量多、種類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們生活的自由、快樂。

      對小學生來說,本課的難點主要有兩處:一處是“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另一處是文中四處提到“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jīng)]有加引號。

      二、學習目標

      1毖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靜寂、應接不暇。

      2庇懈星櫚乩識量撾摹1乘鋅撾鬧兇約合不兜牟糠幀

      3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4繃煳蜃髡咦プ【拔鍰氐憬行靜態(tài)、動態(tài)描寫和寄情于景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笨吻埃可引導學生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教師應準備課文插圖的放大圖或實景錄像帶。

      2幣加強朗讀和背誦的指導。教學中,可以采取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例如,關于“真是一株大樹”一句,學生讀時習慣強調句中的“大”字,實際上作者強調的是“一”株大樹,而不是他認為的許多株,也不是有的朋友說的兩株。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聯(lián)系前文的句子,讀好這句話,讀出榕樹的'大。要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朗讀的感受,說一說為什么這樣或那樣讀。難讀的語句、段落,教師可適當范讀,亦可用音樂、圖像、語言等把學生帶入文中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選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這一要求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用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法背誦,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實實在在地練習,當堂背下來。還應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背誦的部分,并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部分。

      3繃煳蜃髡叩謀澩鋟椒ǎ是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鳥的天堂》是進行這項訓練的第一篇例文,“思考·練習”第二、三題就是體現(xiàn)這個訓練重點的。教學時,可以憑借這兩個題目,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具體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在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作者是怎樣寫出大榕樹的特點的”“哪些句子寫得好”這兩個問題,細細品讀課文,能夠讀出點味道,有點自己的感悟。

      第二步,就這兩個問題交流閱讀的體會。學生可以從總體上談怎樣寫出大榕樹的大和茂盛的,也可以就某一個句子、某一個詞語、某一處標點的使用說說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要特別注意一些難理解的句子,如,“那翠綠的顏色……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通過互相交流啟發(fā),使學生領悟到,這是因為一片片葉子綠得發(fā)亮,在眼前閃爍,就好像一個個顫動的生命。再如,“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這是引用別人說的話;第二個不加引號,這是作者自己親眼所見的、確確實實的鳥的天堂。這樣的討論交流,就把突破理解上的難點和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第三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再讀讀,然后抄下來。

      4痹諮習了寫大榕樹和眾鳥活躍場面兩部分之后,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并就“這里為什么成了鳥的天堂”“怎樣理解‘感到一點兒留戀’這句話”等問題,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體會到這里的人們保護榕樹、愛護鳥的自覺行為,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境界美,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5北究巫執(zhí)式萄В注意讓學生讀準以下多音字的音:“應接不暇”中的“應”讀yìng,“興奮”中的“興”讀xīng,“不可計數(shù)”中的“數(shù)”讀shǔ。“巢”字上部分不容易寫好,提示學生把三個“〈”寫勻稱。一些詞語應結合課文語言環(huán)境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下列詞語解釋,供教師參考。

      靜寂:很靜。

      應接不暇:暇,沒有事的時候。本課形容鳥太多,眼睛看不過來。

      留戀:舍不得離開。

      天堂:在神話故事中人們想象的幽美、舒適、快樂的生活環(huán)境,文中“鳥的天堂”指那株大榕樹是鳥兒們生活的樂園。

      6薄八伎肌ち廢啊敝醒∽鎏獾哪康氖巧罨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給學生提供一次有趣的練筆機會。可鼓勵學生嘗試一下,但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做。

      四、參考資料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它位于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陰覆蓋著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guī)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說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現(xiàn)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游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觀鳥和游玩。

      榕樹常綠喬木,樹干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須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干。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藥。

      畫眉鳥身體棕褐色,腹部灰白色,頭、后頸和背部有黑色斑紋,有白色的眼圈,叫的聲音很好聽。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學會“雙、梁、設、計、架、代”6個生字;

      理解:著名、橋梁專家、設計、架設、立志、爭氣、結實、美觀等詞語意思。

      2、會用“著名、立志”練習說話

      3、體會“茅以升爺爺立志為中國人民爭氣”的好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一、二兩段。

      教學難點:理解“著名、立志”等詞的意思并會運用,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教具準備:投影儀、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一分鐘背誦好句子。

      二、導語揭題:

      你知道我們國家哪些有名的橋嗎?它們都是由什么材料造成的?今天,我們學習的27課也是介紹橋的,它又介紹了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三、聽錄音:

      聽準字間,并思考課文都講了些什么?

      教師小結:課文告訴我們錢江大橋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志家茅以升爺爺在50多年前設計建造的。那時,我們中國很貧窮、很落后,但茅升爺爺和造橋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在我們的錢塘江上架起了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雙層的錢江大橋。

      四、初讀課文。

      1、這篇課文生字詞很多,不容易讀通,讀懂,請大家放聲朗讀課文,

      讀準字音,想想生字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出示所有生字詞,自由讀。

      ②同桌比賽讀,看誰讀得正確。

      ③指名讀生字詞卡片,即時評議。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把機會給中下生)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一段,思考: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什么?

      ①結合插圖理解“兩用雙層”。

      ②“第一座”說明以前從來沒有過,指導感情朗讀第一句。

      ③“著名”什么意思?你能用“著名”說一句話嗎?理解“橋梁、專家、設計”

      ④50多年前,能建造這么一座大橋,我覺得是非常地了不起,你覺得呢?指導朗讀這一節(jié)。

      ⑤自由讀一遍,指名讀,評議后再指名讀。

      ⑥這一節(jié)告訴我們什么。(總結)

      六、學習課文第2段。

      師:茅以升是在什么情況下,決定造這樣一座大橋的?

      1、男女分讀這一段的兩句話,每句話都告訴我們什么?

      2、“立志”什么意思?茅以升立下了什么志愿?

      結合插圖理解“結實、美觀、現(xiàn)代化”

      3、茅以升為什么要立下這么個偉大的志愿?

      4、讀一讀第一句,回答“那時候”指什么時候?

      5、師:從這一段可以看出茅以升不僅造橋技術高,而且具有一顆愛國這心,為中國人爭氣。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你有什么志向嗎?請你用“立志”說一句話。

      6、小結:

      我們都少年有志,很好,我相信等我們長大了,不僅可以造成更另結實美觀、更現(xiàn)代化的大橋,做成更多連外國人也無法完成的事。讓世界都知道我們中國人是通行的。

      茅以升造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困難,但是最終他們還是克服了困難,使錢江大橋架設在我國的錢塘江上。這些內容,我們下一堂課再學。

      七、這堂課我們還要學會田字格中上面的六個生字。

      1、你能任選其中的一個生字,擴三個詞語嗎?

      2、指導寫“梁”

      3、質疑:學了一、二節(jié)。你不有什么不理解的嗎?或者說,你還有什么想法?

      八、課堂小結。

      作業(yè)布置:抄寫生字,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茅以升設計建造

      讓錢江大橋沖志來(替中國人爭氣)

      結實、美觀、現(xiàn)代化

      課后評析:這堂課整體效果不錯,能從學生實際,教材實際出發(fā),處理教村。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原義師的繆銀芳老師對這堂課給予高度評價。美中不足的是用“立志”一詞練習說話時,引導不當,學生的思維有些受阻。從這里也說明教師的應變能力、教學機智還欠缺。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讀音:

      黑痣、磕頭、褪色、焚燒、榆錢

      2.掌握下列詞語的解釋:

      勸慰、平生、依戀、糾紛、心清如水

      3.了解記敘六要素:

      記敘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須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以及這件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要素的交待有兩種方式:①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⑵間接交待記敘的要素,即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方式交待記敘的要素。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寫人敘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記敘要素,從而理清文章脈絡、理解主題。例:“夢里尋師”一事,其要素分別是——時間:一個夏季夜里;地點:家里當屋;起因:想念蔡老師;經(jīng)過:熟睡中突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去找老師;結果:被母親拉回,勸說了一會,才睡熟了。交代清楚六要素,敘事也就具體、完整了、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六要素齊全,如果只是擺出某種現(xiàn)象或略寫某事就能達到寫作目的,也可根據(jù)情況略去一些要素。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2.學習在語境中推斷詞語的深刻含義的方法,體會語言平實而蘊含豐富感情的特點。

      三、情感目標

      體會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熱愛老師的感情。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竹字頭"和"折文兒"。

      2、正確認讀十二個生字。

      3、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通過了解課文內容,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生字頭飾、彩筆等。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一、激情引趣,直接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兒嗎?喜歡畫什么?有一位叫維維的小朋友也喜歡畫畫兒,你們想看看她的畫兒嗎?

      我們就一起走進《維維的畫兒》吧!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發(fā)學習的興趣,使之產生學習的欲望。

      二、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一記。

      2、師檢查學生認讀生字詞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2)做找朋友游戲。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后互相評議。識字教學讓孩子用喜歡的方式認字,可以激發(fā)他們認字的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邊讀邊畫,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維維是怎么畫的,畫了些什么?"

      2、學生畫完后在小組內互相讀一讀。

      3、集體交流,師相機幫助理解"橢圓、曲線"等詞語。

      4、指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在本上畫。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去找答案,親自動筆畫去理解答案,正是他們獨立、自主的探究知識的過程。

      四、探討、深化主題

      學生理解課文后,組織學生討論:你喜歡維維的畫兒嗎?在你看來,維維的畫是四個圓圈還是四種不同的東西?(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學生討論的過程也正是主題深化的過程,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玩玩做做,課外擴展。

      三個同學一組,一個同學在紙上畫兩個相同的圖案,另外兩個同學各自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加上幾筆,變成自己想畫的一種事物,比一比,兩個同學畫的一樣嗎?通過擴展延伸,使學生感受到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都是獨特的,無可替代的。

      六、生字書寫

      1、師重點指導寫"筆"和"條"。

      2、其它字學生獨立寫,并注意觀察占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園地語文教案11-10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語文教案:《社戲》教案07-14

    語文拼音教案01-14

    語文《春筍》教案10-16

    語文影子教案07-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 中文字幕日本视频高清一区 | 亚洲性色高清在线丨 | 日韩成AV人网站在线影院 | 色色影院五月婷婷 | 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