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經典教案設計

    時間:2024-09-03 01:00:34 離騷 我要投稿

    離騷經典教案設計

      《離騷》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下面是離騷經典教案設計,一起來看一下吧。

    離騷經典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優秀文化的興趣。

      2、了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3、學習、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4、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和重讀。

      【教學重點、難點】

      1、賦和比的寫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誦。

      【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

      (解說;本文是一篇節奏感很強的古代抒情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時應以朗讀為主,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引導,以完成教學目標。)

      【媒體設計】

      放錄音或配音朗讀。

      【教學時數】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題

      《離騷》代表了楚辭的最高成就,它不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長篇抒情詩。“離”--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后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從中節選出來的。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 讀課文。放錄音,掃除文字障礙。

      ⑵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對照課文注解弄清文章內容,并進一步強化生難字(教師巡回指導)。

      ⑶ 學生就疑難字、詞、句提問。

      ⑷ 課堂訓練。

      ① 區別下列各組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艱

      高余冠之岌岌兮

      以:

      長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兮

      竟周容以為度

      固:

      固時俗之工巧兮

      自前世而固然

      ②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長余佩之陸離。

      ⑸ 課文總理。

      全詩工13節,26句。前7節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后6節抒發不變初衷之決心。

      ⑹ 放錄音,指導朗讀、背誦。

      2、布置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具體研習課文

      1、討論詩人追求的理想:

      明確:

      總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賢能,楚國能繁榮富強。具體表現:

      ⑴ 熱愛祖國、憂國憂民。

      ⑵ 堅持正義,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⑶ 加強自身修養,追求美好的品德。

      2、研習1~7節:

      ⑴ 這一層作者自述遭貶的政治原因,請同學們找出自己的話概括遭貶原因。

      ⑵ 面對遭貶,屈原持一種什么樣的態度?

      3、研習8~13節:

      詩中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據此,有人認為:面對強大的敵人,屈原妥協了。請同學們朗讀后討論。

      三、欣賞品味

      1、品味賦的寫法:

      本篇的賦既用于敘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實而易于接受。如用于抒情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如用于敘事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2、品味比的寫法:

      本文用花草禽鳥來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還用打比方來說理。如用“鳥之不群兮”來說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比喻君子與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規矩而改錯”比喻“黨人”破壞法制。

      四、布置作業

      課后討論:屈原的精神表現在哪幾個方面?他的精神影響到哪些后來人?你怎樣看待這種精神?請將你的看法寫成短文。

      拓展閱讀:《離騷》藝術特色

      深深植根于現實盼積極浪漫主義

      中國文學觀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創作方法源遠流長,現實主義導源于《詩經》,浪漫主義導源于《楚辭》。《離騷》的浪漫主義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離騷》展現了作者愛國主義的崇高理想和為實現這種理想而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他殷切希望楚國能實行修明法度、舉賢授能的“美政”,再現堯舜禹湯文武和三后那樣的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所以他極力贊頌道:“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他為了理想,堅持不懈,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第二是大量的浪漫主義手法。作者插上幻想的翅膀,盡情馳騁,這在詩的第二、三兩大段里有充分的表現。如上款帝閽一節,詩人幻想在太空中翱翔,早晨從南方的蒼梧山出發,傍晚便到了西北昆侖山上的懸圃。他在太陽洗澡的咸池給馬喂水,在太陽升起的扶桑樹下總轡啟行。月神、風神、雷師、鳳鳥、飄風、云霓一大群神物前呼后擁。神游西天一節,寫他駕飛龍、鳴玉鸞,從天津啟程,取道昆侖,渡赤水,過流沙,經不周,到西海。想象豐富奇特,境界恍惚迷離,場面宏偉壯麗。

      比興手法的運用

      《離騷》繼承并發展了《詩經》的比興傳統。其具體表現為:在廣度上,它較多地應用比喻,構成龐大的比興系統;在深度上,較之《詩經》更為注意比興中“此物”與“彼物”的內在聯系,用作比喻的事物與全篇所表達的內容統一,富有象征性。如詩中用“美人”喻指楚懷王,用“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征意義。

      對比手法的運用

      屈原在其詩篇中,以遠古的堯、舜賢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與桀、紂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徑以窘步”相對照,用以勸諫楚王要走正確的治國之路。又以“恐年歲之不吾與”和“惟夫黨人之偷樂兮”相對照,使自己的熱心為國與小人的茍且偷安形成鮮明對比。

      抒情中有故事情節的敘述。

      抒情詩一般沒有故事情節。《離騷》是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抒發其忠而被疏的憤懣之情。但是詩中的前一部分里敘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實,后兩部分里更虛構了女嬃詈原、陳辭于舜,上款帝閽、歷訪神妃,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使這首抒情詩具有了故事情節的成分。看來似乎山窮水盡,眨眼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波瀾起伏,百轉千回,從而把敘事詩和抒情詩融為一爐。

    【離騷經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離騷》教案設計09-13

    《離騷》節選教案設計09-30

    離騷優質教案設計10-10

    《離騷》教案設計稿07-28

    必修二《離騷》教案設計07-14

    離騷09-16

    《離騷》10-28

    離騷的詩08-28

    《離騷》的學案06-23

    離騷的解讀10-3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欲求不满放荡的女老板bd中文 | 欧美大片一级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一本清到视频在线 |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 一区二区不卡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