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5-07-01 09:36:28 賽賽 飲湖上初晴后雨 我要投稿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原文翻譯賞析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原文翻譯賞析,歡迎閱讀。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代: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③方好:正是顯得很美。

      ④空濛:細雨迷茫的樣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⑥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詩句賞析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瀲滟”,波光閃動。“空蒙”,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于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同時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后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解析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美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贊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西湖無論是晴是雨無時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滟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這首小詩前兩句是描寫:寫晴天的水、雨天的山,從兩種地貌、兩種天氣表現西湖山水風光之美和晴雨多變的特征,寫得具體、傳神,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以致有人評論說,古來多少西湖詩全被這兩句掃盡了。后兩句是比喻:天地之間,人類最靈;人類之中,西子最美。在前兩句描寫的基礎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說它和西施一樣同為天下靈與美的極至,何況又經過淡妝或濃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極寫西湖之美還不是這個比喻的全部奧妙。歷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詩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來和西湖相比呢?這是因為,西子除了她靈秀美麗,她和西湖還有兩點獨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鄉離西湖不遠,同屬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頭上都有“西”字,叫起來自然天成。由于這種種原因,蘇軾這個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稱道,西湖也就被稱作西子湖了。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達了作者喜愛西湖。

      創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讀山海經·其一

      魏晉: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納涼

      宋代: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關山月

      南北朝:徐陵

      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

      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陣上祁連。

      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

      思想情感

      蘇軾能發現西湖的山水相依之美,則顯示了開闊的審美眼光和脫俗的心靈境界,而且,一般人只能欣賞“水光瀲滟晴方好”,而他還認為“山色空濛雨亦奇”,幾位朋友在春光明媚中結伴春游,竟然遭遇了瀟瀟春雨,可是,蘇軾不僅沒有覺得懊喪,反而覺得新奇,這表現了他審美感覺的敏銳,其背后則是他心胸的豁達。

      蘇軾生平

      1、年少輕狂

      蘇東坡少年時讀了一些書,因為聰慧,常得到師長贊揚,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后一白發老嫗持一深奧古書拜訪蘇軾,蘇軾不識書中的字,老嫗借此委婉批評了蘇軾,于是蘇軾把對聯改為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從此傳為佳談。

      2、蘇軾欺師

      蘇軾考進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段落如下: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圣人之意,蓋亦可見矣。當時的判官梅圣俞,對蘇軾的文章十分贊賞,但是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堯有關系嗎?梅圣俞不明白這點,反復讀過后,便去問蘇軾,蘇軾說答案在《三國志·孔融傳》中,可是梅圣俞將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后,依舊沒有發現出處,便又去問蘇軾。蘇軾只好老老實實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蘇軾便說《三國志·孔融傳》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說商紂王將妲己賞了周公,曹操問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應該有。蘇軾便據此杜撰了這么一個故事,這使梅圣俞更加贊賞蘇軾。

      3、東坡肉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有著名的《豬肉頌》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烹調法了。蘇東坡后來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愛戴。而這東坡肉也跟著沾光,名噪杭州,成了當地的一道名菜了。

      4、蘇軾退房

      蘇軾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么,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孝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傳老屋。于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蘇軾當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5、赴宴吟詩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6、出人頭地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后評了第二。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知道真實情況后歐陽修后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該讓他出榜于人頭地,并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7、家庭聚會

      蘇軾高中榜眼后,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游而聞名的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里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少游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小妹也去摘花,少游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云: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衣帶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此雖為傳說,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從中窺出蘇軾之才。

      8、打餅祭佛

      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伙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9、吟詩賞月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云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10、東坡魚

      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制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廚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斗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揩油,于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么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右禾。黃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被黃庭堅整了個十足!

      蘇軾的文學成就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杰出的大家。

      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并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

      蘇軾之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昆體余風。后世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后《赤壁賦》。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人物思想: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并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歐蘇并稱。

      2、在詩歌方面成就卓著,蘇黃并稱。

      3、是豪放詞的代表作家,蘇辛并稱。

      4、是寫賦的能手,如,《赤壁賦》。

      5、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蘇黃米蔡并稱

      蘇軾詩文集合刻本有明成化程宗《東坡七集》本。包括附錄的《年譜》,共112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備要》鉛印本。從宋代開始,蘇軾作品的注本不斷出現,較著名的:詩注有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王文誥的《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的由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文注有南宋邱曄編注的選本《經進東坡文集事略》,明末茅維的《東坡先生全集》,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孔凡禮點校的《蘇軾文集》。詞注有近人朱祖謀的編年本《東坡樂府》和今人龍榆生的《東坡樂府箋》。畫家、書法家。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原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譯賞析11-14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1-14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0-22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翻譯賞析07-26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賞析09-29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1-22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0-31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1-21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及賞析07-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 日韩免费福利视频 | 思思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一本久久精品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