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材梳理(人教新課標)

    發布時間:2016-12-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材梳理

    一、本冊教材教學重點及能力培養

    本冊教材包括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表內乘法,認識時間單位分,認識長度單位米、厘米,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數學廣角--搭配和數學實踐活動:量一量,比一比。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表內乘法、根據情景圖列算式以及角的初步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筆算加法豎式的格式,進位加法、減法退位不算漏的習慣、養成正確書寫數字、認真檢查、認真看圖、認真讀題的習慣。

    二、學段目標:學段目標:第一學段(1~3年級)

    知識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分數和小數;理解常見的量;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在具體情境中,能進行簡單的估算。

    2.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常見的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認識物體的相對位置。掌握初步的測量、識圖和畫圖的技能。

    3.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了解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

    數學思考

    1.在運用數及適當的度量單位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以及對運算結果進行估計的過程中,發展數感;在從物體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想象圖形的運動和位置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2.能對調查過程中獲得的簡單數據進行歸類,體驗數據中蘊涵著信息。

    3.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能提出一些簡單的猜想。

    4.會獨立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問題解決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

    2.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4.嘗試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

    1.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參與數學活動。

    2.在他人幫助下,感受數學活動中的成功,能嘗試克服困難。

    3.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

    4.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知道應該尊重客觀事實。

    三、課標對各領域的要求及本冊教材各領域知識點

    數與代數

    【一】課標要求:

    (一)數的認識

    1、在現實情境中理解100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 

    2、 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理解各數位上的數字表示的意義。

    3、理解符號<,=,>的含義,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100以內數的大小。

    4、 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進行交流。

    (二)數的運算

    1、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2、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三)常見的量

    1、 認識鐘表,會看分針,知道1時=60分。

    2、能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四)探索規律

    探索簡單的變化規律(參見例9,例10)。

    【二】各單元教學目標及能力培養

    第二單元: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或(進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或(退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加法、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初步掌握100以內數加減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確進行估算。

    5學會多位數乘一位數估算的方法。

    二、培養的能力

    1、培養學生的口算、筆算能力。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培養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

    三、養成的習慣

    1、培養學生認真、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養成檢驗的習慣。

    第四單元和第六單元:表內乘法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乘法的意義,會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會編制乘法口訣,熟背口訣,正確計算。

    4、會用乘法,乘加,乘減解決實際問題。

    二、培養的能力

    (1)、培養學生運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的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三、養成的習慣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習慣。

    3、 注意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

    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1時=60分,會看半時,能進行時間單位的簡單換算及計算經過幾分后的時刻。

    二、培養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估計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學生的模型思想

    圖形與幾何

    【一】課標要求:

    (一)圖形的認識

    1、能根據具體事物、照片或直觀圖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

    2、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

    (二)測量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米、厘米,,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二】各單元教學目標及能力培養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3、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4、能恰當選擇物體的長度單位。

    二、培養的能力

    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養成的習慣

    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

    2、認識直角、銳角、鈍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銳角、鈍角。

    二、培養的能力

    1、運用角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繼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三、養成的習慣

    1、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認真觀察、判斷的習慣。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

    一、教學目標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

    二、培養的能力

    1、借助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養成的習慣

    1、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物體,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合作意識和評價意識。

    綜合與實踐

    【一】課標要求:

    1.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

    2.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3.經歷實踐操作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二】各單元教學目標及能力培養

    活動:量一量,比一比

    一、教學目標

    掌握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加深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的認識。

    二、培養的能力

    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動手能力。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

    一、教學目標

    掌握對簡單事物的排列和組合方法。

    二、培養的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生的觀察能力,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热99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午夜在线视频网址亚洲 | 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 日本特级婬片免费看 | 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成人 | 日韩情欲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