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有感3篇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弟子規》有感應該怎么寫?
讀《弟子規》有感篇一:
暑假的最后15天,我讀完了由錢文忠解讀的《弟子規》,讀完了這本書,我心生愧疚。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中的總敘。其中,“首孝悌”對我感觸很大。
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誰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指的是父母叫你,你的回答不能遲緩,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得立刻去做。生活中,父母叫我去拖地,我嘴上說“馬上馬上”,人卻呆在原地,若無其事地看看書,時不時寫幾個字,非要媽媽大動肝火,才去干。《弟子規》還要求我們,就是親人不喜歡我們,也要恪守孝道,孝順父母。父母有錯,要提出讓他們更改,說的.時候要和顏悅色,不可以漫罵長輩。
之后是“出則悌”。“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意思很明確,吃飯、落座、走路時,長輩要在前面,小輩要在后面,這樣才是對長輩起碼的尊重,生活中,我總愛逞能,跑得快,把長輩甩在后面,穿衣、吃飯也搶先,總以自己為中心,這樣做是不對的。“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指你拿一個容器,空的也要把它視為滿的;進入一個房間,沒人也要視為有人。這樣才能時時刻刻鞭策、警醒自己,使自己不容易犯錯。
《弟子規》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受益終生,我會讓它時刻鞭策我,使我言行一致。
讀《弟子規》有感篇二: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著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著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付著讀著。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于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現它——《弟子規》的內容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后,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么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于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于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么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于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著…。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發……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后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吧!
讀《弟子規》有感篇三: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麗景學校參加語文老師讓我們去的冬令營。
我們如期地來到了麗景學校。
這的老師素質非常高,有的還是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與大學生呢。他們都是北京大學儒行社的,所以他們教我們的也都是與儒家有關聯的東西了。他們可個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呀!
在這里的課程大多都是有關《弟子規》的。也有與歷史有關的東西。
最讓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規》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因為我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我對弟弟十分不友好,經常對他兇巴巴的.,這也因為他太討厭了,但是我學了《弟子規》之后,明白了對待兄弟就要恭敬,這樣他也會對你好,就因為學了《弟子規》所以我和弟弟已經三個月都沒有發生爭吵了。
在麗景學校的這7天中,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規》給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讓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識。我以后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學經典!他還讓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點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讀《弟子規》有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有感10-20
讀弟子規有感05-22
讀《弟子規》有感08-16
《弟子規》讀有感09-16
讀弟子規有感08-07
讀《弟子規》有感06-14
讀《弟子規》有感【薦】08-11
讀《弟子規》有感【推薦】07-23
讀弟子規有感【推薦】08-16
讀《弟子規》有感【推薦】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