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節選原文譯文

    時間:2024-07-12 10:16:15 離騷 我要投稿

    《離騷》節選原文譯文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離騷》節選原文譯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離騷》節選原文譯文

      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度蘅與方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譯文

      我是古代帝王顓頊高陽的后代,

      我的偉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歲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從天降生。

      父親端量我初降儀表,

      通過卜卦賜予我美名:

      給我本名叫做正則,

      給我表字叫做靈均。

      我既有許多內在的美質,

      又兼備外表的端麗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離和白芷,

      編織秋天的蘭花當佩纓。

      光陰似流水我怕追不上,

      歲月不等我令人心著慌;

      朝霞中拔取山嶺的木蘭,

      夕陽下采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飛馳一刻也不停,

      陽春金秋輪流來值星;

      想到草木的凋零隕落,

      我唯恐美人霜染兩鬢。

      為何不趁壯年擯棄污穢,

      為何不改變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騏驥勇敢地馳騁,

      讓我來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純潔無瑕,

      眾芳都薈萃于他們周圍。

      花椒叢菌桂樹雜糅相間,

      豈只把蕙草白芷來連綴。

      那堯舜是多么耿直光明,

      既遵循正道又走對了路。

      桀與紂是如此猖獗恣肆,

      只因走邪道而難以行步。

      那些小人只曉偷安享樂,

      使國家的前途黑暗險隘。

      豈是我害怕自身遭禍殃,

      只恐國家敗亡猶車毀壞。

      我為君王鞍前馬后奔走,

      想讓你追及前王的腳步;

      楚王你不體察我的衷情,

      反而聽信讒言對我嗔怒。

      我本知忠言會招來禍患,

      想隱忍不語卻難舍難割;

      遙指九天叫它給我作證,

      全都是為你君王的緣故。

      當初你與我曾山盟海誓,

      后來竟然翻悔另有他想;

      我倒不難與你離別疏遠,

      傷心的是君王反復無常。

      我已滋育了九畹春蘭,

      我又種下了百畝惠草;

      分壟栽培留夷和揭車,

      還套植了杜衡和芳芷。

      希冀枝繁葉茂花紅葉綠,

      但愿待成熟時我將收割;

      即便葉萎花謝也不悲傷,

      只痛心眾芳的蕪穢變質。

      眾人爭相鉆營貪婪成性,

      個個貪得無厭欲壑難填;

      他們對內恕己外責他人,

      彼此勾心斗角互相嫉妒。

      急奔馳追逐權勢財富,

      這不是我心中之所急;

      老境慢慢地將要到來,

      我唯恐美名不能建立。

      清晨我飲木蘭花的甘露,

      傍晚再餐山菊花的花瓣;

      只要我的情操確實完美,

      長期饑餓憔悴何須傷感。

      采木蘭的根須聯結白芷,

      再貫串薜荔含露的花蕊;

      舉起菌桂嫩枝縫蕙草,

      把胡繩揉搓得又長又美。

      我真城地效法前賢楷模,

      并非世俗之人所戴所穿;

      雖然不合于今人的時尚,

      我只愿依照彭咸的風范。

      《離騷》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的生平,領悟其愛國的實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誦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理解并掌握詩中的關鍵語句。

      4、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征。

      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覺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難點

      1、對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1、預習正音見文下

      2、朗讀課文,注意語調和感情。

      一、導入

      二、有關資料

      1、屈原生平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因受小人的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示忠貞愛國之懷。

      2、楚辭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受《詩經》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系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在戰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于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楚辭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創作了許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響下,楚國又產生了一些楚辭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楚辭的特征,“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除此之個,《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懷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誦讀課文

      1、錄音機或老師范讀,學生跟讀

      老師總結:

      (1)騷體詩的朗讀節奏:一般是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讀時注意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生根據課文注釋自己翻譯課文。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任務:

      1、初步感知,

      2、疏通字詞,

      3、把握主旨

      教學流程:

      一、翻譯課文(抽查)

      二、字詞小結

      1、實詞

      苗裔:后代子孫孟陬:正月揆:揣度扈:被,披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汩:水急流通狀搴:攀、折騏驥:駿馬申椒:申地產的椒昌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放不羈憚:害怕捷徑:喻政治上的邪道踵:腳后跟荃:香草名,喻楚懷王謇謇:忠貞的樣子羌: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的”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純粹:美德,完美

      代替序言的文章1、不攙雜別的成分2、副詞,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黨人:結黨營私的小人

      近路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關于軍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道:通“導”,向導正:通“證”,作證,為證

      4、詞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

      字余曰靈均字,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余以嘉名介詞結構后置

      三、主旨把握

      課文節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節選部分,作者表達了三層意思:自敘身世;自敘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顧歷史,表明忠心及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從這三層中,很好地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任務:分析《離騷》內容及寫作特色

      一、想像練習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和風度?

      血統高貴,器宇不凡(皇句)身披香草,具有美麗的華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汩句)赤膽忠心,胸懷熾烈(指句)

      嫉惡如仇,鄙視小人(唯句)為實現理想,不懼個人危難(豈句)

      二、問題探討

      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三、揣摩探究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現實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性,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用眾芳,椒、桂、蕙、比喻群賢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試舉例。

      對比手法。如: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

      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四、品讀鑒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明確:

      (1)汲取了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兼有雜言,加之以對偶修辭,整首詩整齊而節奏鮮明。

      (2)大量運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婉轉動人。

      2、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屈原精神品質的句子,并摘抄。

      3、分析《離騷》的藝術特色。

      (1)比喻手法的運用。

      (2)對偶句式的運用。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其具體體現在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心情地發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五、研究性學習

      面對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教學后記:

      《離騷》教學反思

      一、教師方面

      這是我第一次教授這篇課文,在授課經驗上難免不足。在課堂上能夠聯系現在與過去,聯想到古詩詞句。另外,我還能注重誦讀,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當然,疏通詩句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楚辭的語言有很多是古代楚地的方言,對這些無需關注太多,只要學生能結合注釋翻譯詩句即可,對于比較重要的文言字詞,我認為教學時候還是不能放過,例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本課出現得較多且比較常見,應該指導學生歸納積累。至于實詞的一詞多義我覺得不用過多強調,包括特殊句式,“介詞結構后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我考慮可以暫且放過,留待以后解決。只要學生翻譯是能將詞語翻譯準確,句式能調整語序即可。作為高一的學生我覺得此時講太多不太合適,且本課是詩歌,重點不應放在此。疏通詩句是為了整體感知詩歌的情感和思想,本詩的情感比較復雜,提示學生找關鍵句,然后總結,我覺得學生比較好理解。

      二、教學方法方面

      詩歌重在誦讀,為此我上這節課的時候,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每次誦讀都會確定目標,讓學生的閱讀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任務。誦讀有多樣的形式,比如: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學生默讀等。誦讀也有不同的層次:從通順到流利到有感情;從初讀感知到細讀探究;從一般了解到深化理解;從有所感觸到情感升華。

      三、學生方面

      由于學生是屬于層次比較低的一個班,基礎相對薄弱一些。但也能積極配合,認真思考且善于思考,敢于回答問題。在組織誦讀時,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得有聲有色。

      四、存在問題

      首先,教學目標并不是很明確,重難點并未突出;

      其次,教師范讀過多,應多留些時間給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和空間。同時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立刻進行模仿,讀出真情實感。

      最后,本課生僻字較多,難度較大,沒有布置任務,沒有讓學生做好預習準備。

      總之,本次教學過程中我感覺誦讀的效果還不錯,如果能注意以上幾點存在問題,效果可能會更好。

    【《離騷》節選原文譯文】相關文章:

    屈原《離騷》(節選)試題原文及譯文08-24

    離騷節選譯文09-05

    離騷 節選 原文09-09

    離騷原文及譯文06-13

    離騷節選原文及翻譯09-14

    《離騷》節選原文參考07-06

    《離騷》原文節選及翻譯03-11

    屈原《離騷》原文及譯文04-10

    關于離騷的原文及譯文01-27

    離騷節選屈原原文翻譯11-1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动漫 | 日本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 | 婷婷丁香五月深爱憿情网 | 亚洲人成久久播播 |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特刺激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