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案

    時間:2024-10-05 02:07:25 瑞文網 我要投稿

    品德與社會教案必備【1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品德與社會教案必備【12篇】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祖國真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愛你,中國》的第一個大主題《祖國,您好》中的第一個小主題。

      主題目標:

      1、知道我國的地理概況,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

      2、認識中國地形圖,我國的主要地形,并在地圖上找到相應的位置,了解其基本特點,從中體驗我國幅員遼闊。

      3、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關于中國地形的相關的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關于祖國概況的相關資料和“差別真大”的表演排練。

      活動過程:

      一、 音樂欣賞、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我們趕快來聽聽吧!

      課件播放兒童歌曲《祖國真大》,畫面以中國的地形圖為背景,穿插出現:橫斷山脈、青藏高原、華北平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等圖片,字幕出示歌詞。

      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想說什么嗎?(學生發言)

      師:這首歌的名字就叫“祖國真大”,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為什么說祖國真大。(板書課題:祖國真大)

      二、走一走、算一算,感知祖國疆域的遼闊

      1、課件出示“中國地形圖”。(陸上疆界和大陸海岸線由不同顏色的線條閃動著)播放聰聰的一段話:我國的.領土從最東端到最西端相距約5200千米,從最北端到最南端相距約5500千米。陸上疆界長達20000多千米,大陸海岸線綿延曲折,總計長度18000多千米。

      師:聰聰告訴我們的這些數據說明什么?(說明祖國疆域遼闊)

      2、現在,我們來做“徒步旅行”的游戲。(出發前先了解“徒步旅行”的路線,學會看圖例,認識陸上疆界和大陸海岸線。再了解出發點——湖北,在祖國的哪邊,復習地圖方位)

      “徒步旅行”開始,由聰聰帶路,從我們的家鄉湖北開始,先沿陸上疆界走一圈,再沿大陸海岸線走一圈。在旅行過程中了解祖國的四至點(祖國的最西邊、最北邊、最南邊、最東邊分別在哪里)

      師:“徒步旅行”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東——西,南——北路程遠)(板書:路程遠)

      3、算一算:

      (1)如果一個人每天步行8小時以每小時5千米的速度從祖國的最北端走到最南端大約要走多少天?(約138天,要4個多月)

     。2)如果火車按每小時120千米的速度行駛,從我國的最東端到最西端要用多長時間?(約43小時)

      從計算結果看你最直接的感覺是什么?(祖國大)

      三、 找一找、填一填,感悟祖國之大

      1、再現中國地形圖問:同學們,我國的地形圖的形狀象什么呢?(像公雞)

      說的對,我們的祖國象一只威武的雄雞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察中國的地形圖,看你們有什么發現?(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你能說出不同的顏色代表什么嗎?(黃色代表高原,淡黃色代表盆地,淺綠色代表丘陵,綠色代表平原)

      是啊!從中國地形圖上可以看出,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復雜多樣,不僅有縱橫交的山嶺、雄偉廣闊的高原、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有群山環抱的盆地,起伏和緩的丘陵。

      2、下面請同學們在地形圖上找一找,把一些著名的地形名稱找出來填在課本43頁表格里,然后小組交流,看誰找的多。

      通過找一找的活動,同學們知道了什么?(地形復雜多樣)(板書:地形雜)你有什么感悟?(祖國真大)

      四、說一說、演一演,感受祖國之大

      1、我們班上有11個留守兒童,下面請出幾個代表來告訴大家他們父母打工的地方。(分別是在南方、北方的)并說說那里的區別。

      2、表演課本44頁的“差別真大”

      三個同學上臺表演:春節剛過,爸爸和叔叔都出差了。爸爸去、了哈爾濱,叔叔去了海口。有一天,他們都給家里打來電話。

      爸爸說:這里太冷了,穿羽絨服都不管用。

      叔叔說:這里太熱了,真應該把游泳褲帶來。

      通過表演同學們想說什么?(我國的氣候溫差大)(板書:溫差大)你有什么感受?(祖國真大)

      五、知識積累,體驗祖國之大

      是呀,我們祖國南北溫差實在太大。我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氣候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與當地的氣候有關?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本44頁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

     。1)華北平原土壤肥沃,陽光充足,適合種植什么?

     。2)長江中下游氣候怎么樣?水源怎么樣?適合種植什么?

     。3)北方適合種植什么?為什么?

      (4)南方適合種植什么?為什么?

      (5)北方的房屋有什么特點?

     。6)南方的房屋有什么特點?

      六、總結提升,歌曲激情。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祖國的幅員遼闊,總面積大約1260萬平方千米。既是一個陸地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多樣的地理環境給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帶來益處,這里是我們中華民族祖祖輩輩生活、繁衍的熱土。身為中國人,我們為之深感自豪和驕傲。

      記得有一首歌名字就叫《大中國》,讓我們在欣賞的同時,一起高歌,一起來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學生干部應通過選舉產生,了解民主選舉的一般程序。

      2、懂得選班干部的標準和干部的職責。知道人人都有選舉權,選舉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當干部只有為大家服務的責任,沒有特殊權利。

      二、教學準備:

      1、《少先隊隊章》

      2、多媒體

      3、直尺列表

      三、教學時間:

      3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我們心目中的班隊干部

      1、我喜歡的小干部

      1)參照教材第23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五年的學校生活,說一說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干部,并寫在黑板上。

      2)根據大家的發言,全班同學交流、研討:什么樣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歡的,應以什么標準來選干部?并說明理由。

      2、模擬活動:假如我當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每個同學結合班里的初階,寫一篇“假如我當班干部”的“競選宣言”。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競選宣言”。

      3)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進行發表對他們的“競選宣言”提出質詢。

      4)全班評出最佳“競選者”。

      第二課時 怎樣選干部

      一、談話引入,激發情感

      師:同學們,我們是在紅旗飄飄下成長的少年,在學校的`陽光下,我們加入了光榮的少先隊組織。我們的小隊,中隊每期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使大家受益匪淺,終身難忘。我們的每次活動,都離不開隊干部的精心組織和安排。那么,少先隊干部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話題――怎樣選干部。

      二、 探究學習

      1、多媒體出示插圖,指導觀察。

      2、學生自學交流。

      3、師小結:選舉的一般程序:

      個人自薦――隊員推薦――隊員無記名投票――兼票員統計票數――公布選舉結果

      4、為什么要這樣選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師自己指定?

      出示隊章的有關內容,看看少先隊章是怎樣規定的?

      5、我喜歡的小干部是怎樣的人?

      討論:談談自己選干部的標準?

     。1) 結合自己學校的學習生活,把你喜歡什么樣的干部寫在黑板上。

      選干部的標準

      對的打√ ,錯的打Х

     。2) 根據學生發言,全班交流。

      討論:什么樣的干部是大家喜歡的?應以什么標準來選干部,并說明理由。

      (3) 在干部選舉中,我們每個同學都有選舉和被選舉權。我們怎樣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呢?

      學生交流選舉中可能遇到的現象。

      如:投選票…… 不公平,不公正

      憑關系…… 不公平,不公正

      投自己…… 可以

      這些同學是否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

      你們在選舉班干部時是怎樣做的?你們對干部選舉有和建議?

      三、 交流活動

      同學《干部輪崗大家談》,按下列條件全班同學分類站列。

      “贊同輪流當干部”:

      “贊同選舉產生干部”:

      “其他條件的”:

      用民主的方式推選一人發言,引導思考:“輪流當干部”和“選舉產生干部”的利和弊。

      四、 總結。

      第三課時 當干部為了什么

      一、 談話引入

      師:我們的班干部是全班同學通過民主選舉出來的`,他們辦事公正,有能力,有責任心,他們擔當了班級小主人,老師小助手的作用,功不可沒。那么,當干部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二、 探究學習

      1、首先看看課文中這些同學的發言,列表分析。

      當干部可以管同學……

      當干部是幫老師做事的……

      當干部是多為同學做滿意的事………

      當干部可以保送讀書……

      分析以上列表是否對集體,對大家有利。

      2、你認為當干部是為了什么?列表說明。

      3、小結:

      當干部的動機要正確,當干部不是為了實惠,而是多了一份責任,多了一次為大家服務和鍛煉的機會。

      4、當上干部,怎樣履行自己的職責呢?

      出示多媒體:文中的圖文,討論分析。

     。1)我們是好朋友,忘記寫了,就通融通融吧,不講原則

      (2)怎么那么兇,不就是個中隊長嗎?

     。3)體育委員,我們幾個女生想借一下乒乓球拍,班里就一副,既然歸我保管,我要先玩。

     。4)為大家,班干部沒有特殊權利。

      小結:班干部是大家選舉的,只有為大家服務的職責,沒有特殊的權利。

      三、 拓展

     。薄 請班級干部談談自己當上小干部后的想法和做法。

     。、 我了解的一些干部的想法和做法。(不涉及姓名)

     。、 每人給自己班級的干部寫一段話,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稱贊,鼓勵等。親自送給班干部,相互交流。

      四、 模擬活動:假如我是班干部

      (1) 在大家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每個同學結合本班實際,寫一篇“假如我是班干部”的“競選宣言”

     。ǎ玻 在組內交流。

      (3) 小組推薦在班上演講,全班同學針對他的“競選宣言”提出意見和咨詢。

     。ǎ矗 評出最優“競選者“

      五、 總結: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备刹烤褪腔疖囶^,充分發揮干部的作用,認真履行自己干部的職責,就能鍛煉自己,健康成長,從小當好小主人,把自己培養成為全面發展,名副其實的合格人才。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通過感受朋友給彼此帶來的快樂和幫助,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學會珍視朋友之間的友誼。

     、、能區別哪些行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間的友誼的,哪些行為和做法會損害朋友之間的友誼,并懂得朋友之間要建立健康的友誼。

     、、懂得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真誠、關愛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教學課件;學生搜集《偉大的友誼》這篇課文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同學們,我們都有自己的朋友,他們總是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給我們以無私的關懷和幫助。

      二、教學活動

      活動一:我和朋友的故事

      ⒈、請同學們把自己的好朋友向大家作個介紹,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你們之間的濃厚友誼。

      ⒉、學生自主交流介紹。

     、、引導討論: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課件出示)有人說,朋友是我們疲憊時依靠的一棵大樹;朋友是我們搏擊海浪時的一葉扁舟;朋友是我們登高遠眺時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們臥病在床時的一聲問候

      我認為朋友就像......(學生圍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活動二:朋友之間如何相處

     、、過渡:朋友之間相處融洽,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墒怯行┎缓玫淖龇ê托袨椋粌H會給朋友帶來煩惱,還會傷害朋友之間的友誼。在你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發生過哪些不愉快的事呢?(學生自主交流)

      ⒉、友誼樹:朋友之間的.友誼如同一棵友誼樹。有些行為像陽光雨露一樣,滋潤著友誼之樹茁壯成長,使它枝繁葉茂,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而有些行為則像毛毛蟲一樣,侵蝕著我們的友誼樹。你認為這些行為分別有哪些?請把它們填寫在書中樹上的相應位置。(學生討論交流,完成作業)

      ⒊、富蘭克林曾說過這樣的話:“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錢或一切物質上的接濟,而是那些親切的態度,歡悅的談話,同情的流露,純真的贊美。”請結合自己或周圍同學的實例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W生結合實例來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長達40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你能結合《偉大的友誼》這篇課文來談談他們的友誼之樹為什么常青常綠嗎?

     。▽W生讀《偉大的友誼》這篇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談)

      教師小結:“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重在誠信,貴在理解,胸懷坦蕩,志同道合。這樣友誼之樹才能茁壯成長。

      三、教學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些什么?(學生交流)

      四、作業設計

     、薄⒃谀愕难壑,朋友像什么?

      (我認為朋友就像........)

     、、搜集有關友誼的名言佳句。

      (如: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溫馨的小家庭,不僅需要父母付出,也應有自己的一份功勞。

      2.激發對家庭中存在的某些問題進行探索的興趣,養成探究的能力。

      3.感受家庭的溫馨。

      【活動準備】

      圖片,學生留心觀察,了解各自家庭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溫馨的家是我們的避風港,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你準備為溫暖的家做些什么呢?

      過渡:我們來看看圖中的小朋友怎么為溫暖的家出一份力。

      二、看圖(書中插圖)

      1.從圖中可以看出小強有個什么壞毛。克陌职忠灿袀什么壞毛病?

      2.為了使自己的家更溫馨,他們準備怎么做?結果怎樣?

      三、家庭總動員

      1.平時,你們家的.家務活都是誰干的?不做家務的人都在干什么?

      2.你覺得你們家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的?

      3.請幾戶家庭分別說一說“立約”的內容,并做一做,使學生覺得自己的家是最完美、最溫馨的家。

      四、畫一畫

      1.每位同學制作一幅《歡樂家庭》畫,把自己家庭最溫馨的一刻展示出來。

      2.同學互相交流。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培養競爭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爭。

      2、培養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競爭,又要相互合作,才能成功。

      3、初步培養規則意識,能自覺地遵守競爭規則。

      【重點、難點】

      重點:

      1、知道現代社會生活中競爭無處不在,鼓勵學生參與競爭。

      2、懂得有序競爭可以促進人的發展。

      3、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難點:既參與競爭又積極合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競爭與合作促進發展的實例。

      【教學設計】

      一、認識參與競爭的必要性和競爭的重要性。

      1、學生自學故事:我們能贏

      2、全班交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老師引導領悟:參與競爭非常重要,否則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只有參與競爭,努力拼搏,我們才能贏。

      4、學生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需要參與競爭?

      5、教師播放生活中激烈競爭的課件。

      6、教師小結:現代社會競爭真是無處不在。

      7、學生討論學習中有哪些競爭。

      二、競爭要守規則

      1、如果我們班要和同年級的另一個班進行拔河比賽,可是規定他們班可以出10個人,而我們班只能出5個人,你們同意這樣的比賽嗎?為什么?學生討論。

      2、競爭要有一定的規則,做到有序競爭。那課文中告訴我們什么叫有序競爭呢?

      3、學生看課本中的圖畫,討論這樣的競爭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

      4、聯系生活。

      5、組織學生辯論:如果并非自己的原因,而是在競爭中沒有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你該怎么辦?

      三、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1、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地獄和天堂”

      2、全班討論:為什么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

      3、在集體生活中,相互合作的伙伴,就如同我們的左手和右手,彼此都為別人著想,才能共同達到目標,才能雙贏。

      4、學生討論課文圖畫中的.同學在合作中完成哪些工作,這些工作如果由一個佃來完成會怎樣?

      5、學生討論:參與哪些方面的合作,可以讓自己在什么方面進步?參與哪些方面的競爭,可以讓自己在什么方面進步?

      6、學生自由講述自己有什么愿望需要通過怎樣的競爭與合作才能實現,并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7、班級開展“競爭與合作促進發展”的考察活動。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社區,了解社區的概況。

      2、知道社區里有哪些基礎設施,了解他們的作用。

      3、熱愛自己的社區,為能生活在這樣的社區而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教學重點:

      通過調查了解,熟知社區的設施,以及它們的基本作用。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熱愛社區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師——課件

      生——了解社區里發生的新鮮事;了解社區設施概況。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社區,了解社區的概況。

      2、知道社區里有哪些基礎設施,了解他們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錄像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音樂《快樂的晚會》,看一段男女老幼在社區內載歌載舞參加活動的錄像。

      2.教師啟發談話:這么其樂融融的場面,多像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啊!這是哪里舉行的什么活動呢?讓學生猜一猜推測推測。

      3.學生發言后總結:這是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的剪影。

      二、話題討論,形成概念

      1.師:那么什么是“社區”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自己對社區的理解。

      2.學生暢所欲言地說,教師加以總結整理,大致形成以下要點,說對其中一個意思的加以表揚:

      a、社區是由附近的左鄰右舍組成的群體;

      b、社區里有為居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務的基本設施;

      c、社區里有一些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工作人員專門為維持大家正常的生活忙碌著。

      d、每個人都是社區的一分子,每個人都離不開社區。

      3.電腦屏幕顯示:“開心社區,你說我說”。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生活的社區每天都有說不完的新鮮事發生,每天都能有一些讓人高興讓人幸福的小變化。“社區新聞我知道”,來把最近你社區里發生的事件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三、圖示研讀,了解構成

      1.課件出示一張小區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說說這個小區有哪些設施,這樣的安排好不好,好在哪里?

      2.討論說說自己的社區里面有什么?你所在社區讓你最感到自豪的東西是什么?

      四、模擬演示,增進情感

      1.社區設施調查。出示課本第5頁“小調查”的表格。引導學生填寫完整。

      2.小組內交流表格是否填寫完整正確。

      3.模擬演出。假象自己成為小區里的某項設施,自己能為小區的.居民帶來什么服務呢?曾經做出過什么貢獻呢?上臺向大家說一說。

      4.教師即時點評,滲透保護社區設施的道德教育。

      五、故事結課,作業指導

      1.“你喜歡社區的生活嗎?你愛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嗎?并說說理由。請實話實說!

      2.請聽一個故事:《為求老太平安鄰居撒謊三年》。聽完再來談談你的看法。

      3.課后作業:

      a、“童眼看世界”社區風光攝影展。請同學們走訪本地各個小區,拍攝下小區的美麗風景,拍攝下小區美好的活動風光。下節課舉行比賽。

      b、準備采寫一個“社區是我家”為主題的故事。比一比誰的'故事更有意思。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社區的思想情感。

      一、快板引入,調動情緒

      1.教師案例引入:同學樊朝十分喜愛自己生活的社區,他寫了一首兒歌來表達自己無比幸福滿足的心情,F在我們聽他們快板表演一下。(快板)

      2.每位同學都有屬于自己的贊美小區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贊美社區。

      3.“童眼看社區”攝影作品展覽評比。課前將學生上交的照片編號寫上題目,在教室的學習園地展覽出來。這時引導學生瀏覽照片,把自己最喜歡的三張照片的號碼寫下來。最后統計獲得支持度的六張照片,公布獲獎者名單,給以適當的獎勵。

      4.“社區是我家”故事會。同學們課前把故事講會,上課時能夠脫稿講。學生中推選出四名評委給講故事者打分。考慮到時間關系,參與在自愿報名的情況下再讓抽簽上臺,選取6個故事,每位學生講的時間不超過2分鐘。講完評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三名。

      二、城鄉對比,風采各異

      1.教師談話:同學們,社區不僅是城市才有的,在我國遼闊的農村也分布著各種各樣很有特色的小區。你們想看看他們那里的風光嗎?

      2.課件播放反映農村社區風光的精彩圖片。

      3.啟發交流:看了農村的社區照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說各種感受和贊嘆。)教師小結:看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社區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都離不開社區啊。

      4.比較一下農村社區和城市的社區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教師此時不必強求答案的精確。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有沒有深入觀察和思考問題。

      三、國外社區,異域風情

      1.出示外國社區風光圖文,教師配以解說。

      解說:“在加拿大坎德蒙頓市的社區,此時數萬兒童正載歌載舞參加國慶;離此不遠的美國紐約的某社區,一名男孩興致勃勃地做著木工活;同樣的城市,不同的社區活動不盡相同,紐約的曼哈頓社區里投籃、畫臉譜、競技攀巖等活動正開展得熱火朝天;讓我們把目光轉回東方,你看,我們來到了日本東京澀谷區,這個社區的露天電影讓居民們看得津津有味;與日本鄰邦的韓國,一場別開生面的捶背比賽在無比溫馨的氛圍中展開;在遙遠的非洲社區,居民經常會推出一些歌舞活動,這是他們在跳赤腳舞,看歡笑洋溢在他們的臉上!

      同學們,看完了這個短片,你有什么想說的?

      2.教師小結:社區是全世界都十分關注的生活單元,發達國家都十分注重引導居民融入社區。就算是美國總統也以能夠參加社區活動,為社區做一些義務勞動為榮。億萬居民在社區中獲得了幸福。社區,真不愧是我們幸福的源泉,我們身心的港灣,我們心靈的大“家”。

      四、社區今昔,展望明天

      讓學生去了解今天的社區有了哪些變化。

      附板書:

      社區——我的大“家”

      辦公室

      閱覽室

      活動事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理解感恩的含義,認識到生活中值得感激的人和事。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故事講述、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感恩的情感,學會表達感激之情。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感恩的心態,激發學生對家人、朋友、老師及社會的愛,學會用實際行動傳遞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學會表達感激。

      難點:將感恩之心轉化為實際行動,持之以恒地傳遞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感恩故事、圖片、視頻等)

      感恩卡片、彩筆

      小組討論問題卡

      角色扮演道具(可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活動設計:“感恩之心”小游戲。教師播放一段輕柔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生活中最溫馨、最感動的瞬間,然后分享一兩個讓自己特別感激的人或事。

      教師引導:同學們,剛剛我們分享了許多令人感動的瞬間,這些都源于我們內心的感恩之情。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學會感恩,傳遞愛》。

      二、新知講授(15分鐘)

      1. 講解感恩的含義:利用多媒體展示感恩的定義,引導學生理解感恩不僅僅是說聲“謝謝”,更是對他人幫助和付出的認可與珍視。

      2. 分享感恩故事:講述一兩個古今中外的感恩故事,如“烏鴉反哺”、“一飯千金”等,讓學生感受感恩的力量和美好。

      3. 分析感恩的意義:小組討論“為什么我們要感恩?”鼓勵學生從個人成長、家庭和諧、社會進步等角度思考。

      三、活動體驗(20分鐘)

      1. 角色扮演:分組進行,每組選擇一個感恩場景(如父母下班回家、朋友幫助解難題、老師耐心輔導等),通過角色扮演體驗感恩與被感恩的情感。

      2. 制作感恩卡片:學生動手制作感恩卡片,寫上想對家人、朋友或老師說的話,表達感激之情。

      3. 分享與交流:邀請幾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感恩卡片,并分享制作過程中的感受。

      四、總結提升(10分鐘)

      教師總結: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感恩是一種美德,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我們要學會感恩,不僅要說出來,更要通過實際行動去回報那些給予我們幫助和愛的`人。

      情感升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感恩之心延續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幫助同學、關心家人、參與志愿服務等,讓愛傳遞得更遠。

      五、作業布置(課后)

      實踐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記錄下家人的反應和自己的感受,下周課堂上分享。

      閱讀拓展:推薦學生閱讀有關感恩的書籍或文章,進一步加深對感恩的理解。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家鄉的方言》,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說到家鄉,家鄉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因此讓學生充分了解方言是十分重要的。本課就是從家鄉的方言入手,了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認識方言與家鄉人生活的關系,同時通過與普通話的對比,了解方言的利與弊,正確認識方言,學會正確應用普通話。

      二、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嘴上經常說方言,但卻不知什么是方言,尤其對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利與弊他們幾乎不懂。老師平時強調說好普通話,可一部分學生根本不懂為什么要說普通話。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將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比,了解說方言的利與弊,正確認識方言,學會正確應用普通話。

      2.過程與方法

      能夠自覺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在活動中掌握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體味家鄉人對方言的情感,明確方言與家鄉人生活的關系。

      四、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活動,正確認識方言,了解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2.了解說方言的利與弊,正確應用普通話。

      五、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進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調查活動,收集相關的方言資料。

      2.學生收集家鄉方言土語詞匯,記錄下來,課堂進行討論。

      3.多媒體,《貓和老鼠》陜西方言版的視頻資料。

      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引導學習、合作交流學習。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動畫激趣:同學們,你們看過《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片嗎?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貓和老鼠》的精彩片段,看看今天老師播放的動畫片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2、引出課題:這部動畫片用陜西方言進行了配音。陜西方言,也可以說是我們的鄉音。說到家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家長的方言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家長的方言吧。(板書課題)

      二、說家鄉的方言,感受不同地域的`方言。

      1.談話交流:同學們,你們的家鄉都在哪里呢?你們會說家鄉的方言嗎?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家鄉的方言。(陜西,河南,山西,上海,青海等)

      2. 總結: 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他們的方言也會各不相同。(板書)

      三、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方言,感受方言在生活中的地位。

      同學們,方言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那你們想一想,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都能在哪里聽到家鄉的方言呢?同桌之間討論一下。

      (家鄉人在一起說方言;地方戲用方言演唱;地方電視臺有用方言播出的欄目)

      八、總結:

      方言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引導學生體會方言的利弊。

      1. 體會方言對人們生活的有利之處:

     。1)同學們,方言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根植于家鄉人的生活,那大家想一想,方言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地方呢?

      (啟發引導: 你們想一想,如果你們在外地遇到老鄉,你們說方言的時候心里會有什么感覺呢?再比如剛才觀看方言視頻的時候,你們心里又有什么感覺呢?)

     。ㄌ釂柌⒆飨鄳脑u價)

     。2)總結:

      方言的好處: 方言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根植于家鄉人的生活,它帶來家鄉人一起交流時的親切感和歸屬感。當我們看方言欄目時的認同感和興奮感。

      2. 體會方言在人們生活中的不方便之處。

      (1)方言對我們的確有好處,那你們再想一想,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說方言嗎?

      (啟發引導: 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們去外地旅游,還能說方言嗎?如果你們在公共場合與他人交流,這時候還方便說方言嗎?)

     。2)總結:

      所以說,方言不利于廣泛的交流。有時候說方言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甚至還會耽誤事情。這是方言的弊端。

      結論: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方言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方言對我們有好處也有不方便之處,所以呢,為了更好地與他人交流,我們應該學好普通話。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學習通過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鄉人的可愛簡單了解家鄉不同時代的優秀人物,激發對家鄉人的敬佩與熱愛。

      重點:

      了解家鄉不同時代的優秀人物,讓學生感知家鄉歷史的久遠,凸現歷史縱深感,產生自豪感。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誰是我們的家鄉人

      1、討論:什么是家鄉人?

      2、說一說家鄉話,加深對家鄉人的理解。

      我們的家鄉話與普通話有區別嗎?講一個小笑話,用普通話講一遍,再用家鄉話講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用外地話講一講,看看與自己的家鄉話有什么區別。

      3、欣賞、誦讀古詩《回鄉偶書》,理解家鄉人濃濃的家鄉之情。

      二、夸夸我的家鄉人

      1、家鄉景美、物美,家鄉的人更美。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位可愛的家鄉人嗎?

      2、讓學生夸夸自己身邊喜歡的`人、能干的人,對別人有幫助的人,對家鄉有貢獻的人。

      3、你是怎么知道這些家鄉的名人的,夸夸會查資料的同學。

      三、家鄉的驕傲

      1、在學生查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填寫“家鄉人光榮榜”先小組填寫,再全班交流,互相補充。

      2、讓學生用簡短的.語言介紹家鄉的人物。

      四、我是小小家鄉人

      1、說一說:我們應該做怎樣的家鄉人?

      2、設計“我的服務計劃”。

      五、美麗的傳說

      1、聽老師講“飛來峰的傳說”,談談自己的體會。

      2、學生講一講自己知道的有關家鄉的傳說。

      六、濃濃的家鄉情

      1、古人對家鄉的感情也很深,他們寫了不少有關思鄉之情的作品。欣賞古詩《靜夜思》

      2、下面讓我們也來當一回小作家,寫寫自己對家鄉的感情吧。

      3、學生各自練寫。

      4、寫后交流

      七、課堂小結。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中外民間進行交流的活動。

     。、能夠用自己的話解釋吸引眾多外國人的原因。

     。、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準備

     。薄⒔處熢谡n前應對中外民間友好來往的情況和活動有大致的了解。

     。、課前給學生布置作業,搜集相關的'內容,在課上匯報展示。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外國人“大山”引入本課題的學習?唇炭茣冢福怠福讽摰膱D片,了解一下中外民間友好往來的情況。

     。病⒂^察與討論。

      (1)閱讀書上的圖片和說明文字,請學生用概括性的語言說說中外民間友好往來都有哪些形式?

     。ǎ玻┽槍δ骋环鶊D片展開教學,讓學生想想圖中的對話。

      (3)思考:作為一名小學生,可以為中外交流做點什么。

      3、匯報展示。

     。ǎ保┬〗M交流。

     。ǎ玻┮孕〗M為單位進行匯報。(可以介紹、表演等形式)

     。ǎ常┱勼w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說說能夠吸引眾多的外國人的理由。

      4、教師。肯定學生的搜集情況和課堂表現。

      家庭作業

      完成走進學習廣場。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11

      一、設計理念:

      《分享的快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共歡樂”,《分享的快樂》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本課為第一課時。在設計中,根據目前同學的思想狀況,結合新課程規范的有關要求,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主要采用“活動式”教學模式組織教學。讓同學在輕松、民主、愉快的氛圍中自由分享、體驗。由一起分享帶來的快樂和滿足而引發他們內心的情感,從而愿意與他人分享,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1、體驗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滿足感。

      2、學會與他人交流,分享快樂,能夠清楚地表達自身的感受,體察他人的情感。

      3、明白分享也是獻出關愛,培養與他人分享快樂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分享是一種快樂和滿足,從而愿意與他人分享。

      四、教學戰略:

      針對同學年齡偏低、認知水平尚淺并偏重于形象思維,而且好活動的特點,我防止了理論說教,而是為同學創設活動情景,并讓同學結合身邊和其他人在學校、社會中的具體事例進行引導,使同學在實際事例的體驗中學會分享、體驗快樂。

      五、教學準備:

      每個小朋友都有一些自身傾注著特殊感情的玩具和用品,讓小朋友們拿出自身心愛的東西與大家分享。

      1、組織同學把自身心愛的東西集中起來。如:集郵冊、玩具、圖書等。并帶一兩種心愛的物品到課堂來。

      2、小同學以形象思維為主,且具體、生動的畫面更興趣,為此,我為同學自制鮮明生動的圖片。

      六、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們的“分享日”。

      教師首先讓同學將自身喜愛的一兩件物品帶到課堂上來,由物品的主人扮講解員,向同學介紹自身的物品。同時,教師將自身的最愛的照相機帶來,作為課程資源,為同學拍照,合影留念。同大家一起分享拍照的樂趣。這樣,一開始,老師就可同同學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歡樂”的氛圍。同時,也可激發起同學想同大家一起分享自身喜愛的物品的愿望。同學的大腦立即進入興奮狀態。接著,我立即迎合同學這種心理,留給同學充沛活動的空間,讓同學與其它同學一起充沛分享自身喜愛的物品。而在分享的過程中,必定要涉和語言的變化和情感的體驗。為此,我為了捕獲到最真實的情感,分享過程我立即請同學交流、談話:當他人欣賞你帶來的東西時,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賞了他人的東西,有什么收獲?讓同學充沛表達自身的感受,因為有了自身切身的體驗,可使之自然地理解“五角星”里的話語。即:你有一個快樂,拿出來,與他人分享,就變成了兩個快樂。這樣,不但提高同學交往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使同學從中感受到:“分享”的快樂,給予也是一種分享和快樂,而且是一種增值的快樂。

      活動二:我們共享用

      此環節是為了讓同學回歸生活。因為,品德與社會新課程規范中指出:要讓兒童從自身的世界動身,用自身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身的心靈去感受社會!币虼耍沂紫壤貌噬珗D片創設情境,引導同學回到實際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圖片上所示情況時,我們該怎樣做呢?目的是為了讓同學體會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與協助,懂得當他人需要的時候,把自身的東西分給他人,或借他人用一用,也是一種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是同學之間的友情和歡樂。另外,我讓同學自選生活中“互相協助”的場景,討論后,分配角色,并分組扮演。扮演中,教師也參與其中,并讓同學對扮演的同學進行采訪。這樣,通過扮演,可讓同學充沛體驗“協助”與“被協助”后的不同感受。教師為同學創設自由選擇的空間,同學自創、自編、自演,使其在充溢興趣的想象創作中主體性得到充沛發揮。既可體現同學的“主角”意識,又使人人在扮演中得到滿足,在創作中體驗分享的快樂,進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創編和扮演能力。同時,教師的參與,為同學真正創設一種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同學的扮演不受任何拘束,淋漓盡致地發揮,從而進行充沛的情感體驗。而小組交流活動可體現問題的開放性,可使同學之間的不同思想認識相互碰撞,使矛盾的焦點集中,促進同學思維的發展和深化。讓同學進行道德評價,其目的是讓同學運用所學的道德知識為標尺,進行衡量,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明確:分享也是獻出關愛,有了愛,世界將會更美好,社會更和諧,生活也就更幸福。

      活動三:拓展延伸

      首先,讓同學談學習本節課的感受,這樣,既可反饋教學目標,又可鞏固教學重難點,同時,也可讓同學真切地再次體驗我們“一同分享”這節課的感受。而社會調查“小記者要行動”激起同學合作分享的欲望,為下節課”合作分享”的學習奠定基礎,并將課內訓練延伸到課外,可使同學在實踐中反復的、不時地、多方位的體驗,感悟。

      總之,我這節課設計的總的思路是:讓同學從生活中發現,在生活體驗,到生活中實踐。即:使同學真正地“叢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品德與社會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著許多華人,他們和我們有著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

      2、知道海外華人雖身在異鄉卻有著割不斷的中國情節,他們時刻關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興旺,并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各個國家里的中國城資料和海外華人的故事。

      2、教師準備相關音樂,制作課件;指導排練相關節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教學。

      1、同學們,我給大家推薦一首傳唱多年的歌,來,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2、聽著音樂你想到了哪些人,歌曲表達了他們怎樣的心聲?

      3、揭示課題:是啊,每當聽到《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我們就會自然地想起那些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中國城――華人的“家”。

      1、理解中國城

     。1)由來: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炎黃子孫的足跡已隨著祖國的強大而遍布世界各國,在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獨立的華人區,著名的有意大利的“中國城”、美國的“唐人街”等等。(課件展示)

      (2)、解釋中國城:所謂“中國城”、“唐人街”,是指一些頗具規模的商業中心――以經營中國產品、中國飲食為主,以中國式建筑為格調的城區。

      2、展示交流中國城資料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展示關于中國城的資料,師巡視發現有特色的資料(圖片、文字資料、影碟、錄像等)。

      (2)、抽生在班內交流。

      3、小結:風格各異的中國城,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中國城就是華人溫暖的“家”。

      三、中國城――中國心!

      1、探究活動:海外華人為什么要建中國城?過中國節?

      (1)、四人小組內探討,各選兩人分別負責記錄、發言,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想法又多又合理。

     。2)、匯報探究結果,師相機給予適當的點評。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的.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

      2、小結激情:欣賞中國風格的建筑,感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品嘗中國風味的飯菜,用漢語談笑聊天……在中國城里,華人們仿佛回到祖國溫暖的懷抱。

      3、想象中國城的幸福生活

     。1)、假如你是一位久居異國的華人,當你走進中國城,你會有什么感受?可能想到什么說些什么?

     。2)、生自由發言,師給予適當的追問、點評,再次引導學生感受海外華人濃濃的思鄉情結,理解海外華人的一顆中國心,明白中國城――華人的“家”的真正含義。

      四、你在他鄉還好嗎?

      1、過渡引入:海外華人和我們有著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他們在異國他鄉生活過得怎樣,始終是我們難舍的牽掛,有一首歌曲表達了我們的心聲。

      2、播放音樂《你在他鄉還好嗎》,學生欣賞完后說說自己對這首歌的體會和感受。

      3、介紹了解到的海外華人的生活情況,體會他們在海外生活的酸甜苦辣,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思鄉情結。

      4、演唱歌曲《我的中國心》,引入第二課時。

      五、板書設計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

      中國城――華人的家

      中國城――中國心

      你在他鄉還好嗎?

    【品德與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案03-15

    品德與社會小學教案02-28

    品德與社會教案02-16

    《品德與社會》教案模板04-27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03-21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01-18

    品德與社會教案15篇03-07

    品德與社會小學教案15篇03-01

    品德與社會小學教案(15篇)03-01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優秀03-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中文天天射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 亚洲免费高清性爱在线 | 西西人体44rt高清大胆亚洲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第5页 中文字幕无吗热视频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