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唐詩鑒賞

    時間:2024-10-04 15:34:39 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春望》唐詩鑒賞

      杜甫《春 望》

    杜甫《春望》唐詩鑒賞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閱讀題目:

      1.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 __________”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___到 __________。

      2.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_____ ,實際上是寫_____

      4.本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通讀全詩,談談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5你認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個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2分)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中“抵萬金”的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春望》閱讀答案:

      1.望 山河草木 花鳥

      2.參考示例: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畫面描寫、揭示含義,意同即可)

      3.表面上寫的是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實際上是寫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寫出“荒涼蕭條、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記分)

      4.抒發了感時憂國、思家念親的情感。

      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個“破”字,寫出了國都淪陷,城池殘破的景象,使人觸目驚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個“深”字,寫出了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景象,令人滿目凄然(2分)

      6.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之情。(每問1分,共2分)

      【閱讀延伸】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詩句譯文:

      國家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里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發疏稀插不上簪。

      作品鑒賞: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淪陷,城池也在戰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為全詩創造了一片荒涼凄慘的氣氛。“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并形成強烈的反差。“城春”當指春天花草樹木繁盛茂密,煙景明麗的季節,可是由于“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頹垣殘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長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里,詩人睹物傷感,表現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艷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感時”、“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這兩句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感于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淚落然;我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人內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更多的痛苦,就如“營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樣。杜甫繼承了這種以樂景表現哀情的藝術手法,并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郁的藝術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心的傷痛。這聯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現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人想到:戰火已經連續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但是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西京,看來這場戰爭還不知道要持續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樣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書抵萬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詩人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戰爭是一封家信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心焦慮至極,不覺于極無聊賴之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發。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長安數月,頭發更為稀疏,用手搔發,頓覺稀少短淺,簡直連發簪也插不住了。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 “白發”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發白了、疏了,從頭發的變化,使讀者感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愁怨,讀者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形象。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環相生、層層遞進,創造了一個能夠引發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杜甫《春望》唐詩鑒賞】相關文章:

    《春望》唐詩原文鑒賞07-30

    杜甫《春望》鑒賞及答案08-16

    《杭州春望》白居易的唐詩鑒賞06-06

    《春望》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0-03

    唐詩《春望》09-14

    杜甫《佳人》唐詩鑒賞07-07

    《白帝》杜甫唐詩鑒賞09-24

    《絕句》杜甫唐詩鑒賞10-07

    《春望》杜甫02-04

    杜甫《春望》06-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日韩中文字幕AV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V嫩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