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送別 王勃

    時間:2024-11-29 03:24:03 王勃 我要投稿

    秋江送別二首 王勃

      《秋江送別二首》是唐代的王勃所作的詩詞,到底是怎樣的一首詩詞呢?全詞如下:

    秋江送別二首 王勃

      秋江送別二首

      早是他鄉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

      已覺逝川傷別念,復看津樹隱離舟。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評析

      兩首詩都有趣地運用重復的詞語,表現一種回旋反復的美:第一首開頭兩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開頭兩句的第一字與第三字相同。王勃將陸與水相對,這是最普遍持久的對偶之一。在第一首詩中,詩人已經感傷于江水及其對離別的實際意義和象征意義,但是他發現格外難以忍受的是陸地上的樹,這些樹遮斷了他的視線,使他難于看到離去的朋友。在第二首詩中,王勃運用了一個十分普通的宮廷轉喻來進行巧妙的議論:“誰說甲是真的(事實上甲是真的),因為乙(巧妙的構思)與甲相矛盾。”由于離別,江水不再是一個小區域,而成了兩個不同世界的分界線。

      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唐代詩人。

      出身于豪門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號文中子;叔祖王績是著名詩人;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從祖王績,王績的詩風直接影響了王勃的詩作。而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詩文為人稱道。王勃曾有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感嘆。

      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為“王楊盧駱”,世稱“初唐四杰”。他們四人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思革其弊,用光志業”,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風,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于革除齊梁余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經過他與同時代的人的努力,“長風一振,眾蔭自偃,積年綺碎,一朝清廓”,以獨具特色的文風,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他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舊唐書》載:“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株樹也。”楊炯《王勃集序》上也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劉祥道贊其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元年(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秋江送別 王勃】相關文章:

    王勃《秋江送別二首》賞析10-26

    王勃的送別詩02-07

    王勃的送別詩大全07-25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原文及翻譯10-03

    關于王勃的送別的詩10-10

    王勃詩作之《江亭夜月送別其二》的原文及賞析04-14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詩詞賞析08-14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_王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19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詩歌鑒賞10-16

    王勃的詩集及王勃簡介09-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欧美爱亚洲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人欧美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