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設計

    時間:2024-11-22 01:30:55 答謝中書書 我要投稿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設計

      引導語:《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很真實的描繪了山川的美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答謝中書書》教案,與大家一起分享。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設計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品味、積累寫景的優美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前預習:

      1、借助注釋工具書了解課文大意。

      2、查閱資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齊背酈道元的《三峽》

      2、教師導言:同學們,我們無不為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實,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們偉大的祖國哪兒不是神奇如畫呢?不信,就請你細細品讀陶弘景的寫景小品文《答謝中書書》(板書課題),讀完后你一定會覺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呢!

      二、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的題目“答謝中書書”應該怎樣讀?如何理解兩個“書”的含義?

      2、給謝中書的這封信是誰寫的呢?(陶弘景)學生交流所查到的資料,教師補充。

      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寫景名作。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

      3、朗讀課文

      (1)、反復朗讀課文,指名讀,評價。

      (2)、齊讀課文。

      4、疏通文意

      (1)、自主翻譯

      (2)、以同座為單位交流自學情況,疏通文意,提出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解決不了的詞句。

      (3)、班級交流,教師補充并檢查掌握情況

      (4)、再次朗讀課文,鞏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有人評價這篇小短文“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畫中為我們描繪了哪些景物呢?

      (1)、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探究描寫景物的視角變化和時間變化,教師適時板書,小結:

      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2、短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勝收,作者是怎樣寫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呢?

      (1)、師生互動,探究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

      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史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2)、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色彩相配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請你任選以上角度,用下面的句式說話。

      這里有 之美,你看 (原文+翻譯/描繪)

      3、也有人評價本文“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請你朗誦詩中描寫山水美景的句子,體會整齊的詩歌形式,品味語言特色。

      明確:句式整齊,語言凝練,對偶修辭,朗朗上口。

      品析:將、亂、欲、競,體會語言凝練,表意豐富的特點。

      4、文中哪句話寫出了景物的共同特點?關鍵詞是什么?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板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點明中心。)

      5、作者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發出了怎樣的感嘆?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研讀后兩句話,明確:沉醉山水的喜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自豪。

      6、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方法上對你有什么啟發?和大家交流一下。

      7、教師小結: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只有區區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他狀寫的都是一些常見之景,但寫得清麗自然,自有一股渾然天趣,文章清秀雋雅,如詩如畫。表露了自己居身其中的歡樂、愉悅、悠然自在之情。

      四、背誦默寫

      1、怎樣才能背得又快有準?推薦方法。

      2、自背、互背。

      3、當堂默寫 ,同桌訂正。

      五、拓展延伸

      1、文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請你積累幾句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

      2、借鑒本文寫景的方法,以霧為描寫對象,寫一個片段。(3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總領全文:山川之美,古來同談

      仰視:高峰入云 層次井然,敘議結合

      俯視:清流見底 語言凝練,句式整齊

      具體描繪: 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

      晨: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沉醉山水的喜悅

      昏: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自豪

      感嘆抒懷:欲界仙都 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意義;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文章優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練的語言;

      3、背誦本文。

      過程與方法:

      以誦讀貫穿教學始終,以誦讀法、談話法、點撥法等為主要教學方法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潔的思想情操。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反復誦讀,體會文章意境;

      2、抓住重點詞語,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特點

      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娛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二、學情分析[來源:21世紀教育網]

      作為初級中學的八年級學生,文言     文基礎較薄弱,閱讀能力偏低,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不     高,因此在教學時,老師要指導學生疏通文意并積累重點詞語,更要從恰當的角度入手,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三、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

      (一)教法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整體感知—疏通文意—理清結構—研讀品析—看圖背誦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為此, 我主要采用誦讀法、談話法 、點撥法等教學方法。

      (二)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自學法等。

      (三)教學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簡介文題

      1、讓配樂欣賞山水美景(幻燈片展示),老師用優美的語言大導入:

      同學們,面對這山明水秀、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色,你們想到了什么呢?老師情不     自禁地想起了自古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描繪山水美景的優秀詩句,比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同學們,這些優秀的詩句真是不勝枚舉。你看,好山,好水,好畫,好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言文,被稱為是“一     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     “流動的山水詩”。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篇文言文——《答謝中書書》(板書課題)。

      2、簡介文題。

      “謝中書”是作者的朋友“謝征”的官職名,“書”是指“書信”,在古代是一種可以抒情議事的文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己朗讀課文,用筆劃出不會讀的字詞。

      2、聽朗讀錄音,特別注意自己所標劃的字詞的讀音以及朗讀的節奏、語氣。21世紀教育網

      3、學生自由練讀,老師提出朗讀要求:

      ①讀準字音;②讀準節奏;③讀出感情。

      4、讓學生自告奮勇展示自己的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聽完以后針對朗讀要求進行評價,老師提示學生重點掌握以下字詞的讀音:

      猿(yuán) 頹(tuí) 與(yù)

      5、老師再次強調朗讀要求,全班同學齊聲朗讀。

      6、請學生試用一句話說說文章所寫的內容。

      (三)疏通文意,理解內容

      1、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下注釋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筆劃出來。

      2、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如果仍然不能解決等待在全班提出來共同討論。

      3、老師引導學生解決字詞上出現的疑難,同時板書以下重點詞語,要求學生重點掌握:

      四時:四季

      俱備:都

      曉霧將歇:消散

      夕日欲頹: 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欣賞

      4、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口頭翻譯課文。

      答謝中書書教學設計(

      授課班級:初二(1)班 授課教師:石順國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文章多角度寫景、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

      [能力目標]:

      1、能夠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優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標]: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文章多角度寫景、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優美的意境。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集體背誦《三峽》后,教師導入:同學們,學習了《三峽》這篇課文后,我們領略到了三峽的奔放之美、清幽之美以及凄婉之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山水美文《答謝中書書》,再一次感受中華大地如詩如畫般的美景。

      (二)、明確教學目標

      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1、多媒體配音示范朗讀(教師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奏,語調,感情等);

      2、自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模仿朗讀的節奏、語調、感情等;

      3、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稍做點評;

      4、分兩大組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做出評價;

      5、全班齊讀;

      (四)、文本解讀

      1、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幻燈片出示問題)

      教師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請用一個詞來概括?

      (2)、文章可以分為幾層?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層層意?

      (3)、文章是按照怎樣的結構來布局的?

      2、合作、探究學習,感悟文章之美。

      1)、感受文章的畫面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教師提示: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文中一共描繪了幾幅風景圖畫?結合課文內容,給每一幅風景圖畫取名。

      (教師舉例,如:高峰入云圖)

      (2)、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畫面。

      2)、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1)、課文中作者給我們描繪了優美的意境。細細品味文中寫景部分,分析文章的意境美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2)、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山川之美的?

      3)、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文章語言清新凝練,言簡意賅,極富特色。細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并說一說,好在哪里?

      (例如:我認為“高峰入云”,這一句中的“入云”一詞用得很好。因為它寫出了山高聳挺拔的特點。而且“入”字把靜止的山給寫活了,顯得生動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見底、亂(“亂”可不可以用“齊”來替代)、躍、實是”等詞語。

      4)、感受文章的人情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文章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3、質疑問難:

      你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你不理解的問題,請大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討論解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共同討論釋疑)

      七、知識遷移:

      1、教師提示:這篇課文不僅景美情真,語言凝練,而且在寫作方面給了我們不少啟發。請同學們回顧一下,這篇課文在寫作方面有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去借鑒呢?(學生歸納,教師板書)

      2、練筆:教師播放一段有關長城的視頻影象,要求學生運用多角度寫景、寓情于景的方法寫一段文字。

      3、朗讀學生作品。

      八、小結

      同學們: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們膾炙人口的文章寫盡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讓我們去品味,讓我們去感懷。其實,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靈性感染著我們,只要我們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寬廣的胸懷去發現,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們的陽光將會變得更加燦爛,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的美好。

      九、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題組訓練;

      十、板書設計:

      出處(http://www.givethemtheworld.com/wenxue/)

      [知識拓展]

      答謝中書書

      朝代:南北朝

      作者: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夕日 一作: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注釋

      1.答:回復。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談:共同談賞的。

      4.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5.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6.四時:四季。俱:都。

      7.歇:消。

      8.亂:此起彼伏。

      9.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10.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11.實:確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

      13.復:又。與(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設計10-13

    答謝中書書教案設計精選11-05

    《答謝中書書》的教案設計06-21

    答謝中書書教案設計10-19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教案設計08-16

    語文《答謝中書書》教案設計10-09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教案設計及反思10-24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07-19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09-15

    《答謝中書書》優秀教案10-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观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偷伦 | 伊人大蕉香中文字幕青青 | 思思热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