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案

    時間:2024-10-10 21:26:44 蘭亭集序 我要投稿

    實用的《蘭亭集序》教案3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蘭亭集序》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蘭亭集序》教案3篇

    《蘭亭集序》教案 篇1

      教學要點:

      1、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并能背誦

      1、體會作者由樂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學要求:

      一、導入課文

      書法是中國的國粹,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書畫作品:王羲之的《蘭亭序帖卷》。

      我們從這精美的書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我們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優美。王羲之有書圣之美稱,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眾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出示圖片)。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記下了他們的千古風流,王羲之為這些詩作的書序《蘭亭集序》,更以其文采書藝雙絕而膾炙人口。

      二、聽錄音(再出示碑貼全文)

      三、自由讀

      四、賞析第一段

      本文記敘了這次蘭亭集會的盛況,讓我們先來看,這是怎樣的一個集會?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鏗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花濺玉,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們的聚會免不了酒與詩,酒

      是感情的催化劑,詩是情感的產品,他流觴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誰的前面,誰就取來飲酒),于是詩興大發,他們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

      接下來,乘著快意,信步登上蘭亭的最高處。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闊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視,大自然萬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機盎然。王羲之,縱展目力,開暢胸懷,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盡享人生的快樂。

      作者發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

      五、再讀第一段。

      六、范讀第二段,表現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的一個字“痛”。

      作者因何而痛?

      “俯仰”:指社會人事的應酬進退相聯。

      人要真實地生活在現實里,總要與各種人、事打交道,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對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兩類不同的人生態度。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把自己的胸懷抱負,在室內暢談。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地生活。

      這兩種人生態度可取嗎?能否有更積極的人生態度,比如,就著自己的才華,到社會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負?

      講析:王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有的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有的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寫道:“雖趣舍萬殊,靜噪不同,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可就一時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不再,而功業無成,作者自然發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

    《蘭亭集序》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文言字、詞、句教學,讀懂文章內容,并能成誦。

      2、領會作者“樂”、“痛”、“悲”情緒變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敘事、描寫、抒情、議論為一爐的寫法。

      【教材分析】

      1、本單元所選皆山水游記散文,此類文章一般不只是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它往往包含著抒情與說理的成分。

      具體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樂”事,想到生命短暫,故而有了“痛”感,并進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對“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萬古同悲”之嘆(無論過去,還是將來,人的生命終將歸于寂滅,此乃亙古不變之規律,故悲)。當然,教學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達的積極情緒。

      這是本文教學難點(不是重點),不可不引導學生體會。

      2、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部分載有“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的說法,字、詞、句教學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3、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載有“古代詩文……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的說法,鼓勵學生多讀是本文教學的另一個重點。

      【教學重點】

      1、字、詞、句教學,如“歲、雖、所以、引、信、相與、興、或、向”等,幫助學生讀懂文章。

      2、誦讀教學,提示學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變化的關鍵詞語,如“樂、痛、悲”,以此帶動對全文的理解背誦。

      【教學難點】

      1、領會作者“樂”、“痛”、“悲”情緒變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敘事、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音頻朗讀、集體朗讀、教師范讀。

      2、字、詞、句等文言知識教學以學生質疑、師生解疑方式展開。

      3、以“討論法”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緒變化。

      【教學準備】

      1、音頻朗讀材料、視頻介紹材料、課件。

      2、預習作業

      ①了解作者、作品,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作者、作品。

      ②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教輔),讀懂文章內容,翻譯文章一遍。

      ③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變化的關鍵詞,嘗試體會作者情感變化的內在原因。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一則新聞(視頻),王羲之《妹至帖》僅17個字,拍出2400萬元。

      一則典故(幻燈片),《蘭亭序》作了唐太宗的隨葬品。

      足證王羲之無愧“書圣”稱號。

      二、常識簡介:作者、作品

      1、請1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作者。

      2、用幻燈片展示王羲之書法藝術,點到即止。

      3、視頻短片拓展視野,學生更好理解本文寫作的來龍去脈。

      三、聽音頻范讀(正音)

      1、要求學生標出生字詞的讀音。

      2、生字詞注音。

      癸(guǐ)丑 修楔(xì) 事 清流激湍(tuān)

      流觴(shāng)曲水 形骸(hái) 游目騁(chěng)懷

      趣(q)舍萬殊 若合一契(qì) 齊彭殤(shāng)

      四、配樂集體朗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情感)

      1、要求學生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感變化的三個關鍵詞,領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并思考作者情感變化的脈絡與原因。

      2、合作學習,討論并領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1)鄰桌討論。

      (2)學生展示。

      (3)教師明確:

      情感變化:樂→→痛→→悲

      因時、地、景、人、物、事而樂;

      因生命短暫、人生易老而痛;

      因“前人”、“后人”對“生死”的感慨相同,故生“萬古同悲”之嘆(無論過去,還是將來,人的生命終將歸于寂滅,此乃亙古不變之規律,故悲)。

      五、教師示范朗讀(詳解1、2語段字、詞、句)

      1、同學指出1、2段不解的字、詞、句。

      2、師生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字、詞、句問題。

      3、教師幻燈片展示重點字、詞、句。

      ①重點實詞(黑體字):

      歲在癸丑

      茂林修竹

      引以為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足以暢敘幽情

      足以極視聽之娛

      ②重點虛詞(黑體字):

      信可樂也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所以游目騁懷

      ③詞類活用(黑體字):

      少長咸集(形容詞作名詞)

      所以游目騁懷(動詞的使動用法)

      ④特殊句式: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狀語后置)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判斷句,判斷目的)

      引以為流觴曲水(省略句,省略介詞的賓語)

      列坐其次(省略句,省略介詞)

      六、學生再次齊讀全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說明:如果時間不夠,本環節略去。

      七、小結本課時

      1、同學們大體知道了王羲之其人其事和本文寫作的來龍去脈。

      2、同學們初步領會了作者“樂”、“痛”、“悲”情緒變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我們詳細解讀了1、2自然段,讀懂了這兩個語段的內容。

      八、布置作業

      1、以文中三個關鍵詞為紐帶,背誦全文。

      2、借助課下注釋,讀懂文章3、4段內容。

      3、思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積極情感。

      附1、板書設計

      附2:第二課時主要內容

      1、反復誦讀文章。

      2、解析3、4自然段的字、詞、句,讀懂語段內容。

      3、完整領會作者“樂”、“痛”、“悲”情緒變化后面的生命哲思。

      3、理解文章融敘事、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的寫法。

    《蘭亭集序》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記誦全文。

      2、掌握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特點,體會行文之妙。

      3、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無常、終歸于盡之慨,感嘆中含積極之情。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美文,必須加強誦讀。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抓住序的特點和本文行文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要點:介紹有關常識,整體感知文意。

      一、導語。人們早就開始了對生死的思考。司馬遷: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一代書圣王羲之也為我們獻上了對生死的哲理思考。

      二、介紹。王羲之,書圣,行草《蘭亭集序》譽為行書第一。其人曾一度為官,積極用世,后辭官歸田,娛情山水,胸懷曠達。

      序,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文字。多介紹成書經過,意旨,作者情況等,亦可評論。古人宴集,常一同賦詩,推一人作序。

      三、感知全文。

      1、聽錄音。正音。guǐ癸xì禊shāng觴chěng騁shāng殤

      2、初步品味本文駢散的特征。

      3、對照書序,感知內容。:

      作詩緣由(修禊事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情形(一觴一詠)

      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

      意義(后之覽者,將有感于斯文)

      借題發揮(論生死)——這是不同于一般序文之處

      形成以下情況1。記盛況

      2、抒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學生對照注解,疏通全文。

      共同解決練習。積累文言知識。

      五、作業。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內容:分析與誦讀

      一。復習。誦讀。

      二、分析。

      1、學習第一節。

      如何記敘盛況?

      時間:永和九年,暮春地點:蘭亭目的:修禊事人物:群賢少長

      環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天氣:惠風和暢

      活動:流觴曲水感受:信可樂也

      “信可樂也”到底有幾樂?(良辰1樂;美景2樂;賞心3樂;樂事4樂;人賢5樂)

      結合上述內容誦讀。

      鑒賞:體會作者狀景言簡意賅,妙趣天成,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想象這一撲面而來的春天氣息,游人如織的快樂之景)

      用清新明快的調子朗讀。

      2、學習第二節。

      這節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議論的?如何展開逐步?

      承接上文之“樂”而來,由樂而憂,又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感慨。

      由現今人們相處,處世各異,靜躁不同,但憂患之源相同。A永不滿足的內在欲望,欣于所遇而快然自足,所之即倦,感慨系之B外在世界的流轉不定。向之所欣,轉眼之間以成陳跡C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故死生亦大矣。

      欣于所遇及所之既倦

      嘆死生亦大矣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小結:本段以議論為主,探討人生哲理,朗讀宜用和緩語氣讀之。

      3、研習第三節。

      理清文脈:昔人興感,若合一契——古人也有感于生死

      批評:一生死,齊彭殤

      后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記此文以免不彰

      三、探究。

      品本文行文之妙:由昔人興感說起,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這樣把昔人、昔人,今人、今文,后人串連起來,巧妙交代了編集之由。

      談對一生死,齊彭殤的看法:把生死等同,長短等同是錯誤的。不同的'人生死不同。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還或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所以應該珍惜生命,活著有價值。

      對作者生死觀的認識:作者不為言談家的論調所蒙蔽,借題發揮,闡述了他的生死觀,顯其曠達性格;但他畢竟生于國力衰微的東晉前期,意志消沉,不求進取的風氣也影響之。分析——積極的一面,從第一段中可感受到作者快樂之情,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從第二段對人生苦短的感慨中,也仿佛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人生的眷戀之情;從第三段中,批評虛無主義,對玄風盛行的批評也有積極的意義。

      四、拓展。人生苦短,人之共嘆。但大多數卻經受了人生的考驗,創造了瑰麗的人生。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抒發的恰恰是建功立業的決心。蘇軾:人生如夢,卻表達的恰恰是建功立業的渴望。李白雖“人生在世不稱意”,卻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毛澤東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五、小結。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文筆簡練,行文高妙的美文。既有語言的隔閡也有理解的難度。選準切入口很重要。作為一篇序文,不妨從序文特點入手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作為一篇千古名篇,當自有它的與眾不同之處。那邊是它借題發揮,獨樹一幟。

      一篇文筆優美、哲理深奧的散文。自然要細讀細品,方能悟出其行文之妙;對生死哲理,必須重錘敲打,縱橫聯系以期讓學生弄懂。

    【《蘭亭集序》教案】相關文章:

    《蘭亭集序》教案07-29

    蘭亭集序教案08-09

    《蘭亭集序》精選教案09-28

    《蘭亭集序》教案07-20

    蘭亭集序的教案10-09

    蘭亭集序教案10-31

    《蘭亭集序》教案06-21

    蘭亭集序教案10-03

    《蘭亭集序》優秀教案08-15

    《蘭亭集序》教案【熱門】10-0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久久精品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婷久久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福利 | 五月天天天综合久久网 |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