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參考教學案例

    時間:2024-09-23 10:28:17 題西林壁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題西林壁》參考教學案例

      引言:《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題西林壁》參考教學案例,歡迎大家閱讀!

    《題西林壁》參考教學案例

      教學目的:

      1、借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重難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課時:一課時

      教具:風景畫、錄像、實物投影儀、實物:三棱柱

      一、激情導入

      師: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由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贊頌祖國大好河山的佳作,你們都積累了那些有關這方面的古詩呢?

      師:著名的北宋詩人蘇軾在觀賞了廬山后,寫下至今仍為人們稱頌的詩篇——《題西林壁》。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

      二、初學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讀古詩,把不認識的自勾出來。,

      指名讀。正音

      再來讀一遍,注意停頓。

      三、理解感悟

      師:這首古詩,同學們都讀熟了,但是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步驟嗎?

      師生共同概括:

      (一)、解詩題,知作者

      說一說這首詩題目的意思嗎?

      說說關于蘇軾的了解

      (二)、抓字眼,明詩意

      名讀古詩。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師:廬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蘇軾的眼中會呈現出這么多種形態呢?

      師:你們真是愛思考的好孩子。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在就面對著廬山……

      一. 激情導入.

      1. 板書-----廬山

      廬山,我們并不陌生,根據我們以前看到的或學過的有關廬山的文章,說說廬山給你們留下的怎樣的印象?誰來說說?

      2.學生匯報.

      3.師:是的,廬山不僅水美.霧美.山也美.自古享有(板書)“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盛譽。九百多年前,48歲的宋朝著名詩人蘇軾,當時已被貶到黃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貶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時,途經江西廬山,廬山的奇美秀麗景色讓他詩興大發,作了五首記游詩,今天我們學習最后一首------(板書課題)題西林壁

      4.解釋詩題

      齊讀兩遍。

      齊讀兩遍,生齊讀.

      誰能說說詩題的意思。你對題目中的哪些不理解?(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二.誦讀古詩,理解詩意。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蘇軾到底寫了些什么呢?大家先猜猜.

      同學們先自己讀讀,然后互相檢查讀音情況.

      (1)同桌互讀,檢查預習情況,互相指正。

      (2)指名讀,作適當的鼓勵評價。

      (3)全班齊讀古詩。

      師:這是蘇軾游覽廬山之后,做了五首詩中的最后一首.作者到底看到了一些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將以小組為單位學習古詩.

      2.展開小組,小組中合作學習古詩。

      (1)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師:我們前面也學習了古詩,是如何學習古詩的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學習古詩的方法。

      (2) 學生匯報。

      出示學習方法:(小黑板出示)

      a.先自由朗讀古詩。

      b.根據注釋理解詩意。先理解單個字的意思.然后在連接起來,說出整句的意思.

      c.相互說說詩句的意思,并質疑,解疑。

      (3)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教師組中點撥。

      3.檢查小組中學生學習效果.

      (1)師:剛才,大家學的非常認真,現在,老師想聽聽各個小組的匯報。學了古詩,你們知道了一些什么?

      (2)學生自由匯報。說說詩句的意思。

      (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相機點撥:嶺 峰

      畫一畫

      (4)練習:在括號里填上表示”看”的詞語.

      在遠處 眺望 ,在近處 觀察 ,在高處 俯視 ,在低處 仰望 ,廬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5)(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理解"緣",并指導寫法.

      緣:右上部分是兩筆:撇折 橫折

      此兩句的意思是: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自己就在這山中.

      三.體會意境,悟詩哲理。

      師:了解了古詩的意思,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詩句,讀讀意思,看看還有什么問題?

      (1)師:讀到這,說到這,想到這,作者就在這座山中,卻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難道,你們沒有什么質疑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為什么作者身在此山中反而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

      學生交流.討論.匯報。正因為作者在廬山的某個地方,也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小部分,不能全面地看清廬山的整體樣子。因而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3)學生接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是的,同樣的是廬山,只因為看的角度不同,所呈現的廬山的樣子就不同。所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的,同一件事物,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就會有不同的樣子,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呢?

      (5)學生沉思:(聯系生活實際).

      A.觀看車子,就很好的給我們闡述了這一道理。

      b.下棋時,不是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就是這一道理。

      C.老師想請大家來評價一下你身邊的同學,應該怎樣看?(是只看他缺點,以此評價他呢?還是只看他優點呢?)

      (6)小結哲理:

      學到這,不難看出,作者借觀廬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生匯報:要想全面認清一個事物,必須全面地.客觀地.多角度觀察。

      齊讀哲理:要想全面認清一個事物,必須全面地.客觀地.多角度觀察。

      四.感情朗讀,背誦.

      1.以飽滿的熱情,讀讀這首蘊涵深刻道理的詩吧!

      2.想試著背背嗎?你可以選擇獨自背或同桌背,看誰備的既快又有感情.

      3.我們全班來一遍吧!已經會背的同學可以合上書本,不會背的同學請你看書讀.(齊背)

      附錄:《題西林壁》讀后感

      《題西林壁》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注: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還記得首次讀《題西林壁》應該是在小學吧,具體是幾年級記不得了。當時雖然經過老師的細心講解,但也還是有些似懂非懂,[注: 渾渾:深厚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原意是渾厚而嚴正。現形容糊里糊涂,愚昧無知。]的過來了,沒多大體會。一路風雨兼程,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參加工作一年。算算到如今已有十余年光景,再次身臨其境,卻又感觸頗多。

      開弓沒有回頭箭!是目標也好,是無奈也罷,過去既已成事實,就不可能回頭了。只是以后的路還很長,大丈夫應該有所作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查找作文,就來任何一個職業都是一個圍城,進來的想出去,還有更多的想擠進來!這恰恰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注: 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你已經站在那個高度,你當然可以說那個高度不怎么高,可是在很多人看來,你的高度已經是

      高不可攀[注: 攀:抓住高處的東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難以達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難接近。]了!

      人生重要的是一種生活的思維方式!

    【《題西林壁》參考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教學案例04-23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案例04-17

    《題西林壁》教學實錄12-06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04-16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05-08

    《題西林壁》教學反思06-09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06-19

    《題西林壁》經典教學設計04-18

    題西林壁的教學設計08-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 亚洲1024久久|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更新 | 在线观看aⅴ免费 | 久热中文字幕播放 | 亚洲色精品V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