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2-26 10:21:4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合集九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合集九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本單元教學一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共36道題。分9加幾(8道題),8、7加幾(13道題),6、5、4、3、2加幾(15道題)三段編排。

      1.算法多樣化是本單元教材最顯著的特點。

     。1) 學習算法通常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聽教師講解、看教師示范,接受算法;另一種是經過獨立思考、個體探索,創造算法。傳統數學教學采用第一種教學方式,把成人認為最好的算法教給學生。這樣的教學精講多練,使學生具有很強的計算技能。但是對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明顯不足的。新課程提倡后一種教學方式,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發,鼓勵他們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構建新的算法。由于生活背景、思考角度和利用的資源不盡相同,學生的算法必定是多樣的。算法多樣化是學生群體積極主動地思維,個性充分發展的表現。絕不是把多種算法一一教給學生,更不是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同一道題。

      (2) 新的計算教學可以是這樣的過程:

      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計算愿望,主動搜索并提取相關的知識與經驗。教師用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計算熱情,激活已有經驗。幫助學生收集操作材料。學生把有關的知識、方法、經驗按某種策略有序地組織起來,算出結果。教師保障學生操作學具、獨立思考所需要的時間。幫助解決操作和思考中的困難。學生間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思考,在相互評價中確認或修正自己的算法。教師組織學生交流算法,呈現算法多樣化。引導學生相互評價、相互借鑒。學生選擇適宜自己的方法進行同類題的計算。教師允許學生使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選擇時期引導部分學生改變或提升原來的算法。

     。3) 客觀地說,學生的各種算法之間是有差距的,甚至個別算法是不符合教學要求的。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樣,允許學生選擇算法的同時,要引導他們優化算法,提高思維水平和計算能力。優化算法不應是教師否定學生原來的算法,告訴他們怎樣想、怎樣算。如果這樣優化,學生仍然是被動地機械接受學習,甚至挫傷學習積極性。優化算法的主體是學生,首先要感覺自己的算法存在不足,如過程麻煩、速度不快等,產生優化算法的內在需要。然后借鑒、吸收他人算法中的先進成分,改造自己的算法。教師的作用體現在促成內在需要,幫助學生理解同伴的算法,鼓勵學生改進自己的方法。

      2.通過9加幾的教學,使學生基本學會湊10的思路與方法。

      第86~89頁教學9加幾,一共八道題。例題和試一試各教學一道,其他題都在想想做做第1~3題里教學。八道題的計算思路是相同的,教學方法是有變化的。

     。1) 例題著力把學生引上湊10思路。先在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凸顯認知矛盾,再讓學生探索得出一共多少個桃的方法,然后形成9+4的計算思路。

      ① 學生能在圖中很快看到13個桃,但是,他們不會注意得出13個桃的方法,這是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學例題的目的不是得數,是算法。因此,組織學生交流前,要安排他們想一想,13個桃是怎么知道的,理清楚自己數或移的過程。還可以與同桌相互說說,為全班交流作準備。

      ② 可以這樣算不是教給學生一種新的算法,是引導他們對各種方法進行數學化思考。

      湊10是計算進位加的策略,是各種方法的共性。把盒子外面的1個桃移到盒子里面是湊10;一個一個地數,也要先數滿10個,再接著往下數。找出各種方法中湊10的共同點,能突出湊10策略,有利于學生數學地思考。

      怎樣湊10是技巧,要讓學生理解把4分成1和3的原因,才可能把這樣的思路遷移到其他9加幾的計算中去。

      (2) 讓學生應用例題的方法計算9加幾的其他題,逐步提高湊10的水平。

     、 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2題,都先圈出10個(或看出10個),再用湊10的方法算。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思考,積累湊10經驗。學生往往在圈10個的時候就看到了得數,不再經歷計算過程。為了避免這種現象,要求他們填算式下面的方框,體會湊10的算法。這種形式在初學進位加法的時候有組織思路的作用,要注意學生填數的次序,絕不能顛倒和混亂。

      ② 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借助題組體會,計算9加幾的過程可以看作連加的過程,9+1是連加的第一步。從而對湊10有更清楚的體驗,計算思路超越填方框那樣的模型,顯得有條理和比較順暢。

      ③ 整理九道9加幾的算式,先計算9+1,再依次計算9+2、9+39+9,學生能有許多體會。如9加幾的進位加都可以通過9+1+計算。又如,加號前面的數都是9,加號后面的數大1,得數也大1。這些體會能使計算思路簡捷、靈活。

      3.教學8加幾和7加幾,進一步掌握湊10法,并鼓勵學生應用其他經驗計算。

      8加幾和7加幾的題共13道,分別在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第1~4題里陸續教學。

     。1) 例題先擺小棒再計算,把9加幾的湊10策略遷移過來。由于兩個加數分別是8和7,有些學生會把8湊10,也有學生會把7湊10。在交流中出現兩種湊10的方法,既教學了8加幾,也教學了7加幾,而且提升了湊10的水平。

      先用小棒擺一擺,是為了體驗湊10的活動與過程。如果看圖畫里的喇叭,可以知道一共15把,但不容易獲得進位加的體驗;如果讓學生直接進行8+7的抽象計算,思考難度又過大了一點。先擺小棒,能把9加幾的進位經驗遷移過來,為獲得8加幾(或7加幾)的計算思路搭建平臺。

      教材突出怎樣想的,讓學生先在算式下的方框里填數,整理計算思路,然后交流。要讓學生看清楚,8和2湊成10,應把7拆成2和5;7和3湊成10,應把8拆成5和3。

     。2) 試一試里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鞏固湊10法,體會湊10的技巧是靈活、多樣的。二是引導學生從9+7=16得出7+9=16。

      從相關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種計算策略,它的特點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教材安排有三點理由: 第一,推理過程簡單,速度快,學生喜歡。第二,9加幾是進位加法第一段教學內容,學生已經掌握,是可利用的資源。第三,按9+7與7+9這樣的關系,36道進位加法可以編成20組,其中16組各2道,還有4組各1道,編組便于學生記憶和掌握。

      在10以內加法一圖兩式中,學生已有交換加號前后兩個數的位置,得數相同的感性經驗。那時,兩道算式是并列關系,都是根據圖意寫的。現在要把兩道算式變成因果關系,才能組織起推理過程。這是教學中要注意的一點。想想做做第4題是為學生體會因果聯系,進行演繹推理而設計的。

      4.教學6、5、4、3、2加幾,鼓勵學生選用適宜自己的算法。

      進位的6、5、4、3、2加幾一共15道題,從下表可以理解教材的編排。

      教學內容:

      6+96+86+7

     。担梗担福担

      4+94+84+7

     。常梗常

     。玻梗

     。叮叮担

      6+5

      已有基礎:學生能口算9加幾和8、7加幾;前面沒有接觸

      教材安排:

      試一試略加引導,想想做做中掌握;在例題和試一試里教學

     。1) 例題教學要以湊10法為主,因為6+5和5+6都是這一段里的新知識。至于怎樣湊10,喜歡怎樣就怎樣算。

     。2) 試一試里的6+6,可以湊10算,也可以從6+5、5+6、5+5這些加法推出。4+9和5+8的算法應由學生自主選擇。如果湊10,要讓他們體會拆小數、湊大數稍方便些。如果選擇9+4、8+5推理,要鼓勵并使更多的學生應用這種思路,但不要強求全體學生都這樣想。

     。3) 想想做做第1題通過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進一步體會調換加號前后兩個數的位置,得數是相同的。第2題繼續引導從大數加小數推理相應的小數加大數的得數,使教學的進位加法題能算得又對又快。

      5.結合計算教學,解決實際問題。

      本單元繼續教學求總數的加法問題,通過下面五點提高學生的能力。

      (1) 整理條件。第89頁第7題先說一說在圖中看到的信息,再填一填,體會要有條理地一個一個講清楚信息。在解答第93頁第7、8等題時,應堅持進行說條件和問題的練習。

     。2) 用表格呈現實際問題。第93頁第9題的表格里有三個問題,首先要指導學生看懂表格里的各個數據,完整地說出每個問題的條件與問題。解答以后,還要比一比三個問題的計算方法,明白求一共有多少都是把大班有的和小班有的合起來,初步體會數量關系。

     。3) 根據問題選條件,根據條件選問題。第96頁第4題,三幅圖表示三個條件,每解決一個問題只使用其中兩個條件。第99頁第9題里也有三個條件,每選兩個條件都能提出一個加法問題。這些練習能讓學生體會條件與問題是相關的。

      (4) 改變問題的陳述。第98頁第7題的問題是現在有多少個?第99頁第11題的問題是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蠟筆?最多有多少枝?這些問題仍然是加法問題,表達中沒有一共這個詞,培養學生理解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5) 用同樣多間接地表達條件。第99頁第8題,一班花壇里花的朵數在圖中數得,二班的朵數不直接說出來,也無法在圖中數,用同樣多隱蔽地表達。略微增加思考的難度,使實際問題具有挑戰性。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誘發參與

      1、師:“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系?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和牛奶的杯數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樣說?

      生:牛奶的杯數和果汁的杯數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學比較方法,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對兩種量進行比較。(板書:比)

      3、師:那么這節課你想學習比的哪些知識呢?

      (什么叫比,誰和誰比……)

      二、自學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師指著板書問:2÷3求的是什么?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么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里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系?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師:說說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么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說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匯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么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什么關系?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著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后同桌互相說說“我自學到了什么”。

      (學生同桌相互說完后,集體匯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著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么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并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

      師(指著2∶3)問:前項后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后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著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后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么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教學重點:

      體驗統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學教法:

      探究性實踐作業。根據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二、出示自學指導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并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

      出示統計表。

      提問:要完成這項統計,你準備怎么辦?

      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并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據”。(強調數據的準確性。)

      3、從你的統計中,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建議?

      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討論:根據調查結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

      三、探究新知,自主探索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里有車?(家里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里有車的情況。)

      這么多同學家里有車,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計一個路口10分鐘內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根據他們的記錄結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開過多少輛嗎?

     。2)小組內分工,分發記錄單。

      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

      種類 面包車 大巴車 小轎車 摩托車

      輛數 6 8 33 12

      (3)回答問題。

      這個路口10分鐘內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面包車最少。)

      <<<12>>>

      如果再觀察10分鐘,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說出理由。)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出示統計表,要求學生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

      回答問題(1)和(2)。

      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么建議?

      四、當堂檢測

      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

      1、出示條形統計圖。

      讀懂統計圖。

      圖中1格代表( )份。

      說說每天的銷售情況。

      2、哪天賣出的《電視報》的數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還能發現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議?(學生自由發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電視報》,上面的數據應該怎么表示?

      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指名回答說出數據。

      教師小結:如果數據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

      五、課堂小結

      你覺得本節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六、 抽查清

      下面是本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目情況記錄

      動畫片:12人 電視劇:10人 體育:9人 新聞:8人

      把上面的數據記錄下來并回答問題。

      節目 動畫片 體育 電視劇 新聞

      人數

     。1)喜歡( )電視節目的人數最多。

     。2) 共調查了( )名同學。

      種類 連環畫 故事書 科技書 其他書

      數量 20本 35本 45本 40本

     。3)如果是你看電視,你會選什么節目?

      下表是二(2)班圖書角的藏書情況

     。1)哪種書最多?

     。2)圖書角的藏書共有多少本?

     。3)圖書角要買一批新書,你有什么建議?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教材第2頁~第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2、初步經歷運用點子圖表示物體個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和一一對應的思想;

      3、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事物,滲透應用意識;

      4、在他人的幫助下,初步體會數學的意義與樂趣。

      〖教學重點〗

      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再用點子圖表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談話:1、小朋友,今天我們第一次上數學課,請大家想一想,你認為數學課會學一些什么知識呢?

      2、說得真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數數的知識。

      小朋友,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們會從1數到10嗎?數數看。

      3、同桌互相數數。

      這節課老師要帶我們班小朋友到郊外游玩。

      學生閉上眼后再睜開雙眼的同時,課件出示郊游情境圖:郊游圖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對于第一節數學課,以郊外游玩作引子,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從上課開始便能全心投入,進入一個學習狀態]。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

      (1)提問:這是什么地方?在郊外,你看見了什么?

      分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2)描述:藍藍的天空中有飄蕩著朵朵白云,在燦爛的陽光下,鳥兒展翅飛翔,風箏快樂的飛舞,綠樹成蔭,小兔子、小青蛙歡快的歌唱,鮮花怒放,這里的景色可真美啊!

      [情感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聲情并茂的語言渲染,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深切體驗教師的可親,課堂的可愛]。

      2、數數交流

      (1)提問:郊外有好多東西,你能數出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學生先自己數一數,再數給同桌聽。

      (3)選幾名學生做向導,帶領其余小朋友按順序數數。

      3、總結方法

      (1)展開討論:怎樣數數才能又對又快?

      分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

      (2)小結并強調:一個一個按順序數。(從左往右,從上往下等)

      4、搶答練習

      (1) 提問:1個……學生接:1個太陽;2朵……,學生接2朵白云……

      課件演示:從主題場景中逐個抽取10幅片段圖

      (2)自己看圖說圖意如:3棵大樹……

      5、點子圖表示數

      我們可以用一些最簡單的符號表示物體個數,你想用什么表示?我們就用點子圖表示好嗎?1個太陽用1個點子表示(演示出現1個點子)

      怎樣表示白云的個數?為什么?怎樣表示大樹、風箏的個數?你還有什么想法?(讓學生充分地說)

      探索:什么物體的個數用7個點子表示?8個點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樣表示小鳥的個數?10個點子表示什么?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找朋友

      課件出示:

      要求:把同樣多數目的用直線連接,指名學生邊說,教師邊用直線隨機連接。

      2、練練點子表示數

      課件創設情境:練習

      [創設學生熟悉的景物情境,學得生動,練得有味]

      3、 數身邊的事物。

      教師:教室里有幾扇門?幾扇窗?幾盞燈?每扇窗上有幾塊玻璃?

      你左邊這一行有幾位同學?你右邊這一行有幾位同學?……

      過渡:小朋友,美麗的校園就是我們的樂園,讓我們一起到校園中去玩吧!(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

      找找數娃娃

      美麗的校園藏著許多數娃娃,你愿意找到它們嗎?

      找到后與好朋友(包括老師)交流。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談話: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學王國的成員都正眨著智慧的眼睛看著我們,你們想與它們交朋友嗎?你打算今后怎樣做?學生自由談論。

      [第一節數學課,學習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學生愛學數學,愿學數學,想學數學。達到延伸學生學習的數學的興趣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不僅將數學知識鑲嵌于現實的、有意義的活動中,而且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1.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通過創設幫小女孩買菜的情境,讓學生發現買菜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從而進一步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探究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小數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并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數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中幫媽媽干家務嗎?(干)那么你們幫媽媽買過菜嗎?大家看,這是什么?(課件出示教材11頁買菜的情境圖)

      師:從買菜的情境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怎樣才能知道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呢?

      導入新課——買菜。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常見的買菜情境為實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小女孩判斷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引發學生思考和求知的欲望,從而使學生自覺投入到下面的探究學習中。

      ⊙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估一估。

      課件出示教材11頁的第一個問題。

      師:怎樣估算買1把油菜和1把芹菜大約要付多少錢?

      學生討論、交流后全班反饋,說說估算的方法和結果。

      師:從大家的估算結果可以看出買菜要付的錢數在幾元和幾元之間?

      引導學生明確:買菜要付的錢數比3元多,不到5元。

      2.畫一畫,算一算。

      師:售貨員收了3.66元,對嗎?

      (課件出示教材11頁中間兩幅圖)

      小組討論:如何驗證售貨員收的錢對不對。

      預設 生1:1.25+2.41,將兩種蔬菜的價錢相加求和。

      生2:3.66-1.25,總價錢減去其中一種蔬菜的價錢,求另外一種蔬菜的價錢。

      合作探究:怎樣計算這兩個算式的結果?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與組內的同學討論,算出這兩個算式的得數,在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預設 方法1:利用元、角、分與小數的關系計算。

      加法:因為1元+2元=3元,0.25元+0.41元=0.66元,所以1.25+2.41=3.66(元)。

      減法:因為3元-1元=2元,0.66元-0.25元=0.41元,所以3.66-1.25=2.41(元)。

      方法2:借助畫圖的方法計算。

      方法3:用豎式計算。

      師:你是如何用豎式來求1.25與2.41的和的?怎樣用豎式求3.66與1.25的差呢?

      引導學生明確1.25、2.41和3.66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意義,知道在豎式計算中要把相同數位對齊。

      3.算一算。

      用豎式計算1.25+0.74和2.76-2.1,并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嘗試用豎式進行計算。

      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依據是什么?你認為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4.師生共同總結小數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的豎式計算方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即相同數位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畫一畫”“算一算”等活動,學生不僅從直觀上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更從實質上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復習人民幣的面值、單位,掌握化聚,在“付錢”與“找錢”的過程中能初步應用。

      2.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能夠認標價簽,如:“1.50”、“5.00”、“0.50”等。

      3.在活動過程中,自然滲透估算意識,并使學生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指導思想:

      本活動通過學生自辦商場,并親身扮演營業員和顧客,在實踐過程中,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的緊密聯系,增進對數學的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并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適用年級:一年級

      活動前的準備:

      讓扮演營業員的學生從校辦商店里借來一些商品,了解價格,并做好記錄,便于活動后如數歸還。

      為每件商品做好標價簽。

      在活動室布置好商場。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人民幣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運用這些知識,到商場里去買東西,好嗎?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人“商場”(活動室)。

      讓營業員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二、知識積累,認識標價簽

      1.在買東西之前,我們可以先逛一逛商場。在逛商場之前,你想了解些什么?

      學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教師根據情況作適當介紹。

      2.營業員向同學們介紹各種標價簽的認識方法,如整元的是:5.00;幾元幾角的是:1.50;整角的是:0.50,等。

      3.練習:

      老師也有幾張標價簽,看看你們認識嗎?

      橡 皮0.80

      文具盒

      4.80

      圓珠筆2.00

      三、了解行情,滲透數學思想

      l.準備逛商場。(滲透估算思想)

      逛商場的時候,可以通過看標價簽,先了解價錢,再估計一下你的錢夠不夠買?夠買幾樣?

      2.填表。(滲透統計的思想)

      我們還可以把商品的價格記錄在表格中,通過算一算,看看自己要花多少錢?再看看,剛才你的估計對不對?

      教師示范填表。

      (附表,課前印好發下):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本節課主要教學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材已經提供好了大體的框架和思路線索,教學時可以按照教科書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逐一解決,大體分為三大步驟,先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能夠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再嘗試探索、尋找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后通過反思解決方法的正確與否,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后教學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應用課,前面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學時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量關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方法指導

      引導法,提示法,學會觀察,討論法,探究法

      預設流程

      具 體 內 容

      激趣導入

     。s3分鐘)

      一頓營養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對將近10個小時不停消耗能量卻沒有補充的身體來說,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喚醒了身體,開啟了身體高效的新陳代謝;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給到大腦,以便讓我們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力進行一天的工作、學習。不吃早餐,不僅會營養失衡、引起胃腸疾病,還會出現身體不適、容易衰老、精神無法集中等各種問題,所以,要想學習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 仔細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你們會解決嗎?

      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深入理解,體會方法

     。1)一共要考(90 )個,已經烤了(36)個,剩下(54)個沒有烤,每次烤9個,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圖示中,把要考的90個看做一個整體,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兩部分,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必須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數量除以每次烤的數量9個,就是要烤的( 次數 )。

     。3)嘗試解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5)說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師精講,再次理清題意。

      2.檢查反思,歸納總結

      問題:

      (1)解答正確嗎?說說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問題為什么必須兩步解答?

      精講點撥

     。s5分鐘)

      小結: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

      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

      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測評總結(約15分鐘)

      1.達標測試。

      (1)

      問題:

     、 你知道了什么?

     、谙肭蟆捌骄總籠子放幾只” 你會解答嗎?請寫一寫。

     。25+15)÷8

      =40÷8

     。5(只)

     、壅f一說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說明。

     、転槭裁匆惹蟆耙还灿卸嗌僦煌米印?

      ⑤ 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問題:

     、倌阒懒耸裁矗

     、谝蟆捌骄刻焱诙嗌倜住 你會解答嗎?

      畫一畫,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60-15)÷5

     。 45÷5

     。 9(米)

      ③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転槭裁催@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學們在做操,如果9個人一排,可以站幾排?

      問題:

     、倌阒懒耸裁矗

      ②你會解答嗎?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6×3÷9

      =18÷9

      =2(排)

      ③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苓@道題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嗎?

      ⑤解答正確嗎?

      2.課堂總結

      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3.布置作業

      作業:第55頁練習十二,第2題、第3題。第56頁練習十二,第5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復習包括: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估算方法、筆算方法,以及除法的驗算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整理,形成全面的、有邏輯性的結構圖,既培養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印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脈絡。

      2.重視對算法的復習。

      在教學中,選擇有針對性的練習題,讓學生逐個擊破,通過解決這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回顧口算、筆算和估算的方法,使復習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師: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就要經常地復習,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其實復習不僅是快樂的,它還能讓我們的知識得以鞏固提升,進而讓知識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這不就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嗎?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對本學期的知識進行總復習。今天這節課我們首先要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回顧整理,建構知識網

      師:我們先回顧一下學過的知識,打開教材看第二單元的內容。想一想,第二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W生以小組形式交流、討論)

      師: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熤笇Рw納,將總結的內容寫在黑板上)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知識,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結構,掌握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既梳理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1.引導學生復習口算方法。

      (1)想一想,240÷3怎樣口算呢?

     。▽W生思考后小組內交流)

     。2)匯報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想:240是24個十, 想:3×80=240

      24個十除以3等于8個十。240÷3=80

      240÷3=80

      2.復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的估算方法。

      估一估,123÷3的商是多少?

      估算方法:除數不變,先把被除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數,再用口算除法的方法計算。

      123÷3≈40

      ↓

      120÷3=40

      3.回顧交流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及驗算方法。

     。▽W生在小組內交流后匯報)

      (1)筆算方法: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夠商1,就看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驗算方法。

     、贈]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谟杏鄶档某ǎ荷獭脸龜担鄶担奖怀龜。

      4.完成教材111頁2題中關于筆算除法的習題并驗算。

      注意:對于商中間有0與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學生容易出錯,教學中教師可結合估算,要求學生在計算前,判斷出商是幾位數,或在計算后,通過驗算來進行檢驗。

      設計意圖:小學生喜歡爭先,在學習活動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引入競爭機制,猶如給學習活動加入了催化劑,既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于合作,勇于探究,又能避免常規復習課的枯燥乏味。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概述 這是一節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課,通過學生與計算機的對話,解決在游森林公園過程中遇到的買門票、租船、為猴子選擇食物等問題,從而復習“單價×數量=總價”這個類型的應用題。

      教學重難點

      一、能夠應用“單價×數量=總價”這個關系式解決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二、認識到計算機是學習的有力工具;

      知識形成目標

      一、熟練的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這類應用題的解法;

      情感形成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

      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備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觀念;

      三、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其優化意識;

      課 前準 備

      多媒體教室與多媒體課件

      學生學習障礙資料

      1、 是否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

      2、 解決問題時是否能夠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板書設計

      游森林公園

      購買門票

      租用船只

      選擇食物

      教學過程

      教 學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課 后 隨 筆

      一.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今天我和你們的班主任帶你們去游森林公園。

      (師貼藝術字:“游森林公園”)

      聽到這個消息,你們的心情怎么樣?

      課件演示一輛小火車前進,放著《火車開了》的音樂

      我們到公園里面去游玩,,要先干什么呀?

      師板書:購買門票

      課件顯示森林公園門票價格牌:“零售:

      兒童票每張10元,

      成人票每張20元;

      團體票(25張或25張以上):

      兒童票每張8元,

      成人票每張16元。

      怎樣買票才能算最合適呢?讓我們進入到買票方案的設計界面。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下買票方案,愿意設計幾個就設計幾個。

      大聲地讀這幾個字

      生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異口同聲答到:“買票”

      生讀門票價格牌

      交流獲得的信息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買票方案

      只需在方案內輸入單價和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價

      渲染氣氛,

      激發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

      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實現人機交互,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機帶給學習的方便。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課 后 隨 筆

      二.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買票方案

      評選一下最優方案

      課件播放森林公園的美景。

      課件顯示收到的新郵件,猴山的飼養員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幫忙。

      課件顯示森林湖

      師提問:到猴山要過森林湖,我們該怎么辦?

      課件顯示設計租船方案的界面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租船方案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生評選最優方案,并說出理由。

      生欣賞森林公園的美景。

      生答應去幫忙。

      生積極想辦法,一致認為應該乘船。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租船方案

      只需在方案內輸入租金和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租金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反思: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出列式的根據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們對生活的熱愛

      聯系生活實際

      說明:一共提供了5種船的圖片,將光標放在每種圖片上面,就會顯示每種船的租金和座位數。

      反思:教師要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出列式的根據是什么?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

      課 后 隨 筆

      三.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采用“學易”系統評選最優方案

      通過“學易”系統查看選擇情況

      課件演示猴山的全景并出現飼養員叔叔,他提出要求,讓大家幫助他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為猴子購買食物的方案。

      師提問飼養員叔叔要我們幫什么忙?

      課件顯示為猴子選擇食物的設計界面

      師演示選擇食物的過程。

      生拿起遙控器從5個方案中選擇認為最好的

      生通過“學易”系統中顯示的每個選項被選擇的比例情況,選擇最合理的租船方案

      生重復要求

      生在計算機上設計方案:

      將光標放在每種圖片上面,就會顯示每種食物的單價。選擇哪種,只需要單擊一下這種食物的圖片,方案內就會自動出這種食物的名稱和單價,只需在方案內輸入數量,就會自動出現總價,而且還有經費使用情況的提示信息。

      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學易”系統的使用為學生的選擇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1進一步明確要求,為設計選購食物方案作準備。

      使學生確實的感受到了計算機帶來的方便

      教 學

      環 節 教師活動內容及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及方式 設計意圖 及

      課 后 隨 筆

      四.設計方案

      人機互動

      將服務器切換到監看功能,看看每個小組設計的方案

      評價方案

      課件先播放森林公園的美景,但是最后呈現出一幅人們踐踏草坪,破壞環境的畫面。

      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他們制定的方案

      生提出優點和不足

      生談感受

      但不選最優,只要合理即可

      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師生小結

      暢談收獲

      這次游森林公園你有什么收獲和遺憾?

      老師做小結,明確今天復習的知識,小結這節課學生的表現,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生暢所欲言地談自己的感受

      使學生養成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信息技術的使用,使一節復習課成了一節讓學生興趣盎然、意猶未盡的活動課,在這節課中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都獲得了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12-22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视频一区二视频一区二区 | 香蕉网色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极品国产精品 |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区中文色 | 亚洲有码第三页在线 |