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黃鶴樓古詩賞析

    時間:2023-10-23 08:54:26 嘉璇 李白 我要投稿

    李白黃鶴樓古詩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白黃鶴樓古詩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黃鶴樓古詩賞析

      原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譯文

     、劈S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孟浩然:唐代詩人,李白的朋友。之:往,到。廣陵:即揚州。

     、乒嗜耍豪吓笥眩@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菬熁ǎ盒稳荽禾毂§F靄靄、柳絮如煙、鮮花掩映的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缺炭毡M: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碧空,一作“碧山”。盡,盡頭,消失了。

     、晌ㄒ姡褐豢匆姟L祀H流:流向天邊。天際,天邊,天的盡頭。

      白話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于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作品鑒賞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李白心里對這次離別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盁熁ㄈ孪聯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盁熁ㄈ隆,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痹姷暮髢删淇雌饋硭坪跏菍懢,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肮路h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拔┮婇L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作品賞析

      名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這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揚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李白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后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李白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李白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愿離去。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李白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開頭兩句本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目的地,但這種交待被“煙花三月”這個鮮麗的意象感覺化了。李白不是有過一個“夢筆生花”的故事嗎?想不到作為李白的天才之象征的做夢中筆頭生花,竟生成了送別時的三月煙花,贏得前人稱此句為“千古麗句”。天空也被明麗的世界感覺所感動了,它變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順流行進的“孤帆遠影”,何嘗有一絲孤獨感和蒼涼感?它牽引著的是海闊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別情如流水,無限關注依戀的眼光追隨著消失在視野之外的孤帆遠影,也就化作水天與共,千古長存的長江巨流了。名樓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李白的旅游豪興的詩化象征。

      這首送別詩,大約寫于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陽春三月,友人孟浩然與李白揮別于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乘棹東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藍天之際,李白卻仍久久佇立,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能載著李白的深情,伴友人遠行。全詩意境闊大,情深意摯,不愧為一首傳誦千古的杰作。

      介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李白的名篇之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

      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

      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

      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李白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寫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李白聽說前輩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李白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煙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后兩句傳情達意,李白將離別之情寄托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稱賞的詩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寫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贈詩稱譽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開放的盛唐文人的風尚,寓居湖北安陸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的旅游經歷。因此李白在武昌名樓——黃鶴樓,送別詩界名士——孟浩然,去游歷江左名城——揚州(古時稱為廣陵),面對著把名樓、名士、名城聯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備”的旅游盛事,李白詩情勃發,對世界的感覺是色彩明麗的,渾無絲毫感傷。

      名家點評

      宋代陸游《入蜀記》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征帆遠映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鄙w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明代高棅《唐詩正聲》:燕公(張說)《送梁六》之作,直以落句見情,便不能與青蓮此詩爭雄。

      明代敖英、凌云《唐詩絕句類選》:末二句寫別時悵望之景,而情在其中。

      明代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更不說在人上,妙,妙。

      明末清初唐汝詢《唐詩解》:“黃鶴”分別之地,“揚州”所往之鄉,“煙花”敘別之景,“三月”紀別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

      明末清初唐汝詢《匯編唐詩十集》:唐云:說“孤帆”即是說人。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陳繼儒曰:送別詩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說。

      明末清初黃生《唐詩摘鈔》:不見帆影,惟見長江,悵別之情,盡在言外。

      清代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煙花三月”四字,插入輕婉;“三月”時也,“煙花”景也。第三句只接寫“辭”字、“下”字。

      清代徐增《而庵說唐詩》:有神理在內。詩中用字須板,用意須活。板則不可移動,活則不可捉摸也。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語近情遙(末二句下)。

      清代吳烶《唐詩選勝直解》:首二句將題面說明,后一句寫景,而送別之意已見言表。孤帆遠影,以目送也;長江天際,以心送也。極淺極深,極淡極濃,真仙筆也。

      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不必作苦語,此等語如朝陽鳴風。

      清代孫洙《唐詩三百首》:陳婉俊補注:千古麗句(“煙花三月”句下)。

      清末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銷魂之意。太白與襄陽,皆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箋不盡。乃此詩首二句僅言自武昌至揚州。后二句敘別意,言天末孤帆,江流無際,止寥寥十四字,似無甚深意者。蓋此詩作于別后,襄陽此行,江程迢遞,太白臨江送別,直望至帆影向空而盡,惟見浩蕩江流,接天無際,尚悵望依依,帆影盡而離心不盡。十四字中,正復深情無限,曹子建所謂“愛至望苦深”也。

      清末劉永濟《唐詩絕句精華》:善寫情者不貴質言,但將別時景象有感于心者寫出,即可使誦其詩者發生同感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黃鶴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采取多種朗讀形式,感受詩中的氣韻。

      2、品味感受詩歌所體現的物是人非、歸思難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詩中涉及的傳說,感受作者對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A、提問:三大名樓?及與之有關的各名文?

      湖北: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湖南: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西:滕王閣,王勃《滕王閣序》

      B、講故事:傳說李白登臨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詩而作罷,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二、朗讀:

      師范讀,生齊讀、

      強調注意節奏(音韻兼顧意義),及聲調的抑揚、速度的急緩

     。ㄈ纾鹤x“空”應低沉婉轉,聲音略為延長;“晴川”句可讀得恬淡自然。)

      三、師生探究:

      A、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生1:我喜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因為它對仗工整,用詞優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現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

      生2:我也喜歡這一句。“歷歷”“萋萋”兩個疊詞讀起來流暢、舒緩。感覺非常寧靜。

      生3:我喜歡“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它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生4:我喜歡“白云千載空悠悠”句。給人一種悠閑適意的感覺。

      生5:不。這句我感覺到的不是悠閑,而好像是孤獨寂寞。因為“空悠悠”顯得空空蕩蕩,使人頓時心生惆悵。

      生6:我喜歡“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句。江上煙霧迷朦,真仿佛人間仙境。

      生7:我讀來煙波浩渺,卻又聯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詩人也因此而生離愁別緒吧。

      師:(贊賞地)同學們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讀這首詩,從各個角度品析了詩的韻味,意境。它確實通過描寫詩人登臨黃鶴樓的所見,表現詩人的思鄉愁緒,這從最后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剛才同學們爭論“空”字的意味,很好。就是要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有自己的見解。首聯和頷聯中都出現了“空”字,詩人登上此樓,發現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樓宇,天地間也只有漂渺無依的浮云,理解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生點頭)千年已逝,一切都如過眼云煙,在這種清廖孤寂中詩人自然生發歲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ㄉc頭)。

      (品味與爭論使同學們覺得自已是課堂的主人。)

      B、那么,你對這首詩有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生8:“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句,寫草木茂盛,景物分明,給人清新可人的感覺,為何下句卻突然轉寫“愁”?

      生9:頭三句每句中都有“黃鶴”二字,好像顯得重復羅嗦?

      生10:詩人說“昔人已乘黃鶴去”,要是用“來”就好了,不就顯得那地方很美嗎?

      生分組討論,力求每人都能談出自己的見解。每組推舉一個作中心發言。

      生11:連用“黃鶴”三字,我們組認為是在強調黃鶴樓的得名,還可引人想象鶴的翩然身姿,仔細品去,回味無窮呢!

      生12:仙人騎鶴西去的傳說讓人神往,三個“黃鶴”不僅讀來不覺累贅,反而不斷強化了傳說給人帶來的飄逸之感,當然更有仙人騎鶴而去的無限悵惘……

      生13:“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有同學認為寧靜,舒暢,是沒有將全詩統一起來讀,詩人在登臨黃鶴樓時,看“白云千載空悠悠”,心中就有歲月悠悠,世事蒼茫之感,那么再研究“晴川歷歷漢陽樹”句,我們認為應看作是一種凄美。

      生14:我們在研究這一句時,揣測作者是不是一種反襯--景美也掩不住人在旅途的深深孤寂?

      師(感嘆):是啊,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生15:剛才有同學提出“詩人說‘昔人已乘黃鶴去’,要是用‘來’就好了,不就顯得那地方很美嗎?”這個問題,我們討論的結果是:詩人寫作此詩并不是為了表現黃鶴樓的美景,而是表現詩人的悵惘,思鄉之情。

      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討論的結果并不在于對錯,同學們只要能談出自己的見解,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了品味,解讀,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脫離詩意去信馬由韁,而應在了解詩人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盡情去想象,去發揮。

      四、拓展,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訓練學生表達能力。

      這首詩不僅寫景,還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每一句都可說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畫,老師選擇了其中的一句,根據詩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體會,寫成一段小文,請同學們也模仿著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充分發揮想象,綴珠成文。

      師示范:“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金碧輝煌的黃鶴樓在陽光的照射下愈發顯得宏偉與壯麗。登臨此樓,仰望長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懸浮于天地之間,沒有一絲雜色,就是那樣不沾煙火氣地潔白,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悠悠地飄蕩。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被蕩滌而去,怎么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生16:“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漢水平原黃鶴樓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在風的吹動下,那披著綠衣的生靈也會慢慢地跳起舞來,顯得那樣快樂活潑。再向黃鶴樓的東北角望一望,那仿佛是一個世外桃源。在那個美麗的鸚鵡洲上,鮮嫩的芳草長得極其茂盛,讓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撫摸,聞著它,似乎也正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芳香。

      生17:“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太陽漸漸向西方墜落,遠處辛勤工作的人,已收好農具準備回家。想想自己,還在遙遠的旅途之中,江上的霧氣波濤,更使人感到路途的的迷茫,真不知何時才可走完這迷茫的路途啊。看看天,看看地,哪兒是我的家,我的家又在哪兒?天色漸漸暗下來了,心中的歸思,怎一個愁字了得?

      生18:“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小鳥歸巢了,在和自己的家人團聚,那嘻嘻的笑聲多么認人羨慕!日暮降臨,一切都模糊起來,陰沉沉的天空中夾著一道道紅霞,如長江之浪一涌而來,又如烈火在燃燒。不遠的江面上,霧氣漸濃,我不知不覺沉醉其中,突然心中又豁然而生思鄉之念。美麗溫柔的故鄉在我眼前閃過,在我腦中停佇。我,想回家,回到那充滿笑聲的家,回到那能洗凈我腦中胸中愁絲的家!

      五、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一首詩,理解了一位詩人,討論了兩個話題,寫了一段文字,收獲可謂大矣!

      《黃鶴樓》教案

      【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古詩的擴展和闡釋,古詩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潛心會文的過程,應給足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閱讀品味,領悟內容,體驗情感。通過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動情地讀。補充部分送別詩,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閱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悠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扎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

      【目標預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送別

      師:同學們在課前已經回憶了不少關于送別的詩。請你與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相送》《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送孟浩然治廣陵》……

      2、板書:黃鶴樓

      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通過這篇課文來細細品讀李白的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

      二、學文悟情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介紹黃鶴樓

      黃鶴樓是李白與孟浩然友情的見證地,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樓高50多米,巍峨聳立,踞山臨江,凌空而起。

      出示圖片

      課文中有兩個詞語寫出了黃鶴樓的雄偉壯觀。

      出示: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指導朗讀詞語

      (2)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設酒送行,(板書:餞行)

      a理解“煙花三月”

      晚春三月,春意正濃,這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可以用一個詞,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說說。

      柳絮飄飛,繁花似錦,春意盎然,這就是詩中所描述的——“煙花三月”

      c結合地圖理解“下揚州”

      出示地圖,煙花三月,好友孟浩然從黃鶴樓出發,自西向東,前往繁華的揚州城,揚州那時候也叫廣陵。

     。3)絢麗多彩的季節,在巍峨聳立的黃鶴樓上,一對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出示1,2自然段

      學生交流,抓住“一會兒……一會兒……”“藏”“依依惜別”

      李白與孟浩然相視無語,誰也不忍開口道別。配音朗讀1,2自然段。

      2、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不忍別,終需別,終于,李白舉起酒杯說——引讀

      課件出示李白的話“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

      江東下,前往揚州,不只到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灑脫、率直的禮拜將自己滿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里行間,請你細細品讀李白的話,從他的言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

      a敬仰之情

      生:李白對孟浩然尊稱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對那些有才學有人品的人的尊稱。

      生:從多個“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對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看出李白對孟的敬仰之情。

      師:通過課外閱讀,你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了解?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

      指名讀,

      師:這首詩的意思是說:

      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愿意給皇帝當欺壓老百姓的官,而在鄉村種菜種花。這樣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讀1、2句

      生:孟浩然的詩篇也譽滿天下。他一共寫了二百六十多篇呢。

      生:不僅多,還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曉》《過故人莊》……

      師:的確,這些詩篇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指名背誦。

      師:孟浩然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讓李白深深折服。

      指導朗讀,

      生:我從“兄長”和“老師”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師:孟浩然比年輕的李白大12歲,把他當成自己的朋友,兄長,老師。

      齊讀

      b、依依惜別之情。

      學生交流

      就是這樣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的朋友、兄長、老師,此時就要順江東下前往萬里之遙的揚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見面,酒請您——

      引讀

      為什么遙滿飲此杯?(這酒中裝著濃濃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師徒之情。)

      這依依惜別之情酒在這滿滿的一杯酒中。齊讀李白的話

      板書:依依惜別之情

     。2)其實孟浩然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畢竟比李白年長,他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來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請你來

      品品孟浩然的話,談談你的體會。

      學生交流,從孟浩然的話中也體會到依依惜別之情。

      a“一飲而盡”飲下去的僅僅是杯中的酒嗎?(是與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師徒情)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究竟是怎樣的朋友才稱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師徒,正因為如此,兩人的友誼才象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此時的分別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暫時分別)

      板書:話別

      小組分角色練讀。

     。3)引讀第四自然段

      a不忍別,終需別。你看,那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那是在述說這千言萬語,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b(師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著友情,此時,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只小船了,他就這樣站著,站著,看著,看著…

      …直到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水天一色,他還在看什么?想什么?心里還在默默地說什么?

      學生交流

      板書:目送

      c齊讀第四小節

     。4)他的祝福,他的牽掛就讓這滾滾的長江水伴隨友人直到揚州。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

      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此時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板書:吟誦

      配音齊讀

      (2)喜歡這一首詩嗎?它是一首千古傳誦,用課文中的話說就是膾炙人口的名詩。配音背誦。

      板書:

      餞行

      黃鶴樓送別話別依依惜別

      目送

      吟誦

      【教后反思】:

      《黃鶴樓送別》是一首文詩兼美的文包詩!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系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向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崩首x這句,既可以品詩,在詩中對應“故人”、“黃鶴樓”、“煙花三月”,人、地、時盡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柳絮翻飛,是煙是霧;繁花亂眼,似云似錦,正是陽春三月春意最濃時。在此情此景下,年輕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別同是風流瀟灑的孟浩然,別情也如詩如畫。

      《黃鶴樓》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黃鶴樓》。

      對于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么,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黃鶴樓》選自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單從詩作本身來說,這是一首吊古懷鄉的佳作。詩人在仕途失意之時,登臨古跡黃鶴樓,看到眼前之景,不由得詩興大作,于虛實交錯間寫就了一首自然曠達、音韻和諧的詩。此外,還因“詩仙”李白對這首詩的推崇和欽佩,更為此詩增添了一抹值得品味的亮色。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很多首古詩,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鑒賞能力,能夠通過自己的閱讀體悟感知詩歌的大意和情感。但是,對于詩歌中包含的較為細膩的意蘊美和不同情感,則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加以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作,掌握重點字詞,理解古詩大意,體會古詩情感。

      2.通過教師范讀、學生小組討論、品詞析句等方式,理解詩歌大意,體會作者情感。

      3.感受崔顥對歲月蒼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大意,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感受崔顥對歲月蒼茫、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诖耍覍⒁龑W生采用以下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會示范朗讀古詩,進而談話導入本課。“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朗讀之后,對話同學:同學們,從老師的朗讀聲中,你能想象到一幅怎樣的畫面?此時,學生可以自由回答。然后,我進行總結,并順勢引出本課:的確,在詩人充滿意趣的遐想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草木繁茂的美景盛況。能夠想到這樣的美景,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愜意的。可事實卻并非如此。那么詩人究竟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呢?今天就讓我們學習崔顥的《黃鶴樓》,去一探究竟。導入之后,板書本課標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了解詩歌大意及情感意圖,使學生對古詩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我會讓學生根據課前預習,解決重點生字詞。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情況不一樣,所以此處我重點強調“歷歷”是清楚可數的意思,“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意思。

      其次,在解決生字詞的基礎上,我會讓學生在同桌之間交流本首詩的大意。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對本首詩的大意做出如下總結:早先的仙人乘著黃鶴遠去,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飛走了,就不再回來了,只有天邊的白云千百年來依舊如此。天氣好的時候,放眼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江對岸繁茂的樹木,以及鸚鵡洲上茂盛的草木。可是在夕陽遲暮之時,卻看到江上泛起的無盡煙波,何處才是我的家鄉呢?真是令人發愁啊!

      以上兩個問題較好地完成了對這首詩的整體感知,也為下面的深入研讀環節作了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品析詩歌的細節來理解整首詩歌,并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詩作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學生在初步感知詩歌大致內容之后,我會引導學生先看詩歌的前三句,并設置問題:詩人在這首詩中的前三句中一連用了三次“黃鶴”,請同學們思考每次出現的用意是什么?學生經過思考后回答。從內容上來說,第一次出現:作者借助“黃鶴”這一令人喜愛的意象開啟此篇,引出想象中的仙人駕鶴遠去的宏大場面,給讀者營造了無限遐想的空間。第二次出現:直接點題,且與第一句相互承接,共同借助“黃鶴樓”名字的由來,巧妙自然地引出了本詩描寫的古跡對象——黃鶴樓。第三次出現:虛實結合,“黃鶴”是動態虛幻的意象,無拘無束地來往于時空之中,并且能夠與眼前實實在在存在的白云相映成趣,構成一幅令人產生無限聯想的畫面。從結構上來說,詩的前三句重復出現三次“黃鶴”,使得整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和節奏感。

      2.順勢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小組討論:找出你喜歡的字句,并說出其中包含了怎樣的美?此時,學生會再次朗讀詩歌,并在自己的小組內展開積極的討論。討論結束后,我會找小組代表發言,并對他們的答案進行分析和總結:“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一句,是說仙人乘著黃鶴飛去,仿佛已有千百年之久。這種說法本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情境,可是詩人在詩中卻把它當作實際存在的樣子來寫,還說仙人駕著黃鶴“一去不復返”,不僅為全詩增添了物是人非、往昔不可追的慨嘆,而且借眼前漂浮的白云營造了虛實結合的意境美?偨Y之后板書意境美。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以及“日暮鄉關”“煙波江上”體現了場面曠達、色彩斑斕的繪畫美。詩人登上黃鶴樓,極目遠眺,首先在天氣晴朗時,看到離黃鶴樓不遠的江外長著蔥蘢的草木,接著又含蓄地描繪了夜幕降臨時江上朦朧的景色。一棵棵清晰可見的樹木,再加上在落日中泛著霧氣的江面,明暗交錯,像一幅色彩繽紛的圖畫?偨Y之后板書繪畫美。

      此外,全詩以“ou”為韻,詩中還用到了“悠悠”“歷歷”“萋萋”等疊音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富于輕快和諧的音樂美?偨Y之后板書音樂美。

      3.接著,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再次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思考詩人的情感。有了前面字、詞、句的分析,學生在體會情感時就不那么難了。經過思考,他們會給出答案:這首詩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吊古傷今的無限慨嘆,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詩人在仕途失意途中衍生出的無限思鄉之愁。此時,我會板書吊古傷今和思鄉之愁。

      通過以上問題,我實現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并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所以我在拓展延伸環節設置的活動為:配上一段貼合本詩意境的輕音樂,讓學生集體朗誦,再次感受詩歌的停頓、氣勢、意蘊,以及情感。

      (五)小結作業

      閱讀教學應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所以小結至關重要。這一環節我將帶領學生回顧并總結本節課學習的重點知識。

      課后作業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伸,因此,我的作業設計為:背誦本詩;繼續搜集崔顥的其他詩作,品味其詩作風格。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耐心聆聽!

    【李白黃鶴樓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黃鶴樓古詩賞析(附古詩九首)07-19

    李白登上黃鶴樓的古詩07-17

    李白的古詩大全賞析09-30

    李白去黃鶴樓寫的古詩10-10

    古詩李白《將進酒》賞析09-06

    《將進酒》李白古詩賞析09-21

    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11-04

    李白古詩《將進酒》賞析06-05

    崔顥古詩黃鶴樓及賞析03-1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国语自产精品 | 新婚蜜月中出中文字幕 |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 中文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