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與子儼等疏》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

    時間:2024-11-25 22:30:18 賽賽 陶淵明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

      在各個領域,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陶淵明《與子儼等疏》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 1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⒅,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

      【乙】告儼、俟、份、佚、佟: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圣,誰能獨免?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黽勉⑴辭世⑵,使汝等幼而饑寒……良獨內愧。

      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巧好疏,緬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⑷將有限也。

      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北汜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復何言。(陶淵明《與子儼等疏》節選)

      【注】⑴黽勉:勉力⑵辭世:指棄官隱居⑶緬求:遠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壽命。

      10.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⑴夫君子之。( )

      ⑵年與時馳,意與日。( )

      ⑶每以家。( )

      ⑷至心之。( )

      11.下列句中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靜修身,儉以養德。 患病來,漸就衰損。

      B.不能爾。 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C.汝慎哉。 下視轍,登軾而望之。

      D.當思四海皆兄弟義。 故時有物外趣。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⑵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13.乙文畫曲線的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14.家書,是親人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載體。同為家書,甲乙兩文分別對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參考答案】

      10.⑴操守,品德⑵消失,逝去⑶貧困⑷尊崇,崇尚

      11.D

      12.⑴如果不恬靜寡欲,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來干擾,就無法實現遠大目標。⑵讀書有了收獲,就高興得忘了吃飯。

      13.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痛,對孩子的愧疚,對孩子的殷切期盼。

      14.⑴甲文從靜心學習,儉樸養德方面告誡孩子治學做人的道理。⑵乙文勸勉兒子們要互相關愛、和睦相處;不慕名利,堅守道德操守。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 2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⒅,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

      【乙】告儼、俟、份、佚、佟: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圣,誰能獨免?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黽勉⑴辭世⑵,使汝等幼而饑寒……良獨內愧。

      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巧好疏,緬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⑷將有限也。

      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北汜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復何言。(陶淵明《與子儼等疏》節選)

      閱讀答案:

      1:甲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甲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需要具備“靜”與“儉”的修養,以及“志”與“學”的堅持。具體來說,要通過靜心修身、節儉養德來培養自己的品格;同時,要有明確的志向和堅定的學習決心,通過學習來增長才干,實現自己的志向。

      2:乙文中陶淵明提到自己有哪些生活態度和人生追求?

      乙文中陶淵明提到自己喜愛閑靜、樂于讀書,對自然景物有著深厚的感情,表現出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平靜和自然和諧的生活態度。同時,他也非常注重家庭親情,希望子孫們能夠團結友愛,共同面對生活的困難。

      3:兩段文字在表達方式上有何異同?

      兩段文字在表達方式上的異同主要體現在文體和風格上。甲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語言簡潔明了,道理深刻,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而乙文則是陶淵明寫給兒子的書信節選,語言更加自然流暢,情感真摯,既有對自己人生的回顧和總結,也有對子孫的殷切期望和教誨。兩者都采用了直接對話的方式,但甲文更側重于說理和教導,乙文則更注重情感的表達和交流。

      4:結合兩段文字,談談你對“修身齊家”的理解。

      “修身齊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指的是個人要先修養好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才能管理好家庭和社會。在甲文中,諸葛亮通過告誡兒子要靜心修身、節儉養德、立志學習等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品德和能力;而在乙文中,陶淵明則通過自己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追求來示范如何做一個淡泊名利、注重家庭親情的人。兩者都體現了“修身”的重要性。同時,在乙文中,陶淵明還強調了家庭親情的重要性,希望子孫們能夠團結友愛、共同面對生活的困難,這也體現了“齊家”的思想。因此,“修身齊家”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個人修養的提升有助于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原文及翻譯11-07

    陶淵明集卷之七疏祭文《與子儼等疏》09-06

    《誡子書》閱讀答案08-03

    《李應升誡子書》閱讀答案及譯文01-20

    《明史·胡儼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8-11

    飲酒陶淵明閱讀答案07-12

    陶淵明《飲酒》閱讀答案11-08

    陶淵明《飲酒》閱讀答案08-27

    飲酒 陶淵明閱讀答案07-14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的閱讀理解答案10-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性 |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刚交 | 五月天久久久天堂网 |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 一本久久综合久久久 |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