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克、克、噸 教案教學設計(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1-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概念。

    2、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相互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了解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4、能結合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情境中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進一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1克、1千克、1噸的實際質量,建立清晰的質量單位的感念。

    2、難點

    噸的質量概念的建立。

    課時安排:5課時

     有多重(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用具:各種秤、幻燈、小黑板、1千克的鹽。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被被的兩位同學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2、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⑴、稱一稱。

    ⑵、掂一掂。

    ⑶、估一估。

    ⑷、找一找。

    ⑸、猜一猜。

    ⑹、拎一拎。

    ⑺、說一說。

    ⑻、小結: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

    3、建立克的質量觀念。

    4、單位換算。

    ⑴、讓學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 = 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應用

    1、                              

               一個雞蛋重(     )                 一個西瓜重(     )

    2、  2kg = (      )g       4000g = (       )kg

         7kg = (      )g       8000g = (       )kg

    3、實踐活動

    我的

    體重 同伴的體重 一個

    土豆 我的

    書包

    我的

    估計

    稱量

    結果

    4、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中有何收獲?

    2、 布置課后實踐活動任務:用秤在家分別稱出1千克、2千克的物品并掂一掂。

    課后反思:

        

    有多重(11)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 培養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量概念。

    4、 培養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

    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這個蘋果的質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驗證。

    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 總結: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量要使結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 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學反思:

        

          1噸有多重(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噸 =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結合具體情境,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掌握“1噸 = 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用具:各種秤、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今天小明遇到難題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約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幫幫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讓學生猜一猜大象的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噸”。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圖片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說一說。

    3、說一說。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單位要用噸。教材中的例子讓學生看一看,第一幅圖的意思是這座橋最多能承受“50噸”的質量。

    4、練一練。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噸的質量單位。

    三、拓展應用

    1、 4千克 =(    )克      3噸 =(    )千克                              

        50000克 =(    )千克    (    )t = 2000 kg

        18 t =(    )kg         (    )kg = 6 t

    2、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

            500           50                250             5     

    3、連一連。

                2克       2千克            200千克         400克

    4、在○里填上“>”“<”或“=”

    500 kg ○ 3 kg    1 kg ○ 300 g    9 kg ○ 9000g

      800 g ○ 10 kg    3 kg ○ 3 t       4000 g ○ 4 t

        8000千克 ○ 8噸        4500克 ○ 4千克

        3 t ○ 3600 kg            5 t ○ 5000 g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質量單位“噸”有一些什么了解?

    2、 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后反思:

        

    練習四(13)

    教學目標:

    1、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噸的質量觀念。

    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和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3、初步經歷質量單位的形成過程,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4、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某超市招聘售貨員的考試,要求應試的人員必須掌握最基礎的質量單位的有關知識,剛好我們才學過了這方面的知識,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稱物品,認秤。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下面兩樣物品稱出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

    2、貼標簽。

    以給商品貼上質量標簽的游戲形式出現,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3、補標簽。

    教師創設情境:“下面這些物品和動物的質量標簽上的質量單位漏寫了,你能把它們填補完整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千克、克、噸”,集體完成,并請學生陳述自己的理由。

    4、比較下面物品的輕重。教師用第3題中單純的式子變為比較兩種標明質量的物品輕重,吸引學生參與。

    復試

    1、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理解圖意;嘗試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8題。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同桌交流。

    4、第9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給每個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后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第10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稱5次;先稱30克,再稱20克;先稱2個20克,再稱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kg=(    )g

    4噸=(    )千克          6000 t =(    )kg

    4千克500克=(    )克    3噸70千克=(    )千克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第11題。這道思維訓練題蘊含著代換的數學思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梨子擺一擺,增強直觀性。解題思路是:3個蘋果和3個梨合起來剛好和9個桃子一樣重,所以1個梨和1個蘋果應和3個桃子一樣重。學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教學反思:

        

    搭配中的學問(14)

    教學目標: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與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意識。

    3、讓學生運用學具擺一擺、配一配,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搭配方法及過程進行比較,明確有序搭配的科學性。

    4、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學難點:有序搭配,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校食堂每天為同學們提供午餐盒飯,每一份盒飯含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譜”,學生在明確“菜譜”內容后提供問題“星期三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4人活動小組探索解決“星期三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畫表格”、“畫搭配路線圖”、“文字記錄”等,教師應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解決問題。對于有困難的小組和同學,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準備的學具擺一擺、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師將學生記錄的搭配方法板書到黑板上。

    3、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搭配。

    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過程進行比較,說一說“怎樣搭配才不會出現遺漏和重復?”明確有序搭配的科學性。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重點介紹畫“搭配路線圖”,并用多媒體進行演示。

    4、學生根據前面所得經驗獨立完成并匯報。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出示教材“練一練”第1題情境圖。

    (1) 引導學生看圖,明確圖意。

    (2) 學生獨立解決。

    (3) 全班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同時,適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過程”的方法。

    2、出示“練一練”第2題情境:“幫小紅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獨立完成并記錄自己的搭配過程。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搭配問題,只要我們按順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決這樣的問題。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幾件外衣、幾條褲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教學反思: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 | 亚洲另类中文日韩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原创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