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5-12 08:24:2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語文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語文教案匯總7篇

    語文教案 篇1

      14、自己去吧 (第一課)

      課時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自、己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導入,我們知道鴨子很會游泳、老鷹能飛得很高、很高。這樣的本領是怎么來的,你知道嗎?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就能明白了。

      2、出示課題:自己去吧

      3、齊讀課題:認識自、己、吧(自是平舌音)

      4、想:自己去吧這話是誰說的?自己去干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1、 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2、 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 找一句你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小朋友聽一聽。

      三、識字

      1、 請你再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把生字圈起來,多讀幾遍。

      2、 同桌讀一讀,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記的。

      3、 老師檢查:

     。1) 出示要認的生字,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的。(學生說到的字放大)

     。2) 卡片齊讀。

     。3) 開火車讀。

      四、朗讀課文

      1、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話有感情地讀一讀。

      2、 讀給四人小組的小朋友聽。

      3、 讀給大家聽一聽。

      4、 喜歡讀小鴨的話或鴨媽媽的話的同學一起讀。

      5、 找學習小伙伴合作朗讀。

      6、 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7、匯報演出。

      五、指導寫字

      1、自己先看自、己兩個字在田格中的位置

      2、學生先描,發現字的特點

      3、師范寫

      4、學生練寫、師巡視、糾正姿勢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是認識兩個新偏旁身、月,以及和它們有關的字。在本課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每個字平均1.5分鐘,不一定讓每個學生都在本課達到要求,允許存在個體差異。

      學情分析

      本課在認識兩個偏旁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字形認識生字,學生學會通過部首來猜字義。同時要注重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教的過程變為導的過程。并結合本課通過認識偏旁的識字特點來加強學生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偏旁身和月以及帶身和月的生字,認識10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2、發現漢字形體特點,能有規律地識字,并借助圖片和字典協助認字。提高的速度,提高學生分析字形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掛圖導入

      逐一出示兩個古代的漢字月身和掛圖,你們能猜出這兩漢字是什么字嗎?對,它們就是以前我們認識的兩個老朋友月和身。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和它們有關。

      (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點評:由古代象形文字導入新課,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變要我學漢字,為我要學漢字。

      二、認識新偏旁及相關的字

      (一)出示一組詞語:軀體、躺下、鞠躬、躲藏。

      1、同學們仔細觀察這組詞,發現了什么?它和我們學過的身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ㄆ缘臅鴮懪c漢字不同,為書寫的正確和美觀奠定基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學生發現規律。)

      2、想想看這些詞為什么都有身字旁呢?

     。ㄗ寣W生自己總結、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3、這些字你都認識嗎?誰會讀?(a、指名認讀B、搶讀)

      4、你還知道哪些帶有身字旁的字?(學生根據平時的識字情況回答。)

      點評:讓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總結為什么上面幾個詞都帶有身字旁,教師可謂用心良苦,既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又在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及時發現問題、總結事物的規律。

      (二)出示第二組詞語:

      心臟、肝臟、腸胃、皮膚、肌肉、脂肪、胸膛、膽量

      1、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對這些詞語的認識,不認識的字,動手查一。

      2、開火車認讀詞語卡片,在認清字形的基礎上對字義有所了解。

      3、你還知道哪些帶有月字旁的字?(學生根據平時的識字情況回答。)

      點評:此環節的設計,能充分體現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即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又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ㄈ┲缸钟螒颍赫J讀生字。

      (用游戲復習鞏固生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在學習中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

      點評:充分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識字特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的游戲識字,掀起了本節課識字高潮,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達到了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生字的目的。

      三、拓展學習:尸字頭及有關的字

      1、出示:同學們認識這是什么字嗎?它表示的意思與人有關,出示:屋、居、屎、屁、尿

     。ㄖ该麑W生讀一讀,再開火車讀一讀。)

      2、你還知道什么帶尸字頭的字?(學生舉例)

      點評: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同一類偏旁的字進行歸類學習,將所學知識進一步拓展,培養了學生歸類識字能力。

      四、練習限時

      出示:胃、膝、肺、筋、膛

      1、丁丁查這五個字,用了8分鐘,你呢?查出來把拼音寫下來。

     。▽W生自主學習與丁丁比一比。掌握的技能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2、請查的快的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經驗。

      點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賽的方式進行學習,即有利于鞏固本課的偏旁部首,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無形中告訴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字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同時,又使新課改以人為本,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一理念得以充分體現。

      五、學寫生字

      1、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

      說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地方:如個別筆劃。

      2、對于肉,個別指導筆順,其余的字放手讓學生自己寫。

      3、總結識字方法。

     。ㄓ蓪W生自己體會認字過程的快樂,加強分析字型的能力。)

      點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教師才給予學生以輔導,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六、課后延伸

      請學生課后留心找一找帶有身月字旁的字,記下來,比一比誰找得多?

      點評:此環節的設置,旨在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好習慣。

      總評: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師能從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設計教學環節,在注重培養學生興趣的同時,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了合作學習、自主探究以及獨立獲取新知識的機會,同時,又讓每個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七、課后反思

      本節課用掛圖導入,逐一出示兩個古代的漢字月身和掛圖,學生猜出這兩漢字后,再學習和它們有關的字詞。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

      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在學習帶有身字旁的字時,讓學生自己總結、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在認識兩個偏旁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字形來認識生字,使教的過程變為導的過程。并結合本課通過認識偏旁的識字特點,來加強學生的能力。在學月字旁的字時,讓學生小組合作來認識生字,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得很愉快,學生分頭查不認識的字,速度很快,達到了預期效果。此環節的設計,體現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能力,又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限時,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與丁丁比賽。使學生掌握的技能的同時,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請查的快的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經驗。加強同伴之間的學習交流,有利于集體促進。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

      教學重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第1課時)

      亡羊補牢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1.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4.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ㄒ唬┭蛉ζ屏藗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ǘ┙址粍窀,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1)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2)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誦這則寓言。

      3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已經丟后悔

      亡羊補牢做法不補趕快堵(未為遲也)

      結果又少再沒丟

      教學過程(第2課時)

     。ㄒ唬R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棉隊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語文教案 篇4

      23課 三個兒子

      教學目標:⒈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⒉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承蕾p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2課時

      課前預習要求:勾出生字,生詞。標出自然段。讀熟課文。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爸爸媽媽都非常愛你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有關三個兒子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睓z查預習情況。

      ① 分小組讀課文,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通順。一小組讀1—2自然段。

     、 抽生說說你勾出了哪些生字,生詞?

     、舱J記生字。

     、 師出示生字卡片,生借拼音齊讀。

     、 自由讀生字記住讀音,自己覺得難記的多讀幾遍。

     、 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 給生字找朋友,組詞。抽生說,師將詞板書。生再齊讀。

      ⑤ 記一記。同桌互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生字的。

     、 用考一考,讀一讀等方法鞏固生字。

     、忱首x感悟,理解課文。

      ① 生字朋友能幫你把課文讀得更通順,更流利。咱們一起試試吧!齊讀課文。

     、 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想: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

     、 自由讀課文二,三,六自然段,用橫線勾出三個媽媽說的話。

     、 抽生讀,其他人評價,讀得好不好,為什么?(前兩位媽媽自豪的語氣,第三位媽媽平穩的語氣)

     、 師引讀,自由讀。

      ⑥ 聽課文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讀,說一說,三個兒子在見到自己的媽媽在提水時,分別是怎樣做的?讀時語氣應有什么區別?

     、 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讀表現出三位媽媽提水的辛苦。

     、 自由讀,齊讀。

     、 假如你就是那位老爺爺,你會怎樣說?(練習讀好老爺爺幽默,風趣而有意味深長的話)

     、 四人小組里兩人一組,互相評價,哪些句子讀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進。

     、待R讀課文。想一想: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⒌提出要求;倡議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每天至少為父母做一件事。

      第二課時

      一 復習生字。

      1 抽生讀生字,并給生字組詞。

      2 快速搶讀生字。

      3 齊讀。

      二 學寫生字。

      1 齊讀生字。

      2 范寫容易寫錯的生字,生認真觀察,認真聽。

      ①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拎”字最后一點!巴啊庇疑系囊稽c,“膊”字右上的一點。

      “蕩”是上下結構的字。

     、谏貞洉找陨蠋讉字。

      3 寫美觀。請生自己觀察,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得更漂亮?抽生說師范寫。

      4 生練習寫字。

      三 課后練習。

      1 齊讀。

      2 說說這段話的意思。三個孩子同時做一件事用“一個…一個…另一個…”的句式來說。

      3 自己再讀讀,想一想你能用這個句式再說一句話嗎?

      四 四人小組排練表演課本劇。老師巡視,隨機點撥。重點指導:

      1 人物的語氣。

      2 人物的動作。

      3 人物的表情。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李白在詩中表現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風格;

      3、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詩人熱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飄逸的藝術風格;

      2、詩人表現雄奇險峻的寫法;

      3、品味寓于詩中的思想感情,體會其對待生活的態度。

      一、解題。

      1、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就屬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說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亂入蜀的,如課文注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若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考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此詩作于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仿佛已經預感到潛伏著的社會危機,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艱難。

      2、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樂府解題》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北酒鶕@一詩題傳統的內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作特點。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耪b讀課文,消滅字詞等障礙。

      ① 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② 對照注釋第二次誦讀解疑,相互討論質疑,掃除一部分文字障礙。

     、 范讀課文,注意聽清字音,聽出節奏,把握感情基調。

      誦讀提示

      A.“噫吁唏……難于上青天!

      這兩句統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班嬗踹瘛笔求@異之辭!拔!薄案摺保x重出,極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長音!笆竦乐y”,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B.“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讀!靶Q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著意加以渲染,如同親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C.“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

      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凋誦讀!吧嫌小倍鋸牟煌嵌日故臼竦赖母琶,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黃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

      D.“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詩題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嘆的語調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E.“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仍是說不可行,但內容加深了一層,因為說的是蜀道的險惡。前四句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讀時須設

      想這是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讀,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F.“劍閣嶺煉而崔嵬……化為狼與豺!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耙环颉眱删鋺摰妙D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但重點是最后兩句,這是告誡西游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

      G.“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

      開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軍事叛亂中的殘酷景象。全用四字句,節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稍作停頓后,改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

      H.“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側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人深思。

     、普w把握、理清思路。

      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歸納段意,理清思路。

      明確: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 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為第一層,

      這是從歷史上蜀道的來歷、突出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嘆高)

     、凇吧嫌辛埢厝罩邩恕钡健笆谷寺牬说蛑祛仭,

      從蜀道度越之難;道上環境凄清,極寫現實山勢高險(嘆險)

     、邸斑B峰去天不盈尺”到結尾,

      從未來人事之險的角度,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寫蜀中戰禍之烈(嘆戰禍之烈)

      (解說:采用師生共同研讀法,先提出問題,由學生思考、討論,相互爭議,最后教師明確。但在這種層次的劃分上,不可拘泥于一種,比如傳統的分法和我們課本的分法就不一樣。只要學生言之有理,教師就應大力支持。)

      (3)討論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三次,有什么作用? 1筆的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定下基調。

      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形成了以此為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這就是沈德潛說的“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

      2薄笆竦樂難,難于上青天”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現,或前或后總有一個提示內容的“副句”伴隨著。主旨句出現了三次:

      ① 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出的感嘆,突出表現了蜀道的高不可測,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張本。

     、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說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輕易前往。此句有鉤連前后兩層內容的作用。

     、 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禍之烈,跟開篇相照應。以此結束全詩,興味無窮。

      開篇:主旨句一見

      一 嘆高蜀道來歷

      難行蜀道高峻

      二 嘆險景物凄清——以“何時還”起

      可畏山水險惡 主旨句二見

      三 嘆戰禍之烈劍閣險要

      申戒 殺人慘景——以“早還家”結

      結尾:主旨句三見

      ⑵詩人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這樣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侨娮詈笠欢螌懙绞裰幸麆﹂w,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

      明確: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亂的發生,并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兇煞的雙關語句,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蘊、現實的內涵。 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著危機,心懷異志者可能恃險作亂,后來發生的安史之亂,正證明了詩人的憂慮是有現實意義的。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夠用詞語接龍的方法積累詞語。

      2、運用已有的閱讀文章的方法,自己獨立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3、了解人們使用的各種筆的發明及的演變過程,能夠按要求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把“筆的演變”介紹清楚。

      4、在了解“筆的演變”的基礎上展開想像,改進一種筆,能夠把未來的筆介紹清楚,寫一篇習作。

      [教學重點]:

      1、積累詞語。

      2、能夠把未來筆的樣子、功能介紹清楚。

      [教學難點]:

      1、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2、能夠展開想像,將未來筆的樣子、功能,介紹清楚。

      [課時安排]: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

      一、導入:

      出示圖片:看,這是語文百花園。讓我們開始語海暢游吧!

      1、詞語接龍:

      詞語接龍這個游戲有的同學可能玩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1)自己讀例子:藕斷絲連——連綿不絕——絕處逢生……

      輕易而舉——舉一反三——三長兩短……

      微不足道——道聽途說——說三道四……

      (2)小組內練習:1、2小組3、4小組5、6小組分別進行一組練習。

     。3)指名學生班級內展示。

      (4)師生共同進行詞語接龍的游戲。如:生龍活虎——虎頭虎腦——惱羞成怒……

      2、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1)自己讀例子:小船遠去了。

     。ㄝp快的)小船(漸漸地)遠去了。

      對比讀這兩句話,看看第二句話補充了哪些內容?

      什么樣的小船?怎樣地遠去了?

      (2)自己先獨立做練習并寫到書上,然后小組內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

      (4)同桌互相檢查修改。

      二、積少成多:

      老師知道許多同學積累了好多優美的詞語和名言警句,誰愿意給大家說幾個?今天我們在學習一些優美的詞語和名言警句,看看誰背得又快又準。

      (1)出示:讀讀背背的詞語和名言警句。

      (2)自己讀一讀這些詞語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們的意思嗎?(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書)

     。3)師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導背誦:自己讀背——同桌互背——教師抽查。

      三、閱讀平臺

      (1)自己讀全文,標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讀正確。

     。2)指名讀短文,全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人們從鼴鼠打洞得到啟示,建造了地下鐵道,地下鐵道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3)默讀短文,想一想人們從鼴鼠打洞得到什么啟發,建造了地下鐵道?地下鐵道給人們帶來了什么方便?

     。4)聯系生活實際,你還能說出地下鐵道給人們帶來了哪些許多方便嗎?

      (5)讀了這篇短文你還有哪些收獲?(如:我們人類往往可以從其他生物那里獲得啟示。)

      四、總結:

      第三、四課時

      一、能說會道:

      我們日常與朋友溝通是通過口頭的語言傳遞來完成的,口語的表達是需要反復訓練的,下面我們就進行口語的表達的訓練,看看誰口齒最清楚,最能說會道。

     。1)將課前搜集的關于筆的資料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出示課件:筆的發明及演變的過程。

      (3)自由選擇學習伙伴,選擇一種筆介紹給他聽:注意把筆的結構、質地、發明及演變的過程說清楚。(可以采用“筆的自述”、“筆的對話”等擬人化的方法表演。)

     。4)指名匯報,集體評議修改,看誰說的好,演的棒。

      (5)回家后講給家長或鄰居聽,請家長或鄰居評議。

      二、筆下生輝:

      平時喜歡寫作的同學,現在是你大展才華的好時機,看誰寫的文章最出色。

     。1)你最喜歡哪種筆?你了解它嗎?(可以從它的外形、質地、結構、功能和有無需要改進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組內交流:展開合理的想像,未來的筆會是什么樣子,會具備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寫出初稿。

     。4)班內交流,集體評議,提出修改建議。

     。5)自己修改初稿,讀給學習伙伴聽,征求意見。

     。6)把你們習作讀給家長聽。

      三、小結:

      今天我們在知識花園中暢游了一番,希望同學們以后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獲。

    語文教案 篇7

      “螳螂捕蟬”是怎樣一個故事呢?大家了解哪些知識呢?下面是有關螳螂的語文教案,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說明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借助語言文字,體會少年勸諫之巧妙與智慧。

      教學重點: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有感情地讀好吳王和少年的對話,能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憑借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激發興趣:

      1、“螳螂捕蟬”是個成語,我們通常會在它后面加上四個字,誰知道?(八字格成語)。

      2、“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還記得嗎?

      二、精讀課文,領悟寓意

      1、這位少年講的“螳螂捕蟬”是怎樣一個故事呢?自讀第二段,讀后同桌相互講一講“螳螂捕蟬”的故事。

      2、出示詞語讀,指名讀:①蟬悠閑自由自在;②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③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瞄準

      3、指名帶著以上詞語講“螳螂捕蟬”的故事。

      4、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呢?指名讀有關語句。

      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組織討論:

      (1)圍繞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

      (2)它們“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分別是什么呢?結合課文,根據表格提示自學,再同桌討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3)指名交流。

      5、掉頭看看身后,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假如蟬、螳螂、黃雀都將頭往后看一看,完全可以發現身后的禍患。可是,它們怎么都沒有這樣做呢?創設情景說話:

      (1)蟬啊,你為什么沒有掉頭看看身后的危險呢?(這可是一件大事啊,你真是只要露水不要命啊!)

      (2)螳螂啊,你的身后隱藏著禍患呢,你怎么不回頭看看呢?后悔嗎?(看,這位終于醒悟了?上,已經晚啦!)

      (3)黃雀啊,別人都說你聰明,可你怎么也沒掉頭去看一看呢?

      6、是啊,早一點醒悟,就會早一點避免危險與禍患。讀到這里,你想對他們三個說些什么?用“你們啊”開頭,體悟“一心想”。

      7、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三、再讀課文,品味吳王的醒悟

      1、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指名朗讀。

      2、吳王恍然大悟,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他明白什么了?聯系上下文理解。

      ★吳王從這個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國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蟬和螳螂、黃雀一樣,只顧眼前的利益,而沒想到攻打楚國所隱伏的禍患。如果其他諸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可能會國破人亡。

      (1)品讀第一自然段,理解 “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其他諸候國乘什么“虛”?“不堪設想”的后果是什么?

      (2)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練習朗讀。

      ★吳王明白了大臣們的勸說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1)當初,大臣們不也勸過吳王嗎?理由不一樣嗎?可是他們勸說的結果是什么?誰來讀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末句。理解“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管對錯,都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2)出示:可是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這里出現了兩個“死”,意思一樣嗎?這個“死”寫出了什么?(吳王攻打楚國的決心誰也動搖不了。)

      (3)可是聽了少年的話,他明白了——大臣的勸說是有道理的,如果自己一意孤行……

      3、感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品讀故事,體悟少年的智慧

      1、明白事理、改正錯誤的大王還是個好大王嘛!可是學到這兒,老師的腦海里卻涌起了一個疑問。你有什么問題嗎?譬如:

      (1)少年所講的事在生活中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吳王怎么就相信了呢?

      (2)吳王沒有聽大臣們的勸告,為什么會聽那個少年的話?

      2、這兩個問題提得都很有道理。吳王為什么沒有聽大臣的,卻聽了那個少年的?那個少年又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呢?

      3、也就是說同樣是勸說,少年非常智慧,非常巧妙。他表面上是講故事,實際上是——(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暗示攻打楚國隱伏的禍患。)。

      4、再讀讀故事,你從哪里感受到少年的智慧,讓吳王不得不信以為真?讀畫圈注。

      (1)第三自然段:“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什么?“一連轉了三個早晨”:為什么要每天來轉?(有恒心、有毅力、有智慧;勸諫的勇氣和決心都非常大;膽識過人,智慧過人)

      時間:早晨:這樣才會有蟬來吃露水,他真是智慧;

      地點:王宮花園:這是吳王一大早的必來之地。而且這里有樹有鳥,這樣才能把故事編下去,說得像真的一樣。

      (2)第四自然段:“終于”:好不容易引起了注意。不然,他肯定還會繼續轉。小小少年,真是用心良苦啊。

      (3)描寫蟬、螳螂、黃雀的形象那么逼真,讓吳王不得不相信。圈圈動詞交流。

      5、原來少年在花園里一連轉了三天,為的就是等吳王。少年裝出打鳥的樣子,是讓吳王相信(螳螂鋪蟬)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這樣,少年就可以通過講這個故事,讓吳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6、讀到這里,我們也不難發現,同樣是勸,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少年的勸稱得上是——智勸、巧勸、妙勸,讓吳王自己放棄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7、讀到這里,你覺得少年是個怎樣的人?吳王呢?是啊,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恰當的時機,這就是計謀。這少年就是這樣有勇有謀,充滿智慧。

      8、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

      9、隨著吳王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少年智勸吳王的事情迅速傳開啦。聽說此事后,大家會說什么呢?眾大臣、吳國的百姓或者楚王、諸侯國國王,任選一種角色說話。(智慧的力量,和平的力量)

      五、總結全文,隨文練筆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隱伏的禍患。)

      2、讀著這個道理,你有同感嗎?我們及其周圍的人是否也曾干過像蟬、螳螂和黃雀這樣的事情?你能舉例說說嗎?

      六、作業

      1、復述課文。

      2、根據類似的事情寫篇文章。

      3、推薦閱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寓言選集。閱讀此類文字,不僅要明白故事經過,更重要的是想想其中的道理。

      板書設計:

      10、螳螂捕蟬

      捕 啄食 射

      蟬 螳螂 黃雀 少年

      楚國 吳國 諸侯國

      只顧眼前利益 不顧身后禍患

    【【精華】語文教案匯總7篇】相關文章:

    【精華】生日教案匯總10篇04-23

    【精華】安全教案匯總7篇04-27

    【精華】語文教案集錦7篇05-11

    【精華】語文教案范文合集6篇05-09

    【精華】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案三篇05-06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集錦4篇05-11

    【精華】語文教案模板錦集6篇05-10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05-08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集錦7篇05-08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集合6篇05-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亚洲影院第一页 | 日韩无砖专区中文字幕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最新国产乱子伦视频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