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的教學解讀與教學建議
福建省安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林潤生
《鳥的天堂》是巴金的一篇著名散文,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不同時期的版本安排在不同年級:在“九義”修訂本中,它被編在第十一冊;國標本中,它安排在四上冊。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即使是同一文本,放在不同年級,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處理上,是有明顯差異的。遺憾的是,在聽課時我們發現,六年級和四年級的課,教學差別并不大。這引起我們的思索。經過分析,我們認為,學段課程目標的模糊,課后思考練習題的不夠重視,還有對學生年齡特征的忽略,是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下面嘗試做比較深入的分析。
一、教學解讀的依據:不同冊別《鳥的天堂》思考練習與相對應的學段目標
所在版別冊別隨文安排的的思考練習題
相應學段課程目標(年級具體教學要求)
“九義”版修訂本十一冊《鳥的天堂》思考練習題
1、有感情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下來。
2、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出了這株大榕樹的什么特點,是怎么寫出這些特點的。
3、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先抄下來再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鳥的天堂”已成為一處旅游圣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并收集一些有關材料,為導游寫一篇解說詞。
六年級閱讀教學要求:
9.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10.能按要求默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有一定速度。
11.對含義較深的詞句或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或體會感情色彩。注意欣賞文章中的優美語句。
12.能初步理解句、段、篇之間的聯系,能歸納段落大意,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13.了解課文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
14.能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養成預習的習慣。
國標本四上冊冊《鳥的天堂》思考練習題
1、課文寫得多美啊!我要有感情的多讀幾遍,還要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下來。
2、我有一些問題想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如,課文里五次提到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
3、我們來讀讀下面的句子,交流一下從劃線部分體會到了什么,再把句子抄下來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樹,枝干的樹木不可計數。
◆那么多地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這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不同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是教學解讀的依據。結合到第二部分“對不同冊別的《鳥的天堂》的教學解讀與教學預設” 的“(三)在認知能力的培養上”闡述。
二、對不同冊別的《鳥的天堂》的教學解讀
(一)在文本內容理解的程度上
(二)在文本表達方法學習程度上
(三)在認知能力的培養上
(四)在閱讀方法的訓練上
三、對不同冊別的《鳥的天堂的》教學預設的建議。
閱讀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的確定,主要還是要依據課程目標,而不是文本本身,在備課時,我們不僅需要對文本本身的深入解讀,更需要圍繞課程目標解讀課文,做好教學預設。
(全文4192字,刊《小學教學設計》2008年7-8期)
[《鳥的天堂》的教學解讀與教學建議(六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經·關雎》的教學設計方案
2.語文課詩經的教學設計
3.詩經采薇的教學設計
4.關于《詩經》的教學設計方案
5.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7.關于《詩經》的教學設計
8.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9.六年級的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