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資料

    時間:2024-10-25 23:35:29 板報大全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資料

      清明節是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意在祭祀祖宗、緬懷先人,藉此表達后人對前人的悠悠思念之情,以示不忘祖先的血脈,展示自己的“孝道”。下面我們為你帶來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資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資料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篇一

      清明插柳習俗探因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于《詩經.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其實,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篇二

      古代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后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云:“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游。”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兩字,《三統歷》曰:“清明者,謂物生清凈明潔。”它象征著我國大部地區風和日麗、生機勃勃的春天來到了。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系,農諺說:“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清明谷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種的大好季節。

      清明,在我國節日歲時中,是含有雙層意思的一天。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了,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氣。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小學生清明節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5-15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4-07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資料04-07

    關于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4-03

    清明節手抄報模版資料04-01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內容06-28

    兒童清明節手抄報資料10-05

    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4-03

    小學生英語手抄報資料10-10

    小學生語文手抄報資料04-3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_日本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色婷婷精品青草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A∨ |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 欧美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