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原文及解釋

    時間:2024-01-31 15:40:21 勸學 我要投稿

    孫權勸學原文及解釋

      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必須認真進行閱讀,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水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孫權勸學原文及解釋,歡迎閱讀參考!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語氣詞,通“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lù)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于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啊!”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朗讀節奏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注釋

      1、初:當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于建業(今江蘇南京),國號吳,不久遷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稱帝。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卿:古代君對臣或長輩對晚輩的愛稱。

      5、今:現在。

      6、涂:同“途”。當涂掌事:當涂,當道,即當權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異議:當涂:地名)。

      7、辭:推托。

      8、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9、孤:古時候王侯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11、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2、但:只,僅。

      13、涉獵:粗略地閱讀

      14、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時候。

      17、過:到;到達。

      18、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9、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20、非復:不再是。

      21、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2、但:只,僅。

      23、孰若:誰比的上;誰像(我)。孰:誰,若:像。

      24、就:從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少”(與常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27、何:為什么。

      28、呂蒙:東吳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人

      29、耳:表示限制,語氣詞,相當于“罷了”。

      30、始:開始。

      31、與:和。

      32、論議:談論,商議。

      33、大:非常,十分。

      34、驚:驚奇。

      35、今:現在。

      36、者:用在時間詞后面,無翻譯。

      37、復:再。

      38、即:就。

      39、拜:拜見。

      40、待:等待。

      41、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對呂蒙親昵的稱呼;在吳下時的沒有文學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語氣詞。

      46、乎:啊。表感嘆語氣。

      47、以:用

      48、見事:認清事物

      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嗎”。

      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

      一詞多義

      當:

      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涂掌事(動詞:正)

      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古今異義詞

      辭

      古義:推脫。(蒙辭以軍中多務)

      今義:美好的詞語。

      治

      古義:研究

      今義:治理

      及

      古義:到了……的時候。(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以及。

      過

      古義:到。(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經過。

      更

      古義: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義:更加。

      但

      古義:只。(但當涉獵)

      今義:轉折連接詞,但是。

      博士

      古義:當時掌管經學的學官。(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學位名稱。

      往事

      古義:歷史

      今義:過去的事

      大

      古義:很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孤

      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

      今義:獨自,孤獨

      就

      古義:從事(文中)

      今義:就

      文章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并去做。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7)做人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8)勸人要講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10)只要發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11)與《傷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別三日。

      吳下阿蒙,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整體把握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文學賞析

      主題思想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并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的重要性。

      藝術特色

      此文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先前史書中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煉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而其主要藝術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對白傳神,以“話”塑人

      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記錄人物的幾次對白,卻傳神生動地塑造出了兩個藝術形象。先看孫權。作為吳國之主,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借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聲明要求他讀書的目的并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了解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借口,進一步開導,現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整個對話之中,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范。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嘆:“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側面烘托,展示變化

      除正面記言外,此文對呂蒙這一形象還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由文中可知,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嘆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言簡意賅,表現有力

      此文以對話為主,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么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此外,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如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還有,在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后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嘆,呂蒙又緊承其嘆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孫權勸學》簡介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文題為后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后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并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創作背景

      三國時期,吳軍大將呂蒙年少時不愛學習,后來聽從孫權的勸告,“篤志不倦”地博覽群書,學問大進。此文即是司馬光根據史料整理改寫而成的文章。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張永健《中外散文辭典》:“本篇是一則敘事短文,篇幅短小,僅僅幾句對話,既說明了深刻的道理,又刻畫了三位說話者的不同口吻,還顯示出人物的各種神情。辭約意豐,繁簡得當,表現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藝術。”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后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錄于《司馬文正公集》中。

      孫權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課文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課文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課文。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二、簡介作者作品。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學生齊讀課文。

      1.掌握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但當涉獵:只見往事:知道以為:認為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四、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十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課文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的。)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結友。

      5.概括情節:勸學~就學一議論~結友。

      6.思考:課文在情節的處理上有什么特點?

      理解:①詳寫“勸學”、“議論”,尤以“議論”為甚;“就學”、“結友’測一筆帶過。

      ②正面寫“勸學”經過,通過“議論”之后用魯肅的驚嘆,從側面寫呂蒙學業的長進。

      ③情節以人物對話為主。

      五、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思考討論: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難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六、背誦課文。(可當堂檢查)

      七、說話訓練: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八、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一、二。

      《孫權勸學》的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教學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的學習慣,學生借助注釋和詞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只激發,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我以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范讀──速讀──競讀──研讀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閱讀能力。

      不足之處:

      1、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語、句子翻譯,但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建議只抓住幾個重點詞語與句式即可。大部分詞語學生有學過,即便有遺忘,在翻譯時不會再來解決,可節省時間,而不必個個點到。

      2、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面面兼顧,有很難兼顧。如的行文線索、的主旨、寫人的方法、人物說話的心理、語氣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孫權勸學原文及解釋】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原文及解釋01-22

    孫權勸學原文06-25

    孫權勸學原文及譯文09-08

    《孫權勸學》的原文及翻譯02-27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精選)01-23

    《孫權勸學》翻譯及原文01-27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11-24

    《孫權勸學》的原文及翻譯11-27

    《孫權勸學》原文及賞析12-0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免费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 天天狠狠综合久久 | 日本一道本日韩 | 日韩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