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 詩人楊萬里 入粵詩作

    時間:2024-10-05 18:01:10 楊萬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品讀 詩人楊萬里 入粵詩作

      導語:雖然詩人楊萬里一生都非常的漂泊坎坷,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積極樂觀的面對。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詩人楊萬里的入粵詩作,歡迎閱讀!

      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是著名的客家詩人,傳下詩作四千二百多首。他與陸游、范成大、尤袤等并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楊與陸的聲名尤其大。在當時,楊萬里運用禪宗和理學極受推崇的“活法”,自出機杼,用活潑的眼光觀察變化無窮的世界,用活潑的語言表現新鮮獨特的人生感受,打破了保守的“江西派”詩風的籠罩,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被稱為楊誠齋體。

      《南海集》是楊萬里在南宋淳熙七年至八年(1180—1181)到廣東任職時寫下的詩集。詩人的足跡幾乎遍及南粵大地,還到過梅州,留下二十余首詩作。可惜的是,有些詩不為人所知或謬誤流傳。

      詩人最愛是梅花

      詩人善于捕捉南粵山中的一景一物入詩,觀察細微,有傳神入化的藝術效果:

      不知香霧濕人須,

      日照須端細有珠。

      正是春山眉樣翠,

      被渠淡粉作糊涂。

      ——《曉霧》

      榕樹蔭中一葦橫,

      鷓鴣聲里數峰青。

      南人到此亦腸斷,

      不是南人作么生。

      ——《過真陽峽》

      把山嵐瘴氣比作香霧和淡粉,把嶺南常見的榕樹寫入詩中,浸染著濃濃的南方特色。他還把廣州市花木棉花早早寫入詩中:

      姚黃魏紫向誰賒,

      郁李櫻桃也淺些。

      卻是南中春色別,

      滿城都是木棉花。

      ——《二月一日雨寒》

      在整個集子中,出現最多的還是詩人喜愛的梅花:

      忙中撩眼雪枝斜,

      落片紛紛點玉沙。

      虛過一冬妨底事,

      不曾款曲是梅花。

      ——《發通衢驛見梅有感》

      通衢驛在龍川至興寧途中,宋朝設驛站,是當時的交通要沖。比楊萬里年長四十一歲的宋朝丞相李綱遭貶后途經興寧,有一首五律《通衢驛夜坐有感》:

      策馬望寧昌,行行道路長。

      曉登丞相嶺,夜宿翰林堂。

      山靜光猶在,池閑草自芳。

      懷賢無限意,聊復奠椒漿。

      兩位主張抗金、有民族氣節的詩人都在通衢驛住過一宿。一吟梅花,一懷興寧籍翰林院學士羅昌儒,也算是詩壇佳話。時隔三四十年,不知這位漂泊他鄉的楊萬里是否也記得傲骨如梅,與奸臣秦檜抗爭的昌儒后裔、諫議大夫羅孟郊呢?

      楊萬里到梅州境內時又留下數首梅花詩,其中最有名的是《自彭田鋪至湯田道旁梅花十余里》:

      一行誰栽十里梅,

      下臨溪水恰齊開。

      此行便是無官事,

      只為梅花也合來。

      據古直先生和中山大學教授徐俊鳴考證,十里梅在今梅縣梅南鎮滂溪村一帶,也是著名學者古直先生的故鄉。其實,據《楊萬里全集》(中華書局新版)中的注釋,湯田在豐順縣境的湯坑附近。這首七絕印證了梅州自古就是梅花盛開的地方。但從藝術角度欣賞,詩集中另有兩首七絕《明發房溪》更值得關注:

      山路婷婷小樹梅,

      為誰零落為誰開?

      多情也恨無人賞,

      故遣低枝拂面來。

      青天白日十分晴,

      轎上蕭蕭忽雨聲。

      卻是松梢霜水落,

      雨聲哪得此聲清?

      詩題中的房溪其實就是滂溪。在詩中,梅花就像多情的倩女,不甘寂寞,撩人情思。而在忽然放晴的冬日,松間滴落的霜露又是何等晶瑩。

      寄情山水為趣

      詩人楊萬里眼中的嶺南佳果是“龍眼初如綠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兒”“盡吹北冰作南雹,飛來嶺外荔枝梢”“老饕要啖三百顆,卻怕甘泉凍斷腸”,把荔枝比作冰雹和甘泉,譏笑饞嘴的蘇東坡老頭非凍斷肝腸不可,詼諧風趣,令人發笑。詩人食筍、食蕨、食野菜,入鄉隨俗,與山民同樂,活脫脫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

      蕨手猶拳已箸長,

      菊苗初甲可羹嘗。

      山村富貴無人享,

      一路春風野菜香。

      ——《宿南嶺驛》

      更有趣的是,他到了梅縣房溪村,夜訪山人張某家,主人拿出自制的桂葉鹿蹄酒招待他,他寫詩贊嘆:“落杯瑩滑冰中水,過口森嚴菊底秋。”

      詩人慣用擬人化的手法,寄情于山水,使自然具有人的性靈,洋溢著奇趣、理趣。古風《題興寧縣東文嶺瀑泉,在夜明場驛之東》便可窺一斑:

      筍輿路轉崖欹傾,只聞滿山泉水鳴。卷書急開已半失,眼不停注耳細聽。石如鐵色黑,壁立鏡面平,水從鏡面一飛下,蘄笛織簟風漪生。石知水力倦,半壁鐘作玉一泓。水行到此欲小憩,后水忽至前水驚。分清裂白兩派出,跳珠躍雪雙龍爭。不知落處深幾許?但聞井底碎玉聲。安得好事者,泉上作小亭。釀泉為酒不用曲,春風吹作葡萄綠,醉寫泉聲入枯木,何處更尋響泉曲?

      瀑布在興寧永和鎮夜明村附近。詩中的石、泉都成了有“知”有“欲”的性靈,難怪詩人姜白石稱贊他說:“處處山川怕見君!”后人編選的《宋詩別裁集》收入了此詩,興寧清代著名詩人胡曦在《興寧竹枝雜詠》中也提到這首詩作,并按原韻作過一首詩。

      借景含蓄達意

      錢鐘書對陸游和楊萬里作過比較:“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與古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誠齋之化生為熟也。”但又批評楊萬里的主要興趣是天然景物,關心國事和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遠遠不及陸游、范成大。其實,楊萬里很少用傳統的筆法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含蓄委婉地表達感情,如寫祖國南北分裂:“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初入淮河》);也喜歡用調侃的筆法寫詩,如《出真陽峽》:

      未必陽山天下窮,

      英州窮到骨中空。

      郡官見怨無供給,

      支與真陽數石峰。

      英州是今英德市,屬石灰巖貧困地區。財政無供給,只能靠山上的石頭吃飯。據說宋朝的“英石”還很有名,被列為皇家貢品。

      《過瘦牛嶺》這首七律則表達了詩人厭倦官場、希望早日告老還鄉之情,有“身老滄洲”的無奈:

      行盡天涯未遣休,

      梅州到了又潮州。

      平生豈愿乘肥馬,

      臨老須教過瘦牛。

      夢里長驚吹劍首,

      春前應許賦刀頭。

      夜來尚有余樽在,

      急喚渠儂破客愁。

      瘦牛嶺位于梅縣和豐順交界處,宋朝豐順歸潮州管轄。此詩被人多處誤傳,在《客家詩詞三百首》(譚元亨、盧斯飛選編)中有三個錯誤:一是只流傳前四句,七律變七絕;二是第二句改成“循州過了又梅州”,把地點搬到興寧去了;三是第三句改成:“平生不惱乘肥馬”,把詩人不愿乘肥馬當大官改成相反的意思。

      詩人雖然慨嘆“半世功名一雞肋,平生道路九羊腸”,但漂泊坎坷的人生并未使詩人消沉。他自稱“一生愛山吟不就,兩肩化作秋山瘦”,晚年他還寫了大量的詩篇流傳于世。雖然最后也僅落得“老屋一區,僅庇風雨”,但他始終保持樂觀與豁達的態度,以詼諧的詩句帶給人們酸澀的微笑。

    【品讀 詩人楊萬里 入粵詩作】相關文章:

    詩人楊萬里簡介04-09

    (精選)詩人楊萬里簡介02-09

    詩人楊萬里的故事04-03

    詩人楊萬里簡介12-11

    楊萬里是唐代的詩人嗎04-13

    詩人楊萬里的詩歌特點11-10

    南宋詩人楊萬里簡介及其代表作01-20

    品讀杜甫04-10

    楊萬里詩詞11-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看AV永久免费 |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午夜理论久久久久 | 亚洲天堂女人一区 | 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