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父母之愛,不僅在于生養(yǎng),更在于為孩子提供成長的空間和機會。過多的溺愛可能會“淹沒”孩子,阻礙他們的成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1.多給孩子鼓勵少講失誤過錯
孩子作為家庭中年齡最小的一名成員,往往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員,一般都是家庭談?wù)摗⒂^察的中心。平時帶孩子的,多數(shù)以媽媽、奶奶為主,所以孩子的話題,也是她們在外交際的談資。這些本來都很正常,問題在于大人們在談?wù)摵⒆拥臅r候,往往都很隨意,純粹是閑聊,根本沒想到這時候所說的內(nèi)容對孩子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比如大人說了,我的這個孩子啊,太調(diào)皮,家里什么都敢碰,不管有沒有危險,比如插座,他就老想用手摸,出了事怎么辦啊?可誰也管不了,太讓人操心了!說這個話是不是很平常?可孩子聽了會怎么想?他就會認為,我原來就是調(diào)皮的孩子啊,原來他們管不了我啊,關(guān)鍵是我也沒遇到什么危險啊,所以他就會這么一直做下去。
下次談?wù)摰臅r候大人還這么說,小孩越就這么做,慢慢就成習慣。這個過程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認為大人起了決定性作用,從心理暗示,到心理引導(dǎo),最后進行強化形成。如果大人能注意這點,在談?wù)摰臅r候,發(fā)現(xiàn)小孩在旁邊,就這么談?wù)摚何疫@個孩子啊,好奇心重,看到什么都愿意碰,但他特別聰明,知道有些物體危險,比如看到插座,總想碰,不過就是不伸手,可機靈呢!如果孩子聽到這么評論他,就會知道有些東西是不可以碰的,有危險,機靈的孩子就不亂碰,幸虧我那次碰了大人沒看到,以后我得當機靈孩子。同樣的事情在閑聊,給孩子的影響肯定不一樣。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輿論引導(dǎo)至關(guān)重要。尤其父母在評論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分寸,加強正面引導(dǎo)而不要強調(diào)失誤過錯。
2.好習慣勝過萬貫家財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開始步入學習階段,大人們開始為孩子策劃未來,這時候的家庭教育任務(wù)最繁重,我總結(jié)了一下,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強制定型,平等溝通,培養(yǎng)習慣。強制定型的意思就是大人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定一個比較明確的努力方向,這時候的小孩,玩心重,對事物似懂非懂,所以得靠大人來定型,大人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定型時盡量客觀,切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定不要摻雜主觀情緒,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強加給孩子。孩子們雖然小,似懂非懂,但已開始有意識的分析判斷事物,大人們不能總感覺他們不很懂而不與他們交流。不僅要交流,還要平等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對事物的判斷,然后以朋友的身份來引導(dǎo)。
如果自己的孩子愿意和別人聊天溝通而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家長一定要反思,肯定是自己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多數(shù)情況是家長擺出長輩的身份或者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或知識層面來看問題。培養(yǎng)習慣,看似簡單,實則關(guān)系孩子一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比如專注、謙恭、堅韌、勤奮等等,家長們在這個階段一定要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好的習慣一定多鼓勵,發(fā)現(xiàn)不良習慣一定要想辦法盡快引導(dǎo),可以這么說,給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勝過留給他們?nèi)f貫家財。
3.父母要為孩子做榜樣
孩子的性格千差萬別,每個孩子的教育也不會一成不變,從原則上講,我以為孩子的教育越小越寬松,越大越專注。小的時候給他們點自由,大的時候多給予指導(dǎo)。我估計不少家長困惑的是當孩子有思想的時候,根本不聽大人的指導(dǎo),這個現(xiàn)象其實最好解決,問題不在孩子,在家長,這些家長可以捫心自問,你研究過心理學嗎?研究過與孩子溝通的內(nèi)容沒有?研究過溝通技巧沒有?
家長研究比較多的除了自己的工作就是孩子的吃穿。時代進步了,當吃穿不是問題的時候,思想就是根本。身教重于言教,別怪孩子們,從我們做起,多看書,多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一定都能夠培養(yǎng)出有學識,有修養(yǎng)的下一代!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
很多父母都抱怨自己的孩子很不聽話,從來不自己收拾玩具,不會主動穿衣穿鞋,不主動吃飯,上大班了還要喂飯。什么事都需要大人身歷親為。殊不知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是父母從小慣出來的。特別是老一輩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吃飯時到處追著喂。孩子不愿意吃,也要逼著孩子多吃幾口,這樣從小寵愛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獨立能力自然不夠,那么如何讓寶寶從小養(yǎng)成獨立的好習慣呢?
當寶呱呱寶寶落地,孩子和媽媽之間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斷與母親相連的臍帶。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生下來,母子平安。同樣的道理,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或爺爺奶奶不放手,時時幫孩子包辦一切。
當寶寶沒有了獨立空間時,不僅是不在乎孩子主動性的表現(xiàn)。更是無形中為孩子營造了一個溫室的環(huán)境,讓孩子永遠像溫室里的花朵,奪走了孩獨自成長的權(quán)利。父母可以包辦孩子小時候的一切,甚至可能會到了高中、大學、走出社會,但到孩子中年或老年了,做父母的你還有能力為孩子包辦一切嗎?所以總一天孩子要需要獨立面對人生的時候。
很多父母不忍心放開雙手,過街、進教室、進廁所時,都害怕孩子不小心有個閃失;在愛的理由下,父母家長總是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費盡心思為其安排。孩子沒有獨立的空間,在無形中總是被父母的雙手、雙眼在控制著,長期下去,具有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的孩子,都慢慢地消失在于父母的呵護之下。
其實只要放下了,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有時會遇到一些危險,會遇到一些挫折。但當孩子成功地面對了一切時,他已經(jīng)變成勇敢、果斷、充滿自信的大孩子。所以家長學會放開雙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當孩子自己已經(jīng)會吃飯后,就不需要再喂其吃飯,孩子會走路了,外出時就讓他自己行走,不用將其抱起。孩子學會自己洗臉后,就讓其自己洗,如此生活的種種,父母都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你慢慢會發(fā)現(xiàn),孩子越來越獨立了,有自見,也變得自信。所以家長無需過多包辦和干涉。
人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挫折,如果父母從小為孩子包辦一切,當離開了父母,遇到困難時就會不懂如何處理,變得手足無措,時時都要征求父母的意見,成為了一個沒有主見的,這個也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所以爸爸媽媽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寶寶從小養(yǎng)成獨立的好習慣。
有關(guān)教育的注意方法
1、自己不稱職
孩子的一舉一動,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有的家長愛抽煙,孩子常常會昂起頭,欣賞爸爸吞云吐霧。有的爸爸還會沖著孩子的臉,吐出一團濃煙,直嗆得孩子透不過氣來。在青少年中,過早的吸煙者,常常由此而來的。這是值得當今作爸爸者深思的。
2、家庭教育缺乏統(tǒng)一口徑
一個家庭里,孩子受到家長的喜愛。但孩子提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爸爸否定的事情,卻受到媽媽和奶奶的肯定和贊許。這種情況常常會使孩子心理上無所適從。倒底聽奶奶的,還是聽爸爸的。同時也會讓孩子形成猶豫、任性等不良性格。
3、忽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也存在心理上的承受力,這跟大人是一樣的。由于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致使家長產(chǎn)生急躁情緒,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龍。如有的家長把多種能成才的“武器”,都往孩子的小腦袋里灌輸。既要孩子學彈鋼琴,又要孩子學電腦。既要孩子成為科學家,又要孩子成長為藝術(shù)家,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也要記住,孩子在漫長的學琴時間中,失卻了童年應(yīng)有的歡樂和興趣。
【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相關(guān)文章:
讓孩子學會獨立的妙招06-12
獨立,是父母要教會孩子的第一課10-06
父母管孩子別管太多,該放手時就放手10-09
家長要盡快讓孩子學會獨立10-22
學會放手作文11-16
父母要正視孩子優(yōu)缺點04-24
孩子獨立要趁早后果你可能想不到09-11
孩子要學會做到不推諉10-14
父母要怎樣幫孩子度過叛逆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