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20 23:24:41 寓言 我要投稿

    《寓言》教學設計3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寓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寓言》教學設計3篇

    《寓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積累文言重點詞語并了解《韓非子》和《呂氏春秋》。

      2、引導學生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把握故事情節,領悟寓意。

      過程與方法:

      在揣摩、理解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意”的閱讀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認識固執守舊、脫離實際的不良后果,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念,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并背誦兩則寓言。

      難點:引導學生深層理解寓意進而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教學方法】

      朗誦法、合作討論法、品味欣賞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課時教學要點:引導學生學習《刻舟求劍》

      一、情景導入

      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中蘊含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鄭人買履》,下面我們一起來背誦這篇短文(學生背誦),通過這篇寓言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則寓言,看看從這則寓言中我們又會明白什么道理呢?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背景資料(多媒體顯示)

      呂不韋戰國末秦相,相傳門下有賓客三千

      《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也稱《呂覽》,是戰國末秦相呂不韋的門客編寫的一部書,是雜家的代表作。

      2、引導學生敘述故事內容

      3、學生展示所積累的字詞(多媒體顯示)

      涉shè遽jù契qì矣yǐ若ruò

      4、學生初讀課文,要讀出人物的語氣。

      三、合作討論、疏通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詞語,疏通文句,圈點勾畫疑難文句。

      2、學生交流疑難文句,合作研討,學生試譯課文,教師對疑難問題予以引導。(多媒體顯示)

      明確:重點詞語:遽:立即、匆忙。契:雕刻。是:指示代詞,這兒。

      疑難語句:遽契其舟:急忙在船邊上刻下記號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經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3、學生合作,師生共同釋疑:(多媒體顯示)

      1)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故事的起因?

      2)結果找到了嗎?

      3)為什么沒找到?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

      4)文中哪句話表達了作者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這是個什么句?

      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明確:1)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2)沒有

      3)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學生答“舟已行矣,而劍不行”亦可)

      4)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反問句。

      4、引導學生按照起因、經過、結果、議論的順序背誦全文

      四、合作探究,理解寓意

      1、教師預設: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什么?(多媒體顯示)

      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建明確: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不懂得船既然離開了河中心,而刻記號的地方已經不是掉劍的地方了。

      2、教師預設:請用“這則寓言諷刺了,從而告訴我們”的句式談談你對文章寓意的理解。(多媒體顯示)

      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建明確:這則寓言諷刺了那種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而采取靈活對策的蠢人,從而告訴我們做事要根據客觀實際與變化了的情勢,以發展的眼光靈活機動的處理事情。

      五、鏈接生活,啟迪人生

      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啟發?(多媒體顯示)

      學生討論,明確:(示例)我們做事要根據客觀實際與變化了的情勢,以發展的眼光靈活機動的處理事情。尤其是我們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面對變化了的環境以及新的學習內容,我們不能完全沿用小學的那套學習方法,而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絕不能因循守舊做刻舟求劍中的楚人。

      六、當堂訓練,復習鞏固(多媒體顯示)

      翻譯:是吾劍之所從墜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學生試背全文

      七、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時所學的知識

      1、呂不韋及《呂氏春秋》

      2、重點文言詞語及課文翻譯

      3、文章寓意及對我們的啟示

      八、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刻舟求劍》

      2、完成《基礎訓練》

      【板書設計】

      古代寓言二則

    《寓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葡、萄、仰、折”。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寓言《酸葡萄》。

      3、 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通過學習《狐貍和烏鴉》這一課,使我們知道了愛聽別人的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這一次,狐貍肚子餓了,發現了一個葡萄架,它又是怎樣做的呢?學完《酸葡萄》,你就會明白。

      2、板書課題,學習生字。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結構,下面略有不同,一個里面是“甫”,一個里面是“”。

      3、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不是)為什么狐貍說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

      三、理解詞語,掃清障礙

      1、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學生讀。

      2、學生自學生字詞。

      3、做“開火車”游戲,檢查自學情況,師生交流。引導:“折”字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除此外,還有“zhé”和“shé”另外兩種讀音。

      4、積累新詞。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神情。

      折騰:指反復做某事。

      稀罕:認為稀奇而喜愛。

      5、小結過渡:詞語是組成文章的'單位。讀課文時,只有讀懂詞語,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讀懂整篇課文。

      四、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自讀自悟。

     。1)學生自由讀文,說說知道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交流。教師順學而導,著重引導理解狐貍說那些熟葡萄酸的原因。

      2、釋疑解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狐貍在樹林里轉來轉去干什么?

      (肚子餓得咕咕叫,找東西吃)

      (2)狐貍發現了一個葡萄架后,又有何反應?

     。返萌讲⒆鰞刹奖剂诉^去,饞得直流口水,使勁地又蹦又跳)

      動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義。

     。3)狐貍吃到了葡萄沒有?

     。]有吃到一顆葡萄)

     。4)狐貍為什么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ㄒ驗槠咸迅吒叩貟煸谄咸鸭苌,無論狐貍怎樣跳,都夠不著)

     。5)狐貍說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嗎?

     。ú皇,從又圓又大、晶瑩、紫得發亮這些詞可以看出葡萄已經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貍為什么說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貍因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說是些酸葡萄,這是自欺欺人的表現,也是一種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認為這種東西不好,是壞東西)

      五、課堂小結

      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寓言》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把這則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從中受到教益。

      教學重點:

      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從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教學準備:

      課外閱讀《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寓言”提問:同學們,還記得什么叫寓言嗎?課外你們讀過或聽過《伊索寓言》哪些故事呢?誰能給大家介紹伊索和他的寓言嗎?

      2、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伊索寓言》里的三個故事。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提出自讀要求:

      (1)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課文的句子;

      (2)邊讀邊思考:這三則寓言各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檢查自讀效果:

      (1)出示詞語卡片:

      狐貍葡萄饞得酸的.驚慌失措糞便戒心

      a、指名讀、搶讀;

      b、指導“饞”、“慌”與“謊”的寫法;

      (2)指名讀文,注意指出“狐貍”、“葡萄”中的第二個字的讀音是輕聲,

      (3)聯系讀文理解“驚慌失措”、“一貫”、“圈套”、“戒心”;

      三、再讀復述

      1、自由讀文,試著復述這三個故事;

      2、指名讀文,復述故事。

      四、作業布置

      1、每字寫兩遍。

      2、課后繼續讀這三則故事,用“||”試著給每個故事分段。

      3、課外朗讀《伊索寓言》并寫下心得體會。

      第二課時

      一、復習

      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其中一則寓言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感悟,理解寓意

      (一)《狐貍和葡萄》

      1.課文中哪些詞語是描寫這幅抓插圖上的內容的?

      2.“他想盡了各種辦法去夠葡萄”“他”會想哪些辦法呢?。

      3.用課文里的一個詞來說明狐貍想盡辦法的結果。此時此刻,狐貍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可他又是怎么說的呢?為什么這樣說?

      4、齊讀最后一句話,這句話在課文中有什么作用?

      5.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師:學習了這則寓言后,你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嗎?請把你要說的話寫在課文下面吧。

      1、學生寫話

      2、學生交流體會。

      一、精讀感悟《牧童和狼》、《蟬和狐貍》

      (一)學習《牧童和狼》

      1、誰能給大家說一說《狼來了》的故事?(指名說)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板書《牧童和狼》)。

      3、默讀這則寓言,思考:牧童兩次喊“狼來了”村民們反應有什么不同?牧童看到村民們的樣子他的反應是怎樣的?

      4、體會:牧童兩次“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兩次聽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5、生活中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6、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寓意的理解

      (二)學習《蟬和狐貍》

      1、自由讀文,思考:這則寓言與《狐貍和烏鴉》一文中狐貍所用伎倆有何異同?蟬與烏鴉表現一樣嗎?為什么它們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呢?

      2、生活中或是電視、其它媒體中聽過或看過這樣的例子嗎?

      六、作業布置

      1、同學或伙伴之間說說這三則寓言

      2、修改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3、繼續選讀《伊過寓言集》。

    【《寓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設計04-03

    (精選)《寓言》教學設計04-03

    (經典)《寓言》教學設計07-04

    [精選]《寓言》教學設計07-07

    《寓言》教學設計01-30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1-08

    寓言教學設計01-30

    《人生寓言》 教學設計10-12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12-06

    《寓言》教學設計六一06-0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播放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精品 | 欧美大片在线视观看喷水 | 在线观看亚州精品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