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堂實錄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堂實錄1
師:今天我們要繼續《跨越百年的美麗》,爭取跨過去,跨不過去繼續跨。在跨越之前,先找一位同學回顧一下,上一節課對你來說,收獲是什么?羅鵬飛。
(羅鵬飛沉默)
師:回憶一下上一節課,哦,好好想一想,俞剛。
(俞剛回答)
師:好的,接著說。
俞剛:了解居里夫人是怎樣一個人。
師:是怎樣一個人呢?
(俞剛答,有些籠統)
師:甘麗儀。
甘麗儀:了解了通過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刻畫人物。
師(驚喜地):哦,好,坐下。嗯,講得好。好的,請羅鵬飛同學補充。
(羅鵬飛回答“開頭要點題”,有同學笑)
師:非常好,還有沒有?
羅鵬飛:還有描寫人物時要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師:非常好,坐下。真的非常好。講出來自己的真實的收獲,它對我們有什么好處呢?讓我們下一次寫作文的時候,對我們有真正的幫助。好的,下面我們來繼續解讀“美麗”。我們說了,“跨越百年的美麗”,這個“美麗”它是多層面的,也是多側面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同學們集中來看第4段,給大家3分鐘時間,掃描式的,圍繞解讀“美麗”,你從這段話當中讀出了題目當中《跨越百年的美麗》“美麗”的哪一個或者是哪幾個內涵?另外呢,你覺得哪一句話特別有意思,也可以講。
(學生讀)
師:好的,同學們已經看完了,你可以談“我從這里感悟到了美麗的又一層內涵”,還可以談“我覺得這句話寫得特別有意思”,“我對這句話感興趣”,還可以啊,大家可以自由發言。你不自由發言,我老得挨著叫,有的同學想說或者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一直不能表達出來。金燕。
(金燕聲音低,提醒她聲音大一點)
金燕:“但她的性格里天生還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這就是人們經常加于男子漢身上的骨氣。她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
師:這句話給你什么感受?
金燕:她和一般女子不一樣,她有追求。
師:居里夫人的追求是怎樣的?(金燕沉默)作者說了,居里夫人的追求是怎么樣的?用了兩個詞,剛才你讀的,怎樣的追求啊?
金燕:執著的追求。
師:執著的追求,遠大、執著的追求。那么,一般女子是怎樣的追求?我問你一個私人問題:你有沒有執著的追求?呵呵,有,相信一定有。不然的話,我們怎么能站到這里呢?好的,坐下。執著的追求,“但她的性格里天生還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這就是人們經常加于男子漢身上的骨氣”,把這個“骨氣”給解讀了,那就是堅定、剛毅,遠大執著的追求。好的,接著解讀“美麗”。剛才呢,金燕同學說了,這個“美麗”啊,看來里面包含著一種“堅定,剛毅”,包含著一種“遠大、執著的追求”,(板書),這種追求的“美麗”,這種追求100年來在許多人的身上閃爍著光芒,執著,從不放棄。這樣呢,就把我們這個解讀跟這個“美麗”聯系上了。好的,還有沒有發現?我覺得哪一句話寫得特別有意思,別的話我覺得都寫得平淡,這句話十分有意思,邵炯。
(邵炯回答,聲音很低)
師:在最后,把這段話能不能聲音再大一點讀一下。
(邵炯聲音大了點)
師:你把這段話解讀一下。
(邵炯談)
師:哎,你呢,又有新的發現了。看來居里夫人她心目當中的“美麗”,還有一種“花”,有一種花,叫什么花呀?
(學生嘀咕)
師:有一種花叫“發現創造之花”,(板書),發現創造之花,只有發現創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為什么100年來,我們的科學在不斷地前進,正是因為有一種花常開不敗,是什么花呢?(學生答)發現創造之花,這朵花誰把它澆灌得更美麗,(學生答“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所以剛才呢,同學們就在澆灌這朵花,就在發現居里夫人身上存在的多側面的“美麗”的內涵。好,同學們把這句話齊聲讀一下。
師: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一二!
(學生齊讀“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頭,就會跌回溫軟的懷抱和贊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發現創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
師:好的,又發現了“美麗”原來還有這樣一層內涵。還有沒有發現?俞剛,你說一下。
俞剛:這種心無旁騖,懸梁刺股,臥薪嘗膽的進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難做到。
師(提醒):讀完,“很難做到——”
俞剛:“的啊”
師:“的啊”,這兩個字千萬不能少。你解讀一下這句話。
俞剛:“美麗”還應該有她的進取精神。
師:對了,你說得非常好。“美麗”還應該包含著一種精神(板書),她的進取精神,進取精神,作者梁衡用了三個成語,第一個叫什么?
俞剛:心無旁騖。
師:哦,你說得非常好,心無旁騖。同學們把這個“騖”寫一下,這個“騖”包含三個字,第一個字是什么?(生答“矛”)矛。第二個字?文,反文。第三個?(生答“馬”)馬。“騖”的本義是什么?本來是馬快跑,所以“騖”下面是個什么字?(生答“馬”)“馬”字。因為馬快跑,引申為一個什么意思?追求。那么“旁騖”是什么意思?(生答)直接解釋表面意思,“旁騖”就是別的——追求,那么“無旁騖”呢是——,什么?(生答“沒有別的追求”)對了,沒有別的追求。那么,“心無旁騖”是什么意思?(生答)心里沒有別的追求,那就是,她的心啊,非常地怎么?(生答“執著”)心思集中,目標(生答“專一”)專一,(板書)看來,一個成功者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啊?(生答)說得好,目標專一,要目標專一。我們還學過一個成語,叫什么“騖”?哦,好高騖遠,“好高騖遠”的“騖”,什么意思?(生答“追求”)追求,追求遠大的不切實際的東西,太高的有點空了,虛了,所以我們經常說不能好高騖遠,要怎么?腳踏(生答“實地”)實地,而居里夫人是心無旁騖,懸梁刺股,“股”是什么意思?(生答“大腿”)對,講誰的?(生答)對了,叫蘇(生答“蘇秦”)秦,后來掛六國相印,蘇秦再次回到家鄉的時候,他的嫂子態度馬上改變了,有一個成語叫“前倨后恭”,前面非常傲慢,后來呢,變得非常恭敬,早早地在路邊準備好,迎接,跪下。“臥薪嘗膽”講誰的?(生答)越王(生答“勾踐”)勾踐,有一句話叫“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生答“可吞吳”)可吞吳”,把吳國給吞掉,三千越甲越國的士兵,所以居里夫人身上有一種精神,進取精神,這種進取精神可以和誰比啊?(生答)可以和“懸梁刺股”的(生答“蘇秦”)蘇秦,可以和“臥薪嘗膽”的(生答“越王勾踐”)越王勾踐。好的,你把這句話帶有感情地再讀一遍。
(俞剛讀,又漏了“的啊”)
師:關鍵的兩個字一定要有,這里面表現了作者梁衡的什么?(生答)贊美,崇敬之情。好,坐下。大家把這句話再讀一下,體會一下這個語言。“這種心無旁騖”,一二!
(齊讀“這種心無旁騖,懸梁刺股,臥薪嘗膽的進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難做到的啊”)
師:我來讀一下,大家體會一下。(教師讀,帶有感情,把握節奏)體會言外之意,好的,我們可以繼續,還有這樣一種“美麗”,繼續。還有哪些發現?大家可以隨便說,啊。大家不要一直等著我,我也叫得很累的,呵呵。大家有新發現可以說,啊!林詩。
林詩:她對她哥哥說過:“毫無疑問,我們家里的人有天賦,必須使這種天賦由我們中的一個表現出來!”說明她甘愿那個犧牲自己,也要把他們家里的人的天賦表達出來。
師:甘愿犧牲自己,把這種天賦表達出來,“天賦”什么意思呢?
林詩:天生具有的本領。
師:哦,天生具有的素養,素質,潛能。她對哥哥說:“毫無疑問,我們家里的人有天賦,必須使這種天賦由我們中的一個表現出來!”好的.,坐下。這個“天賦”充分表現了居里夫人,這句話表現了什么?這句話還隱藏著什么意思?金燕。你有沒有讀出來另外一層意思?
(金燕聲音很低)
師:她很怎么?好強。是吧?哦,好,坐下。還有沒有別的意思?還有沒有別的意思?她為什么就能認定說“我們家里的人有天賦”,邵炯。
(邵炯聲音低)
師:什么?還讀出來什么了?大聲一點。
邵炯:自信。
師:自信。自信來源于什么?大家想一想一個人自信,來源于什么呀?朱晨煜。
朱晨煜:實力。
師:她的實力。天賦是不是實力呀?
朱晨煜:天賦是。
師:應該也是一部分,應該也是。好的,坐下。我覺得她的這個自信啊,(板書“自信”),她這么地相信自己,我覺得她一定是對自己非常怎么?用一個詞叫“自”什么呀?人貴有(生答“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板書“自知”),我最近老在想這句話,我說古人講的話呀,真是內涵太豐厚了,人貴有自知之明(教師語氣節奏緩慢),人要是有了自知之明啊,做什么事都恰到好處,她就知道上天讓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應該做什么?我們經常講一句話,人人都能成功,這句話不是吹的,不是假的,只不過是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而居里夫人她有這種自知,自信,她認為我這個天賦,一定要表現出來,如果不表現出來,一個是我們家里的浪費,大的說,是對人的資源的浪費。哦,其實我們同學們中間有許多同學都潛在著無限的能量,只不過每個同學呢可能對自己還不夠自知,所以說自信的程度不夠,我在看同學們寫的《解讀我的名字》,我看得非常投入,我覺得對我非常有觸動,同學們寫得有內涵,有文化內涵,有真情,有信心,有哲理。也就是說我們中間啊蘊含著無限的可能。那個叫什么?Nopossible,是不是這樣說?怎么說?(學生答)沒有不可能。(其實我當時說錯了,應該是Nothingisimpossible)還有嗎?我覺得梁衡講的哪一句話特有趣,也可以講,最吸引我的是哪一句話?陳程。哪一句話?你想說一說哪一句話都行。
陳程:我是覺得第七頁上的句子。
師:讀一下。
陳程:知道愛美了,上課總用鉛筆桿做她的卷卷頭。
(其他學生笑)
師:哦,對對對,你說到下一段了,可以。這個故事,是吧?下一段有一個故事,你再讀一下。
陳程(讀):數年前一位母親對我說她剛上初中的女兒成績下降。為什么?答曰:“知道愛美了,上課總用鉛筆桿做她的卷卷頭。”
師:哦,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說一下。
陳程:覺得蠻好玩的。
(其他同學笑)
師:好玩,說一點理由。
陳程:她跟其他女孩子不一樣,有抱負。
師:她是不是不喜歡美麗呀?
陳程:她就是不把美麗當成自己的優點。
師:不把美麗當自己的優點,哦,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啊?(陳程沉默)什么地方呢?(陳程說不出來)好的,坐下。也就是說,剛才啊,陳程同學給我們解讀了關于《跨越百年的美麗》,其中的“美麗”第一層內涵,第一層意思,就是什么?(學生答“外貌”)外貌的美麗。梁衡筆下的居里夫人,作者最開始用了一個詞,叫什么?第二段,(生答“年輕漂亮”)“年輕漂亮”,在第二段最后,“而她那美麗而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1898年的時候,居里夫人多大年齡,(生算)快算。對了,她是哪一年出生?(生答“1867年”)1867年,所以,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居里夫人31歲,而到了第四段,寫的是居里夫人多大年齡的時候,在第四段的最后,她以——這時候是25歲的妙齡,面對追者如潮而心不動,追者如潮而心不動(教師重復這句話)。同學們,問一問我們自己,要是我們面對這樣的情景,能否做到呢?(學生沉默)面對追者如潮而心不動,居里夫人,關于美貌天生沒有錯,愛美也沒有錯,那么對“美”,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態度呢?居里夫人又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好,我們繼續解讀這一段,還有什么地方?王筱蔚。
(王筱蔚回答)
師:什么地方?讀一下,你剛才覺得哪一句話特別能觸動自己?
王筱蔚:她甘愿讓酸堿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
師:哦,也就是最后一句話,“所以她甘愿讓酸堿”,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詞叫什么?(生答“啃蝕”),啃蝕(教師加重語氣),(板書“啃”),這個“啃”,要是我們用的話,我們會用什么詞?(生答“腐蝕”),腐蝕,“她甘愿讓酸堿啃蝕她柔美的雙手”,酸堿是有腐蝕的,但是現在用了一個“啃”,“啃”,用這個“啃”有什么好處?“啃”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生答)更讓人感覺到什么?(生答)疼痛——程度更深,“啃”,想到了什么“啃”?嗯,動物,啃噬人的手,所以她甘愿讓酸堿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什么的“煙氣”啊?(生答“嗆人”)嗯,這個讀字“qiàng”,“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換一種說法:“讓煙氣吹皺她的額頭。”怎么樣?這個味道怎么樣?(生答“不如原先那個好”)原先那個怎么好啊?(王筱蔚回答有點困難)更能表現居里夫人的什么?(王筱蔚答“為科學獻身的美麗”)哦,為科學獻身的美麗。我就老在想:這居里夫人真的有那么高尚嗎?有那么偉大嗎?為科學獻身,甚至說為人類獻身,到底是什么在支撐著居里夫人?竟然讓酸堿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好,坐下。我們大家共同來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支撐著居里夫人?25歲的妙齡,竟然把自己投身到嗆人的煙氣、酸堿啃蝕的環境當中,到底是什么?大家想一想,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是不是她真的有那么高尚呢?也許是真的,也許還有另外一種解讀,那么我們怎么認識?陸逸菲,有沒有看法?
陸逸菲:我覺得是她的信念。
師:哦,她的信念來自什么地方?她什么樣的信念?(陸逸菲沉默)她的信念來自哪里?張嚆,你覺得呢?你覺得居里夫人是不是真的就是那樣偉大?(張嚆沉默)有沒有自己的看法?你覺得是不是?(張嚆繼續沉默)她為什么就那樣愿意讓酸堿,而且用了一個詞叫“甘愿”,大家體會一下,啊?“甘愿讓酸堿啃蝕她柔美的雙手”,為什么?(繼續啟發)說一點,什么原因啊?大聲一點。(張嚆答“不知道”)不知道,哦,你讀一下上一句話,上一句話,“但是——”,從“但是”這兒讀,大聲讀。
張嚆(讀):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
師(迫不及待):哦,原來有這樣一朵花,她的眼前一直在閃爍著這樣一朵花,什么花?(生答“發現創造”)發現創造之花。大家有沒有體會到、體會過發現的這種愉快?(生答“沒有”)沒有,所以說我們可能對居里夫人還不太能夠理解,不要緊,當你有所發現的時候,你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做。好,坐下。所以,這就是發現的魅力,發現的魅力。是不是僅僅只有這一種解讀呢?不是的,那我們還可以談自己的看法。其他問題我們留到下一節課,剩下的同學們可以提問題啊,再到下一節課我們解讀的時候,大家提出來問題,來共同討論。好,下去以后準備好明天背誦。好,下課。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堂實錄2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聲音洪亮)
師:請坐!第一課我們學的是毛澤東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沁園春”是詞牌名,“長沙”是這首詞的什么?
生:(沉默,小聲嘀咕)
師:這首詞的題目。對每一篇文章啊,我們首先面對的是什么?(沉默,小聲嘀咕)是題目,所以題目也是一個關鍵的解讀這篇文章的一個著眼點。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散文,是非常有名的散文家梁衡的一篇散文《跨越百年的美麗》。初中有沒有學過梁衡的文章?(生:沒有)他有一篇文章叫《晉祠》,寫得非常好,將來呢我們還要學到一篇叫《把欄桿拍遍》。小學有沒有學過?有一篇文章叫《覓渡,覓渡》,“尋覓渡口”。《跨越百年的美麗》,一看這個題目,跨越了一百年,從哪一年開始?(有學生小聲說“1898年”)這個“百年”怎么解釋?1898到哪一年?(板書1898—1998)1998,1998年梁衡寫了這篇文章,來表達對居里夫人的一種崇敬之情。《跨越百年的美麗》,那么這個“美麗”呢,它的內涵是非常豐厚的,豐富的,我們在解讀文章的過程當中呢,來不斷地全面認識。我們學習第一篇文章呢,有一個方法,就是要理清思路,那么這篇文章呢,我們也沿著這個“思路”進行下去,首先,我們看第1段和第2段,我來讀一下第1段和第2段,同學們有一個任務,就是邊聽邊思考,他寫第1段目的是什么?他寫第2段目的是什么?我們看第2段的時候,覺得哪一個詞語或者是哪一種手法覺得能夠幫助自己寫好文章,帶著這個問題思考。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1分鐘57秒)
師:張申弘毅,問一個問題,第1段只有一句話,你認為第1段這一句話實際上作者想讓它起一個什么作用?
(張申弘毅有點茫然,無聲)
師:來,你從題目開始,一直把第1段讀完。
(張申弘毅讀,聲音很低,沒有節奏)
師(溫和地):再把第1句第1段話讀一遍,聲音再提高一點。
(張申弘毅聲音響亮多了)
師:好了,我再來問你:第1句話“1998年是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100周年”,這一句話成為一段,它起什么作用啊?
(張申弘毅依然茫然)
師:大家說起什么作用啊?
(有學生說“呼應題目”)
師:呼應題目,哦,說得好,用兩個字就是什么啊?點題。好,坐下。對了,這是一種寫法,我們寫文章要盡快地點題,這樣呢,老師便于抓住你的思路。你看,他一下告訴我們了,到底是寫誰啊?居里夫人。為什么說“跨越百年”呢?是因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100周年”,那么下來我們就有一個疑問了:這個放射性元素鐳,“100周年”,就那么值得人們去關注嗎?100年了,究竟這個“美麗”指的是什么?他還沒講到。到了第2段,他,作者,梁衡,必須要落實題目當中的“美麗”,不然的話,它就成為一篇什么樣的文章了?離題、跑題的文章了,它肯定不能跑題。好的,我們略微思考一下:第2段,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你怎樣概括?
師(稍微停頓):陳志宏!
陳志宏:1898年12月26日,瑪麗·居里在法國科學院作了關于鐳的報告,使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師:嗯,有時間,1898年12月26日,這時候居里夫人多大年紀?
(學生在尋找,根據課下注釋,答“31歲”)
師:31周歲,所以作者用了一個詞叫什么?
陳志宏:婦人。
師:婦人,“婦人”的修飾語怎么說?
生:“年輕漂亮”。
師:我們能不能再簡潔一點,再簡潔一點概括一下這段話,你看這樣:居里夫人開始怎么了?那要是演一場戲的話,居里夫人開始怎么了?開始出場了,居里夫人的出場。那么用一句話概括“居里夫人關于天然放射性元素鐳的報告使全場震驚,使法國科學院全場震驚”,看看這樣概括是不是能點到這段話的核心,我們要有一個意識,就是要有一個概括意識。那么作者呢寫居里夫人的出場,我們來研究一下,居里夫人她的出場給我們的印象是怎樣的?什么地方寫到了?湯琪君!
(湯琪君沉默)
師:她的出場有哪些表現?
湯琪君:“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則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
師:這時居里夫人在我們的眼前呈現了,“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這是首先看到的,然后看到了什么?
湯琪君:臉龐。
師:臉龐是怎樣的?
湯琪君:“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
師:哦,“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這個神情自然是顯現在臉龐上,而臉龐作者用了一個詞是什么?
湯琪君:“白凈端莊”。
師:“白凈端莊”,而作者特別寫到了什么?(學生沉默)而特別寫到了什么?(生答“眼睛”)大眼睛,是怎么修飾的?
湯琪君:“微微內陷的大眼睛”。
師:“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這個“大眼睛”怎么?
湯琪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
師:“則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魯迅講過一句話,他說“要極儉省地刻畫出一個人的`性格來”,那么最好是寫他的什么?
(有學生答“眼睛”)
師:對,寫他的眼睛,魯迅有一篇小說叫《祝福》,看過沒有?(學生默然)《祝福》的主人公是?(有學生在嘀咕“祥林嫂”)對,祥林嫂。(有幾個學生表現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聽說過吧?魯迅回到家鄉的時候,有一次偶然見到祥林嫂,他寫祥林嫂的眼睛,用了這樣一個詞語,他說“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她的眼睛一轉,“還表明她是一個活物”,如果眼睛不轉的話,站在你面前,你感覺不到她是一個有生命的人,那說明她已經非常怎么了?湯琪君:虛弱。
師:虛弱,精神怎么?用一個詞,魯迅筆下的人,精神都是,許許多多的都是怎么?
(湯琪君找不到合適的詞語表達)
師:是麻木的,被封建禮教迫害,所以他寫的是祥林嫂。那么,梁衡呢,他寫居里夫人,沒有具體寫,只說“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為什么會內陷呢?(學生沉默)為什么會內陷啊?(有學生答“她是白種人”)對了,她是白種人,她本身就是這樣“微微內陷的大眼睛”,“則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這是作者理性的表述,沒有用形象的手法,你看我們課本第6頁有一張圖,第6頁有一張畫像,第6頁吧?(有學生說第5頁)噢,教材不一樣啊!我的是老版本了,都是上一年剩下的,上一年剩下的給我們了,就是在第5頁上,居里夫人的畫像,嗯,這句話我們來品味一下。居里夫人出場,作者用了一種手法,來描寫居里夫人這個人物,這種手法叫什么?這是一種描寫手法。(有學生在下面說“外貌描寫”)對,外貌描寫(板書),外貌描寫,那么,一會兒,我要告訴同學們,它實際上也是一種,還有一種叫法,叫什么描寫?(有學生在下面答“肖像描寫”)肖像描寫,外貌描寫,神情描寫,是吧?都是屬于一類的,那么,我要是和這一比較你就知道了,我們和第1句比較一下,“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寫這句話有什么用嗎?寫這句話有什么用呢?(有學生嘀咕“對比”)邵炯!
邵炯:反襯。
師:反襯?
邵炯:居里夫人發現鐳影響非常之大。
師:影響之大,這時候“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就是人們發出的聲音就像是什么一樣?“鼎”是什么意思?(生答“一種容器”)見過“鼎”嗎?鼎是巨大的,我們叫有四個腳,有兩個耳朵,(有學生“是三個腳”)有的是三個腳,最大的那個鼎,司母戊大方鼎,四足兩耳,鼎是用來干什么的?(有幾個學生在下面回答)古代祭祀用的,有多種用途,現在說法國科學院人們發出的聲音,就像是那個大鼎里面的水怎么?燒開了沸騰起來,寫這些人人聲鼎沸,目的就是為了寫誰啊?(有學生答“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對了,你剛才說的是反襯,反襯我覺得是不是換一種說法,我們學過的,對了,叫側面描寫。是不是?好,坐下。(板書“側面描寫”)
師:他在側面描寫居里夫人,他寫的是人們那種巨大的熱情關注,實際上是來寫居里夫人她的“驚人發現”,實際上有個地方也是有個詞也是應該說也是側面描寫?哪個詞?(有學生說“肅然無聲”)“全場立即肅然無聲”,“肅然無聲”,“肅然”其中包含著什么?(學生答“敬意”)敬,崇敬,對居里夫人的崇敬,那么,這都是側面描寫,我們說外貌描寫,那么另外一種說法叫?(學生答“正面描寫”)叫正面描寫,(板書“正面描寫”)所以這里面呢,開始居里夫人出場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躍然紙上,呈現在我們面前。正面描寫有個特點,(板書“要言不煩”)正面描寫要言不煩,這個語言呢非常地簡要,一點都不繁瑣,側面描寫呢,也是非常簡潔。我們再來品味一下這句話:“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則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想一想,大家自己感覺一下,那種看透一切,那種看透一切、看透未來的眼神,那個眼神中間是充滿了什么?肯定是充滿了什么?一個詞,她既然能夠看透一切,讓人感覺到看透未來,充滿了什么?有一個詞叫(學生小聲答“智慧”)對了,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智慧,我們特別在說一個人有智慧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意味深長的詞,叫什么智?(有學生答“睿智”)對,睿智,秦昊,來寫一下“睿智”,來,我幫你一起寫,(“秦昊”有點茫然,有學生說是“侯修遠”)是,哦,叫錯了,叫“侯修遠”,是吧?(侯修遠到黑板前來寫)來我幫你寫,你會開始嗎?對,這樣寫一次,因為我經常也不會寫這個字,但是,我們大家都比劃一下。(侯修遠寫下“睿”的最上部分)好,接下來是一橫,谷,谷子的“谷”,那個,那個“五谷豐登”那個“谷”,那個是一橫,下面是什么?(侯修遠答“目”)對,很好!好,這個字寫得挺漂亮!好了,最上一部分我們都會寫,加上一橫,然后呢,“五谷豐登”的“谷”上面的,只不過下面是什么?(學生答“目”)目,只有人的目光中、眼神中能夠流露出來一個人的智慧的光彩。所以,在這里啊,一個非常堅毅睿智的形象就鮮活地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我們呢,要慢慢品味,品味重點詞語。好了,下面同學們呢,默默地看,迅速地來瀏覽第3段,第3段要是用一句話概括的話,注意啊,要能夠用上原文的關鍵詞,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個問題啊,概括。另外呢,你覺得其中哪一句話對自己有那么一點點觸動,或者是哪個詞語,大家可以談。
(接下來學生看,想。)
師:好了,咱們請葉雯來概述一下。
(葉雯回答)
師:我再給你個建議,就是用一句話。
葉雯:居里夫人是發現放射性的關鍵人物。
師:你抓住了一個重要的詞,就是“關鍵”。抓住了這個“關鍵”(教師有意加強這個詞的發音,學生會心)詞,說得好,坐下。第一句話“關于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這作者要實事求是地講,第一人是誰啊?(學生答)對,是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光。這是人工放射性,那是在哪一年?(學生答:1896年)在她前兩年,1896年。但她是關鍵的一個人,可以總結一句話叫“居里夫人是放射性發現的關鍵人物”。剛才葉雯同學啊,她可能懂得一種方法,就是來解讀一段話的時候,有一個方法,要抓哪一句啊?(生答“第一句”)對,第一句。那么寫文章呢,也要寫好每段話的第一句,第一句往往是統領全段的。那么就要講了,這個“關鍵”,整段話就要想:為什么她是關鍵人物?下面我們要研討一個問題:在這段話當中,居里夫人對我們來說,有什么啟發?她的哪些做法、哪一點做法,能夠啟發我們?誰來說一下?同學們自己有新的發現就可以講,哦,俞剛,你講一講。
(俞剛講聽不太清楚)
師:“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實實”,好的,你把這段話節奏慢一點再讀一下。
俞剛(讀):“別人在海灘上撿到一塊貝殼,她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
師:好的,請坐。俞剛同學說這個告訴我們“做事要踏踏實實”,有沒有同學從這里讀出了另外一種味道?另外一種味道?陸云峰。
(陸云峰答)
師:她非常有一種精神叫,剛才你說的叫,研究。你說的那個詞更準確,叫什么?探究。哦,你把這段話再讀一下。
(陸云峰讀剛才俞剛讀的那段話)
師:好,坐下。同學們看到這段話里面,大家齊聲讀一下啊,這里面含有許許多多的味道,“別人在海灘上撿到一塊貝殼,一二!”
(學生齊聲讀剛才那段話)
師:這里面有一個關鍵的一個字,就是居里夫人非常善于怎么?(學生嘀咕)用原文當中有一個字,(學生嘀咕)哎,原文當中一個字(板書),叫什么呀?問!“問”前面有一個字叫什么?(學生答“尋”)尋!你看,別人摸瓜她要尋那個藤,有一個成語叫什么?哎,順藤(生答“摸瓜”)摸瓜。別人是先得了瓜了,別人不管這個藤在什么地方,但是,居里夫人不一樣,她是要,別人摸瓜,她是要尋找那個藤,這個藤到底是長在哪兒呢?長在什么地方?別人摘葉,別人摘什么葉?摘樹葉,楓葉紅了,摘一片楓葉做書簽,她問的是葉子長在樹上,樹長在哪里?所以她要問樹的什么?(生答“根”)根!居里夫人有一個非常不同尋常的性格優勢,那就是什么?非常善于(學生下面答“問”)問,但是,我一看這段話是不是跑題了,我們也來個順藤摸瓜,我們往上再探究一下,大家看上面一句話“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哎,這個詞啊,這是跟誰比較的?(學生答“倫琴”)跟那個德國科學家倫琴,還有法國科學家(學生答“貝克勒爾”),這個貝克勒爾曾經和居里夫婦一同獲得什么?(學生答“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她和這兩個人,大科學家比較起來,你看,“居里夫人卻立即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居里夫人非常善于什么?(學生答“刨根問底”)哎,刨根問底,就是非常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她就問了:“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物質世界里是不是還有另一塊全新的領域?”所以,居里夫人她的美麗,她的魅力,就在于她有不同尋常的性格當中的一面。記得愛因斯坦講過一句話,他說呀,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永遠比什么重要?(學生答“解決問題”)哎,解決問題,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重要,那么,有這樣一個故事,就是英國有一個哲學家,叫羅素,聽說過吧?哎,羅素呢,曾經問一個大學者叫穆爾,他說:誰是你最優秀的學生啊?穆爾回答說,是維特根斯坦。那么,因為只有維特根斯坦在聽我的課的時候啊,有一種神色,就是眼神當中充滿了什么?(學生答)充滿了什么?一個詞,充滿了迷茫,眼神當中充滿了迷茫,也就是說,他心中有什么呀?問題,有問不完的問題,后來又有人問維特根斯坦,說羅素后來為什么退步了,維特根斯坦就回答說,因為羅素沒有什么了?(學生答)沒有問題了,所以有這樣一個說法,說教育最大的問題啊就是學生怎么?(學生答)沒有問題,所以要知道這個“問題”啊,它是前進的號角,提問呢是一種智慧的表現,有問題的學生一定是有收獲的學生。哎,這一點呢,我們慢慢地就會體會到。我看了一些文章啊,就是說美國和中國的學生,中國學生呢,大部分情況下就是以不提問問題顯示自己知道得多,而美國學生呢,往往以提問題而顯示自己知道得多,這可能也是兩種,我覺得不能歸咎于兩種思維方式,有些傳統的東西在作祟,哎,所以,我們從居里夫人身上呢,要發現她對我們有用的一點點就可以了。同學們,在課下呢要善于去發現問題,去提出問題,哪怕這個問題呢有點幼稚,哪怕這個問題暫時解決不了,現在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謎,永遠無法解決,但是不要緊,只要人類還在思考,人類就有什么?(學生答“未來”)哎,就有未來,就有希望。好的,有沒有同學還覺得哪一點對自己有觸動,這段話?覺得哪一點?對自己有一點點觸動,可以談一談。曹雅麗,你來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曹雅麗說,斷斷續續)
師:你有沒有一點點疑問?瑪麗是終日在煙熏火燎中,同學們會寫這四個字啊,要會寫,哎,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有沒有疑問?(下面有學生答“有”)陳程,你說一下?
陳程:煙熏火燎怎么還長得白呢?
師:煙熏火燎應該怎么?(陳程回答)應該變黑了是吧?你的問題是什么呢?再說一下,(陳程回答),沒有聽清楚,你坐下。就是煙熏火燎怎么?(學生答)使人變黑,然后你的問題呢?(陳程:她怎么長得很白呢?)她怎么長得很白呢?(其他學生笑)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她怎么會,什么地方說她白呢?(學生答“白凈端莊的臉龐”)白凈端莊的臉龐,就是說為什么呢?大家說為什么?白種人,煙熏火燎是不是就一定要燎得黑呢?呵呵,也不一定,啊,大家問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好,坐下。這說明看得比較仔細,想得比較全面。好的,同學們下去以后呢,一個是完成作業,另外呢,就是這篇文章后面的段落,有問題打問號,發問。好,下課吧。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堂筆記06-06
四年級上《跨越海峽生命橋》課堂實錄03-12
跨越的作文08-21
關于跨越的作文12-15
跨越彼岸的作文09-05
關于跨越的作文05-12
跨越彼岸作文08-21
跨越愛河作文09-15
跨越門檻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