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自然測量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自然測量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游戲當中。在一次的游戲當中,發現兩個幼兒在為自己測量的數值有了爭吵,因為他們的測量結果不一樣,也為測量的方法進行著爭執,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對于數的認識已經不對的加深,當然其中的測量也是他們認識數的一種方法。居然發現幼兒對于測量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就有必要使幼兒對于測量有個正確的認識,加深幼兒對于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的認識,激發幼兒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認為此教材有一定的生活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活動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回歸于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2、目標定位:數學教育目標是數學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它規定教育發展的方向,也是教育評價的依據。《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的探究對象。"且根據綱要的有關精神我從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這幾個方面制定了以下四個目標:
1、嘗試借助自然工具測量周圍的物體,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感知測量工具的不同,測量的結果不同。
2、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測量的興趣以及積極的探索精神。
3、學會做簡單的測量記錄。
4、體驗活動的樂趣,愿意參與活動。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通過幼兒自由探索和發現,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學會做簡單的測量記錄以及用不同測量工具,感知測量結果的不同,主要通過幼兒的自主操作,通過集體評價,使幼兒了解到如何進行正確的記錄。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戲之中。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
1、測量工具:吸管、筷子、毛線、編織繩、粉筆等自然測量物
2、記錄工具:記錄表、鉛筆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除了以飽滿、積極的情緒影響幼兒,以自己良好的教育感染幼兒之外,還通過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來引導,激發幼兒觀察認知:
1、操作法:操作活動是聯系幼兒周圍環境和心理結構的紐帶,皮亞杰發生論認為:兒童的邏輯數理知識都是來源與幼兒與物體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所謂的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我安排了兩次的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后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探索物體的長度,通過看一看、量一量、記一記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讓幼兒根據正確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進行不同材料對于同種物體的測量。感知測量結果的不同。
2、交流討論法:交流討論法指讓幼兒之間或是幼兒和老師之間的交流發表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大家共同討論出一個結果。活動中,我請個別幼兒上來分享自己的測量方法、記錄方法和結果,通過交流、演示和討論,得出正確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
3、比較觀察:比較觀察即對相似事物中的不同因素,對事物進行對照和辨別--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在本次活動中,才用此方法,一是讓觀察和比較個別幼兒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和老師的有什么不一樣,哪種方法更好,更準確。二是讓幼兒用不同的操作材料,測量同一種物體,感知測量結果的不同。
4、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是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教師演示了如何完成簡單的記錄表,讓幼兒初步感知簡單的記錄方法。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寫一寫等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中體驗到測量的樂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通過兩次的操作活動中我們就鼓勵幼兒自由地去探索測量物體從而感知測量的基本方法,伴隨著動作,幼兒的思維就會靈活起來,因而就有了更豐富、多樣的測量方法、記錄的方法。通過介紹性評價,把大家的經驗匯合,總結出正確的測量和記錄的方法。
四、說教學
程序我采用環環相扣組織次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介紹記錄表及測量工具--自由探索--深化課題
(一)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將疑惑變成問題拋給了幼兒,請幼兒來幫我想辦法解決,讓幼兒引出今天的課題--測量。并讓幼兒來說說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知道物體的長度,引出多種的測量工具,激發幼兒測量的興趣。
(二)介紹記錄表及測量工具在記錄之前向幼兒介紹記錄表和測量工具,讓幼兒明確操作的內容和方向,使幼兒對測量的材料和記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利于接著測量做好準備。
(三)幼兒自由操作探索測量的方法及記錄方法,初步體驗測量的樂趣。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了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三個個環節我就安排了幼兒自由探索。我們為幼兒通過了豐富的測量的材料,供幼兒進行測量。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來看一看、量一量、記一記、和同伴說說自己的測量、記錄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還通過了幼兒的集中交流、展示自己的測量幼兒測量和結果,進行比較觀察而得由教師總結出正確的測量方法。讓幼兒集中交流說說自己的測量方法和記錄方法,這樣可以從別人那了解到不同測量方法和記錄的方法都哪些?通過展示一個幼兒的測量和結果和老師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讓幼兒來發現這兩種測量、記錄方法哪種可以得到更準確的結果。最后由來總結、演示出正確的測量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本環節,目標一的部分目標、第二目標、第三目標得與體現,主要是探索態度和樂于參與方面。
(四)深化課題讓幼兒了解了正確的測量方法和結果之后,讓幼兒用正確的方法進行了二次測量,并在此基礎上加深了測量的難度,讓幼兒用不同的材料測量同種物體,讓幼兒感知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結果的不同。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自然測量說課稿】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自然測量05-10
大班數學活動教學反思自然測量10-05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07-10
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08-18
大班教案:自然測量10-13
大班數學活動排列說課稿08-27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乘車材料》說課稿09-18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說課稿認識時鐘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