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教學設計 (西師版三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7-7-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2、結合圖畫和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寂寞心情。

      教學重難點:

       1、流利誦讀古詩。

       2、理解詩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古詩

       1、同學們,你們知道王維是誰嗎?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他寫的古詩-------鹿柴

       3、指名讀題,請注意,“柴”在這里念zhài

       4、齊讀。

      二、誦讀古詩

       1、想聽老師讀讀嗎?

       2、學習聽時要注意字的發音是否準確。

       3、指名學生讀讀。

       4、同桌互讀互聽。

       5、指名比賽朗讀。

      三、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意思呢?自己借助注釋理解

       1、自己讀,自己想意思。

       2、指名說說意思,不正確的,要同學幫助。

       3、同桌互相說說意思。

       4、師渲染意境,生再讀古詩。

       注詞釋義

        鹿柴:地名,在今陜西藍田縣西南的終南山下。王維在這里有別墅。柴,讀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柵欄、籬笆等。

        但:只。

        返景:夕陽的回光返照。景,讀作yǐng,同“影”,這里指日光。

        復:又。

        青苔:深綠色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潮濕的地面上。

       古詩今譯

        空曠的山中看不見人,只是能聽見說話的聲音。夕陽的光線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的名作之一,寫出了作者在山間別墅所觀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陽返照的黃昏景致。前兩句寫接近傍晚的時候,空曠的山間已經看不見人的蹤影,只是從樹林深處,還隱約能聽到一些斷續的話語聲。這里的“響”,不是喧鬧的意思,而是聲音的意思。用一個“響”字襯托,更顯出空山深林的幽靜。后兩句寫夕陽的余輝,橫斜地透過濃密的樹林,重新照射在貼近地面的青苔上。由于林深樹密,綠蔭如蓋,白天的陽光無法穿透。一個“復”字透出只有早晚橫射的光線才能進入林中。這樣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種寂靜幽深的感覺。這首小詩,通過描寫山林景致的“靜”,來表達詩人心境的“靜”,情景交融,意味深長。

      四、背誦古詩

       1、自己試著背一背。

       2、會背的,背給大家聽。

       3、同桌互相背。

     

    [《鹿柴》教學設計 (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西師版分數除法課件

    2.小學西師版數學課件

    3.西師版認識人民幣課件

    4.西師版認識鐘表課件

    5.西師版除法的初步認識課件

    6.西師大版《奇妙的橋》說課稿

    7.西師版美麗的祖國課件

    8.七年級《比較》教案西師版

    9.一棵橡樹西師版教案

    10.《鹿柴》原文及翻譯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观看亚洲中文AV |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大情网站久久久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