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

    時間:2024-09-19 13:07:20 雪娥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許多人都對一些經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你知道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

      《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 篇1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詞。

      (1)執策而臨之策:

      (2)策之不以其道 道:

      (3)其真無馬邪? 其: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一句強調了_________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華不能被發現,完全可以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語填空),把自己的才華積極主動地顯露出來;而在位者識別、任用人才也應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語填空)。

      4、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拉著鹽車上山坡,氣直喘,汗直流,竭盡全力還是拉不上去。趕車的人吆喝著,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這時,一個路過的相馬人看見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淚,急忙脫下衣裳披在癱倒在地的'老馬身上。老馬睜開眼,看到相馬人,眼睛一亮,長嘶一聲而逝。 請你展開想象,寫出老馬臨死前想對相馬人說的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馬鞭 (2)方法 (3)難道

      2、

      (1)千里馬吃一頓有時要吃盡一石(食料)。

      (2)(喂馬的人)拿著鞭子來到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

      3、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或在位者對人才起決定 毛遂自薦 知人善任

      4、能從訴說自己的懷才不遇,譴責趕車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開合理想像均可。

      《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 篇2

      1.對下面語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以千里稱也 稱:揚名

      B.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有時

      C.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2.比較下列各組加粗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而伯樂不常有 廣起,奪而殺之

      B.雖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策之不以其道 成,將以攻宋

      D.駢死于槽櫪之間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3.下面對所選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正面提出問題,然后筆鋒一轉,從反面展開議論。

      B.第2、3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見”的原因,作者對無知的'“食馬者”發出了強烈的譴責。

      C.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

      D.在作者看來,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現人才的人,在兩者中主要是缺乏發現人才的人。

      參考答案:

      1.D

      2.B

      3.D

      《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 篇3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是馬也( )

      (3)執策而臨之( ) (4)策之不以其道(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題3: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文中的“千里馬”、“伯樂”各有什么寓意?(2分)

      小題4: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4分)(1) 通“飼”,喂養(2)這(3)靠近(面對)(4)鞭打(驅使)

      小題1:想要它和普通的馬有一樣的才能尚且辦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領呢?

      小題1:千里馬:人才 伯樂:識別人才的人

      小題1:諷刺、控訴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自己痛感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

      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托物言志類中“意象”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進行理解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托物言志”的特點以及文章的主要內容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

      《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 篇4

      【小題1】默寫。(2分)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字。(4分)

      (1)只辱于奴隸人之手(2)才美不外見(3)策之不以其道(4)食之不能盡其材

      【小題3】翻譯句子(4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4】本文借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渴望?(3分)

      【小題5】作者認為是“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說說理由。(3分)

      答案

      【小題1】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題1】(1)受屈辱(2)同現顯現(3)驅使(4)同才,才能

      【小題1】(1)想要它和平常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可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小題1】愿望封建統治者能識別人才、任用人才,不要讓有才能的人被埋沒。

      【小題1】可以贊成,也可反對,能說出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 篇5

      閱讀題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駢死:

      ②見:

      ③等:

      ④策: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②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句話與文中畫線句相比標點符號發生了變化,請說說這兩個句子表達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4.請從形象塑造、寫作手法、闡明道理三個方面中任選其一,結合文章內容對作品進行評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并列而死②同“現”顯現③同樣 ④驅使(鞭打)

      2、①吃一頓有時吃完一擔糧食 ②它鳴叫,(食馬者)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3、(1)句意變化:原句: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了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嗎?(1分)改句:是世上真的沒有千里馬呢?還是食馬者真的不識千里馬呢?原句:明確 地 揭 示 問題的實質,凸顯了文章的主旨,揭示統治者的愚妄無知是造成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表達 了對人才被埋沒的痛惜,對食馬者的諷刺和鞭撻之情(1分);改句:與作品要表達的觀點不符。

      (2)句法變化:原句:先提出反問,再通過推測語氣作出判斷(1分),改句,表達選擇關系,非此即彼(1分),原句:表達的是人才被埋沒是食馬者的無知造成的(1分),改句:沒有明確地表達出這種諷刺意味(1分)。

      4、形象塑造:文章塑造千里馬日行“千里之能”,“ 一食或盡粟一石”卻“不以千里稱也”“ 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的.形象(1分),塑造食馬者(或奴隸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面對千里馬卻高喊“天下無馬!”的形象,千里馬和食馬者的塑造在于表現作品的主要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展示封建社會的人才懷才不遇,被埋沒、受摧殘的悲慘遭遇。受摧殘的悲慘遭遇(1分),揭示了食馬者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馬愚妄無知的形象,表現了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突顯其愚妄淺薄(1分).

      寫作手法: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1分),把“伯樂”比作識人才的人(1分),將“人才”比作千里馬(1分),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1分),文章無一字直接說到人才,卻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抒發了人才有志難申的憤懣不平,嘲諷和鞭撻了統治者不能知人善任,巧妙地發揮了針砭時弊的作用。(1分)

      闡明道理:文章開頭提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觀點(1分),接著寫千里馬因沒有伯樂發現的悲慘命運,突出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1分),文章的第二三段著重寫“食馬者”無知淺薄的行為與伯樂形成對比(1分),進而揭示了食馬者的無知愚妄是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有力地證明了文章的觀點。

    【《馬說》文言文閱讀片段答案】相關文章:

    《馬說》閱讀答案08-03

    《馬說》《老馬識途》比較閱讀及答案05-19

    《水滸傳》片段的閱讀答案07-19

    文言文閱讀答案10-31

    《鳥說》閱讀答案05-19

    閑說閱讀答案07-31

    《說驥》閱讀答案02-01

    說茶閱讀答案05-18

    《蠶說》閱讀答案03-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亚洲欧美日本大码在线 |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网站 | 最新国产性色生活片 | 日韩国产色色色色 |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