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5-06-26 11:46:37 晶敏 歸園田居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歸園田居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歸園田居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誤落 一作:誤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顛 通 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余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里魚向往著從前深淵。

      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后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里飄蕩著裊裊炊煙。

      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里有的是安適悠閑。

      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注釋

      1.少:指少年時代。適俗:適應世俗。韻:本性、氣質。一作“愿”。

      2.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認為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一說,此處是三又十年之意(習慣說法是十又三年),詩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調嫌平,故將十三年改為倒文。

      4.羈(ji)鳥:籠中之鳥。戀:一作“眷”。

      5.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6.野:一作“畝”。際:間。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

      8.方宅:宅地方圓。一說,“方”通“旁”。

      9.蔭(yìn):蔭蔽。

      10.羅:羅列。

      11.曖曖(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輕柔而緩慢的飄升。墟里:村落。

      13.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

      14.虛室:空室。余閑:閑暇。

      15.樊(fán)籠:蓄鳥工具,這里比喻官場生活。樊,藩籬,柵欄。

      16.返自然:指歸耕園田。▲

      參考資料:

      1、 劉繼才.陶淵明詩文譯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43-54

      2、 曹明綱.陶淵明鮑照謝靈運詩文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4-28

      3、 唐滿先.陶淵明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1-26

      4、 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53-59

      賞析

      陶淵明因無法忍受官場的污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為杰出的田園詩章。

      這組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后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愉快心情和鄉居樂趣,從而表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出勞動者的喜悅;同時又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的厭惡之感,表現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組詩集中體現了陶淵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貧、隱逸山野、潔身自好、遠離官場、超脫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淵明寫“歸園田居”其實是寫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歸園田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是如此,不僅在于每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發的感情而言,是以質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蕩,轉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是輝映全篇的。

      第一首詩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所謂“適俗韻”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那種本領,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后,執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一去三十年”,當是“十三年”之誤。從陶淵明開始做官到最終歸隱,正好是十三年。這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述,但仔細體味,卻有深意。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呵,這一別就是十三年了!”心中無限感慨,無限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雖是“誤入塵網”,卻是情性未移。這兩句集中描寫做官時的心情,從上文轉接下來,語氣順暢,毫無阻隔。因為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便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守拙”回應“少無適俗韻”——因為不懂得鉆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須勉強混跡于俗世;“歸園田”回應“性本愛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開始所寫的沖突,在這里得到了解決。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曖曖,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的感覺,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將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起來了。這二句套用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而稍加變化。但詩人絕無用典炫博的意思,不過是信手拈來。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村環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一。隱隱之中,是否也滲透了《老子》所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觀念,那也難說。單從詩境本身來看,這二筆是不可缺少的。它恰當地表現出農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沒有喧囂和煩躁之感。以此比較王籍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種為人傳誦的所謂“以動寫靜”的筆法,未免太強調、太吃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塵雜是指塵俗雜事,虛室就是靜室。既是做官,總不免有許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許多無聊應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閑。不過,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閑,而在于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但這一呼應與點題,絲毫不覺勉強。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這樣的結尾,既是用筆精細,又是順理成章。

      這首詩最突出的是寫景———描寫園田風光運用白描手法遠近景相交,有聲有色;其次,詩中多處運用對偶句,如:“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還有對比手法的運用,將“塵網”“樊籠”與“園田居”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然的熱愛;再有語言明白清新,幾如白話,質樸無華。這首詩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這意境服務,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詩便顯得自然。總之,這是經過藝術追求、藝術努力而達到的自然。▲

      參考資料:

      1、 劉繼才.陶淵明詩文譯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43-54

      2、 曹明綱.陶淵明鮑照謝靈運詩文選評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4-28

      3、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523-532

      4、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951-952

      創作背景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05年)四十一歲時,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于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從此他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

      參考資料:

      1、 劉繼才.陶淵明詩文譯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43-54

      2、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523-532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⑴熟知作者及其影響。

      ⑵了解鑒賞古典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能力目標

      訓練通過揣摩語言、想象畫面與體味情感來鑒賞古典詩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目標:

      通過學生對詩歌的審美領悟,繪畫出詩歌的詩意圖,由此促進學生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

      方法目標:以引導為主,學生體驗為輔,引導學生體驗詩歌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詩歌的鑒賞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從而加深學生的文化積累,領悟詩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時要逐步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詩中形象及描寫手法的分析來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導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語→體味意境→總結規律→擴展練習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考勤

      二、導入:師:初中學過《桃花源記》,誰能說說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勞動,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生: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生:與世隔絕,幸福快樂。

      生:熱情好客,淳樸。

      同學們,還記得在你們初中時學過一篇散文,其中,詩人為人們虛構了一個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的“世外桃源”,那篇詩歌是什么,作者是誰,還記得嗎?(《桃花園記》,陶淵明),詩人寄托了自己的xx理想,同時也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那么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他的田園詩作的代表作品——《歸園田記》。那么這篇詩歌跟《桃花源記》一樣?又是要反映什么呢,還是純粹的寫作者要歸田當農夫的單純愿望呢?

      三、簡介作者: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末年的偉大詩人,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時期是一個xx高壓的時代,s會黑暗,xx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因此,他不愿在紛亂黑暗的現實里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后,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他還有一個稱號叫“五柳先生”,緣由是他家門前有五棵柳樹。

      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而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

      四、整體感知

      1、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全班學生一起來朗讀,解決生字詞,并且參看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重讀“返”、“曖”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寫錯)

      韻yun指人們的氣質性情的素養

      羈ji拘束

      拙zhuo①笨:手笨、勤能補拙②謙詞:稱自己的文章、見解:拙見

      蔭yin沒有日光,又涼又潮濕

      噯ai日光昏暗,模糊

      顛dian高而直立的東西的頂

      樊fan籬笆指受束縛而不自由的境地

      2、同學們,先來看一下這篇詩歌的題目,俗話說:眉目傳情。那么,“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是“歸”還是“居”?

      (明確: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

      3、掃清了生字詞,疏通了詩歌的大意,既然“歸”字是文章的核心,作者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么作者從哪里返回?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思考作者:⑴從何而歸;⑵為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

      4、朗讀課文,尋找相關信息:

    【歸園田居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歸園田居原文及譯文10-27

    《歸園田居》譯文及賞析09-08

    《歸園田居》原文及賞析06-07

    《歸園田居》原文及賞析08-25

    歸園田居的原文及賞析08-13

    《歸園田居其二》譯文及注釋10-20

    《歸園田居其三》譯文及注釋06-26

    《歸園田居》原文賞析05-31

    《歸園田居其一》譯文及注釋10-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 | 色五月婷婷导航在线观看 | 日本搞碰视频在线 | 在线看的国产网站 | 亚洲另类中文日韩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