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歌的課件

    時間:2024-10-07 01:20:06 秀雯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白詩歌的課件(通用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吧,詩歌一般飽含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白詩歌的課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詩歌的課件(通用7篇)

      李白詩歌的課件 篇1

      活動目的:

      1、學生匯報在李白詩歌閱讀月活動中的閱讀情況,啟發引導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整理學習資料,促使學生更廣泛地感受、了解李白其人的特點,尤其是李白詩歌的風格。

      2、通過交流、展示、朗讀、品味李白具有代表性的詩作,鞏固和豐富學生的積累,指導學生感悟、欣賞李白詩歌鮮活的神韻,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以李白詩歌為代表的中華優秀詩詞的興趣。

      活動內容:

      交流在李白詩歌閱讀月活動中閱讀的詩歌,并通過誦讀、研討等形式來感悟、品味李白其人其詩。

      活動準備:

      1、課前開展李白詩歌閱讀月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2、CAI(內含李白詩意圖、李白頭像、李白詩歌名句集錦等)及《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等古典音樂磁帶。

      3、學生自制有關李白詩的詩簽、書法作品、美術作品及電腦網頁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古典詩詞的意境,導入主題。

      老師利用課件和語言創設情境:

      在剛剛結束的李白詩歌閱讀月活動中,同學們已通過課外閱讀認識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課件出示李白頭像特寫]一個月來,我們朗讀他的詩篇,追尋他的足跡,感悟他的心靈。今天,在此時、此地,老師和大家一同來――讀李白詩歌、品太白遺韻。

      [用古典音樂作背景,以古香古色的畫面并輔以教師深情的詩化語言,營造出古典氛圍,將學生引進古詩的意境]

      二、匯報展示所收集的李白其人、其詩的資料

      1、為了使咱們相互了解各自的課外閱讀情況,請大家首先匯報兩個問題:

      (1)簡要介紹你所了解的李白。

      (2)你讀了多少首李白的詩?記住了哪些?是從哪兒讀到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質和量,問題

      (1)通過匯報交流對李白其人其詩的認識和了解,給學生勾畫出李白其人其詩的大致輪廓,彌補個人課外閱讀的片面性;問題

      (2)則重在了解學生收集資料的途徑和整理、閱讀資料的方法,增進交流,引導學生取長補短,啟發學生學習運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2、在了解學生閱讀、背誦李白詩歌的情況之后,引導學生按自己的閱讀興趣將讀到的李白詩歌分類。如:李白與明月、李白與山水、李白與友人

      [李白詩歌留傳下來的有九百多首,題材各異,風格各異,其分類標準亦有很多。教者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熟悉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等為載體,引導學生將其按詩中的具體意象分類]

      三、交流、擴展,共同品味。

      1、將李白詩歌簡單分類后,問:你最喜歡李白寫的哪一類詩歌?能舉例嗎?誰和他(她)有相同的愛好?

      2、請同學們尋找自己的閱讀伙伴,組成閱讀小組,在小組內吟誦、品味你最喜愛的詩。并請推薦出表現最好的'同學,代表你們小組參加稍后的集體匯報。

      [以此引導學生按自己的閱讀興趣自行分組朗讀、研討。通過各種形式展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促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主動投入整理、賞析同類詩歌。]

      3、自主合作,集體賞析

      請各小組將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我們共同來品析李白詩歌的韻味,教師適時點撥。

      [為了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除各小組推薦的人選外,鼓勵學生自薦。展示形式不限,朗讀、吟誦、書畫、唱歌等均可。展示內容可以是整首詩,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或幾句]

      四、游戲激趣,名句激情

      1、游戲:

      (1)請根據詩名說出詩句。《望天門山》《峨眉山月歌》。

      (2)請根據詩句說出詩名。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3)請用李白的詩句表現圖的意境。[課件出示畫面:兩山對峙,江水中流,帆影點點。]

      2、老師推薦名詩名句。

      李白一生留下了九百多首詩。在這些詩中,有許許多多的千古佳句,流傳至今依然瑯瑯上口,回味無窮。讓我們共同來吟誦它們吧!(課件出示名句集錦,配古樂,師生齊誦。)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通過游戲,辨析、吟誦、調動學生頭腦中貯存的知識積累,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充分談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旨在促使學生在課外古詩閱讀中拓展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五、結束活動,留有余味

      通過今天的讀李白詩歌,品太白遺韻活動,我們對李白其人、其詩有了初步的了解。這位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以他正直、豪放、重情義的性格,以他那一首首充滿奇特的夸張和豐富想象力的詩歌,深深打動了在場的你們、我們、他們以及天下所有愛好李白詩歌的人們。最后,讓我們用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一句詩來結束今天的活動吧!――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課件出示李白頭像及韓愈詩句]

      [課雖結束,詩韻仍繞梁不絕。師生的情感都融入李白詩歌的韻味中。李白的傳奇人生和名篇佳句,將久久地停留在學生心中,中華民族古典文化的傳承在此找到了最佳契入點]

      李白詩歌的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背誦并默寫《望天門山》。

      3、能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4、借助學習本詩,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5、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

      2、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2、用自己的話比較準確地說出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課前圍繞旅游進行談話,感受祖國的山河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并解題

      1、用回答以前學過李白的詩篇名稱的談話方法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

      2、解題“天門山”、“望”,“望天門山”

      讓學生參看課文注釋并回答,教師指點。(天門山,指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兩山夾江對峙,形如門戶,所以也叫天門山。望,是觀看。望天門山就是詩人觀看天門山所見到的景象。)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讓學生先簡單介紹作者。

      2、老師對作者簡介(映示圖片)。

      3、寫作背景(映示圖片)。

      三、初讀古詩

      1、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詩(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找兩個同學)

      (3)正音,重點關注發音易錯字。

      (4)齊讀一遍。

      2、讀好詩句的停頓。

      (1)讓學生嘗試有節奏地朗讀詩歌。(指名兩名同學朗讀)

      (2)根據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停頓問題進行梳理,映示帶停頓標志的詩句。然后范讀讓學生模仿,熟讀古詩。

      四、教學生字的寫法

      1、映示帶田字格的生字圖片斷楚至孤帆

      2、利用課件指導說明這5個生字的寫法。(從結構、筆畫、筆順等方面說明。)

      五、把握詩歌大意

      1、讓學生默讀古詩,圈畫詩中描寫的景物,同桌交流,結合注釋了解“天門山”“楚江”。

      2、指名回答并訂正。

      (1)(天門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門山、楚江圖。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

      六、構想畫面,理解詩句

      1、教學第一、二詩句。

      (1)出示詩句,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2)讓學生借助“斷”“開”,等字理解“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意思。

      ①重點理解“斷”“開”,體會長江水勢的浩蕩。(斷:切斷、截斷。開:劈開、斷開。)

      ②出示楚江圖片,引導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江”。

      ③指名回答第一句詩的意思,然后教師歸納出示。

      (浩浩蕩蕩的長江把天門山從中間劈開,一分為二。)

      ④指導朗讀“天門中斷楚江開”。

      (3)聚焦“回”,指導理解“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學生重點理解“回”,想象江水洶涌回旋的景象,理解詩句的意思。圖片展示景象及詞義,再讓學生歸納詩句意義,后教師訂正。

      (回:回旋、回轉。詩意:東流而去的長水經過天門山時形成回旋的水流。)

      ②指導學生朗讀“碧水東流至此回”。

      (4)指導小結古詩學法(圖片展示):

      ①結合注釋或查找解釋,理解詩句。

      ②想象畫面,理解詩句。

      2、教學第三、四詩句。

      (1)出示第三、第四句詩,指導理解“出,來”的意思(出:突出、出現。來:駛來。),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畫面,出示畫面,然后交流。

      (2)激疑思考:兩岸的青山怎樣“出”?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討論,“當你坐車或騎車行駛在路上的時候,路前方的'景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體會詩句中“出”“來”所描繪的情形。

      (4)指導朗讀第三、第四句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然后教師出示歸納詩意。(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天門山好像在張開雙臂,歡迎從日邊而來的孤舟,富有情趣。)

      (5)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和詩歌描繪祖國山河壯美的特點。

      七、背誦默寫

      1、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出示“水勢浩蕩經過天門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圖片,讓學生為圖片配上合適的詩句。

      3、教師投影默寫紙,讓學生觀察每行的方格數,討論古詩書寫的基本格式,在指導學生正確默寫。

      八、作業:有感情地背誦《望天門山》,默寫《望天門山》。

      李白詩歌的課件 篇3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難點:體會詩句含義,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片,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的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發言)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

      ◎指名讀,全班齊讀。

      ◎出示作者介紹。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

      明確:中斷,從中間割斷;出:聳出來;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古詩的意思。

      明確: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教師范讀,學生閉眼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天門山的雄偉、有氣勢;青青的水、綠綠的水;兩岸的青山相對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蕩蕩悠悠。

      ◎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

      明確:

      (1)“天門中斷楚江開”——“中斷”一詞寫出了天門山的氣勢,令人向往。

      (2)“碧水東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寫了水的.清秀。

      (3)“兩岸青山相對出”——“青山”寫出了山的秀美與雄偉。

      (4)“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話寫出了天門上景色的清幽。

      ◎畫一畫天門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樣壯麗的景色會說些什么呢?

      (五)小結作業

      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

      五、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赴江東途中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歌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望天門山的情景,既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又寫出了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在教學中雖然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天門山景色的壯闊,但是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限制,對于天門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夠深入,需要教師拓展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

      李白詩歌的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讀詩的興趣,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朗讀感悟法

      教學過程

      配樂,課前欣賞祖國山河美景。

      一、問題導入,釋題。

      1. 孩子們,你們喜歡游山玩水嗎?都去過哪些風景優美的地方?

      2.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祖國處處都有迷人的風光,三清山令人神往,長江風光無限旖旎,廬山瀑布氣勢磅礴,黃山云海云霧繚繞……祖國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盡。有一位唐代詩人,他也游歷了許多名山古川,寫下了千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被人們稱為“詩仙”,他就是——李白。(板書)

      3. 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他寫的一首山水名詩——望天門山(教師板題,望天門山)就讓我們跟隨大詩人李白去望天門山,欣賞山水美景。(教師板書:望)

      4.釋題:“望”就是遠遠地看,那么李白在這兒望到了哪些美景呢?讓我們去詩中尋找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看清要求,自由讀讀古詩兩遍。(課件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正音。

      3.初步指導讀出詩的節奏。

      4.根據手勢,標畫節奏。

      5.師生合作疊讀詩歌,體會詩歌一唱三嘆之美。

      三、展示交流

      1.感受詩歌的景美。

      這詩中有歌,詩中還有畫呢。《望天門山》這首詩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畫。下面我們靜靜地默讀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筆圈畫下來。(課件出示要求:學生默讀詩,邊讀遍圈。)(指名匯報)

      2.巍巍天門山,滔滔楚江水,還有孤帆紅日,這么美的景物,誰來讀一讀詩文?

      3.學習第一、二句。課件出示: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詩中哪個字最讓你感受到天門山的氣勢?(抓住斷字感受江水的氣勢)當李白看到浩蕩的.楚江水劈山而去,不禁發出這樣的吟誦(生讀,讀出氣勢)

      4.這樣洶涌的江水,這樣的氣勢,誰來讀。(指名讀,再讀,男生讀,全班讀。)

      5.一邊想象畫面再讀。并讓學生用優美的語言說出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6.紅日、 白帆、碧水、青山,李白的心和山水已相融在一起。詩人揚帆而下,望此美景,不禁吟誦……孩子們,讀到這里,你能不能體會到當時李白寫這首詩時,是一種什么樣心情?大詩人李白想要通過這首詩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師總結:(一千多年過去了,天門山還是那樣的險峻雄偉,長江水還是那樣碧綠多情,如果你有機會到那里旅游,你也會像李白一樣,深情吟誦……同學們,今天也讓這些字,這首詩,這支歌,這座山留在我們的心里,讓我們再一次誦讀……(學生配樂讀詩。)

      四.鞏固拓展

      1.總結學法。師:孩子們,善于總結與反思的人才能學得更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剛才學習《望天門山》這首古詩的學習方法,然后在學其他古詩的時候運用它,那么你就做到了舉一反三。學生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課件的學法。1.初讀。(讀準字音)2.再讀。(讀出節奏)3.想象。(想象畫面)4.悟情。(體會表達情感)我們剛才說過,李白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他游覽過祖國的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也寫過一首山水詩。現在,請用你們剛才總結的學法自學《望廬山瀑布》。

      2.學生總結方法,自學《望廬山瀑布》《終南山望余雪》。

      3.小組展示自學成果。

      五、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背誦《望天門山》

      2.孔子曾說過:不讀詩,無以言。詩歌是一幅意境悠遠的畫,詩歌是一首動聽優美的歌,詩歌是靈動的文字與涌動的情愫美妙結合,在詩人的筆下,描寫祖國風光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在課外也去搜集一些,運用在這堂課里你所學到讀詩方法,讓詩歌浸潤你們充滿童真的心靈吧!

      李白詩歌的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個生字

      2.了解每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意境,和詩人思想感情,激發對祖國山河喜愛之情,語文教案-古詩兩首(望天門山 題西林壁)。

      3.背誦第一首詩《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詩中重點詞語“斷、開、流、回”

      2. 體會詩中描繪的雄奇景象、

      3. 背誦

      教學過程:

      一、指導預習

      (一)復習引入

      1.我們學過了許多古詩,誰能背誦一首你已學過的。

      2.讀一讀《望天門山》這首詩,讀準字音

      3.想一想哪些詞語和詩句讀懂了,哪些還不懂,把不懂的劃下來。

      (二)學生按要求自讀

      (三)檢查預習

      1.指名讀《望天門山》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留給你的初步印象。(感覺到這首詩描寫了雄偉的長江,有一種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給人歷歷如眼前的感覺)

      (四)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如果較容易的問題,可以讓其他同學回答,較難的重點的可以留在講讀時再解決)

      二、簡介作者,理解詩題

      1. 知詩人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幼年隨父遷居綿州昌隆青蓮鄉,他一生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和蔑視權貴的詩歌,現存近千首詩,他的詩歌色彩瑰麗,大膽想象,被稱為“詩仙”。

      2.解詩題

      望:看,往遠處看。

      天門山:今安徽和縣與當涂西南的長江兩岸。

      望天門山:往遠處看天門山。

      三、朗讀《望天門山》,理解詩句大意,在此基礎上背誦下來。

      1.先理解字、詞意思,再講詩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學習第1,2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天門:指點天門山。 中斷:從中間割斷。

      至此回:到這里回旋。

      (2)學生根據注釋討論句意

      (3)指名說句意

      (4)教師小結句意:

      天門山從中間割斷,是因為奔騰的長江水從這里通過,清清的江水奔騰東流,在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蕩。

      (5)學習第3、4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出:聳出來。 孤帆:單獨一只船。 帆:船上風帆,這里代指船。

      (6)學生根據注釋討論句意

      雄奇秀麗的天門以夾江對峙,拔地而起,在鋪滿紅光的江面上,帆船輕捷而來。

      2. 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3.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思想感情?

      (1)根據詩意,給合圖畫,想象當時的意境。

      這首詩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給人以歷歷如在眼前的感覺。

      (2)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

      “斷、開”山斷而江開,可見江水的`聲勢是多么浩大“流、回”兩山夾江,可見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蕩,那氣勢真是不可阻擋。

      (3)把理解的詩句畫出來。畫好后,可到臺前說一說。重點說自己畫了什么,為什么這么畫。

      (4)在講畫、評畫的同時加深對詩的理解,全詩緊扣一個“望”字,通過對天門山長江兩岸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體現出詩人借景抒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5)在熟讀基礎上背誦

      提示“斷、開、流、回”四個字幫助背誦。

      四、加強感知,看圖片或錄像

      附:板書設計

      3古詩兩首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緣”字。

      2.學會背誦《題西林壁》。

      3.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空體會詩人富有哲理的詩句。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蘇軾富有哲理的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并聯系生活從中獲得啟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背誦《望天門山》(按詩題、詩人、詩句這個順序背誦)

      2.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抒發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贊美之情。)

      二、指導預習《題西林壁》

      1.聽范讀

      2.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檢查預習

      緣 廬 峰

      4.指名讀《題西林壁》

      5.齊讀

      6.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古詩給你的初步印象(描寫廬山的景色)

      7.質疑

      三、按上節課三步方法學習第二首《題西林壁》

      1.知詩人,解詩題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

      題西林壁: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學習1、2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2)討論句意:(從正面看形成嶺,從側面看形成峰,遠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讀重音

      讀出氣勢,有強弱對比,如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遠”強一些,“近”弱一些,“高”強一些,“低”弱一些。

      (4)學習3、4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不認識,看不清。緣:因為。 題:書寫。

      (5)討論句意

      看不清廬山的本來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

      (6)指名說全詩意思

      3.想意境,悟詩情

      (1)放廬山幻燈片,讓學生想象當時意境,領悟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聯系生活試講3、4句詩的含義。

      (2)引伸: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觀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準確地認識這個事物。

      (3)提問: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該怎樣看?

      (是只看他缺點,以此評價他呢?還是只看他優點呢?引導學生說出看問題要從不同解度看。意思講明白即可。)

      小結:《題西林壁》把廬山特色濃縮成絕句,概括貼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我們還從中獲得啟示。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體會詩情。

      附:板書:

      題西林壁

      蘇軾

      李白詩歌的課件 篇6

      教材分析: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七言絕句詩寫長江下游的名勝天門山,展現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背誦李白的古詩和詩人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布置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2.播放多媒體資源課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簡介李白。

      3.師:李白寫詩比較喜歡用夸張,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膽,豐富,語言非常優美,李白一生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了許多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望天門山》。

      二、初讀感知,畫出不理解的詩詞,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的圖,讓學生感知。

      2.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推薦。

      4.讀中自悟詩意。

      三、品讀全詩,感悟詩情。

      1.指名個別讀,小組誦讀。

      2.指導讀

      3.配音讀

      四、背誦默寫古詩,拓展積累。

      1. 配樂背誦

      2. 默寫古詩

      3. 課件出示李白描寫河山的詩

      結束語:今天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腳步游覽了雄偉壯麗的天門山,賞析了這首古詩,并且學習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希望同學們以后多讀這樣的好詩詞,讓我們更多了解感受祖國絢爛的文化。

      板書設計

      山險水涌

      望天門山 愛國

      帆來日出

      李白詩歌的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2、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他體驗詩人的感情。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情感。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呢?

      指定學生起來背一背李白的一些古詩。

      2、師: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

      學習一首他寫的詩——(學生齊讀課題)《望天門山》。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讀詩樂趣。

      二、讀通詩句,了解詩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1、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交流。

      (1)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斷 楚 孤 帆 亦 妝

      讓學生讀生字,并幫助正音。

      (2)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的!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家聯系課文中的注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個人讀悟。

      (2)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4)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詩歌的能力,獨立理解詩歌的意思。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遵循了“注重朗讀指導的原則”和“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詩情。

      3、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4、指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自由練背,同桌互相背,多媒體配樂有感情地背。)

      設計意圖: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熱愛古詩。

      四、書寫生字,默寫古詩。

      1、練習寫生字“斷、楚、孤、帆”。

      2、默寫古詩《望天門山》。

      設計意圖:養成天天練、天天寫的好習慣。

      五、總結全詩,深化感悟。(遵循了“情感教育與情景感悟相結合的原則”)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李白詩歌的課件】相關文章:

    李白的詩歌06-19

    李白經典詩歌10-18

    (精選)李白經典詩歌10-19

    蜀道難李白課件09-14

    李白的詩歌特點05-21

    李白的生平及詩歌09-14

    李白《將進酒》教學課件模板10-07

    李白的詩歌15篇06-06

    李白與杜甫的詩歌交誼08-30

    李白詩歌賞析09-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Ⅴ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视频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 秋霞国产日韩91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