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孝老敬老優秀演講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孝老敬老演講稿范文(精選14篇)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接觸并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老敬老演講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老敬老演講稿 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孝敬老人,尊重老人,要從我們自己做起,去弘揚這種美好的品德,去讓大家都是孝敬老人,感謝老人曾經的付出。
老人,是曾經的少年,是曾經付出了很多,去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只是而今他們老了而不再像年輕時候那么的有能力為社會,為家庭去付出,但是他們也是曾經奉獻過的,而我們也是要感謝他們,是他們讓我們擁有了這么美好的社會,可以不再忍受貧窮和困難,再也是沒有了戰爭,可以安靜的在學校里面讀書,這些都是老人曾經的付出,才有了我們的現在生活,要懂得感恩。我們沒有經歷過他們的那個年代,但是我們在電視里,在電影里面確實是知道,曾經他們付出了多少,不然也是沒有我們現在這么和平的年代。同學們,我們要懂得尊敬他們,去孝順他們,無論家中是否有老人,對于老人,我們都是要多一些的關心,平時可以多和他們聊聊天,去了解他們的過往,知道他們曾經做過了一些什么。去感激他們的付出,給社會,給家庭創造了很多的財富。
孝敬老人,不但是一種好的品德,更是修煉我們自身,讓我們懂得感恩,明白別人的付出是多么的不容易,其實也不是口頭說的孝敬,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之中來,去多陪伴他們多和他們溝通,去幫助他們,老人的生活其實并不容易,無論是我們的爺爺奶奶,或者敬老院的.老人,其實都是如此,他們更多的也是想找個人聊聊天,對于物質的需求并不大,而我們這些都是可以去做到的。老人們的生活其實也是我們未來會去經歷過的,而此刻我們做的去孝敬老人,其實也是為我們以后而著想,去把這種品德傳承下去,每個人都做好了,那么也是對于自己未來的負責。我想當我們真的老了的時候,也是需要關心,需要去照顧的,而此刻我們做好了,去孝敬老人,也是一種好的習慣,一種傳承。
從我們自己做起,養成好的習慣,去照顧老人,多給予他們一些關心,同時也是要這種好的品德弘揚給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來關心老人,讓更多的人知道,老人們的生活是怎么樣的。讓我們一起去做好,孝老敬老,讓這種品德得到更多的弘揚,也是為自己而負責,去讓老人們的生活更美好。謝謝!
孝老敬老演講稿 2
各位領導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姚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老敬親,始于今日》。
回望歷史天空,北朝邊疆再起烽煙,可汗大點兵,可老父年邁難耐邊疆凄苦,身體孱弱不敵對手兇殘,木蘭毅然女扮男裝替父出征,開始了十年的征戰殺伐,黃河流水記錄了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黑山松濤見證了的風餐露宿的凄苦歷程,她也由一個嬌滴滴的美嬌娘變成了傷痕累累的武壯士,但她無怨無悔,因為她用十年的青春換來了老父親安穩無憂的幸福晚年!追隨歷史足跡,東晉一個寒冬夜晚,屋外狂風呼嘯,大雪紛飛,9歲的黃香看著父親忙碌的身影,沉思著,他知道父親獨自把他撫養大何等辛苦;他知道父親因為天氣寒冷整夜不能安眠;他還知道唯一能讓父親感覺溫暖的是暖和的被窩。
于是他脫掉衣衫瑟縮著跑到父親床邊掀開單薄的棉被鉆了進去,棉被寒氣忽的.一下子把他包圍,他的牙齒頓時打起架來,可他咬緊牙關忍受著刺骨的寒冷,一動不動,慢慢地,寒冷棉被因為他的體溫變得暖和。暖和被窩驅散了冬日的寒冷,黃香微小關愛溫暖了父親的心。父親睡地真香啊!夏天到了,為了能讓父親睡個好覺,懂事小黃香又拿蒲扇把父親枕頭涼席扇涼,再讓父親睡上去,有時候半夜爬起來還會給父親打扇。從此父親夜夜安眠。木蘭代父從軍征戰沙場是孝,黃香扇枕溫席讓父安眠也是孝,他們都關心父母孝敬父母,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孝心表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新世紀少年,我要繼續傳承了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譜寫孝敬父母的嶄新篇章。還記得我二年級時,媽媽生病住院做了手術,放學后爸爸帶我來到病房,看到臉色蒼白虛弱無力的媽媽,我眼淚一顆一顆掉了下來,“媽媽,你還好嗎?”我輕輕的問,媽媽勉強擠出一絲微笑。“以前媽媽照顧我,今天我要學著照顧媽媽”我默默對自己說。我顫巍巍端來清水,給媽媽擦臉洗腳;踮著腳舉著吊瓶,扶媽媽去廁所;經常我陪伴媽媽給她講班里的趣事;我還精心制作卡片,祝愿媽媽早日康復。媽媽身體漸漸康復了,爸爸說媽媽的康復有我的一份功勞,我開心極了,我雖年幼卻給了媽媽細微的關懷暖暖的慰藉,用行動踐行著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
作為小學生,孝敬父母不是要我們轟轟烈烈做大事,她就是逗父母開心的一個笑話;就是為父母捶背洗腳的一個細微動作;就是母親節送媽媽的一朵鮮花;就是回家后與父母的開心擁抱;就是幫媽媽刷碗掃地的一次勞動;就是對父母綻開的如花笑臉;就是好好學習取得的讓父母為之驕傲的優異成績。
同學們,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孝老敬親,知行統一,落實到行動上,讓孝老敬親這一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3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孝親敬老美德,構建和諧社會風尚》。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基礎。
孝敬父母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敬愛的父母把他們人生最旺盛的精力、最美好的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子女和社會。當我們展翅高飛、感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時,不應忘記恩重如山的父母與長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讓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健康快樂生活,擁有一個幸福舒適的晚年,是我們做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我們付出的絕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身為兒女的我們,是否曾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是否曾在他們生日時送上一些祝福的話語,是否曾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我們要永懷感恩之心,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二七人”活動中,馬寨鎮涌現出了一大批孝親敬老的模范。今年重陽節前夕,我鎮隆重表彰了47戶好婆媳家庭,57戶孝親敬老模范家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有人或許會這樣認為,婆婆畢竟不是親母親,媳婦畢竟不是親女兒,又怎能做到相處沒有隔閡呢?但事實一次又一次的向我們展現了一對對和諧而又親密的婆媳。“婆媳之間相互包容一點,將心比心,相互理解一點,就什么都解決了”、“花個十塊八塊給父母買點喜歡吃的,過年過節了給父母買件不算名牌的衣服”,聽,這就是馬寨村的.好媳婦王玉俊的肺腑之言,25年來,婆媳之間互敬互愛、從沒吵過架紅過臉,這不僅讓周圍人感動,而且也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孩子,她們用自己的親身行動告訴孩子:傳統美德不能丟。
這就是我們身邊可愛的人,她們用自己的點滴付出,凝聚了對父母的愛;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中國最樸素的傳統文化美德;她們用自己的質樸真誠,感動著每一個擁有父母兒女的人。
俗話說:“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我們每個人都會走過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的人生之路,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所以,朋友們,讓我們懷著感恩之心去傳承好孝親敬老的傳統文化,讓我們懷著堅定的決心去倡導全社會樹立孝老愛親的現代文明孝道觀,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一份力。我們相信,明天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4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孝老愛親弘揚傳統美德》。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古代思想家孔子說:做子女的能活下來,是因為有父母的養育;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孝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昨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又稱為孝老、敬老、助老的日子。不管是處于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弘揚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
古往今來,我們有許多敬老愛親的故事:古有木蘭代父從軍、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
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孝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孝重我們自己!孝老、愛老,是一項神圣的使命,它傳遞著陽光,讓溫暖撒到老人的心。夕陽的幸福要朝陽的回報,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響全社會,使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樂”。我們學校的愛心協會長年開展孝老愛親的公益活動,昨天它們走進華豐社區與社區老人開展。
孝老愛親必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道德準則。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所以,學會感恩,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感謝無私奉獻的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給我們所經歷的坎坷。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托。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而我們有些同學給予父母只有滿口的怨言,不斷的索取,從沒考慮父母的艱辛。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孝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孝老愛老,我們現在最能夠做到的是用心學習,用優秀的成績換取長輩們那滄桑的臉上欣慰的笑容,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師生祝普天下的老人健康長壽,平平安安!我們衷心的希望“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
孝老敬老演講稿 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 “孝老敬老,從校園小事做起”。提到 “孝老敬老”,我們總覺得這是長大后才要做的事,可其實,這份溫暖的心意,早已藏在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里。
還記得上周三的午休時間,我看到隔壁班的李同學推著輪椅,陪退休的張奶奶在校園散步。張奶奶曾是學校的語文老師,現在行動不便,李同學每天都會利用午休,幫張奶奶讀報紙、講校園里的新鮮事。他說:“奶奶教過很多人讀書,現在我來陪她說話,這是我能做的小事。” 還有我們班的 “敬老小隊”,每月都會去社區養老院,給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整理房間。有一次,我幫王爺爺剪指甲,他的手布滿皺紋,卻緊緊握著我說:“孩子,你們來了,爺爺心里比過年還熱鬧。”
這些小事或許平凡,卻藏著最真摯的孝心。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是對師長的尊重;在食堂里,幫行動緩慢的老人端一碗熱湯,是舉手之勞的善意;在家里,給下班的媽媽捶捶背,給做飯的奶奶搭把手,也是孝老敬老的'開始。孝老敬老從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把 “關心” 放進每一個小舉動里,把 “尊重” 融入每一次相處中。
同學們,老人們用青春哺育我們成長,用歲月守護我們的家園。現在,換我們用小小的行動溫暖他們:課堂上多一份專注,生活中多一份耐心,相處時多一份微笑。讓我們從校園小事做起,讓孝老敬老的種子在心里發芽,長成照亮歲月的溫暖大樹!
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6
尊敬的各位長輩、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站在這里,想和大家聊聊 “傳承孝老美德,點亮溫暖時光” 這個話題。在我家的老相冊里,有一張泛黃的照片:小時候的`我騎在爺爺肩頭,他笑著舉著糖葫蘆,陽光灑在我們身上。如今爺爺頭發白了,走路慢了,可每當我牽著他的手散步,就像當年他牽著我一樣,這份雙向的溫暖,就是孝老敬老最動人的模樣。
孝老敬老,是刻在我們文化里的基因。古有 “黃香溫席” 的故事,年幼的黃香為父親暖床,用小小的身子驅散寒冷;今有 “最美孝心少年” 王夢佳,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用稚嫩的肩膀撐起家庭。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孝心不分年齡,敬老不分遠近。在我們社區,有個 “愛心食堂”,志愿者們每天為獨居老人送餐,有位劉奶奶說:“每餐飯都是熱的,心里更熱。” 這一碗碗熱飯,就是孝老敬老最實在的表達。
可現在,有些年輕人總說 “忙”,忘了給家里打個電話;有些孩子覺得長輩 “嘮叨”,不愿多聽他們說句話。其實,孝老敬老很簡單:陪奶奶逛一次菜市場,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幫父母做一次家務。這些小事,能讓老人們的臉上露出笑容,也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
長輩們用一生的時光為我們鋪路,現在他們慢慢老去,需要我們的陪伴與呵護。讓我們傳承孝老美德,用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用行動溫暖他們的歲月。相信當我們把這份美德傳遞下去,每一段時光都會充滿溫暖,每一位長輩都能安享幸福!
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7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老敬老,是最溫暖的 “反哺”》。小時候,媽媽總把最好的飯菜夾給我,爸爸總把我舉過頭頂看風景;長大后,我才明白,這份 “把最好的給你” 的愛,需要我們用同樣的真心去 “反哺”—— 這就是孝老敬老。
去年,公司組織 “敬老志愿活動”,我們去看望獨居的陳爺爺。陳爺爺曾是一名工程師,家里擺滿了舊圖紙。我陪他整理圖紙時,他突然說:“這些圖紙陪了我一輩子,今天有人愿意聽我講,真好。” 那天,我們聽他講了一下午的工作故事,他的眼睛里閃著光。原來,對老人來說,陪伴和傾聽,比任何禮物都珍貴。
在工作中,我們常說 “責任” 與 “擔當”,而孝老敬老,就是對家庭、對社會最基礎的擔當。我的.同事小李,每天下班都會先去父母家,幫他們做晚飯、陪他們散步,再回自己家加班。有人問他累不累,他說:“小時候爸媽等我放學,現在我等他們吃完飯,這是應該的。” 這份 “應該”,藏著最樸素的孝心。
老人們用青春和汗水為社會創造價值,如今他們步入晚年,需要我們的關愛與守護。讓我們把孝老敬老融入生活:多給家里打個電話,多陪長輩聊聊天,在工作之余,用時間和真心回報他們的付出。相信當我們用 “反哺” 的溫暖,回應他們曾經的疼愛,每一個家庭都會充滿幸福,整個社會都會充滿溫情!
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8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 “孝老敬老,是刻在血脈里的傳承”。
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吃飯,媽媽總會把第一碗飯端給奶奶;逢年過節,爸爸再忙也會帶著我們回老家陪爺爺聊天。那時候我不懂 “孝” 是什么,只知道家人之間就該這樣彼此牽掛。后來讀《弟子規》,看到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才明白孝老敬老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融入生活細節的行動,是中華民族刻在血脈里的文化基因。
古有漢文帝 “親嘗湯藥”,侍奉臥病三年的母親,衣不解帶、目不交睫;今有 “時代楷模” 張桂梅,雖身患重病,仍堅持照顧年邁的母親,同時幫助上千名山區女孩走出大山。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孝老敬老不分身份、不分時代,它是當父母生病時的悉心照料,是當長輩孤獨時的耐心陪伴,是哪怕工作再忙,也會記得給家里打個電話的牽掛。
或許有人會說,現在生活節奏快,沒時間盡孝。可孝老敬老從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給父母捶一次背,陪爺爺奶奶嘮一次嗑,甚至只是記住他們的生日、愛吃的菜,都是最真誠的孝。就像我的鄰居王阿姨,每天下班都會繞路去菜市場,買爺爺愛吃的軟糕;周末帶著孩子陪父母逛公園,讓老人的臉上總掛著笑容。她說:“父母把我們養大不容易,現在他們老了,我們多花點時間陪他們,都是應該的。”
朋友們,時光會帶走父母的`青春,卻帶不走我們對他們的愛。孝老敬老不是未來的事,而是當下的每一個瞬間。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行動傳承這份美德,讓家里的老人感受到溫暖,讓這份血脈里的傳承永遠延續下去!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9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站在這里,我想和大家聊聊 “孝老敬老” 這個話題。在我心里,孝老敬老就像家里的暖燈,照亮每個角落,讓家庭充滿溫暖。
去年冬天,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只能臥床休息。那段時間,媽媽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給奶奶擦身、喂飯,再趕去上班;晚上回來后,又幫奶奶按摩腿部,陪她說話到很晚。我問媽媽累不累,媽媽笑著說:“奶奶小時候照顧我,現在她需要人照顧了,我怎么會累呢?” 看著媽媽忙碌的身影,我也學著幫奶奶遞水、讀報紙,奶奶總說:“我的小孫子長大了,知道疼奶奶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孝老敬老不是大人的事,我們小孩子也能做,而這份付出,會讓整個家變得格外溫暖。
在我們家,孝老敬老從來不是刻意的要求,而是自然而然的習慣。爺爺喜歡下棋,爸爸每個周末都會陪他 “對戰” 幾局,哪怕工作再忙,也會提前把時間留出來;媽媽知道外婆愛吃甜食,每次去外婆家,都會帶她最愛的'桂花糕。記得有一次,外婆生病住院,我們全家輪流去陪護,舅舅每天晚上守在病床邊,舅媽負責送飯,連小表弟都學著幫外婆端水。病房里的護士說:“你們家可真和睦,老人家有你們照顧,太幸福了。”
同學們,家庭就像一棵大樹,長輩是樹根,我們是枝葉。只有樹根得到滋養,枝葉才能長得茂盛。孝老敬老就是滋養樹根的養分:當我們耐心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當我們主動幫奶奶做家務,當我們把好吃的先分給長輩,都是在為家庭增添溫暖。就像我們班的李明同學,每天放學都會先去爺爺家,幫爺爺整理菜園;周末陪爺爺去公園散步,他說:“看到爺爺開心,我比什么都高興。”
同學們,孝老敬老離我們一點都不遠。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做家里的 “小暖爐”:幫爸爸媽媽分擔家務,陪爺爺奶奶聊天解悶,用小小的行動,讓家庭充滿溫暖。相信只要我們都做到孝老敬老,每個家庭都會成為最幸福的港灣!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孝老敬老,是社會文明的標尺”。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看高樓大廈,更看它如何對待老人;一個人的品德高低,不僅看他的成就,更看他是否懂得孝老敬老。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則新聞:在某社區的 “敬老食堂” 里,志愿者們每天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還會陪老人聊天、讀報紙。有位 82 歲的張爺爺說:“孩子們工作忙,我一個人吃飯沒意思,現在有食堂的飯,還有志愿者陪我說話,比在家里熱鬧多了。” 這個社區的做法,讓我看到孝老敬老不僅是家庭的'事,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它體現在社區為老人提供的便利服務里,體現在公交車上年輕人主動給老人讓座的舉動里,體現在超市里專門為老人設置的 “愛心通道” 里。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 “文明使者”。我的鄰居李叔叔,是社區志愿者隊的隊長,他每個月都會組織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給他們理發、修剪指甲,還帶著文藝隊給老人表演節目。敬老院的王奶奶說:“每次看到他們來,我都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開心。” 還有我們學校門口的交警叔叔,每次看到老人過馬路,都會主動上前攙扶,確保他們安全通過。這些小小的舉動,就像一束束光,照亮了老人的生活,也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文明。
或許有人會問,社會為什么要重視孝老敬老?因為每個老人都曾是為家庭、為社會付出的勞動者:他們曾在田地里耕耘,曾在工廠里忙碌,曾把最好的年華獻給了生活。現在他們老了,需要我們的關愛和照顧,這不僅是感恩,更是社會文明的體現。就像我們常說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老敬老不只是對自己的長輩,更是對身邊所有的老人,用善意對待他們,就是在為社會文明添磚加瓦。
朋友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孝老敬老的 “踐行者”: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在社區里幫助有需要的老人,用行動讓老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成為文明、溫暖的大家庭!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第四篇:孝老敬老,從身邊小事做起
孝老敬老演講稿 11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 “孝老敬老,從身邊小事做起” 這個話題。可能有人覺得,孝老敬老要做很大的事,其實不然,生活中的小事,才是孝老敬老最真實的樣子。
我的爺爺今年 78 歲了,眼睛不太好,看東西有些模糊。以前每次看報紙,他都要湊得很近,還經常看錯字。我發現后,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坐在爺爺身邊,給他讀報紙上的新聞;周末的時候,我會陪爺爺去公園散步,幫他留意路上的臺階,提醒他慢點走。爺爺總說:“我的小孫女就是我的‘小眼睛’,有你在,爺爺心里踏實。” 其實我做的都是小事,可爺爺卻那么開心,這讓我明白,孝老敬老不需要驚天動地,只要用心去做,小事也能溫暖老人的心。
在我們小區,有很多鄰居都在用小事踐行孝老敬老。三樓的張阿姨,知道隔壁的劉奶奶行動不便,每天都會幫她把垃圾帶下樓;五樓的王叔叔,看到樓下的李爺爺買米回來,總會主動上前幫忙扛上樓;就連小區里的小朋友,看到老人提著重東西,也會跑過去搭把手。這些小事,就像一顆顆小太陽,讓整個小區都充滿了溫暖。
記得有一次,我在超市看到一位老奶奶,拿著購物袋站在電梯口,好像很吃力的樣子。我趕緊跑過去,幫老奶奶提著袋子,陪她一起下電梯。老奶奶笑著說:“謝謝你啊,小姑娘,你真是個好孩子。” 其實我只是幫了一個小忙,可老奶奶的笑容卻讓我心里暖暖的`。從那以后,我更愿意去做這些小事:幫老人開門,給老人讓座位,聽老人講過去的故事。我發現,越是小事,越能讓老人感受到關愛。
叔叔阿姨們、爺爺奶奶們,孝老敬老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每天都能做的小事。它是幫父母洗一次碗,是陪爺爺奶奶逛一次街,是看到老人有困難時伸出的一只手。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行動溫暖老人的心,讓孝老敬老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習慣!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12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 “孝老敬老,是青春最美的底色”。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更要傳承孝老敬老的美德,讓青春在關愛老人中綻放光彩。
去年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 “敬老志愿活動”,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剛開始,我有些緊張,不知道該和老人說些什么。可當我看到李奶奶坐在窗邊,手里拿著一張舊照片發呆時,我走過去,輕聲問她:“奶奶,這是您年輕時候的照片嗎?” 李奶奶笑著點點頭,給我講起了她年輕時的故事。那天,我陪李奶奶聊了很久,幫她梳了頭發,還教她用手機視頻通話,讓她和遠方的孫子說了話。李奶奶拉著我的手說:“謝謝你啊,孩子,今天我太開心了。” 看著李奶奶的笑容,我突然覺得,能為老人做些事情,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而這份意義,讓我的青春變得更加充實。
在我們班,有很多同學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孝老敬老。學習委員張曉,每天放學都會先去外婆家,幫外婆輔導表弟寫作業,還會給外婆讀故事;體育委員劉強,周末會帶著爺爺去操場打太極,幫爺爺按摩僵硬的肩膀;就連平時最調皮的王浩,也會記得奶奶的生日,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奶奶買了一條圍巾。這些舉動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真誠,也讓我們的青春多了一份溫暖的底色。
或許有人會說,我們現在還小,沒能力為老人做太多事。可孝老敬老從來不分年齡:我們可以幫爺爺奶奶捶捶背,給爸爸媽媽端杯茶;我們可以認真聽老人講過去的'故事,不打斷、不不耐煩;我們可以把自己的進步告訴老人,讓他們為我們驕傲。就像我的同桌,每次考試進步了,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告訴爺爺,爺爺總會在電話里笑得特別開心。她說:“爺爺為我驕傲,就是我最開心的事。”
同學們,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而孝老敬老,會讓這份美好更加有意義。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行動傳承美德,用關愛溫暖老人,讓青春在孝老敬老中綻放最美的光彩!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13
尊敬的各位來賓、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孝老敬老,讓夕陽更溫暖”。老人就像夕陽,雖然不再耀眼,卻有著獨特的溫柔與美好,而孝老敬老,就是為這份美好增添溫暖的陽光。
我的外公今年 80 歲了,退休后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院子里種花草。可去年冬天,外公的腿不小心受了傷,不能再長時間站立,看著院子里枯萎的花草,外公總是唉聲嘆氣。爸爸知道后,利用周末的時間,幫外公把院子里的花草重新打理了一遍,還在院子里裝了一把長椅,讓外公可以坐著曬太陽、看花草。媽媽則每天陪外公做康復訓練,鼓勵他慢慢來。現在,外公的腿好多了,又能在院子里散步了,他常說:“有你們在,我這老頭子的日子過得比蜜還甜。” 看著外公的笑容,我明白,孝老敬老就是讓老人的晚年生活不再孤單,讓他們的 “夕陽時光” 充滿溫暖。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溫暖的故事。社區里的 “老年活動室”,每天都熱鬧非凡:老人們在這里下棋、唱歌、讀書,志愿者們還會定期來給他們講健康知識;公園里的 “愛心長椅”,專門為老人設置,旁邊還有免費的直飲水;就連超市里,也有專門為老人準備的放大鏡和老花鏡。這些小小的'舉動,就像一股股暖流,溫暖著老人的心。
記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到一位老爺爺,因為沒帶老年卡,司機師傅笑著說:“大爺,沒關系,下次記得帶就行,這次我幫您刷了。” 老爺爺感動地說:“謝謝你啊,小伙子,你真是個好人。” 還有一次,我在圖書館看到一位老奶奶,找不到想看的書,工作人員耐心地幫她查找,還把書送到她手里。這些小事,雖然不起眼,卻讓老人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讓他們的 “夕陽” 更加溫暖。
朋友們,老人曾為家庭、為社會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現在他們老了,需要我們的關愛和照顧。孝老敬老不是一句空話,它是我們對老人的感恩,是我們對社會的責任。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行動溫暖老人的晚年,讓每一位老人都能擁有幸福、溫暖的 “夕陽時光”!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 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 “孝老敬老” 這一傳承了千年的美德。從《論語》中的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到今天的 “時代楷模” 用行動詮釋孝老敬老,這份美德跨越千年,從未褪色,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古代有 “二十四孝” 的故事,雖然有些做法在今天看來或許有些極端,但其中蘊含的孝老敬老精神,卻值得我們學習。比如 “黃香溫席”,年幼的黃香為了讓父親睡得暖和,夏天用扇子扇涼席子,冬天用身體溫暖被褥。這份對父親的孝心,感動了無數人。而在今天,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榜樣:“最美孝心少年” 王夢佳,從小照顧身患重病的媽媽,洗衣做飯、喂藥按摩,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全國道德模范” 陳斌強,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去上班,風雨無阻,堅持了五年。這些榜樣告訴我們,孝老敬老從來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就在我們身邊的行動。
在我們家,孝老敬老的美德也在代代傳承。我的太奶奶今年 90 歲了,身體不太好,我的爺爺每天都會陪太奶奶說話,給她擦身、喂飯;我的爸爸受爺爺的影響,也特別孝順,每次出差都會給爺爺奶奶帶禮物,周末還會帶著全家去看太奶奶。我問爸爸為什么這么做,爸爸說:“爺爺小時候照顧太奶奶,現在我照顧爺爺,以后你也要照顧我們,這就是傳承。” 聽了爸爸的話,我明白了,孝老敬老不僅是對長輩的關愛,更是一種責任,一種需要代代相傳的美德。
或許有人會說,現在時代變了,孝老敬老的方式也該變了。確實,我們不需要像古人那樣 “臥冰求鯉”,但孝老敬老的核心 —— 感恩、關愛、陪伴,永遠不會變。它是當長輩生病時的`悉心照料,是當他們孤獨時的耐心陪伴,是哪怕隔著千山萬水,也會記得給家里打個電話的牽掛。就像我的表姐,在外地工作,每天都會給媽媽打視頻電話,周末還會網購媽媽愛吃的水果,她說:“雖然不在媽媽身邊,但我也要讓她感受到我的愛。”
朋友們,孝老敬老的美德,是中華民族的根,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行動傳承這份美德,讓它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讓這份愛與責任永遠傳承下去!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老敬老演講稿】相關文章:
孝老敬老作文800字08-26
孝老敬老作文400字(精選35篇)10-03
倡導敬老孝老倡議書通用08-30
孝老敬老手抄報素材10-20
重陽節敬老愛老詩歌《大孝無言》07-25
孝親敬老的故事03-09
孝親敬老的故事06-15
孝親敬老征文11-10
孝親敬老日記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