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及其相關詩詞

    時間:2024-11-18 06:15:48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十四節氣及其相關詩詞

      二十四節氣及相關詩詞

    二十四節氣及其相關詩詞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4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各個節氣對應公歷(陽歷)時間點:

      春季——立春:2月3-5日交節;雨水:2月18-20日交節;驚蟄:3月5-7日交節;春分:3月20-22日交節;清明:4月4-6日交節;谷雨:4月19-21日交節 ;

      夏季——立夏:5月5-7日交節;小滿:5月20-22日交節;芒種:6月5-7日交節;夏至:6月21-22日交節;小暑:7月6-8日交節;大暑:7月22-24日交節;

      秋季——立秋:8月7-9日交節;處暑:8月22-24日交節;白露:9月7-9日交節;秋分:9月22-24日交節;寒露:10月8-9日交節;霜降: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立冬:11月7-8日交節;小雪:11月22-23日交節;大雪:12月6-8日交節;冬至:12月21-23日交節;小寒:1月5-7日交節;大寒:1月20-21日交節

      注:如果按照農歷換算“立春”一般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前后,“雨水”是正月十五

      【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立”是“開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羅隱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

      遠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簡析:此詩通過描寫飛雁高飛遠天、游魚迸出冰面的畫面,寫出了立春時節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內心的愉悅。

      【雨水】2月18日-20日,這天通常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給母親送一段紅綢和燉一罐肉。

      《春雨》 唐 李商隱

     、佗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 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注:①白袷衣:即白夾衣,唐人以白衫為閑居便服。②白門:指今江蘇南京市。③珠箔:珠簾,此處比喻春雨細密。④晼晚:夕陽西下的光景,此處還蘊涵年復一年、人老珠黃之意。⑤緘札:書信。

      簡析:《春雨》作于大中四年,是詩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題作《春雨》,卻并非直接寫春雨,而是抒寫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說這是詩人客居長安的憶家之作,有人說這是李商隱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數人認為這就是一首愛情詩。李商隱在這首詩中,賦予愛情以優美動人的形象。詩借助于飄灑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以及春晼晚、萬里云羅等自然景象,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深摯,構成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

      【驚蟄】3月5日/6日,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

      《田家》 宋 梅堯臣

      昨夜春雷作,荷鋤理南陂。

      杏花將及候,農事不可遲。

      蠶女應自念,牧童仍我隨。

      ① 田中逢老父,荷杖獨熙熙。

      注:①熙熙:溫和歡樂的樣子。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春分與諸公同宴呈陸三十四郎中》 唐 武元衡

      南國宴佳賓,交情老倍親。

      月慚紅燭淚,花笑白頭人。

      寶瑟常余怨,瓊枝不讓春。

      更聞歌子夜,桃李艷妝新。

      【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見到彩虹了。

      《臨安春雨初霽》 宋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譯文: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

      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簡析:《臨安春雨初霽》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晚年時期所作的七言律詩。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噴薄,整首詩的情緒在開篇即達到高潮,后面三聯逐漸回落。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還是自我安慰說“清明可到家”,都是開篇兩句的注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

      【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

      《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簡析:詩文通過獨特的視角,寫出了作者對翰林院中牡丹的厚愛,以及因為花期將過而產生的戀戀不舍的復雜心態。借寫夜晚秉燭賞花,表現詩人對牡丹花的一片衷腸,更有對即將逝去的春天的無限惋惜。

      【立夏】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

      《客中初夏》 宋 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簡析:在該詩中,作者通過對于初夏時節的景色,尤其是對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間的對比,暗含了對于自己政治抱負的描寫即決不在政治上投機取巧,隨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樣對于皇帝忠心不二。該詩以其托物言志的典型手法而聞名。

      【小滿】5月20/21日,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

      《歸田園四時樂春夏二首·其二》 宋 歐陽修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

      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殘食飽。

      老翁但喜歲年熟,餉婦安知時節好。

      野堂梨密啼晚鶯,海石榴紅囀山鳥。

      田家此樂知者誰,我獨知之歸不早。

      乞身當及強健時,顧我蹉跎已衰老。

      大意:夏季的南風吹動了原上的各種野草,就在那草木叢深之處可見到那小小的茅舍。近處麥田那嫩綠的麥穗已經抽齊,在微風中擺動時像小孩子那樣搖頭晃腦嬌憨可愛;而桑樹上的葉子正長得肥壯可供蠶吃飽。對于農家來說,他們仍盼望的是當年的收成如何,為能有個豐收年而高興,至于田園美景和時節的美好他們是無暇顧及的。我既然看到歸隱田園是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個知道歸隱得太晚了,當身體強健之時就應該隱退的,可是看看現在,歲月蹉跎,自己已經衰老了。

      【芒種】6月6日前后,“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

      《時雨》 宋 陸游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夏至】6月22日前后,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和夢得①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唐 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筳。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關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诰啻危结、畚以谇。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注:①夢得:劉夢得,唐代中晚唐詩人,主張革新,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②交印:交出官印,謂卸職。③褰帷:官吏接近百姓,實施廉政之典。

      簡析:全詩虛實結合,通過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寫時光流逝的無奈,以及對友人的懷念。

      【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

      《喜夏》 龐鑄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①② 青奴被薦枕,黃奶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

      晚涼無一事,步屧到西廂。

      注:①青奴:夏日取涼寢具。用竹青篾編成,或用整段竹子做成。②黃奶:助睡之物。

      【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立秋】8月7日/8日,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叄嗤⿷暵湎乱粌善~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 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唯將滿鬢雪,明日對秋風。

      簡析:詩題"立秋前一日"點明寫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詩的比興寓意在悲秋。"覽鏡",取喻鏡鑒,顧往瞻來。前二句概括失志的過去,是顧往;后二句抒寫無望的未來,是瞻來。首句,實則已把身世感慨說盡,然后以"在鏡中"、"兩鬢雪"、"對秋風"這些具體形象以實喻虛,來表達那一言難盡的的遭遇和前途。

      【處暑】8月23日/24日,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早秋曲江感懷》 唐 白居易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起。

      起,荷花因秋的到來,長出了蓮子。作者即景生情,由眼前之景想到紅顏易逝,人生短暫,自然無窮,悲秋之情油然而生。

      【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簡析:這首詩托物詠懷,層次井然。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杏無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秋詞二首·其一》 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簡析: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第三句選擇了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了一幅壯美的畫面。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的開闊景象。第四句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白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字里行間作者那樂觀的情懷,昂揚的斗志國安呼之欲出。"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展現的,不僅僅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的氣概和高尚的情操。于是,鶴飛之沖霄,詩情之曠遠,"實"和"虛"便融合在了一起,所獲得的全然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不僅僅表現出是秋天的生機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種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

      【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

      ①《與胡興安夜別》 南朝梁 何遜

     、冖劬尤诵修D軾,客子暫維舟。

      ④念此一筳笑,分為兩地愁。

      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莘奖码x恨,獨守故國秋。

      注:①胡興安:興安,南朝所置縣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興安當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

      ②居人:留居的人,指自己。 行:將。 轉軾:回車。軾,裝在車前的橫木,這里指代車。

      ③客子:指胡興安。 維舟:系船,停泊。

      ④一筵笑:即一起歡笑。筵,席。

      ⑤“方抱”二句:意思是與胡氏分別后,只好在家鄉抱恨獨居。

      簡析:這首詩到底是作者送別胡興安,還是自己出行,留贈前來送別的胡興安?各人說法不同。

      詩以對舉開頭,這兩句十個字,簡捷而生動地白描出一幅將別未別、兩情依依的水邊送別圖,包含了極其豐富的情節,極其難以言傳的深情。不過妙在第三句先作一兜轉,從時間上說是回到別前的酒宴,從情緒上說則仍是席中的歡聲笑語。但這只是一種陪襯,意

      在反跌出下一句。因為“一筵”之后,就將分為“兩地”,所以“笑”只是短暫的,“愁”才是難盡的,是彼此的真情。 “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前句細膩,后句空曠,放在一起便是一幅頗有層次的水邊夜色圖。這二句點出了“夜別”,還照應了“維舟”二字,不過更深一層的意思還在于景中寓情,景中有人,若與前四句結合起來,便不難構成冷月寒江一孤舟,人自傷心水自流的境界。那寂寞的情懷,失落的迷惘惆悵,自在不言之中。最后二句是懸想自己回家后的感情:“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離恨猶在,故園獨守,那是倍感孤寂的。如此思愁難遣,則友情之可貴,友人在心中的位置,是不須明說的了。

      【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村夜》 唐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簡析:元和九年(814),白居易懷著因母親逝去而孤獨寂寞的心情在渭村結合當時的夜景寫下這首詩。

      首句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濃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靜,行人絕跡。只有不知名的秋蟲在低低的吟唱。 “獨出門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詩中的過渡,將描寫對象由村莊轉向田野;又是兩聯之間的轉折,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讀者耳目一新的畫面: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遠望去,燦爛耀眼,如同一片晶瑩的白雪。因前后描寫的景物不同,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寂寞而興奮自喜的感情變化。詩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繪鄉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蘊含了濃濃的詩意。詩中描寫村夜,既有蕭瑟凄涼,也有奇麗壯觀,對比中構成鄉村夜景。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來臨。

      《古詩十九首之孟冬寒氣至》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注: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詩。

      譯文:

      農歷十月,寒氣逼人,呼嘯的北風多么凜冽。

      滿懷愁思,夜晚更覺漫長,擡頭仰望天上羅列的星星。

      十五月圓,二十月缺.有客人從遠地來,帶給我一封信函。

      信中先說他常常想念著我,后面又說已經分離很久了。

      把信收藏在懷袖里,至今已過三年字跡仍不曾磨滅。

      我一心一意愛著你,只怕你不懂得這一切。

      【小雪】11月22日前后,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小雪》 唐 戴叔倫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簡析:本詩前兩句寫景,雪花隨風來到,并且越下越多,連山峰都被遮蔽了。最后一句中“寒”字一語雙關,既寫天氣之寒,又點出“愁人”內心之寒。

      【大雪】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問劉十九》 唐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雨,能飲一杯無?

      

    【二十四節氣及其相關詩詞】相關文章:

    老舍介紹及其相關作品11-03

    李清照介紹及其相關作品10-26

    立夏相關詩詞08-12

    端午相關詩詞10-20

    野望詩詞及相關知識07-17

    春天相關的詩詞名句10-03

    賈平凹介紹及其相關作品09-02

    端午相關的古詩詞08-18

    立夏的相關詩詞(精選23首)09-14

    立夏相關古詩詞08-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美女不卡在线 |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 | 亚洲特级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中文字幕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 | 午夜男女爽爽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