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聊天的父母

    時間:2024-07-12 10:22:3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聊天的父母

      很多家長非常希望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可是孩子,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卻并不愿意與父母深聊,這讓很多父母感到很痛苦。今天,青欖君就為各位家長支幾招!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聊天的父母

      先來看兩組對話:

      對話1

      爸爸:今天在學(xué)校怎么樣?

      小明:還好吧。

      爸爸:“還好”是好還是不好,老師又批評你了?

      小明:哎呀,沒有啊!

      爸爸:那就是挺好的啊!

      小明:嗯,還行吧。

      爸爸:真是三棍子打不出個屁,不知道你天天心里在想什么!

      小明:真的沒什么,爸我去做作業(yè)了。

      對話2

      媽媽:來,多吃點胡蘿卜,富含維生素A!

      小明:我最煩吃胡蘿卜了!

      媽媽:胡蘿卜很好吃啊,怎么會煩呢!而且對長身體很有好處的啊,不許挑食。

      小明:(吃了兩口)嗯,我吃飽了。

      這兩組對話,家長的用意都是好的,想了解孩子在學(xué)校的生活,想讓孩子多吃蔬菜。可是,在兩組對話的結(jié)尾,小明都主動結(jié)束了聊天立場,一種“惹不起還躲不起”的態(tài)度。是小明太逆反?恐怕未必。

      在這兩組對話中,家長的聊天方式都有很大問題。

      什么問題?就是目的性太強

      1和孩子聊天時,請放下目的性思維

      目的性太強的對話有什么不好呢?我們來看個生活中的例子,這是兩個初有好感的青年男女間的對話——

      姑娘:真倒霉,電腦又死機了,剛寫的文檔沒保存

      小伙:怎么會突然死機呢,中病毒了嗎?

      姑娘:不知道,可能吧……

      小伙:裝個XXX殺毒軟件吧,或者XX殺毒軟件。

      姑娘:謝謝,可是我好像裝了。

      小伙:那就是配置太低了,內(nèi)存多大的?

      姑娘:呃,忘了。明天再說吧,我去洗澡了。

      小伙:好的,明天把電腦帶來我給你修。

      真是一段人神共憤的聊天記錄。

      姑娘的重點在表達情緒求安慰,小伙卻始終被目的性思維主導(dǎo)著,想解決姑娘電腦的問題,整個對話看起來無趣且無聊,姑娘只好用“洗澡”的借口結(jié)束了聊天。這樣的對話,應(yīng)該存在于電腦用戶與技術(shù)客服之間,而不應(yīng)該存在于互有好感的青年男女之間。

      目的性思維,是自原始狩獵生活起至今一直推動著人類發(fā)展的思維。原始社會,如果沒有目的思維(打到獵物),人類就滿足不了生存需求。所以伴隨這種思維的是警覺性、對立性(哪里有獵物、怎么打死獵物)。

      而聊天和謀生、打獵不同,情感交流是第一位的。家長和孩子聊天也是同樣道理,如果目的性太強,不僅使對話看起來缺乏情感互動,也使得孩子的心理、情緒處于應(yīng)激狀態(tài)。

      例如在“對話1”中,爸爸和小明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

      爸爸:今天在學(xué)校怎么樣?

      (這小子神情有點不對勁,是不是在學(xué)校又惹事了?)

      小明:還好吧。

      (警報!警報!爸爸在刺探軍情!)

      爸爸:“還好”是好還是不好,老師不會又批評你了吧?

      (別想糊弄我,肯定有事!)

      小明:哎呀,沒有啊!

      (糟了,老爸要發(fā)飆!)

      爸爸:那就是挺好的啊!

      (真的沒事??)

      小明:嗯,還行吧。

      (實在沒啥要和他聊的。)

      爸爸:真是三棍子打不出個屁,不知道你天天心里在想什么!

      (問什么都不說,怎么和他交流啊!)

      小明:真的沒什么,爸我去做作業(yè)了。

      (趕緊撤……)

      2避免觀念先入為主,忽視了孩子的情緒

      還有的家長和孩子聊天時,總是急于下結(jié)論,或急于用自己的觀點否定孩子的觀點,比如對話2中的媽媽,就是急于糾正孩子“討厭胡蘿卜”的看法,結(jié)果孩子并沒有因此就順從地多吃一些胡蘿卜,反而直接結(jié)束了對話。

      我們再看一組例子——

      對話3

      小明:爸爸,我不想學(xué)數(shù)學(xué)!

      爸爸:為什么?

      小明:數(shù)學(xué)太難了,很多題不會做。

      爸爸:你這是畏難情緒,要不就是聽課不認真。

      小明:可我上課認真聽了,也努力學(xué)了。

      爸爸:數(shù)學(xué)很重要,將來還要學(xué)物理、化學(xué),數(shù)學(xué)是基礎(chǔ)!

      小明:我知道很重要,可就是感覺學(xué)不會。

      爸爸:那是你還不夠努力,學(xué)不會也得學(xué),多做練習(xí)題,把每道不會的題都弄懂了,還能學(xué)不好嗎。

      小明:哦。

      可以看得出,小明的爸爸在積極地“引導(dǎo)”小明,他認為小明對數(shù)學(xué)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僅用“畏難情緒”“聽課不認真”直接貼標簽、下結(jié)論,還給出了“多做練習(xí)”這樣的“解決方案”。可是,孩子并不是不知道數(shù)學(xué)的重要性,“多做題”、“改錯題”,道理都明白,可為什么還是不想數(shù)學(xué)?

      其實,孩子發(fā)出“不想學(xué)數(shù)學(xué)”這樣的牢騷,并不是真的不打算學(xué)數(shù)學(xué)了,他只是在宣泄苦悶的情緒,尋求撫慰。

      你會發(fā)現(xiàn),強目的性、直接下結(jié)論、聚焦于解決方案,具有這些特點的對話方式,都無法讓聊天進入一種放松的氛圍,用此方式聊天的家長,并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回應(yīng)孩子當下的情緒,而是把注意力指向未來。

      那么,好的聊天方式是什么樣?

      3令人愉悅、放松的聊天方式是怎樣的?

      讓人放松的聊天方式,是將事情說得具體而非概括,是彼此回應(yīng)對方的情緒和情感而非將問題當任務(wù)一樣解決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和朋友聊天時,我們不會像面對客戶或領(lǐng)導(dǎo)一樣緊張,不會繃緊了神經(jīng)總想著揣摩對方的目的和意圖,而是回應(yīng)朋友的情緒、講述自己的感覺。比如——

      “秋天真的來了,感覺好涼爽。”

      (當下的感覺)

      “是啊,這個溫度讓我想起去年我們幾個去紅葉谷玩的那次。”

      (回應(yīng)對方的感覺,講述和對方有聯(lián)系感的回憶)

      “哈哈,我記得你還帶回幾片紅葉做成了標本。”

      (回應(yīng)對方的回憶,把對話進一步具體)

      “我已經(jīng)收集了好多種紅葉了,還有前年在XX采到的……”

      (再具體,發(fā)散)

      同樣地,像對話1,本來可以這樣聊——

      改進版對話1

      爸爸:今天的課有意思嗎?

      (話題切口很具體)

      小明:還行吧,語文課文挺無聊的。

      (表達感受)

      爸爸:有的課文是不太有意思。自然課會好些吧,你不是很喜歡自然課嗎?(回應(yīng)感受)

      小明:自然課好玩,今天講了好多識別方向的方法。

      (具體化)

      爸爸:都有什么方法呢,爸爸只會看太陽辨別方向。

      (談自己,再具體化)

      小明:爸爸好笨,晚上還可以看北斗星啊,還可以看樹冠哪個方向更濃密。(情緒互動,進一步具體化)

      ……

      你會發(fā)現(xiàn),把注意力放在回應(yīng)對方情緒,進行適度發(fā)散的聊天方法,可以讓話題無休止地持續(xù)下去,聊天能持續(xù)進行,那么想獲知什么信息都是很簡單的事了。

      4這樣和孩子聊天,根本停不下來……

      1.從具體話題切入。

      “在學(xué)校過得怎么樣”這種話題切入,顯得很抽象很籠統(tǒng),孩子很難回答。切入話題越具體越好,課程、課間游戲、課間餐……都可以作為切入點。

      2.從別人的事談起。

      孩子對于家長直接詢問自己的情況可能會本能地警覺,那么不妨先聊聊別的孩子,鄰居、同學(xué)等等都可以。比如這樣——

      爸爸:我剛才在樓下看到李雷,他好像不太高興?

      (從孩子的同伴聊起)

      小明:嗯,今天他上課和同桌講話,被老師批評了。

      爸爸:被老師批評的滋味肯定不好受,難怪他不高興。

      (共情)

      小明:是啊,放學(xué)和他一起回來時,都沒說幾句話。

      (描述細節(jié),進入聊天氣氛)

      爸爸:你沒有被老師批評過嗎?

      (話題遷移)

      小明:呃,很久前了,李老師說過我一次,說我做題粗心。

      爸爸:那老師說了你,你會難過嗎?

      (關(guān)注情緒)

      小明:當時覺得有點,后來我做完題都會好好檢查。

      3.不否定,先共情。

      孩子表達了消極情緒,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先表示理解。比如對話2,其實可以這么聊——

      改進版對話2

      媽媽:來,多吃點胡蘿卜吧,媽媽覺得挺好吃的。

      小明:我最煩吃胡蘿卜了!

      媽媽:嗯?你不喜歡它的口感還是味道?

      (不否定,先認同孩子的感受)

      小明:味道。

      媽媽:媽媽以前也不太喜歡它,后來聽說多吃胡蘿卜對眼睛有好處,慢慢就吃得多了。

      (談自己,共情)

      小明:(嘗了一口)下次放在燉湯里吧,我覺得比這樣炒的好吃。

      媽媽:好啊,下次和你喜歡的排骨一起燉湯。

      4.只傾聽,不說教。

      很多家長和孩子聊天時,總是想著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dǎo)”,忽略了創(chuàng)造良好的氣氛,讓孩子自己說出心里話。實際上,做一個傾聽者,更容易讓孩子說出很多心里話,這樣的一次長聊過后,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會有很大提升,會越來越喜歡和家長傾訴。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聊天的父母】相關(guān)文章:

    沒有我,只有我們作文07-18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文01-14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08-16

    孩子背不會課文原因08-03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文經(jīng)典【7篇】02-16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文(精選30篇)09-02

    和女孩子聊天的話題03-07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作文【匯編7篇】02-15

    晚安心語:愛情就像戰(zhàn)爭,沒有輸贏,只有傷心03-08

    不聽話作文07-0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 亚洲AⅤ片综合久久网 | 我要色综合色鬼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精品区 | 亚洲欧洲国产1区二区 | 亚洲va欧美va国产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