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唐詩

    時間:2024-09-10 15:59:18 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唐詩精選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 高適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唐詩精選

      還山吟,

      天高日暮寒山深,

      送君還山識君心。

      人生老大須恣意,

      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間偃仰無不至,

      石泉淙淙若風雨,

      桂花松子常滿地。

      賣藥囊中應有錢,

      還山服藥又長年。

      白云勸盡杯中物,

      明月相隨何處眠?

      眠時憶問醒時事,

      夢魂可以相周旋。

      高適詩鑒賞

      沈四山人指唐名士沈千運,吳興(今屬江蘇)人,排行第四,又號沈四逸人。天寶年間,屢試不中,曾干謁名公(見《唐才子傳》),歷盡沉浮,飽嘗炎涼,看破仕途風塵,約五十歲左右隱居濮上(今河南濮陽南濮水邊),躬耕田園。

      約于天寶六年(747)秋,高適游歷淇水時,曾到濮上拜訪沈千運,結為知交,有《贈沈四逸人》敘其事(見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這首送沈還山的贈別詩,以知交的情誼,豪宕的胸襟,灑脫的風度,真實描繪沈千運清貧孤苦的深山隱居生活,贊美他的清高和隱逸志趣。詩的興象高華,聲韻悠揚,更增添了它的藝術美感。

      詩以時令即景起興,蘊含深沉復雜的感慨。秋日黃昏,天高地遠,沈千運即將回到氣候已寒的深山,走向清苦的隱逸的歸宿。好友分別,不免感傷,而詩人卻坦誠地表示對沈的志趣的理解和尊重。

      在封建社會,仕途通達者往往暮年致仕退隱,那是一種富貴榮祿后稱心自在的享樂生活。沈千運仕途窮塞而老大歸隱,又另當別論。詩人贊賞他是看透了人生一世的情事,在艱苦的隱居生活中悠然自得安貧樂道。山石流泉淙淙作響,如同風吹雨降一般,是大自然悅耳的清音;桂花繽紛,松子滿地,是山里尋常景象,顯出大自然令人心醉的生氣。這正是世俗之士不能理解的情趣和境界,而為遁世無悶的隱士所樂于久留的歸宿。

      深山隱居,確實清貧而孤獨。然而詩人風趣地一轉,把沈比作漢代真隱士韓康,風趣地說,在山里采藥,既可賣錢,不愁窮困,又能服食滋補,延年益壽。

      而且在遠避塵囂的深山,又可自懷怡悅,以白云為友,相邀共飲;有明月作伴,到處可眠。可謂盡得隱逸風流之致,何有孤獨之感呢?由此可見兩人相交甚深。

      最后,詩人用身、魂在夢中交談的奇異想象,形容沈的隱逸已臻化境。這里用了一個典故。《世說新語·品藻》記載,東晉名士殷浩和桓溫齊名,而桓溫常有競心,曾要與殷浩比較彼此的高下,殷浩說:

      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表示毫無競心,因而傳為美談,顯然,較之名士的我與我周旋,沈獨居深山,隔絕人事,于世無名,才是真正的毫無競心。

      他只在睡夢中跟自己的靈魂反復交談自己覺醒時的行為。詩人用這樣浪漫奇特的想象,結束全詩,含蓄地表明,沈的隱逸是志行一致的,遠非那些言行不一的名士可比。

      由此可知,這首詩旨在贊美沈的清貧高尚、可敬可貴的隱逸道路,因此對送別事一筆帶過,重點描寫沈的志趣、環境、日常生活情景,同時在描寫中寓以古今世俗、真假隱士的種種比較,從而完整、突出地展示出沈的真隱士的形象。詩的情調浪漫灑脫,富有生活氣息。加上采用與內容相協的七言古體形式,表達自如不受拘束,轉韻自由,語言明快流暢,聲調悠揚和諧。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唐詩】相關文章:

    《賦得暮雨送李胄》唐詩鑒賞05-31

    唐詩《賦得殘菊》09-23

    《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7-04

    《送楊山人歸嵩山》唐詩原文及注釋09-11

    唐詩《賦得古原草送別》鑒賞09-24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唐詩鑒賞07-12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10-24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賞析[經典]10-21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賞析08-23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翻譯08-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天堂网免费在线观看 | 九九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不卡 | 日本翁熄系列乱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一页 | 秋霞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