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兵車行》

    時間:2020-08-29 11:37:25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兵車行》

      《兵車行》

    杜甫《兵車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車,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兵車行》賞

      全詩借征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和它所帶來的痛苦。地方官吏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橫征暴斂,百姓更加痛苦不堪。這是詩人深切地了解民間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天寶以后,唐王朝對西北、西南少數民族的戰爭越來越頻。這連年不斷的'大規模戰爭,不僅給邊疆少數民族帶來沉重災難,也給廣大中原地區人民帶來同樣的不幸。

      據《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南。時仲通將兵八萬,……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未戰,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這段歷史記載,可當作這首詩的說明來讀。而這首詩則藝術地再現了這一社會現實。

      “行”是樂府歌曲的一種體裁。杜甫的《兵車行》沒有沿用古題,而是緣事而發,即事名篇,自創新題,運用樂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難生活。

      詩歌從然而起的客觀描述開始,以重墨鋪染的雄渾筆法,如風至潮來,在讀者眼前突兀展現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別圖:兵車隆隆,戰馬嘶鳴,一隊隊被抓來的窮苦百姓,換上了戎裝,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開往前線。征夫的爺娘妻子亂紛紛地在隊伍中尋找、呼喊自己的親人,扯著親人的衣衫,胸頓足,邊叮嚀邊呼號。車馬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連咸陽西北橫跨渭水的大橋都被遮沒了。千萬人的哭聲匯成震天的巨響在云際回蕩。“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個家庭支柱、主要勞動力被抓走了,剩下來的盡是些老弱婦幼,對一個家庭來說不是一個塌天大禍,怎么不扶老攜幼,奔走相送呢?一個普通“走”字,寄寓了詩人多么濃厚的感情色彩!親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屬們追奔呼號,去作那一剎那的生死離別,是何等倉促,何等悲憤!“牽衣頓足攔道哭”,一句之中連續四個動作,又把送行者那種眷戀、悲、憤恨、絕望的動作神態,表現得細膩入微。詩人筆下,灰塵彌漫,車馬人流,令人目;哭聲遍野,直沖云天,震耳欲聾!這樣的描寫,給讀者以聽覺視覺上的強烈感受,集中展現了成千上萬家庭妻離子散的悲劇,令人觸目驚心!

    【杜甫《兵車行》】相關文章:

    杜甫——《兵車行》11-26

    【熱】杜甫《兵車行》01-06

    杜甫《兵車行》原文及賞析12-29

    《兵車行》杜甫唐詩鑒賞答案《兵車行》譯文及賞析01-04

    杜甫《兵車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09-28

    杜甫《兵車行》譯文注釋及賞析09-12

    《兵車行》杜甫唐詩原文及鑒賞10-30

    杜甫《望岳》賞析-杜甫12-23

    我眼中的杜甫隨筆-杜甫12-23

    杜甫登高讀后感-杜甫12-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欧美自拍另类 | 日本一特黄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十八禁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在线看片日本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